大明领主 第526节
张强的第一波移民不是一下就涌入各个地方的,他们都是被集到军队占领路线上的各大城镇和县城的,然后一下一下的被分散出去的,就是以这种方式分散出去的。
要不然哪有那么多物资从遥远的华夏枢运送到荒山野岭来。
最好摆弄的应该是云贵州了,因为这里本来就有很多土司的营寨,村落,也是大明原先的地盘,被大清,大明军队祸害过以后,又被华夏军扫荡了一个彻底,他们大部分人,或者说大部分青壮被土司头人们拉上战场以后,这里就只剩下了老弱妇女,以及儿童们了。
随着锋无羽的兵锋日盛,剩余的没有男人青壮的土司部落,少数民族部落很快放弃了抵抗,被更换了生活地点,从山上赶下来,然后集安置,之后他们被大量的从其他地方移民来的百姓给包围了,泯灭在这些说着各种方言的汉人们,之后他们又被说着各种方言味道普通话的士兵和秀才,书生们反复教育,最终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宗族,分散在无数的小村落,同那些他们历来讨厌的汉人百姓一起生活了。
在这里,张强充分使用了后世大生产,大锅饭的模式,将这些人集教育,洗脑,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农场模式的村落,赚公分获得生活物资,小孩免费上学,集管理,集教育。
事实证明这是最快改造一代人的方式,是后世证明过最好的办法,那时候人们精神上无比愉悦,一心向党,跟着党走,为了大家不惜牺牲小家。
当然这种模式也使得生产效率极端的低下,因为大家都平均了吗,没有创造力和向上的空间了。
可对于已经饱经战争摧残,向往安定的百姓来说,这才是最大的幸福,在这里大家愉快的劳动,没有地主的剥削,没有犹如蝗虫一般过境的兵匪的骚扰,虽然穿的用的都很贫乏,可每天吃的一样,而且管饱,用的也一样,统一服装,没有税收,大家为集体干活,能者多劳,能者多得,一切靠努力获得。
经过几个月的慌乱之后,大家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了。
而他们生产出来的多余的物资被拉出来,去补贴其他地方刚刚进入这种模式的地方的百姓,这极大的减少了华夏军枢和发达地区补贴这些落后地区的物资需求以及调配,运输的繁重工作。
所以到1662年春,云贵州解放的时候,云贵州率先摆脱了对华夏军枢的依赖,自己走上了一条自己养活自己的路途。
这时候,云贵州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二百万,大多数都是外来人口,原本吴三桂留下的八百万人口已经后来进来的人口都被分散到了新解放的河南州去了。
不过在一番内阁的数据分析以后,张强突然发现以这种模式养活一千二百万人口,云贵州这种地方的百姓将永远保留在这种极度贫穷的水平上,对于一个多山,原先贫瘠的地方,这是一种错误。
于是在保留了一部分官员和士兵的基础上,云贵州的那些已经到达释放期的俘虏被要求自愿报名回归他们的家乡,同时对那些希望有更大发展的百姓也发出了自愿报名去他们想去的华夏军地盘上生活。
百姓来自其他州的那些见过世面的百姓或者原本就是地主,豪强的家人们纷纷报名,等到两个月之后,这种人达到了百万之多,于是人口再次流动起来,百万人口回流各州,在哪里他们过上了比云贵州开荒生活更好一点的生活,也回到了他们的家乡,虽然这些地方其实也因为张强的人口打乱分散的政策变得面目全非了,可毕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了。
对于那些积极的想要为华夏军做贡献资源去开拓更加荒凉的东南亚,张强也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于是又有五十万人口在七八个月之后被分流到了东南亚三**队已经征服的地方去了,增加哪里的人口基数。
再调进三万守备营士兵驻扎各地以后,张强又把五十万苦役营士兵调走了,调了最艰苦的东南亚三国去了,在哪里,他们将继续过着他们苦逼的直到死才能解脱的人生。
这里面包括先前帮助南明国打战的时候俘虏的几万泰西人联军的外国人。
这些人加上附近的海盗,南洋海盗,土著,日本人,加上荷兰人,葡萄牙人,英国人,西班牙人足足有十万人,但如今他们在这里死去了三四万人。
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去当了华夏军的士兵,极少一部分人恍然大悟,投靠了华夏军,在华夏军做着翻译,监工,俘虏营低级别的搬运工的工作。
第586章 两个人的不同处境
人口减负,守备营士兵进驻,锋无羽的大军开拔到了四山州,高志祥成功的成为云贵州的守备司令,他原先的职务是江西州守备副司令员,这一次提拔了,成为了副将,守备司令,升了一级,他很高兴。
因为云贵州因为多山的缘故,也因为原先就是土司们泛滥的地方,也因为张强实行的大锅饭的原因,这里实在不适合像湖北州,湖广州那样,随着大军的推进,解放的州作为大军攻占相邻州的后备后勤,物资和大军调拨转运基地。
钱秉镫在一番工作以后,也调回了枢,继续他的礼部尚书的工作,虽然还兼任着云贵州巡抚的官职,但主要也不是负责云贵州的工作了。
云贵州的工作由杨阳阳来负责,他成为云贵州的一个大府的知府,同时兼任代理巡抚的工作,高志祥和他搭档成为云贵州的最高官员。
而支援锋无羽大军的则成为湖北州和云南州的工作,这两个州原先和现在都在承担着大军的后勤支援工作。
云贵州的在人口减负以后,总人口下降到了百八十多万,加上新组建的民兵部队,以及守备营的三万官兵也不满一千万,对于现在它的生产力水平来说,也刚好满足,不多也不少。
然后新来的近万各地调派的官员则一边熟悉这里的工作,一边继续延续这种生产方式,以张强的规划,这种方式将沿用五年时间,用五年的时间改变这里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习惯,然后再把它解放出来,恢复到各凭本事,商业,物资流动和其他州一样的生活模式。
随着这种模式被证明有用,张强下令在越南北部开始实行,此时越南北部已经被全面解放,土著已经完全清理干净,原先的所谓汉人都没有了,不是去了阎王哪里,就是逃到了南方,或者更远的印度,泰国,或者进了华夏军的俘虏营,苦役营,被送到了华夏军的内地,送进了类似的农场改造去了。
张强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从**上,精神上,化上,地域上对那些东南亚土著进行改造,让他们能彻底的变成汉人,变成华帝国的一部分,而不是敌人,以后华麻烦的制造者,一群白眼狼,一群吸血鬼,整天经济上依靠华,却整天想着害华,从华拿走更多的东西,就像国百年,千年,万年以来的一个家族的内部的兄弟之争一样,总是算计自己的兄弟,恩人,父亲,不说去外面挣钱汇报家族,回报曾经养活他们的父母,曾经像父母一样养活他们的兄弟,姐妹。
随着这些地方都实行了农场,大锅饭模式,从思想上,精神上,地域上,地盘上占领敌人土地,张煌言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他在华夏军内部的地位越发稳固了。
而有了像张煌言这样的能力出众的臣子,张强自己的工作反而越来越少了。
很多时候他只是看看材料,浏览一下奏折,然后和周粥,魏无忌讨论一下民政,军事,然后回到大都督府后面和工作了一天的朱盼盼,以及管理内务府同样很劳累的孔四周打情骂俏去了。
过起了皇帝一般的生活。
他能这样,而坐在燕京皇宫里面的顺治小皇帝显然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也没有张强这个后世穿越者的能耐和才干,也许张强懂得东西都很模糊和笼统,但他说一下,像张煌言,朱大典,朱聿健,尤海波,周粥,魏无忌这些都能独当一面的人,马上会把他的思维和思路代入他们的思路,代入这个时代的思路,拿出相应的适合这个时代的办法,去给解决了,而解决了的问题,在张强事后看来,和他想的这个时代应该达到的水平还差不离,这就很好了。
可顺治皇帝没有那个能耐,作为这个时代的皇帝,他的一切都需要外面大臣们奏报,他从这些奏报里面选择最优,或者最适合他的老师,他身边人利益的方法或者办事模式去下达命令,让臣子们执行。
而臣子们执行的都是和他想的的不一样的结果,他也看不到结果,或者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臣子们希望他能看到的和听到的结果,于是这个世界就变成了两个世界,他想象的世界,外面的世界。
这也是洪承畴他们这些臣子能活到现在的原因,安徽州丢了,河南州丢了,只有一个靠近海边的山东州还能和燕京联系。
吴三桂退入陕甘之后,华夏军忙着解决云贵州没有追击,所以吴三桂在陕甘州也没有敌人,他最大的敌人是豪格,大金国,通过一系列的斗争,他排挤了大金国的那些臣子和武将,并且把原先从南方一路溃退下来在这个地方已经扎根的大清武将们都收拾了,他重新在陕甘州站稳了脚跟,继续着他的藩王生活,对于大清同他的联系,他也一边迎合着,一边给大金国捣乱,一边还要迎合着大金国,他就是不想倒向任何一边。
而大金国一边同他斗争,一边同大清国在河北州继续打的水深火热,并且看来还取得不少胜利,大清的洪承畴的分化瓦解政策虽然有一定的影响,可没有最后终结他们,他们依然拥有吴三桂即便不情愿也得送上来的孝敬和少量的税收,粮草,以及兵源,物资,因为吴三桂奉行的是保持一个微妙的局面然后从渔利,这点损失他还是承受的的起的,如今双方的战斗还没有最终结果,像吴三桂这样的人哪能孤注一掷呢,总要留条后路吧,狡猾的家伙。
实际上大清真的是有一种穷途末路的样子,很多满清人已经意识到了大清已经走到了末路,于是很多大清人开始寻思着退回他们的白山黑水的辽东去了。
兵无战心,将无战意,一团糟,这就是顺治要面对的局面。
和都能当甩手掌柜的张强相比,顺治就是热锅上的蚂蚁,胡乱爬着,却不知道哪里才是出路,没有人能给他指明,他还年轻,根本没有多尔衮的眼光和意识,他只感到当上皇帝以后,这麻烦事情就不断,从来没有省心过一次。
于是他想到了印度阿三千年以前用以瓦解华民族的毒药,佛教,平和,与世无争,出世,将所有的烦心事情都丢给别人解决,自己去修仙拜佛,等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自己再回来向那些人宣称是他的英明神武保佑了他们,让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你们都不给一点香火钱,都不孝敬一点土地,粮食,娘们,寺庙什么的?
这种念头越来越强,最后他将皇位传给了还是小娃娃的康熙,未来的大帝,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