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453节
“不必多礼,许总督身为大明子民,于海外传扬我大明威名,乃有功我大明。且起来说话。”朱瞻基来到了他的面前,使了一个眼色,李亮就会意地上前扶着许柴佬。
因为连续磕了两次头,又都是大力跪叩,他的额头有着青紫,但是这点伤对他来说似乎一点也不放在心上,眼睛里满是兴奋的神情,老泪纵横。
这种激动与兴奋也是大部分老百姓见到他的神情,在如今这个时代,能够亲眼见到皇上,哪怕是他这个皇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无上的荣耀。
许柴佬这才直起身来,看清了朱瞻基的相貌。
太孙年纪虽幼,但成熟稳重,眉骨高耸,不怒自威。一脸短髭修整的整整齐齐,虽然与大多数文臣期待的文士长须有些偏差,却更能让人感受到他逼人的气势。
如此好男儿,真不愧是我大明帝国的皇孙,以后的帝国继承人啊!
朱瞻基对许柴佬倒是有些失望,身为皇孙,他天天见的都是这个时代最拔尖的一拨人,不管是儒雅的文官,还是雄壮的武将,他都见的多了。
这个许柴佬虽然也算一方大豪,但是毕竟是商户出身,处于社会的中下阶层,在外形上就要逊色一大截。
不过他能组织起一大船队,雄霸一方,自然也不是简单地从外表上就能判断的。
朱瞻基双手一背,轻声说道:“随孤来……”
跟在朱瞻基的身后来到船头,暮色之中,吕宋的山河变成了一个深色的轮廓,展现在他们的面前。
朱瞻基盯着吕宋岛的山峦看了一会儿,才轻声问道:“自北明街到大明街,一去两百里全是沟壑纵横的平原?”
许柴佬连忙低头禀道:“禀殿下,南北两百里,东西一百里,有泉州府加上福州府大小,全都能开垦成肥沃的水田。若精耕细作,一年可三熟,即便当地土人随意种植,也能一年两熟。”
朱瞻基前世也是农村出身,自然知道所谓的精耕细作就是多了育秧这道程序。若是单独育秧,三个多月就能收一季水稻。
但是土人大多懒惰,大部分时候就是将种子撒在田里,靠天吃饭。
即便是这样,吕宋平原这火山灰沉积的肥沃农田也能长出让他们吃不完的粮食。
朱瞻基点了点头问道:“如今吕宋岛上有多少人可有统计?”
“这……”许柴佬回道:“禀殿下,土人以部落聚居,除了大明街平原地带,山里也有不少部落,根本无法统计。就在离此不远之处,还有数千南宋时期迁移过来的百姓,他们住在山区,对小人也不搭理,只是偶尔跟小人换一些日用品。不过在大明街以北的平原地带,如今各族民众大约有二十万人,其中半数都是劳力。”
朱瞻基又问:“这半数劳力是包括女人了吧?”
“是!”
“南方苏禄国大约有多少人?”
这一次许柴佬没有半点迟疑,直接回道:“超过百万人!”
与后世不同,如今的菲律宾各地,不是吕宋岛上人口众多,而南部的各小岛才是主要的聚居地。
这里的小岛大多都是火山岩堆积,上面只要有平地,就是非常肥沃的土地,而且因为山不大,所以没有瘴气,非常适宜居住。
越向南,距离赤道越近,进入赤道无风带以后,也没有台风侵袭,所以那里才是土人的天堂。
而吕宋岛上毒虫甚多,台风频繁,加上瘴气四溢,所以人口根本比不上南部的小岛。
后世的西班牙入侵菲律宾,为什么以宿务为据点,而不是以吕宋为据点,主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辛辛苦苦修建的房子,可能一阵风过来就倒塌了,谁愿意住这样的地方?
朱瞻基沉吟了一会儿又说道:“孤知道你这几十年来在吕宋的所作所为,你做的非常好。这些年,你从福建召集了数千汉人,在吕宋岛筚路蓝缕,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也拓宽了我们汉人的生存环境,这是有大功的。”
许柴佬跪下了身子,激动地说道:“殿下能体谅小人,就是死了也不亏了。”
朱瞻基回转过身,单手扶起他,他哪里敢让朱瞻基来扶,连忙站起了身子。
朱瞻基说道:“对于有功之人,孤怎舍得你去死。孤要你好好活着,为你许家,为我大明,继续开创不朽功名。”
“小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以前朝廷对你的支持不够,今后自当大力扶持。你可有什么要求?”
“小人并无所求,只要殿下吩咐,刀山火海小人也绝不皱眉头。”
朱瞻基知道自己的身份太高,许柴佬心情激荡,恨不得以身报国,哪里敢跟他提条件。他向站在一边的黄渊和金阔招了招手,他们立即快步走了过来。
朱瞻基介绍说道:“这两位一位是都知监大太监,负责整个舰队的贸易,一位是海军后勤守备,负责整个舰队的物资调配。以往朝廷对你的支持不够,让你只能在吕宋各族之间尽力转圜,牵扯了大部分精力。今后当由朝廷来为你解决后顾之忧,而你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尽力收服各部落,让他们成为我大明的心腹,为我大明发展贡献力量。”
许柴佬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茫然,有些不明白朱瞻基的话。但是他又不敢开口问,所以只能望向了黄渊二人。
黄渊身份最低,所以他开口解释道:“殿下准备将吕宋改为吕宋府,在吕宋设立官衙,卫所,水寨。而许总督对吕宋情况最为了解,自然是吕宋知府的不二人选!”
许柴佬又惊又喜,跪下说道:“可小人并非进士出身,只是粗通文墨……”
朱瞻基笑道:“无妨,一应副手,文书自然有孤安排。在吕宋设府,将吕宋纳入我大明疆域,乃是一项长期国策。让你当知府,并非是让你享福,要将岛上百万民众纳入我大明子民,这条路并不容易。黄守备,你与许总督,不,以后该称许知府了,你与他细细分说一番,待会儿由我设宴款待众人。”
黄渊笑着说道:“许知府请随我来……”
看着许柴佬有些魂不守舍地随着黄渊离去,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来。
郑和封他的总督,并不是大明的官职序列,也就是说,这个总督是不被大明内部承认的。
哪怕他是个总督,回到了福建,见到一个县令,他依旧要参拜。
因为连续磕了两次头,又都是大力跪叩,他的额头有着青紫,但是这点伤对他来说似乎一点也不放在心上,眼睛里满是兴奋的神情,老泪纵横。
这种激动与兴奋也是大部分老百姓见到他的神情,在如今这个时代,能够亲眼见到皇上,哪怕是他这个皇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无上的荣耀。
许柴佬这才直起身来,看清了朱瞻基的相貌。
太孙年纪虽幼,但成熟稳重,眉骨高耸,不怒自威。一脸短髭修整的整整齐齐,虽然与大多数文臣期待的文士长须有些偏差,却更能让人感受到他逼人的气势。
如此好男儿,真不愧是我大明帝国的皇孙,以后的帝国继承人啊!
朱瞻基对许柴佬倒是有些失望,身为皇孙,他天天见的都是这个时代最拔尖的一拨人,不管是儒雅的文官,还是雄壮的武将,他都见的多了。
这个许柴佬虽然也算一方大豪,但是毕竟是商户出身,处于社会的中下阶层,在外形上就要逊色一大截。
不过他能组织起一大船队,雄霸一方,自然也不是简单地从外表上就能判断的。
朱瞻基双手一背,轻声说道:“随孤来……”
跟在朱瞻基的身后来到船头,暮色之中,吕宋的山河变成了一个深色的轮廓,展现在他们的面前。
朱瞻基盯着吕宋岛的山峦看了一会儿,才轻声问道:“自北明街到大明街,一去两百里全是沟壑纵横的平原?”
许柴佬连忙低头禀道:“禀殿下,南北两百里,东西一百里,有泉州府加上福州府大小,全都能开垦成肥沃的水田。若精耕细作,一年可三熟,即便当地土人随意种植,也能一年两熟。”
朱瞻基前世也是农村出身,自然知道所谓的精耕细作就是多了育秧这道程序。若是单独育秧,三个多月就能收一季水稻。
但是土人大多懒惰,大部分时候就是将种子撒在田里,靠天吃饭。
即便是这样,吕宋平原这火山灰沉积的肥沃农田也能长出让他们吃不完的粮食。
朱瞻基点了点头问道:“如今吕宋岛上有多少人可有统计?”
“这……”许柴佬回道:“禀殿下,土人以部落聚居,除了大明街平原地带,山里也有不少部落,根本无法统计。就在离此不远之处,还有数千南宋时期迁移过来的百姓,他们住在山区,对小人也不搭理,只是偶尔跟小人换一些日用品。不过在大明街以北的平原地带,如今各族民众大约有二十万人,其中半数都是劳力。”
朱瞻基又问:“这半数劳力是包括女人了吧?”
“是!”
“南方苏禄国大约有多少人?”
这一次许柴佬没有半点迟疑,直接回道:“超过百万人!”
与后世不同,如今的菲律宾各地,不是吕宋岛上人口众多,而南部的各小岛才是主要的聚居地。
这里的小岛大多都是火山岩堆积,上面只要有平地,就是非常肥沃的土地,而且因为山不大,所以没有瘴气,非常适宜居住。
越向南,距离赤道越近,进入赤道无风带以后,也没有台风侵袭,所以那里才是土人的天堂。
而吕宋岛上毒虫甚多,台风频繁,加上瘴气四溢,所以人口根本比不上南部的小岛。
后世的西班牙入侵菲律宾,为什么以宿务为据点,而不是以吕宋为据点,主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辛辛苦苦修建的房子,可能一阵风过来就倒塌了,谁愿意住这样的地方?
朱瞻基沉吟了一会儿又说道:“孤知道你这几十年来在吕宋的所作所为,你做的非常好。这些年,你从福建召集了数千汉人,在吕宋岛筚路蓝缕,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也拓宽了我们汉人的生存环境,这是有大功的。”
许柴佬跪下了身子,激动地说道:“殿下能体谅小人,就是死了也不亏了。”
朱瞻基回转过身,单手扶起他,他哪里敢让朱瞻基来扶,连忙站起了身子。
朱瞻基说道:“对于有功之人,孤怎舍得你去死。孤要你好好活着,为你许家,为我大明,继续开创不朽功名。”
“小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以前朝廷对你的支持不够,今后自当大力扶持。你可有什么要求?”
“小人并无所求,只要殿下吩咐,刀山火海小人也绝不皱眉头。”
朱瞻基知道自己的身份太高,许柴佬心情激荡,恨不得以身报国,哪里敢跟他提条件。他向站在一边的黄渊和金阔招了招手,他们立即快步走了过来。
朱瞻基介绍说道:“这两位一位是都知监大太监,负责整个舰队的贸易,一位是海军后勤守备,负责整个舰队的物资调配。以往朝廷对你的支持不够,让你只能在吕宋各族之间尽力转圜,牵扯了大部分精力。今后当由朝廷来为你解决后顾之忧,而你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尽力收服各部落,让他们成为我大明的心腹,为我大明发展贡献力量。”
许柴佬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茫然,有些不明白朱瞻基的话。但是他又不敢开口问,所以只能望向了黄渊二人。
黄渊身份最低,所以他开口解释道:“殿下准备将吕宋改为吕宋府,在吕宋设立官衙,卫所,水寨。而许总督对吕宋情况最为了解,自然是吕宋知府的不二人选!”
许柴佬又惊又喜,跪下说道:“可小人并非进士出身,只是粗通文墨……”
朱瞻基笑道:“无妨,一应副手,文书自然有孤安排。在吕宋设府,将吕宋纳入我大明疆域,乃是一项长期国策。让你当知府,并非是让你享福,要将岛上百万民众纳入我大明子民,这条路并不容易。黄守备,你与许总督,不,以后该称许知府了,你与他细细分说一番,待会儿由我设宴款待众人。”
黄渊笑着说道:“许知府请随我来……”
看着许柴佬有些魂不守舍地随着黄渊离去,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来。
郑和封他的总督,并不是大明的官职序列,也就是说,这个总督是不被大明内部承认的。
哪怕他是个总督,回到了福建,见到一个县令,他依旧要参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