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1002节
只有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迁就他,不可能一个未来的帝王会迁就读书人。
但是,应天府发生的一切,这些读书人越是了解,就越是疑惑,也越是颠覆。
因为这是完全推翻了他们以前一直认为正确的道理。
可是如今这一切堂而皇之地摆在所有人的面前,人人可见,却没有任何人能挑出半点不是。
你说水车是奇技淫巧,但是水车改善了人们的手工操作,能节省人力,还能造出更多的布。
你说蒸汽机是奇技淫巧,那应天府的百姓唾沫能把你淹没。整个应天府的百姓,包括那些文武大臣们,国子监教授们都在期待着二月下旬的火车通车。
更别说利用奇技淫巧造出来的火枪,改变了大明人在草原民族面前的被动。前几年,哪怕大明每次打胜仗,人人心中依旧有忧虑。
那些草原人来无影去无踪,大明每次只能被动挨打。但是现在,就连小孩子都知道,因为有了火枪,那些草原人都屈服了。
没有人再把人数少了十倍以上的草原人看做威胁。
还有那不靠风帆就能航行的蒸汽船,许多沿着长江,运河进京赶考的学子们,可是感受过了这种新船的便利。
不用人力就能航行的船,以后的运河都不需要纤夫了,更多的百姓可以不用服劳役了,这难道不是不世之功?
这些奇技淫巧都具备着改变世界的力量,又怎么就不重要了?
实际上,这些问题那些大儒也在考虑。
他们比这些学子更清楚这些奇技淫巧的力量,也知道了这种力量的威力。他们无力阻止,所以现在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儒家适应这种变化。
儒家从古至今一直在变,特别是自前宋大成以来,这两百年,根本就没有任何变化。
现在似乎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
孔家这次在朱瞻基的威胁下,依靠儒家学说,拿出了《国家与民族》一文。
虽然这本书在大明如今轰动颇大,并且受到很多好评。
但是孔家众人比谁都清楚,儒家已经面临最重要的分叉口。
这本书将以往的儒家家天下,彻底变成了国天下,并且把国家与民族凌驾于所有权力之上。
以往的朝廷没有这么多的框架,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投降,什么的汉奸,儒家都可以随意粉饰。
但是现在,框架建立起来了,朱瞻基还一心要把这种思想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这个时候,儒家如果不随之变化,那就会变的落后。
身为圣人之后,孔家所有人出生以来,享受着祖宗的荣耀,同时也维护着儒家的地位。
这是他们的命运!
孔彦缙他们这些人来到京城以后,看到朱瞻基为了推行这种思想,甚至耗费巨资来发行报纸。
虽然朱瞻基的主要目的不是这个,但是在他们看来,就是这样。
所以他们需要紧跟朱瞻基的脚步,绝不能再掉队。
好不容易才把失去的衍圣公爵位拿了回来,他们可不愿再一次失去。
儒家应该怎么变?这是困惑着他们每个人的问题。
他们不像朱瞻基有着超越历史的眼光,历史对他们来说,是现在,是未来。
但是他们所有人都清楚,朱程理学的大部分理念,都已经不符合如今的形势了。
朱程理学,基本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程伊川先生更重理,朱熹创造性地发展了伊川先生的理学,最后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
这使得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
在抑制君权方面,理学在元明两朝为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什么没有宋朝?是因为在宋朝,还是士大夫治天下,理学根本行不通。
程朱理学在南宋并没有多少优越的地位,一直到了元朝,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定为官学,自此才开始兴盛。
蒙元人统治时期,他们需要有一种理论为他们的统治正名。理学的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改头换面,就能为他们的异族统治奠定理论依据。
这个问题在后世看起来不重要,但是在这个时代,没有道统,就名不正言不顺。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的蒙元才会那么重视衍圣公一系。
可是如今,朱瞻基重视治统,忽视道统。
偏偏历朝历代,再也没有那个朝代有大明立国之正。朱瞻基根本不用争,也抹黑不了他。
这个时候,儒家就必须要变,不仅形式上,要将忽视格物这一点纠正过来,在道统上,也要将名分和地位重新平衡。
但是,应天府发生的一切,这些读书人越是了解,就越是疑惑,也越是颠覆。
因为这是完全推翻了他们以前一直认为正确的道理。
可是如今这一切堂而皇之地摆在所有人的面前,人人可见,却没有任何人能挑出半点不是。
你说水车是奇技淫巧,但是水车改善了人们的手工操作,能节省人力,还能造出更多的布。
你说蒸汽机是奇技淫巧,那应天府的百姓唾沫能把你淹没。整个应天府的百姓,包括那些文武大臣们,国子监教授们都在期待着二月下旬的火车通车。
更别说利用奇技淫巧造出来的火枪,改变了大明人在草原民族面前的被动。前几年,哪怕大明每次打胜仗,人人心中依旧有忧虑。
那些草原人来无影去无踪,大明每次只能被动挨打。但是现在,就连小孩子都知道,因为有了火枪,那些草原人都屈服了。
没有人再把人数少了十倍以上的草原人看做威胁。
还有那不靠风帆就能航行的蒸汽船,许多沿着长江,运河进京赶考的学子们,可是感受过了这种新船的便利。
不用人力就能航行的船,以后的运河都不需要纤夫了,更多的百姓可以不用服劳役了,这难道不是不世之功?
这些奇技淫巧都具备着改变世界的力量,又怎么就不重要了?
实际上,这些问题那些大儒也在考虑。
他们比这些学子更清楚这些奇技淫巧的力量,也知道了这种力量的威力。他们无力阻止,所以现在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儒家适应这种变化。
儒家从古至今一直在变,特别是自前宋大成以来,这两百年,根本就没有任何变化。
现在似乎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
孔家这次在朱瞻基的威胁下,依靠儒家学说,拿出了《国家与民族》一文。
虽然这本书在大明如今轰动颇大,并且受到很多好评。
但是孔家众人比谁都清楚,儒家已经面临最重要的分叉口。
这本书将以往的儒家家天下,彻底变成了国天下,并且把国家与民族凌驾于所有权力之上。
以往的朝廷没有这么多的框架,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投降,什么的汉奸,儒家都可以随意粉饰。
但是现在,框架建立起来了,朱瞻基还一心要把这种思想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这个时候,儒家如果不随之变化,那就会变的落后。
身为圣人之后,孔家所有人出生以来,享受着祖宗的荣耀,同时也维护着儒家的地位。
这是他们的命运!
孔彦缙他们这些人来到京城以后,看到朱瞻基为了推行这种思想,甚至耗费巨资来发行报纸。
虽然朱瞻基的主要目的不是这个,但是在他们看来,就是这样。
所以他们需要紧跟朱瞻基的脚步,绝不能再掉队。
好不容易才把失去的衍圣公爵位拿了回来,他们可不愿再一次失去。
儒家应该怎么变?这是困惑着他们每个人的问题。
他们不像朱瞻基有着超越历史的眼光,历史对他们来说,是现在,是未来。
但是他们所有人都清楚,朱程理学的大部分理念,都已经不符合如今的形势了。
朱程理学,基本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程伊川先生更重理,朱熹创造性地发展了伊川先生的理学,最后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
这使得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
在抑制君权方面,理学在元明两朝为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什么没有宋朝?是因为在宋朝,还是士大夫治天下,理学根本行不通。
程朱理学在南宋并没有多少优越的地位,一直到了元朝,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定为官学,自此才开始兴盛。
蒙元人统治时期,他们需要有一种理论为他们的统治正名。理学的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改头换面,就能为他们的异族统治奠定理论依据。
这个问题在后世看起来不重要,但是在这个时代,没有道统,就名不正言不顺。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的蒙元才会那么重视衍圣公一系。
可是如今,朱瞻基重视治统,忽视道统。
偏偏历朝历代,再也没有那个朝代有大明立国之正。朱瞻基根本不用争,也抹黑不了他。
这个时候,儒家就必须要变,不仅形式上,要将忽视格物这一点纠正过来,在道统上,也要将名分和地位重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