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449节
蒲家被抄家的时候,他刚出生不到一个月。这几十年,他就一直在屈辱的环境里长大。
随着时间流逝,蒲家的人都死的差不多了,蒲家最大的秘密,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建文朝后,哈卜为他赎身,给他娶妻生子,终于又把香火延续了下来。他慢慢发展自己的势力,只用了一个宝藏的金银,就将蒲家的触角又蔓延了出去,在许多商户的产业里都有股份。
明面上,他还是一个奴仆,但是暗地里,有哈卜的支持,他的势力已经不比任何一个家族小。
现在郑和帮他拿到了脱罪的敕书,以后他也能堂堂正正地活着了。
但是他依旧不甘,他想重现祖上的荣光,而他还掌握了两个蒲家藏匿金银的宝藏,这些是他最大的仪仗。
现在郑和却说让他继续韬光养晦,哪怕他知道这是大势使然,又怎么能甘心呢?
围绕着这次下西洋,郑和与众人有商议了许久,一直到夜深,众人才散了。
不管朱瞻基明天会不会约见他们,他们也必须要做好准备,等待召见。
郑和将今晚与众人的对话又回忆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差错,才放下心来。
他知道自己这些人的聚会瞒不过朱瞻基,也不想隐瞒。他郑和做人,做事堂堂正正。他也从来不曾有过半点怨恨之心,一心报国,他相信,太孙能明白他的心意。
今晚他一直引导着谈话,不让人说出半点不满太孙的话,想必,殿下不会因为这件事对他,对这些人有忌讳。
送了众人离开,郑和跟哈卜还有蒲日和又返回了清净寺。哈卜就住在寺庙里,以前的蒲日和身为他的“奴仆”,当然也是住在庙里。
走在这略显黑暗的夜里,护卫和随从都跟他们隔了几步远,蒲日和这才压低了声音,向郑和问道:“国公爷,此事可还有转圜之处?”
郑和不解地问道:“蒲家主,我不明白,你为什么非要跟我们一起前往天方?现在你已经脱了罪籍,若是有心西返,回到天方落地生根,你也可以以后找个机会回去。”
蒲日和摇了摇头说道:“此去天方,有万里之遥,风急浪险,海盗众多,若没有舰队护航,鄙人没有信心返回天方。何况西域穷苦,哪里能比得上大明富足?我若是想要重现祖上荣光,又怎么舍得离开这里呢?”
郑和问道:“可是你蒲家在天方有藏金?”
蒲日和知道他一心想要返回天方会引发这方面的猜测。
蒲家三处藏金,一处在泉州,他已经挖了出来,作为笼络众人的筹码。一处在天方,是作为蒲家最后的底码。
还有最大的一处在南洋某个无人荒岛,这里是最大的一处,当初香料贸易之时,藏匿的发展资金。
这一处他不敢去想,因为如今海禁,所有船只出海都要有朝廷和內监公文,人去的少了,怕其他人起了异心,人去的多了,会把他蒲家人用血汗换来的金银便宜别人,也不利保密。
他们蒲家在天方还有一个分支看守金银,他想要回到天方,起出金银,作为蒲家东山再起的资金。
所以他根本没有隐瞒之心,直接承认道:“的确如此,如今大明立国近五十年,国泰民安,又进入了商业发展期。可惜鄙人缺少发展资金,所以想回天方将那里的藏金运回来。”
郑和看着温和笑着的哈卜,显然他也知道这件事。他沉吟了一下说道:“如实蒲家主相信我的为人,且把地址和联络方式告知我,若我去了天方,帮你把藏金运回来。即便是想把你的族人带过来,和也能做到。”
蒲日和长揖躬身说道:“滇国公的为人鄙人当然相信,这件事就劳烦你了,鄙人日后定当厚报。”
新获美人,朱瞻基却没有疏忽了旧人。与沈黛儿度过了新婚之夜,她受创颇重,朱瞻基接下来的几天就慰藉起了一帮旧人,不让她们吃醋。
这一晚是刘承徽侍寝,朱瞻基也跟她就后宫的管理细细分说了一番,让她控制好众女在出发途中不要怀孕。
这一去就是一两年,要是到时候孩子在途中出生,哪怕医生众多,也不安全。
想要让她们怀孕,也要等到回程途中再停服避孕药。
还有就是后宫的管理,这一路行来,各国肯定会送给朱瞻基不少女人,这些女人的管理,朱瞻基也交给了刘承徽。
刘承徽能够得到朱瞻基的信任,自然是受宠若惊,坚决承诺会帮朱瞻基管理好后宫。
第二日一早,朱瞻基醒来后雷打不动地进行晨练。而法石寨的将士们得到了太孙已经起床的消息,立即都行动了起来,在大操场上面进行了一番演练。
看着这雄壮之师,哪怕只是一些面子工作,朱瞻基的心情也非常开心。
早餐的时候,他也得到了锦衣卫和咨情司对泉州商户的情报汇总,包括了昨晚郑和与那些闪族人会面一言一行和经过。
一上午,朱瞻基除了一次性会见了各水寨的各个将领,然后就在查阅这些资料。
看到这些详细的情况,朱瞻基才知道,是自己把问题想复杂了。
现在不是明朝末年,没有儒家和江南商人勾结,垄断国家经济的利益集团。也没有朝政败坏,权力萎缩,导致出现的胆大包天的勾结外藩的山西商人。
经过了朱元璋三十多年的割韭菜,如今的商人集团虽然因为社会的稳定又开始发展,但是依旧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胆战心惊。
现在的商人缺少安全感,这才是阻碍经济迅速发展的最大障碍。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联合起来,用经济实力来影响政治,因为他们都怕死。
泉州的商人们,包括那些闪族人,他们跟郑和的关系亲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前四次下西洋,郑和个他们带来了无数的利润。
因为这个时代的大型贸易,都控制在內监的手里。
郑和跟蒲家的关系,也不像朱瞻基一开始猜测的那样有勾结,有阴谋,不过就是因为同情和怜悯,加上同族的恳请,所以才帮蒲家求了敕书。
为了得到敕书,蒲日和向朱棣进贡了一座八百斤的纯金太上老君像。
而且蒲家已经被抄家了四十年,女眷死光,男人还有几个风烛残年,就只剩蒲日和还算年轻。
所以朱棣不在乎这个蒲日和,心情开心之下,加上郑和的好话,赦免了他的罪。
随着时间流逝,蒲家的人都死的差不多了,蒲家最大的秘密,也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建文朝后,哈卜为他赎身,给他娶妻生子,终于又把香火延续了下来。他慢慢发展自己的势力,只用了一个宝藏的金银,就将蒲家的触角又蔓延了出去,在许多商户的产业里都有股份。
明面上,他还是一个奴仆,但是暗地里,有哈卜的支持,他的势力已经不比任何一个家族小。
现在郑和帮他拿到了脱罪的敕书,以后他也能堂堂正正地活着了。
但是他依旧不甘,他想重现祖上的荣光,而他还掌握了两个蒲家藏匿金银的宝藏,这些是他最大的仪仗。
现在郑和却说让他继续韬光养晦,哪怕他知道这是大势使然,又怎么能甘心呢?
围绕着这次下西洋,郑和与众人有商议了许久,一直到夜深,众人才散了。
不管朱瞻基明天会不会约见他们,他们也必须要做好准备,等待召见。
郑和将今晚与众人的对话又回忆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差错,才放下心来。
他知道自己这些人的聚会瞒不过朱瞻基,也不想隐瞒。他郑和做人,做事堂堂正正。他也从来不曾有过半点怨恨之心,一心报国,他相信,太孙能明白他的心意。
今晚他一直引导着谈话,不让人说出半点不满太孙的话,想必,殿下不会因为这件事对他,对这些人有忌讳。
送了众人离开,郑和跟哈卜还有蒲日和又返回了清净寺。哈卜就住在寺庙里,以前的蒲日和身为他的“奴仆”,当然也是住在庙里。
走在这略显黑暗的夜里,护卫和随从都跟他们隔了几步远,蒲日和这才压低了声音,向郑和问道:“国公爷,此事可还有转圜之处?”
郑和不解地问道:“蒲家主,我不明白,你为什么非要跟我们一起前往天方?现在你已经脱了罪籍,若是有心西返,回到天方落地生根,你也可以以后找个机会回去。”
蒲日和摇了摇头说道:“此去天方,有万里之遥,风急浪险,海盗众多,若没有舰队护航,鄙人没有信心返回天方。何况西域穷苦,哪里能比得上大明富足?我若是想要重现祖上荣光,又怎么舍得离开这里呢?”
郑和问道:“可是你蒲家在天方有藏金?”
蒲日和知道他一心想要返回天方会引发这方面的猜测。
蒲家三处藏金,一处在泉州,他已经挖了出来,作为笼络众人的筹码。一处在天方,是作为蒲家最后的底码。
还有最大的一处在南洋某个无人荒岛,这里是最大的一处,当初香料贸易之时,藏匿的发展资金。
这一处他不敢去想,因为如今海禁,所有船只出海都要有朝廷和內监公文,人去的少了,怕其他人起了异心,人去的多了,会把他蒲家人用血汗换来的金银便宜别人,也不利保密。
他们蒲家在天方还有一个分支看守金银,他想要回到天方,起出金银,作为蒲家东山再起的资金。
所以他根本没有隐瞒之心,直接承认道:“的确如此,如今大明立国近五十年,国泰民安,又进入了商业发展期。可惜鄙人缺少发展资金,所以想回天方将那里的藏金运回来。”
郑和看着温和笑着的哈卜,显然他也知道这件事。他沉吟了一下说道:“如实蒲家主相信我的为人,且把地址和联络方式告知我,若我去了天方,帮你把藏金运回来。即便是想把你的族人带过来,和也能做到。”
蒲日和长揖躬身说道:“滇国公的为人鄙人当然相信,这件事就劳烦你了,鄙人日后定当厚报。”
新获美人,朱瞻基却没有疏忽了旧人。与沈黛儿度过了新婚之夜,她受创颇重,朱瞻基接下来的几天就慰藉起了一帮旧人,不让她们吃醋。
这一晚是刘承徽侍寝,朱瞻基也跟她就后宫的管理细细分说了一番,让她控制好众女在出发途中不要怀孕。
这一去就是一两年,要是到时候孩子在途中出生,哪怕医生众多,也不安全。
想要让她们怀孕,也要等到回程途中再停服避孕药。
还有就是后宫的管理,这一路行来,各国肯定会送给朱瞻基不少女人,这些女人的管理,朱瞻基也交给了刘承徽。
刘承徽能够得到朱瞻基的信任,自然是受宠若惊,坚决承诺会帮朱瞻基管理好后宫。
第二日一早,朱瞻基醒来后雷打不动地进行晨练。而法石寨的将士们得到了太孙已经起床的消息,立即都行动了起来,在大操场上面进行了一番演练。
看着这雄壮之师,哪怕只是一些面子工作,朱瞻基的心情也非常开心。
早餐的时候,他也得到了锦衣卫和咨情司对泉州商户的情报汇总,包括了昨晚郑和与那些闪族人会面一言一行和经过。
一上午,朱瞻基除了一次性会见了各水寨的各个将领,然后就在查阅这些资料。
看到这些详细的情况,朱瞻基才知道,是自己把问题想复杂了。
现在不是明朝末年,没有儒家和江南商人勾结,垄断国家经济的利益集团。也没有朝政败坏,权力萎缩,导致出现的胆大包天的勾结外藩的山西商人。
经过了朱元璋三十多年的割韭菜,如今的商人集团虽然因为社会的稳定又开始发展,但是依旧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胆战心惊。
现在的商人缺少安全感,这才是阻碍经济迅速发展的最大障碍。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联合起来,用经济实力来影响政治,因为他们都怕死。
泉州的商人们,包括那些闪族人,他们跟郑和的关系亲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前四次下西洋,郑和个他们带来了无数的利润。
因为这个时代的大型贸易,都控制在內监的手里。
郑和跟蒲家的关系,也不像朱瞻基一开始猜测的那样有勾结,有阴谋,不过就是因为同情和怜悯,加上同族的恳请,所以才帮蒲家求了敕书。
为了得到敕书,蒲日和向朱棣进贡了一座八百斤的纯金太上老君像。
而且蒲家已经被抄家了四十年,女眷死光,男人还有几个风烛残年,就只剩蒲日和还算年轻。
所以朱棣不在乎这个蒲日和,心情开心之下,加上郑和的好话,赦免了他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