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1040节
他们将会被教大明话,以后成为使团的通事。
而由于岛上的波利尼西亚土著们还在各自为生,一个岛上就几个部落,部落太小,使团连他们的首领都没有带,只是让这些首领把他们的孩子让他们带走教育。
大明不会愿意看到这里以后形成一个部落,就这样散着,更有利今后大明的统治。
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今后肯定成为重要的补给点,离开的时候,易信已经在计划今后在这里设立一个海军水寨了。
从夏威夷离开,舰队依旧是顺风顺水,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风浪。只是在后世的马绍尔群岛,因为躲避不及,舰队触礁损失了一艘前锋船。
七月初六,舰队就顺利抵达了吕宋岛北部的预定区域,除开在檀香山滞留的半个月,舰队仅仅只用了五十五天的时间,就行驶了三万七千里。
这段旅程让所有人都震惊无比,这是原计划要走三个月的旅程,而且旅程之中,没有遭遇任何风浪。
大明洋也就是太平洋,最宽的地方是三万八千里,舰队从巴拿马出发,到菲律宾的直线距离大约三万五千里,加上绕行了一段距离,实际航行了三万七千里。
这样算下来,即使降下了一部分帆,舰队每天依旧航行了将近七百里。
这种航行速度,是所有人之前都不敢相信的。
在卡加延河口的码头处,解祯期到了七月,就已经在这里等候了。
跟他同时在这里等候的还有许柴佬与內监派来的代表,他们虽然承诺了会将一半的树苗交给解祯期种植,但是因为不知道舰队会带回来多少树苗,所以具体的分配并没有确定。
当解祯期知道舰队带回来了超过十万棵树苗,还有整整两船的种子,解祯期嘴都笑的合不拢了。
除了装载橡胶树苗和种子的船只,其他舰队并没有在吕宋停靠。
他们已经离家两年多,现在最想念的就是家中的亲人们。
当他们得知皇上西征大胜,半个月前刚经过吕宋回国,又怎么会想着在吕宋修整呢?
船借南风,不到半个月,他们就能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了啊。
远行十万里,大明,我们回来了。
第一三四章 爷孙
六年前,太孙出海三年,带回来了超过两千万两白银的财货。
三年前,皇帝御驾亲征,消灭了中亚强国帖木儿,将整个西北纳入大明范围。
如今的大明,要比盛唐之时疆域还要大的多,真正达到了强盛之极。
也就蒙元西征之时的疆域,能比大明更大,但是蒙元只是掠夺,并没有管理的能力,那些地盘并不能直接算是蒙元的疆域。
何况,大明现在将南洋变成内海,东瀛变成属国,这可都是蒙元都没有做到的。
环顾天下,竟然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给大明造成威胁。那些原本草原的恶狼,现在一个个都变成了大明的看家狗。
永乐十二年,北征将瓦剌打败,鞑靼归心。
永乐十四年,太孙瞻基将东瀛征服。
永乐十五年,太孙出海,勘明天下地舆图。
永乐十八年,陛下御驾西征,消灭西方强国。
到了今年永乐二十年,这十年间,大明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真正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皇帝陛下御驾亲征,大胜归来,从三月间,应天府就开始准备了起来,迎接皇帝归国。
这个时代的朱棣,远远要比原本的时代开心的多。
在原本的时代,朱棣五征漠北,除了前两次有些成效,后面三次都只能说是无功而返。
因为敌人永远不跟他正面对阵,你来我就跑,你走我又来。
但是这个时代,第二次北征之后,朱瞻基就用一座北明山铜矿,将鞑靼和瓦剌残部给笼络住。
火枪的改进,让大明的武力直接升了一个台阶,可靠的热兵器对战冷兵器,即便对方的马再快,也快不过子弹。
少了三次北征,让大明老百姓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如果不是因为西征耗费人力物力巨大,如今的大明,可以算得上国泰民安。
即便是西征耗费巨大,但是别忘了,朱瞻基这些年已经从经济结构和资源上,为大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征服东瀛,与欧洲贸易,这些都给大明的经济增强了不少实力。
从南洋运粮,相应地解放了不少生产力,即便是朝廷征了百万劳役给西北运粮,大明依旧不虞粮食短缺。
还有工业的发展,别的不说,只是轴承的出现,就能让板车装的更多,需要的劳力更少。
所以哪怕朱棣发动了西征,如今的大明依旧比原本的历史上更强盛。
还不说因为朱瞻基的先见之明,让大明少了一次农民起义。
特别是东南一带,因为工业的发展,如今的百姓生活远远超过了历史上。
工业发展带来的人力需求,相应地减轻了不少土地兼并。
而由于岛上的波利尼西亚土著们还在各自为生,一个岛上就几个部落,部落太小,使团连他们的首领都没有带,只是让这些首领把他们的孩子让他们带走教育。
大明不会愿意看到这里以后形成一个部落,就这样散着,更有利今后大明的统治。
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今后肯定成为重要的补给点,离开的时候,易信已经在计划今后在这里设立一个海军水寨了。
从夏威夷离开,舰队依旧是顺风顺水,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风浪。只是在后世的马绍尔群岛,因为躲避不及,舰队触礁损失了一艘前锋船。
七月初六,舰队就顺利抵达了吕宋岛北部的预定区域,除开在檀香山滞留的半个月,舰队仅仅只用了五十五天的时间,就行驶了三万七千里。
这段旅程让所有人都震惊无比,这是原计划要走三个月的旅程,而且旅程之中,没有遭遇任何风浪。
大明洋也就是太平洋,最宽的地方是三万八千里,舰队从巴拿马出发,到菲律宾的直线距离大约三万五千里,加上绕行了一段距离,实际航行了三万七千里。
这样算下来,即使降下了一部分帆,舰队每天依旧航行了将近七百里。
这种航行速度,是所有人之前都不敢相信的。
在卡加延河口的码头处,解祯期到了七月,就已经在这里等候了。
跟他同时在这里等候的还有许柴佬与內监派来的代表,他们虽然承诺了会将一半的树苗交给解祯期种植,但是因为不知道舰队会带回来多少树苗,所以具体的分配并没有确定。
当解祯期知道舰队带回来了超过十万棵树苗,还有整整两船的种子,解祯期嘴都笑的合不拢了。
除了装载橡胶树苗和种子的船只,其他舰队并没有在吕宋停靠。
他们已经离家两年多,现在最想念的就是家中的亲人们。
当他们得知皇上西征大胜,半个月前刚经过吕宋回国,又怎么会想着在吕宋修整呢?
船借南风,不到半个月,他们就能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了啊。
远行十万里,大明,我们回来了。
第一三四章 爷孙
六年前,太孙出海三年,带回来了超过两千万两白银的财货。
三年前,皇帝御驾亲征,消灭了中亚强国帖木儿,将整个西北纳入大明范围。
如今的大明,要比盛唐之时疆域还要大的多,真正达到了强盛之极。
也就蒙元西征之时的疆域,能比大明更大,但是蒙元只是掠夺,并没有管理的能力,那些地盘并不能直接算是蒙元的疆域。
何况,大明现在将南洋变成内海,东瀛变成属国,这可都是蒙元都没有做到的。
环顾天下,竟然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给大明造成威胁。那些原本草原的恶狼,现在一个个都变成了大明的看家狗。
永乐十二年,北征将瓦剌打败,鞑靼归心。
永乐十四年,太孙瞻基将东瀛征服。
永乐十五年,太孙出海,勘明天下地舆图。
永乐十八年,陛下御驾西征,消灭西方强国。
到了今年永乐二十年,这十年间,大明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真正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皇帝陛下御驾亲征,大胜归来,从三月间,应天府就开始准备了起来,迎接皇帝归国。
这个时代的朱棣,远远要比原本的时代开心的多。
在原本的时代,朱棣五征漠北,除了前两次有些成效,后面三次都只能说是无功而返。
因为敌人永远不跟他正面对阵,你来我就跑,你走我又来。
但是这个时代,第二次北征之后,朱瞻基就用一座北明山铜矿,将鞑靼和瓦剌残部给笼络住。
火枪的改进,让大明的武力直接升了一个台阶,可靠的热兵器对战冷兵器,即便对方的马再快,也快不过子弹。
少了三次北征,让大明老百姓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如果不是因为西征耗费人力物力巨大,如今的大明,可以算得上国泰民安。
即便是西征耗费巨大,但是别忘了,朱瞻基这些年已经从经济结构和资源上,为大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征服东瀛,与欧洲贸易,这些都给大明的经济增强了不少实力。
从南洋运粮,相应地解放了不少生产力,即便是朝廷征了百万劳役给西北运粮,大明依旧不虞粮食短缺。
还有工业的发展,别的不说,只是轴承的出现,就能让板车装的更多,需要的劳力更少。
所以哪怕朱棣发动了西征,如今的大明依旧比原本的历史上更强盛。
还不说因为朱瞻基的先见之明,让大明少了一次农民起义。
特别是东南一带,因为工业的发展,如今的百姓生活远远超过了历史上。
工业发展带来的人力需求,相应地减轻了不少土地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