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 第798节
内里却用儒家教化,重礼仪,只廉耻,推行道德,同时推行人治,绵里藏针,以钢碾压柔弱,以柔弱化钢。
张强已经没有时间和日本人慢慢消磨了,他希望日本人同俄罗斯人的远征军尽快决战,他知道俄罗斯人是个什么德行,为了他们的那片土地长远,他们会屠戮掉那片土地上的所有的人和牲口,就像美国人当初在北美洲做的那样。
他相信这样的日子不会长远,俄罗斯远征军正在集结兵力,越来越多的联军兵力正在从远处赶来,上个世纪抵抗住俄罗斯的瑞典王国,现在已经答应了同俄罗斯王国一起消灭在远东的这些人,然后保住他们在波罗的海的领地,根据渗透的越来越远的军情部的情报人员传回来的消息,瑞典大军五万人,随从十五万人,已经开赴远东,正在从西西伯利亚的秋明城到达奥缪明斯克附近。
一场没有一战的武器先进,战法先进,但差不多的绞r机一样的大战已经一触即发,这次大战相比先前他们在乌拉尔山脉抵抗大清国的兵马的进攻来说,更加庞大,张强觉得应该打的更加长久,多消耗一些西方和大清国以及日本人的人口和兵力,就是他当初谋划这场祸水东引的初衷。
就像大汉驱逐匈奴,明朝驱逐元朝一样。或者像成吉思汗远征欧洲一样。
当然,张强不会去打那么远了,太累了,他也老了。
儿女成群,妻妾,就两三个,要那么多以他的能力也照顾不过来,既能打战,又能深宫三千佳丽的帝王他做不来,还是学学西方人,有一个老婆,几个清人就足够了,当然现在这些都不是清人,而是他的妃子。
让儿子们去继续延续王朝,没有可能的,他想学西方,立宪吧,让臣和武将们去治理国家,虽然这样在一般道理和实践不可能,至少华夏不可能,但他想要试试,儿女们不能给的太多,太多了他们缺乏奋斗,万一后面的那些臣子们不好,灭他一族,他哭都来不及,因此,让张氏血脉延续下去才是他的理想,人类不就是为了种族延续吗?
无论是他的历史线还是后世的历史线,以后不可能屠灭全地域的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只要让的儿孙们有一脉能躲过了,他这一脉就算延续下去了。
:
第九百七十六章 大战起,硝烟浓
无论日本人多么不甘心,他们还是要同俄罗斯远征军作战的,随着天气转暖,草木生长,奥缪明斯克周围大军云集,瑞典王国的五万兵马和十五万民夫已经在奥缪明斯克城五十里外修筑工事和军营,另一面,星星点点点缀着的是俄罗斯远征军的军役营地和俄罗斯冒险家,马匪营地,以及俄罗斯远征军大营。
俄罗斯远征军占据了方圆一百里范围的地方,兵力足有一百万,当然都是农奴,主力是二十万兵马,以及沙皇骑兵,少量的哥萨克骑兵,波兰骑兵。
战壕,沟壑,工事,双方修建的一点也不比对方少。
日本人后方一百里是定居点,方圆几百里都是百姓,后方更远的地方是高句丽百姓和民兵,以及游荡的蒙古巡逻骑兵,大清坐镇的骑兵,以及华夏帝国来观察战斗的由梅林鱼亲自率领的一个野战旅的骑兵和一万民夫。
梅林鱼和一干华夏军军官带着三百骑骑兵来到前线,登上一座高峰,将战马隐藏在半山腰的树林里面,用望远镜看着远处日本同俄罗斯远征军对峙。
一条勒拿河的小支流从双方之前的战场上流过,双方之间是高地,丘陵,沟壑,树林等分割战场的地形,大约有十公里宽度,后方不是起伏的低矮丘陵,就是一些平原,树林,地形稍微缓和,双方的战场也就是在这间的十公里宽的地方。
站在这里能俯视战场,应该是比较安全的,旁边还有蒙古人的铁骑巡逻,还有东南亚土著的士兵巡逻,日本人在外围的工事和后方的村庄里面冷漠的看着华夏军的军事观察团,全新日本的百姓都知道华夏帝国逼迫他们来这里同俄罗斯人拼命的,因此也没有好脸色给他们。
就算大清国和东南亚土著,南洋土著也只是逼不得已给予他们照顾,一些方便,也对他们没有好脸色,即便是那些大清国的汉人们也没有对华夏的感激之情,因为华夏帝国就是这么牛,你不行就得被收拾,被逼迫,你打赢了如果能打到西方,替华夏帝国抵御俄罗斯的侵袭,那么就留着,不行他们就来进攻你。
即便这样的情况,张强也派军事观察团来,来这些对华夏帝国并不友好的盟国战线上来看战斗,让他们了解战斗模式和战斗方式是否发生了改变,以调整华夏帝国的战略战术和作战方式,研制新武器,压制敌人,这是华夏帝国强盛的原因。
华夏帝国根本没有把日本的仇恨,这里所有的冷漠放在眼里。梅林鱼同样,他知道他背后哪位皇帝要什么,这些人都会死,将来他们要带领兵马征战这里,这里也将成为华夏帝国的领土。
十公里宽的正面战场,由于有河,沟壑的阻隔,两家都不能全力投入战斗,只能在一些平原地形上对峙,在崎岖的地形上进行防守,主要的战场是平原地形,平原地形有一处为沼泽和森林,一处为冰原和小溪,只有一处为可以摆开阵势的大约五里宽,十五里深的战场,双方的主战场,交战全在这里。
从梅林鱼这里的地方看下去把双方交战的战场都看的一清二楚,甚至能看到后方敌人的营地,还有原先敌人居住的小村庄,以及汉民修建的定居点,以及城镇,军营在这些的外面荒原上,或者丘陵后面,敌人火炮的位置,全部能看清楚。
双方都在进行最初的渗透,侦查,不断的有骑兵趟过河流的浅滩,从茂密的丛林或者崎岖的沟壑里面上来,然后同安排在哪里的地方防御人员交火。
都火器时代几十年了,俄罗斯同大清也打了十年之久了,因此双方的武器都是火枪,短剑,匕首,原始的武器弓弩早已绝迹。
双方的将领都是打了几十年的老将,都知道从正面冲锋,那得死很多人,因此都在寻找一个可以突袭敌人的地方,寻找敌人防御的薄弱点。
梅林鱼在这里就能看到至少三十股双方的斥候,侦查兵马在对方的地盘上交战,围攻对方,或者被对方围攻,这里的战斗一点也不比正面战场摆开阵势的大炮,壕沟,工事,排枪,人海冲锋所造成的的死伤来的小,这里或许更加惨烈。
梅林鱼的副手,吕葆,指着一处到,哪里有日本人将领派过去的三十多人,被敌人发现了,没有走出五里地,就匆匆撤了回来,不过敌人这里防守的兵马从营地里面出来拦截,你看敌人的兵器,使用的好像也是和我们差不多的连珠枪,不过射速方面有点慢,而且还带着个铁架子,看来俄军的火绳枪还是没有我们交给的清军的单打一,以及少量的连珠枪来的迅速,日本人三十人已经击杀了敌人二十多人了,还成功的来到河边。
梅林鱼看着道:“嗯,不过俄罗斯人也不是吃素的,至少兵力和安排上更有章法,皇上说在这个方面,比我们早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西方人更懂得如何使用这些火器,武器性能方面虽然不如我们,但战斗意志,还有战术技巧上,他们要比那些日本人强大很多,因此这三十多个人不可能活着回来了。”
果然,在三十多日本人的侦查兵刚渡河到一半,就有五个人被打死,剩下的反身冲出去给渡河的日本人争取时间,在决死这方面,日本人比汉人更有决心,俄罗斯人从四五个山头围拢过来,甚至有十个骑着战马的骑兵在陡峭的山地上奔跑如飞,不时的停下来打两枪。
很快反身战斗的日本人全被撂倒了,而剩余的日本人则过了河,但过了河也不安全,日本人没有在这个地方部署驻守人员,十几个俄罗斯骑兵纵马跳到河里,追击,又打到三五个日本人,然后不知道从哪来突然窜出几个俄罗斯人挡在了日本人侦察兵前面,几下短火铳突击以后,日本人只剩下不到五个人了,然后双方丢弃了没有子弹的火枪,互相厮杀起来,在击剑,靠近厮杀的时候,俄罗斯人比身材矮小的日本人要高明很多,很快五个日本人不是被捉,就是被杀。
俄罗斯人满意的撤退回了河岸另外一边。
俄罗斯人真是狡猾啊,他们在这边事先埋伏了人手,就是要堵截这边过去的人。
看书就搜“书旗吧”,!
第九百七十七章 正面决战试探
看了一下午零星的双方的防线渗透的战斗,梅林鱼他们第二天继续爬上山,观察双方的战斗,一连几天都是这样。
这一天,下了一场冷雨,就在梅林鱼他们以为今天不会有战斗,或者他们已经不想看这种零星的消耗的小战斗的时候,一名清军使者却出现在他们的营地,告诉他们,今天日本人准备在正面战场上试图突破一下,占领对岸的一个桥头堡。
在阴沉的天空下,日本人进行长达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将对岸五里地的敌人防御阵地炸了满地开花,对岸的俄罗斯人远征军的那些士兵在阵地上纹丝不动,只有零星的几个人被大炮炸飞,其他的地方则更多破坏的敌人工事,以及前进路上的一些障碍。
只有一支南洋土著部队大约一万人,从正面阵地上五里宽的全部阵地出发,朝对面跑去,敌人的炮灰也随即打来了,顿时肢体横飞,逃兵无数,但后面日本人很冷静的将逃到阵地一百米范围内的逃兵击毙,驱使着他们继续前进。
南洋土著人慌乱的在双方阵地之间寻找躲避的地方,更多的人是迎着敌人的炮弹,艰难的朝着河岸前进,少部分两三千人到达了河岸,然后开始就地取材修建浮桥,或者一条绳子,或者一块木板,后面来的人继续冒着炮火干着同样的事情,在梅林鱼和吕保的视野里面,人数在迅速的减少,不过第二波,第三波土著兵马出发了,扛着材料出发的,很快经过两个时辰的进攻,他们把浮桥连接到了对岸。
然后,敌人的炮火停了,没有那边的火炮可以连续打两个时辰不停的,炮弹即便以梅林鱼和吕保看来,以华夏军的豪爽,也不可能这么消耗的,虽然两边的炮火其实没有华夏军的炮火准备密集,这也给了日本人强渡提供了条件,要是华夏军的炮火准备,这种情况下,三万南洋土著士兵能有一千人到达河岸就算不错了。
由于双方来到这里的时间太短,而且双方都有大炮,而且对峙的战线太长,所以双方都没有来得及将战壕推进到河岸边,因此每次进攻都得冒着敌人的炮火让人去架桥,双方后面的部队则征召民夫将战壕挖深,将战壕往河边挖,直到他们靠近了河边。
架好桥,五万高句丽士兵和三千日本士兵通过了桥,朝着敌人战壕和工事扑去,在炮火开辟的通道奔跑,越来越接近敌人阵地,敌人没有反应,等到了敌人阵地一里地,敌人的炮火又开始了,不过这次是炸河岸那边,敌人那边,进攻的高句丽人队伍。
“日本人很狡猾啊,他们不是要进攻,他们这是要把阵地推进到河岸边。”吕葆举着望远镜道。
梅林鱼将望远镜转向日本人这边,河岸这边,见日本人出动了密密麻麻的人,看情况是百姓,还有一些南洋土著,甚至有一些日本兵,还有监督的大清骑兵,在河岸这边开始挖掘,一个个大坑被挖掘出来,然后一条条浅浅的战壕被挖掘出来,然后迅速的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