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691节
杨章德立即取下了挂在墙上的横刀挂在腰间。“走,我们去找找,希望不要让他们跑了。”
当一队锦衣卫来到了二狗子当初遇到那四人的地方,人当然已经不在了。
而且,因为今日灯会,虽然天还没有黑,但是已经有不少百姓出来抢占位置,现在到处人满为患。
不过受益于如今这个时代严格的户籍管理手段,杨章德并不怕他们跑了。既然是山东人,来到京城肯定会有路引,而且住店也会有记录。
没有找到人,他这个时候把注意力又放在了晚上的巡防上,只是派人到各大旅社,酒楼打听这三男一女的山东人氏。
二狗子知道,这个时候没有自己的事了,最多是有这几人的消息的时候,会让他这个证人去认一下人。
他心安理得地回了杨府,然后跟着玄寂他们一起,带着师娘还有其他几家的女眷一起,登上了一艘能坐二十多人的小船。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酉时,也就是后世的下午五点,天已经黑了下来。而皇宫那边,皇室人员坐上马车出了宫,然后在长安坊外的秦淮河畔,登上了十多艘双层的楼船。
朱瞻基有意让自己的十几个孩子都待在一艘船上,每人的母亲相陪,再加上各自的侍女,刚好坐了一艘船。
他自己也在这艘船上,但是随时预备着朱棣的召见。
这些女人平日很少有机会出宫,今日也都显得格外兴奋,当然,更兴奋的是这些孩子们,他们在船上都快闹翻天了。
船队在酉正,也就是后世的六点准时出发,船队缓缓出行,将从长安坊这里一直航行到城西的清凉门,然后从那里再回返,来回大约一个半时辰。
船队刚出发,朱瞻基就被朱棣召见,他乘坐一艘小船来到了朱棣乘坐的楼船上,这艘船上,还有收到邀请的一帮勋贵。
一看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有直接职司的勋贵,朱瞻基就知道这跟他想的一样,朱棣出游是假,借机会跟这些勋贵联络一下感情是真。
张辅也在受邀之列,他跟徐家的魏国公,定国公都坐在朱棣的身边。
不过徐家的两个国公都是第三代了,属于晚辈,他们也不是很得朱棣喜欢,所以张辅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今日的与民同欢,只是一场仪式,是朱棣向外释放的一个信号。谁在邀请之列,谁被冷遇,没有被邀请,就是明确的信号。
所以,谈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这个名单。
到了明日,朝廷正式开朝,朱棣的动作会进行的越来越快了。
途径贡院的时候,朱瞻基遇到了杨章德,杨章德委托了李亮,向他表达了有要事禀告,他下到了一层,接见了杨章德。
锦衣卫在一个时辰的时间内,就查到了四个山东人氏住的地方,只是他们今日也出外游览花灯,至今还没有回返旅舍。
而根据店主的问话,可以确定四人在过年前就来到了应天府,四人用的是青州路引,来京城的目的是向应天府一富商索要货款。
但是他们来到应天府,住的是最差的旅舍,其人也不像有些身家的商贩。
这本来只是一件小事,用不着现在就惊动朱瞻基,不过杨章德本身就善于钻营,他的目的就是想要让朱瞻基知道,他天天是在用心办事。
而听了杨章德的汇报,朱瞻基却没有如同他所想的一样并不放在心上,而是相当慎重地说道:“二狗子来了没有,让他过来我要跟他问话。还有这几人抓住之后,不要用刑,我要亲自问话。”
杨章德有些莫名其妙,几个泥腿子,殿下为什么会如此重视?
他却不知道,朱瞻基看到纸条上面的几个名字,心中却如同掀起巨大的波涛,要不是这些年的城府早已深藏不露,他都差点要求全城大搜捕,也要找到这几人。
因为这里面有一个他非常熟悉的名字——唐赛儿。
这个在民间传说里面已经被神化的女人,在明清两代,在民间的声望不知道有多大。
哪怕是后世的新中国,小时候,他奶奶哄他睡觉,跟他讲故事,都是以唐赛儿,王聪儿这两个女人的白莲教故事为主。
他之前还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竟然跟唐赛儿生活在一个时代,而且现在还没有到她造反的时候。
虽然不确定这个唐赛儿是不是就是那个白莲教圣母,但是朱瞻基不敢大意,必须要问个清楚。
不一会儿,二狗子就被一艘小船送到了御舟之上,得知皇上就在这艘船的上层,二狗子觉得自己的腿都是软的。
朱瞻基却顾不得他现在吓的腿软,和声说道:“跟我好好说说那四个山东人都是什么模样……”
(昨天喝多了,今天状态不佳,先来六千字,稍后我眯一会,晚上尽量更新早一点。)
感谢孤星望月2000,山青盈,额吐你哦,灯火见人家,书友20181103202216774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二十二章 粮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师加更)
黄河以北的大片区域,在明初的这几十年间,一直是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饿殍遍地。
朱元璋时期,这里是大明驱逐蒙元的主战场,当时大战连绵,十室九空。
赶走了蒙元,黄河在几十年间数次改道,洪灾不断。
等到朱棣抢皇位,这里又是靖难之役的主战场,让当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随后,朝廷组织南粮北调,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大量征调民夫,山东百姓都是首当其冲。
特别是永乐六年的黄河改道引发的大洪水,百姓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敛不息。
也就从永乐十三年起,大明开始大量地从南洋购粮,才终于能让山东人吃上一口饱饭。
但是,能吃饱饭的代价是大量的山东人被征徭役,无数百姓的家中主要劳力,一年都有大半年在为军队往西北运粮。
当一队锦衣卫来到了二狗子当初遇到那四人的地方,人当然已经不在了。
而且,因为今日灯会,虽然天还没有黑,但是已经有不少百姓出来抢占位置,现在到处人满为患。
不过受益于如今这个时代严格的户籍管理手段,杨章德并不怕他们跑了。既然是山东人,来到京城肯定会有路引,而且住店也会有记录。
没有找到人,他这个时候把注意力又放在了晚上的巡防上,只是派人到各大旅社,酒楼打听这三男一女的山东人氏。
二狗子知道,这个时候没有自己的事了,最多是有这几人的消息的时候,会让他这个证人去认一下人。
他心安理得地回了杨府,然后跟着玄寂他们一起,带着师娘还有其他几家的女眷一起,登上了一艘能坐二十多人的小船。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酉时,也就是后世的下午五点,天已经黑了下来。而皇宫那边,皇室人员坐上马车出了宫,然后在长安坊外的秦淮河畔,登上了十多艘双层的楼船。
朱瞻基有意让自己的十几个孩子都待在一艘船上,每人的母亲相陪,再加上各自的侍女,刚好坐了一艘船。
他自己也在这艘船上,但是随时预备着朱棣的召见。
这些女人平日很少有机会出宫,今日也都显得格外兴奋,当然,更兴奋的是这些孩子们,他们在船上都快闹翻天了。
船队在酉正,也就是后世的六点准时出发,船队缓缓出行,将从长安坊这里一直航行到城西的清凉门,然后从那里再回返,来回大约一个半时辰。
船队刚出发,朱瞻基就被朱棣召见,他乘坐一艘小船来到了朱棣乘坐的楼船上,这艘船上,还有收到邀请的一帮勋贵。
一看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有直接职司的勋贵,朱瞻基就知道这跟他想的一样,朱棣出游是假,借机会跟这些勋贵联络一下感情是真。
张辅也在受邀之列,他跟徐家的魏国公,定国公都坐在朱棣的身边。
不过徐家的两个国公都是第三代了,属于晚辈,他们也不是很得朱棣喜欢,所以张辅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今日的与民同欢,只是一场仪式,是朱棣向外释放的一个信号。谁在邀请之列,谁被冷遇,没有被邀请,就是明确的信号。
所以,谈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这个名单。
到了明日,朝廷正式开朝,朱棣的动作会进行的越来越快了。
途径贡院的时候,朱瞻基遇到了杨章德,杨章德委托了李亮,向他表达了有要事禀告,他下到了一层,接见了杨章德。
锦衣卫在一个时辰的时间内,就查到了四个山东人氏住的地方,只是他们今日也出外游览花灯,至今还没有回返旅舍。
而根据店主的问话,可以确定四人在过年前就来到了应天府,四人用的是青州路引,来京城的目的是向应天府一富商索要货款。
但是他们来到应天府,住的是最差的旅舍,其人也不像有些身家的商贩。
这本来只是一件小事,用不着现在就惊动朱瞻基,不过杨章德本身就善于钻营,他的目的就是想要让朱瞻基知道,他天天是在用心办事。
而听了杨章德的汇报,朱瞻基却没有如同他所想的一样并不放在心上,而是相当慎重地说道:“二狗子来了没有,让他过来我要跟他问话。还有这几人抓住之后,不要用刑,我要亲自问话。”
杨章德有些莫名其妙,几个泥腿子,殿下为什么会如此重视?
他却不知道,朱瞻基看到纸条上面的几个名字,心中却如同掀起巨大的波涛,要不是这些年的城府早已深藏不露,他都差点要求全城大搜捕,也要找到这几人。
因为这里面有一个他非常熟悉的名字——唐赛儿。
这个在民间传说里面已经被神化的女人,在明清两代,在民间的声望不知道有多大。
哪怕是后世的新中国,小时候,他奶奶哄他睡觉,跟他讲故事,都是以唐赛儿,王聪儿这两个女人的白莲教故事为主。
他之前还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竟然跟唐赛儿生活在一个时代,而且现在还没有到她造反的时候。
虽然不确定这个唐赛儿是不是就是那个白莲教圣母,但是朱瞻基不敢大意,必须要问个清楚。
不一会儿,二狗子就被一艘小船送到了御舟之上,得知皇上就在这艘船的上层,二狗子觉得自己的腿都是软的。
朱瞻基却顾不得他现在吓的腿软,和声说道:“跟我好好说说那四个山东人都是什么模样……”
(昨天喝多了,今天状态不佳,先来六千字,稍后我眯一会,晚上尽量更新早一点。)
感谢孤星望月2000,山青盈,额吐你哦,灯火见人家,书友20181103202216774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二十二章 粮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师加更)
黄河以北的大片区域,在明初的这几十年间,一直是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饿殍遍地。
朱元璋时期,这里是大明驱逐蒙元的主战场,当时大战连绵,十室九空。
赶走了蒙元,黄河在几十年间数次改道,洪灾不断。
等到朱棣抢皇位,这里又是靖难之役的主战场,让当地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随后,朝廷组织南粮北调,修浚运河,开凿会通河,大量征调民夫,山东百姓都是首当其冲。
特别是永乐六年的黄河改道引发的大洪水,百姓吃树皮、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敛不息。
也就从永乐十三年起,大明开始大量地从南洋购粮,才终于能让山东人吃上一口饱饭。
但是,能吃饱饭的代价是大量的山东人被征徭役,无数百姓的家中主要劳力,一年都有大半年在为军队往西北运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