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198节
朱瞻基让出了自己的位置,帮他倒了一杯凉茶才问道:“皇爷爷今日下午没有看杂戏?”
朱棣看着案几上的资料,又看了看孙林笑道:“找好借口了?”
“纪纲本来就准备下个月去东瀛,在今年年底之前,我们会做好一切准备的。皇爷爷就权当什么也不知道就好。”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如今榜葛刺等二十余国的使臣都在应天府,如果引得东瀛使臣到朕面前哭鼻子,朕可饶不了你。”
朱瞻基正容抱拳道:“孙儿愿立下军令状。”
朱棣却摆了摆手说道:“你心中有数就好,其他我也不多说了。今日携美同游,虽然使得你更亲民,你也没有考虑太孙妃和胡良娣的感受?”
朱瞻基这一下真的有点懵逼了,这一国皇帝,要对东瀛动手,图谋一个巨型银山不关注,却来关心孙子的房中事!
这也太滑稽了吧!
见朱瞻基依旧没有想明白,朱棣摇了摇头说道:“你啊,精明的时候精明的厉害,愚鲁的时候也愚鲁的可笑。于公你是一国太孙,于私你即将是一家之主。身为中枢,自然要做到不偏不倚,平衡有度。这不仅是持家之道,更是谋国之道。此事在我看来,比你所谋大事更为重要。”
朱瞻基这才明白过来了朱棣的意思,借着今天下午的事,在提醒他要懂得平衡几个女人之间的关系,更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平衡好各方关系。
一个进退有度,手腕高明的君主,自然比一次必然能赢的战争要重要的多。
朱瞻基心悦诚服地拜道:“孙儿受教,定当引以为鉴。”
朱棣这才满意地哈哈一笑。“好了,你继续忙吧,我去喝几杯美酒,看一场大戏。”
(下一章还没有写好,一个小时后发出来,)
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订阅)
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阅江楼码头再次锣鼓震天,处处张灯结彩,欢迎出使西洋的总兵太监郑和回国。
因为太监属于家臣,所以朝廷重臣不需要来亲自迎接,也只有相关的衙门派人来迎接追随郑和出使的官员和外国使节。
这一次,随同郑和来京的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司的外交使节。
像柯枝就是后世的印度西海岸科钦一带,这次是第一次来大明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
如今的印度可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几十个大型国家和数百个小番邦林立,其中大部分都已经视大明为主。
这一次,迎接的众人以朱瞻基为首,礼部为辅,另有户部,海军,通政司,鸿胪寺,锦衣卫等衙门都派了人员一并迎接。
迎接仪式的章程,也与前一天就递交到了还在船上的郑和,以及其他使臣的手里,所以也不怕有人会因为不知礼节而闹出笑话。
每次到了这个时候,应天府的闲帮以及老人们是最喜欢凑热闹的,他们往往像看大戏一样,聚集在警戒线以外,欣赏来自海外的“野人”。
是的,在如今的大明人的心中,出了大明就是蛮夷之地。哪怕是一国重臣,甚至是王子,在大明人的心中都是野人。
如今的大明人心中就是有如此自信,甚至是自傲。
这一次,朱瞻基亲自迎接众使臣,也引发了大明人更大的热情。因为根据如今的大明通例,大明乃是天朝上国,任何国家都要低一级。所以除非是一国之王,否则见了朱瞻基都需进行跪拜。
这一次朱瞻基亲自迎接,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节们,无一例外要跪拜。
大明人的自信,也就是在这样的仪式中被建立了起来。
只可惜,从原本的朱瞻基放弃安南之后,所有的小国看到了大明的虚弱。从那以后,就逐渐不再认大明为宗主国了。
哪怕郑和最后下西洋,想要挽回这种局势,但是最后也于事无补。
可笑的是后来的“大清”只看到这个时候的辉煌,就也继承了天朝上国的心态,妄自尊大。最后却被一帮蕞尔小国,打的头破血流,俯首称臣。
朱瞻基身穿大红绛纱升龙袍,头戴九旒通天冠。因为天气炎热,升龙袍以绛纱制成,只着两层,广袖长袍,倒也不热。
他的身边站着的是跟随郑和出使西洋的通事马欢,这个时候正在跟朱瞻基介绍着来使的各国使节。
马欢,浙江会稽人,精通波斯语、阿拉伯语。在郑和使团中,担任通事、教谕,一身兼两职,既为外事翻译,又负责传播中华文化。
由于他“善通番语”被选入郑和船队,并且深得郑和重用,在使团中算是对番邦情况最为了解的人之一。
这一次出使西洋,郑和的船队第一次行驶过了阿拉伯半岛,并且抵达了沙特的圣城麦加,以及东非的麻岭迪(肯尼亚)。
其他国家的情况朱瞻基也都比较清楚了,前三次的下西洋,朱瞻基每一次都会做详细的统计,一般出使的人都没有他清楚。
但是这次前往麦加,包括东非,让朱瞻基还是有些好奇的。
他也很想了解一下,被誉为欧洲之盾的奥斯曼帝国,现在跟拜占庭帝国的仗打的怎么样了。
他在前世就是个学渣,对中国的历史都不熟悉,更别说国外的了。
只是在生活中,因为接触到各国的人,各国的事,才对国外的历史有了一些了解。
他只是知道,在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击败了拜占庭帝国,然后成为了一个横跨亚欧非大陆的强大帝国。
然后他们隔绝了亚欧之间的通道,垄断了两地之间的贸易,所以逼着欧洲人不得不开始走进海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
但是具体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时候谁最牛掰,他一概不知。
马欢对这方面的是倒是知道一些,他们在前往西洋的时候,奥斯曼帝国才终于有了一个新苏丹叫穆罕默德一世,而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叫曼努埃尔二世。
朱棣看着案几上的资料,又看了看孙林笑道:“找好借口了?”
“纪纲本来就准备下个月去东瀛,在今年年底之前,我们会做好一切准备的。皇爷爷就权当什么也不知道就好。”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如今榜葛刺等二十余国的使臣都在应天府,如果引得东瀛使臣到朕面前哭鼻子,朕可饶不了你。”
朱瞻基正容抱拳道:“孙儿愿立下军令状。”
朱棣却摆了摆手说道:“你心中有数就好,其他我也不多说了。今日携美同游,虽然使得你更亲民,你也没有考虑太孙妃和胡良娣的感受?”
朱瞻基这一下真的有点懵逼了,这一国皇帝,要对东瀛动手,图谋一个巨型银山不关注,却来关心孙子的房中事!
这也太滑稽了吧!
见朱瞻基依旧没有想明白,朱棣摇了摇头说道:“你啊,精明的时候精明的厉害,愚鲁的时候也愚鲁的可笑。于公你是一国太孙,于私你即将是一家之主。身为中枢,自然要做到不偏不倚,平衡有度。这不仅是持家之道,更是谋国之道。此事在我看来,比你所谋大事更为重要。”
朱瞻基这才明白过来了朱棣的意思,借着今天下午的事,在提醒他要懂得平衡几个女人之间的关系,更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平衡好各方关系。
一个进退有度,手腕高明的君主,自然比一次必然能赢的战争要重要的多。
朱瞻基心悦诚服地拜道:“孙儿受教,定当引以为鉴。”
朱棣这才满意地哈哈一笑。“好了,你继续忙吧,我去喝几杯美酒,看一场大戏。”
(下一章还没有写好,一个小时后发出来,)
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订阅)
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阅江楼码头再次锣鼓震天,处处张灯结彩,欢迎出使西洋的总兵太监郑和回国。
因为太监属于家臣,所以朝廷重臣不需要来亲自迎接,也只有相关的衙门派人来迎接追随郑和出使的官员和外国使节。
这一次,随同郑和来京的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苏门答剌、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司的外交使节。
像柯枝就是后世的印度西海岸科钦一带,这次是第一次来大明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
如今的印度可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几十个大型国家和数百个小番邦林立,其中大部分都已经视大明为主。
这一次,迎接的众人以朱瞻基为首,礼部为辅,另有户部,海军,通政司,鸿胪寺,锦衣卫等衙门都派了人员一并迎接。
迎接仪式的章程,也与前一天就递交到了还在船上的郑和,以及其他使臣的手里,所以也不怕有人会因为不知礼节而闹出笑话。
每次到了这个时候,应天府的闲帮以及老人们是最喜欢凑热闹的,他们往往像看大戏一样,聚集在警戒线以外,欣赏来自海外的“野人”。
是的,在如今的大明人的心中,出了大明就是蛮夷之地。哪怕是一国重臣,甚至是王子,在大明人的心中都是野人。
如今的大明人心中就是有如此自信,甚至是自傲。
这一次,朱瞻基亲自迎接众使臣,也引发了大明人更大的热情。因为根据如今的大明通例,大明乃是天朝上国,任何国家都要低一级。所以除非是一国之王,否则见了朱瞻基都需进行跪拜。
这一次朱瞻基亲自迎接,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节们,无一例外要跪拜。
大明人的自信,也就是在这样的仪式中被建立了起来。
只可惜,从原本的朱瞻基放弃安南之后,所有的小国看到了大明的虚弱。从那以后,就逐渐不再认大明为宗主国了。
哪怕郑和最后下西洋,想要挽回这种局势,但是最后也于事无补。
可笑的是后来的“大清”只看到这个时候的辉煌,就也继承了天朝上国的心态,妄自尊大。最后却被一帮蕞尔小国,打的头破血流,俯首称臣。
朱瞻基身穿大红绛纱升龙袍,头戴九旒通天冠。因为天气炎热,升龙袍以绛纱制成,只着两层,广袖长袍,倒也不热。
他的身边站着的是跟随郑和出使西洋的通事马欢,这个时候正在跟朱瞻基介绍着来使的各国使节。
马欢,浙江会稽人,精通波斯语、阿拉伯语。在郑和使团中,担任通事、教谕,一身兼两职,既为外事翻译,又负责传播中华文化。
由于他“善通番语”被选入郑和船队,并且深得郑和重用,在使团中算是对番邦情况最为了解的人之一。
这一次出使西洋,郑和的船队第一次行驶过了阿拉伯半岛,并且抵达了沙特的圣城麦加,以及东非的麻岭迪(肯尼亚)。
其他国家的情况朱瞻基也都比较清楚了,前三次的下西洋,朱瞻基每一次都会做详细的统计,一般出使的人都没有他清楚。
但是这次前往麦加,包括东非,让朱瞻基还是有些好奇的。
他也很想了解一下,被誉为欧洲之盾的奥斯曼帝国,现在跟拜占庭帝国的仗打的怎么样了。
他在前世就是个学渣,对中国的历史都不熟悉,更别说国外的了。
只是在生活中,因为接触到各国的人,各国的事,才对国外的历史有了一些了解。
他只是知道,在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击败了拜占庭帝国,然后成为了一个横跨亚欧非大陆的强大帝国。
然后他们隔绝了亚欧之间的通道,垄断了两地之间的贸易,所以逼着欧洲人不得不开始走进海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
但是具体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时候谁最牛掰,他一概不知。
马欢对这方面的是倒是知道一些,他们在前往西洋的时候,奥斯曼帝国才终于有了一个新苏丹叫穆罕默德一世,而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叫曼努埃尔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