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1233节

朱瞻基的这座雕塑是正统二十五年,朱瞻基五十大寿的时候,被大臣们作为献礼雕刻的。

雕塑是一块巨大的大理石底座,上面的人像采用铜铸,底座高达十二米,人像高达十九米,加起来刚好九丈五尺。

朱瞻基并没有去拍照,站在一边看着朱佑樘照。他虽然只有八岁,但是已经通晓是非,逻辑清晰,能跟人寻常交际了。

“小爷,照片洗好了,是送到你家中,还是你自己派人来取啊?”

“还能送到家中?”

对方笑了笑说道:“如果是送到应天府城中,要加十个铜子,当天就能送到。要是城外或者外地,就只能通过朝廷递运所邮寄,要加五个铜子。”

朱佑樘道:“不用你们送,你给我开一张便签,我会让人来取。”

“好嘞,在下这就给你开便签,承惠五十铜子。”

朱佑樘掏出了自己的荷包,取出了一枚当五十的铜钱递给了他。“你要把我拍好看一点,要不然,我到时候不喜,还要要回我的钱。”

对方呵呵笑道:“我们可都是隶属工部的专业照相师,小爷要信得过我们。”

收了钱,开了便签,这也是取照片的证明。

朱佑樘将便签放进了荷包,这才牵着朱瞻基的手,准备坐汽车前往秦淮河。

城际火车的局限性比较大,不像汽车一样,可以大街小巷地穿行。所以,除非是远一点的地方,汽车还是要比火车方便一些。

承天门外的议会大楼西侧,就有一个公交站点。爷孙俩牵着手上了汽车,几个锦衣卫的护卫勉强挤上了车,剩下的人就只能赶紧开上自己的车跟在后面。

上车之后,车上已经没有了座位。不过这个时代民风淳朴,礼教甚严,看到朱瞻基这样一个老人带着孩子上车,立即就有几个青年起身让座。

朱瞻基并没有取下帷帽,只是点了点头,拍了拍朱佑樘的脑袋。朱佑樘楞了一下,才醒悟过来,向其中一个青年表示感谢。

对方笑着捏了捏他的小脸问道:“小公子可曾进学?”

朱佑樘自小被当做帝国继承人培养,除了几个亲近之人,其他人哪里敢随便捏他脸蛋。

他也不习惯这种亲近,羞红了脸,却也不能发脾气。只能别扭地说道:“已经进学。”

朱瞻基坐了下去,抱着朱佑樘坐在了自己的腿上。

让座的年轻人穿着理工大学的校服,站在他们的身边显然有些无聊,不时逗着朱佑樘。

“小公子今年几岁?”

“小公子学到什么科目?”

“小公子知道电是怎么来的吗?”

朱佑樘显然不习惯这种逼问,挤牙膏一样地回答着他的话,不时还望向朱瞻基求救。

朱瞻基笑了起来,开口问道:“瞧你装束是理工大学学生,你是哪一学科的学生?”

对方答道:“回先生话,在下是电力学科的学生,专门研究风力发电学科。”

朱瞻基道:“既然已经专研一门,说明你已经是研究生了啊。不错,算得上是个才子。”

对方呵呵笑了起来。“不敢当,如今大明研究生已经逾万,这才自难免也太多了一些。”

“小哥过谦了。我大明四洲人数几近三亿,研究生至今才一万余人,三万里挑一,如何当不得才子之称。”

见朱瞻基气势不凡,语气也颇为正经,对方也略微正经了些,说道:“真理的研究如同浩瀚之海,懂得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渺小。”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问道:“既然你是研究风力发电项目,那么我也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大明中洲之地,哪里适合发展风电?”

对方毫不犹豫地说道:“当然是西北。这东部沿海虽然也适合风电,不过风电成本比水电,煤电略高,而且发电量略有不足。在东南发展风电,综合比较起来,不如水电。

而西北缺水,却因大漠和戈壁广阔,风力资源充足,以成本,损耗,综合比较,在西北发展风电更为有利。”

见他提起西北就一副激动地模样,朱瞻基楞了一下。相比繁华的东南,西北一直被视为苦寒之地。不管是官员,还是技术人员,都不愿意前往西北。

但是这个年轻人却如同一个理想青年,对西北充满了向往。

朱瞻基问道:“家中可是有长辈在西北任职?”

对方有些不好意思起来,用西北口音说道:“在下幼年在嘉峪关长大,一直到大学才来应天府求学。”

朱瞻基仔细看了看他的脸,问道:“王悦王世昌是你什么人?”

对方大吃一惊,看着朱瞻基帷帽下的脸,却看不清楚。“在下王春,王世昌乃是家父。阁下身穿西北军服,可与家父旧识?”

朱瞻基笑道:“原来是威宁伯世子,却不曾想,你如今却成了一位技术人员。”

王春没有想到对方直接揭破了自己的身份,越发认为对方跟自己父亲是旧识了。“敢问阁下大名,若是家父旧识,小侄……”

朱瞻基打断了他的话说道:“王世昌正统二十五年以参谋入西北军,那时候老夫见过他一面。不过我当时已经临退役,所以交道并不深。他这些年干的不错,老夫也时常有所耳闻。”

朱瞻基的话透露出来了三重意思,一是他与王世昌的年龄差距大,王春的小侄自称略有不妥。其次是自己地位也不低,三是夸奖了王世昌的尽职。

王悦的确算得上是个人才,其人正统二十三年登进士第,很快就展现了出来了不凡的才华,在参谋部备受重视。
首节 上一节 1233/12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之小兵传奇

下一篇:万历驾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