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713节
来到了角房,他在门上敲了敲。里面传来了杨士奇的声音:“自己进来吧。”
杨道推门进去,一间不大的书房,四周都是各种书籍,中间的一张案几上,一盏油灯发出着暗黄的微光。
杨士奇戴着马氏琉璃坊出产的一副玳瑁眼镜,隔着镜片正望着进来的杨道。
“广平侯府如今恶了皇上,虽然皇上还顾念外孙,但是他们家族的衰落已成定局。你如今与广平侯交往亲密,使我不喜。”
杨道看着眼前有些苍老的父亲,自从大哥死后,他就明显地衰老了下来。
一时心软,他就没有反驳父亲的话,而是在父亲对面坐了下来。“父亲又想让我参加秋闱?”
杨士奇叹了口气,才说道:“我知你文采平平,能考上秀才已经是尽力了。但是如今朝廷用人趋于正规,非举人,进士,不得为官,你终究还是要走这条路……”
杨士奇这样说,是因为他本身是没有经过科考当官的典型。但是在他的时代,大明的文人数量不多,有点才华就能得到重用。
他天性聪明,多年的游学生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学识,所以才能在得到惠帝的赏识后进入翰林院。
但是现在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哪怕太孙殿下也弄了不少秀才和举人担任官职,但是那些都是低级事官,想要升职难上加难。
杨道也叹了口气道:“父亲,孩儿天性愚鲁,当初能中秀才,也是托了你的福分……”
“距离秋闱还有大半年,这大半年只要你潜心学习,为父加以辅导,一个举人的功名未必就不能到手。”
“可是这不是孩儿想要走的路……”
“难道为父还会害你吗!”杨士奇脸色严厉了起来,沉声说道:“你自西洋回来,就一直在夸海外的瑰丽,难道为父不知道你的心思?”
杨道知道,自己躲避了许久的选择,现在再也躲不过去了。
他起身跪了下来,面向杨士奇说道:“父亲,孩儿不孝……”随即拜了下去。
杨士奇的心里感到一阵寒意,身子也忍不住颤抖了起来。好一会儿,他才压抑住了自己内心的惶恐,尽量温和地说道:“你如今也大了,要不是随殿下出海三年,如今也早娶亲了。为父并不是不知变通之人,你有何谋划,为父也能替你周详一二。”
杨道抬起头来,原本敦厚的脸上也呈现出了一股凝重。他坚定地说道:“父亲,孩儿想要加入海军!”
果然是最坏的选择……
杨士奇控制不住内心的惶恐,颤抖着说道:“道儿,为父现在就只有你一个儿子了啊……”
杨道坚定地说道:“请恕孩儿不孝……,父亲,如今致同已经慢慢长大,他虽然年幼,却比我有才,父亲不必忧虑后继无人。况且,孩儿也欲今年成亲,就是进入海军,也不是今年就离家,总要给杨家留下血脉。”
杨士奇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厉声喝道:“那海军有什么好?哪怕是一军主帅,也不过是个兵头。魏公的那句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难道你就忘记了吗!”
杨道不动声色,硬着头皮说道:“父亲,那是前宋,已经过了几百年了。如今已经是大明,太孙殿下重视海军,重视武将,这武将哪里就比文臣差了?”
“太孙……”杨士奇冷笑了一下说道:“你们这些年轻人一个个口口声声太孙殿下,可知他就是个太孙,连太子都不是!太子殿下一心拨乱反正,如今皇上年迈,要不了几年,就是太子殿下的天下!”
杨道一愣,看着自己的父亲说道:“可是他们终究是父子啊!”
“太子殿下并非只有一个儿子!”
杨道浑身一震,看着自己的父亲,脸上露出了恐惧了神色。他本就跪在地上,这个时候又拜伏了下去。“父亲,慎言慎行啊!这杨家一应荣辱,可都系于你一身!”
杨士奇也自觉失言,装作轻描淡写地说道:“我也就是一说,太子殿下对太孙并无不满。”
杨道却深知此事不会如此简单,文臣对太孙不满不是秘闻,他们想要蛊惑太子易储也不是一天两天。
父亲身为太子殿下的最信任的属臣,怕是在这件事上脱不了干系。
想到这里,他也恐惧了起来,颤声说道:“父亲,孩儿有一事不解。”
杨士奇心中有些懊悔,温和说道:“起来说话,何至于此。”
杨道直起身来,却没有从地上起来,而是问道:“皇上为何对太孙殿下恩宠有加?如今这朝中只知有太孙,不知有太子,父亲可曾想过这背后的缘故?”
“皇上一介武夫,自然更喜欢像武夫的太孙,而不喜偏向文臣的太子。”
“父亲说的只是表象,孩儿以为,这其中最重要的缘故是,皇上认同太孙殿下的治国理念。而太孙殿下的治国理念,孩儿这几年在羽林卫学进学,也能体会一二,那就是平衡。”
杨士奇原本一直有些不喜这个二儿子,认为他偏执,愚鲁,却没有想到,这个儿子如今却还要给他讲理。
“何为平衡?”
“宦官控制经济,文臣掌管民政,勋贵掌握军政。这三家不能一家独大,不能此强彼弱,只有这三家平衡,朝廷才会稳定。太子殿下一心偏向儒家,偏向文臣,这会导致朝廷失衡,所以这才是陛下不肯重用他的原因。”
杨士奇没有想到儿子有这等见识,问道:“既然如此,我身为孔门弟子,为文臣谋划何错之有?”
杨道坚定说道:“父亲怕是误会了儒家与文人,文人与文臣的关系。羽林卫学的墙壁上就写了一句话:‘思想归思想,政治归政治’。学文不代表就是儒家,文臣不一定就是儒家,这文字也非儒家所创啊!”
“此乃大逆不道的荒唐之言!”
杨道感觉与父亲根本无法正常沟通,一时气急,问道:“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岂不是更大逆不道?”
杨士奇听了这句话,反倒是冷静了下来,冷笑道:“这也是羽林卫学墙壁上写的吧……我早就知道了。黄毛小儿,就敢质疑圣人学说,这当然是大逆不道!”
杨道反问道:“既然如此,皇上为什么会允许这句话留在羽林卫学的墙壁上?”
杨士奇还欲再说,杨道又说道:“父亲怕不是因为大哥之事,一直对殿下暗中不满吧?”
杨道推门进去,一间不大的书房,四周都是各种书籍,中间的一张案几上,一盏油灯发出着暗黄的微光。
杨士奇戴着马氏琉璃坊出产的一副玳瑁眼镜,隔着镜片正望着进来的杨道。
“广平侯府如今恶了皇上,虽然皇上还顾念外孙,但是他们家族的衰落已成定局。你如今与广平侯交往亲密,使我不喜。”
杨道看着眼前有些苍老的父亲,自从大哥死后,他就明显地衰老了下来。
一时心软,他就没有反驳父亲的话,而是在父亲对面坐了下来。“父亲又想让我参加秋闱?”
杨士奇叹了口气,才说道:“我知你文采平平,能考上秀才已经是尽力了。但是如今朝廷用人趋于正规,非举人,进士,不得为官,你终究还是要走这条路……”
杨士奇这样说,是因为他本身是没有经过科考当官的典型。但是在他的时代,大明的文人数量不多,有点才华就能得到重用。
他天性聪明,多年的游学生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学识,所以才能在得到惠帝的赏识后进入翰林院。
但是现在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哪怕太孙殿下也弄了不少秀才和举人担任官职,但是那些都是低级事官,想要升职难上加难。
杨道也叹了口气道:“父亲,孩儿天性愚鲁,当初能中秀才,也是托了你的福分……”
“距离秋闱还有大半年,这大半年只要你潜心学习,为父加以辅导,一个举人的功名未必就不能到手。”
“可是这不是孩儿想要走的路……”
“难道为父还会害你吗!”杨士奇脸色严厉了起来,沉声说道:“你自西洋回来,就一直在夸海外的瑰丽,难道为父不知道你的心思?”
杨道知道,自己躲避了许久的选择,现在再也躲不过去了。
他起身跪了下来,面向杨士奇说道:“父亲,孩儿不孝……”随即拜了下去。
杨士奇的心里感到一阵寒意,身子也忍不住颤抖了起来。好一会儿,他才压抑住了自己内心的惶恐,尽量温和地说道:“你如今也大了,要不是随殿下出海三年,如今也早娶亲了。为父并不是不知变通之人,你有何谋划,为父也能替你周详一二。”
杨道抬起头来,原本敦厚的脸上也呈现出了一股凝重。他坚定地说道:“父亲,孩儿想要加入海军!”
果然是最坏的选择……
杨士奇控制不住内心的惶恐,颤抖着说道:“道儿,为父现在就只有你一个儿子了啊……”
杨道坚定地说道:“请恕孩儿不孝……,父亲,如今致同已经慢慢长大,他虽然年幼,却比我有才,父亲不必忧虑后继无人。况且,孩儿也欲今年成亲,就是进入海军,也不是今年就离家,总要给杨家留下血脉。”
杨士奇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厉声喝道:“那海军有什么好?哪怕是一军主帅,也不过是个兵头。魏公的那句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难道你就忘记了吗!”
杨道不动声色,硬着头皮说道:“父亲,那是前宋,已经过了几百年了。如今已经是大明,太孙殿下重视海军,重视武将,这武将哪里就比文臣差了?”
“太孙……”杨士奇冷笑了一下说道:“你们这些年轻人一个个口口声声太孙殿下,可知他就是个太孙,连太子都不是!太子殿下一心拨乱反正,如今皇上年迈,要不了几年,就是太子殿下的天下!”
杨道一愣,看着自己的父亲说道:“可是他们终究是父子啊!”
“太子殿下并非只有一个儿子!”
杨道浑身一震,看着自己的父亲,脸上露出了恐惧了神色。他本就跪在地上,这个时候又拜伏了下去。“父亲,慎言慎行啊!这杨家一应荣辱,可都系于你一身!”
杨士奇也自觉失言,装作轻描淡写地说道:“我也就是一说,太子殿下对太孙并无不满。”
杨道却深知此事不会如此简单,文臣对太孙不满不是秘闻,他们想要蛊惑太子易储也不是一天两天。
父亲身为太子殿下的最信任的属臣,怕是在这件事上脱不了干系。
想到这里,他也恐惧了起来,颤声说道:“父亲,孩儿有一事不解。”
杨士奇心中有些懊悔,温和说道:“起来说话,何至于此。”
杨道直起身来,却没有从地上起来,而是问道:“皇上为何对太孙殿下恩宠有加?如今这朝中只知有太孙,不知有太子,父亲可曾想过这背后的缘故?”
“皇上一介武夫,自然更喜欢像武夫的太孙,而不喜偏向文臣的太子。”
“父亲说的只是表象,孩儿以为,这其中最重要的缘故是,皇上认同太孙殿下的治国理念。而太孙殿下的治国理念,孩儿这几年在羽林卫学进学,也能体会一二,那就是平衡。”
杨士奇原本一直有些不喜这个二儿子,认为他偏执,愚鲁,却没有想到,这个儿子如今却还要给他讲理。
“何为平衡?”
“宦官控制经济,文臣掌管民政,勋贵掌握军政。这三家不能一家独大,不能此强彼弱,只有这三家平衡,朝廷才会稳定。太子殿下一心偏向儒家,偏向文臣,这会导致朝廷失衡,所以这才是陛下不肯重用他的原因。”
杨士奇没有想到儿子有这等见识,问道:“既然如此,我身为孔门弟子,为文臣谋划何错之有?”
杨道坚定说道:“父亲怕是误会了儒家与文人,文人与文臣的关系。羽林卫学的墙壁上就写了一句话:‘思想归思想,政治归政治’。学文不代表就是儒家,文臣不一定就是儒家,这文字也非儒家所创啊!”
“此乃大逆不道的荒唐之言!”
杨道感觉与父亲根本无法正常沟通,一时气急,问道:“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岂不是更大逆不道?”
杨士奇听了这句话,反倒是冷静了下来,冷笑道:“这也是羽林卫学墙壁上写的吧……我早就知道了。黄毛小儿,就敢质疑圣人学说,这当然是大逆不道!”
杨道反问道:“既然如此,皇上为什么会允许这句话留在羽林卫学的墙壁上?”
杨士奇还欲再说,杨道又说道:“父亲怕不是因为大哥之事,一直对殿下暗中不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