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仕妖娆 第11节
好家伙,连天家都搬出来了,陈俊之只得住嘴,心里暗恼,这个死脑子的周必大果然是茅厕里的石头。
殊不知,周必大的仕途,本就以立朝刚正著于后世。
李凤梧深呼吸一口气,知道自己再不说话,估计这事要黄了,愤然道:“周教授此言差矣!”
一语惊人!
本是求人却言出状,陆游放下茶盏,感觉颇有意思。
陈俊之方才讨了个没趣,此时心中不爽,也要看看这李家小官人有什么言论,若能挫一挫周必大那倒是极好的,不过按从李家小官人过往的风评,怕是不可能的了。
周必大略感意外,问道:“哪里差了?”
李老三拉住儿子,不让他胡言乱语,李凤梧一把甩开老爹的手,坦然道:“子曾经曰过,性相近习相远,晚生虽然愚钝,却也知道环境对求学的重要,孟母三迁,才有浩然正气者孟夫子;孟子亦曾经曰过,人皆可以为尧舜,晚生不愿一生蹉跎,愿读书以求修身、齐家,甚至于治国平天下,既有此心,又为何成了先生眼中的次?有此心者,有如何辜枉了天家?孔老夫子亦说过,君子有教类,先生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之大儒,怎的学拿市井心态待人,恃才傲人?若府学先生皆是教授这般心态,这府学不进也罢!”
一席话振聋发聩。
除了听不懂的李老三,其余三人口瞪目呆,这真是个连蒙学都不曾上过的愚钝晚生?
骗鬼的吧!
以孟母为例,是说府学对求学的重要性,再以孟子之言细说自己的上进心,尤其是之后再以孔子言论将了周必大一军,让人以反击,环环相扣步步紧逼,言辞之犀利几不逊色于饱读诗书的雄辩之才。
周必大被呛得说不出话,其余都还好辩驳,唯独君子有教类一例,着实从辩驳,自己总不能连孔老夫子都推翻吧?
李凤梧趁势追击:“靖康之难,大宋蒙羞失半壁天下,建炎南渡后,有岳王爷挥雄师北进而溃于奸相之手,有老留守宗忠简公临终前三呼过河,当今官家初登大宝却有北进之心,待得时日便将兴师北伐。天家有北进之心,当今世上却再岳王之枪,亦再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此乃天家悲哀,当此时,为臣为子皆应为官家分忧,择良选秀以图治北定中原,勿让有志之士垂老病中惊坐起,嘱托小儿王师北定时家祭告乃翁,方为我大宋之肱股重臣!”
再次震惊所有人。
感情这小子不仅谈古还能论今,孝宗初等大宝,便平反了岳王爷,如今朝中积极备战,确有北伐之势,陆游才从临安出来,陈俊之为建康知府,这等大事动态定然是知晓的,只是这小子又是如何知晓的?
隆兴北伐还没开始,周必大也是昨夜和陆游促膝夜谈才知道临安那边的意向,闻言怔在当地,心生愧疚,良久,才喟叹起身,在陆游、陈俊之、李老三震惊莫名的目光中对李凤梧作了一揖:“后生可畏吾衰矣,且受周某一拜。”
这一拜,拜得陈俊之浑身舒爽。
这一拜,拜得陆游热血沸腾,泪眼婆娑,终于得见当年那个充满热血朝气的子充,暗道此子可教,甚合我意,只是那句垂老病中惊坐起怎的都有种梦萦过的觉……
那一段垂老病中惊坐起的话,本就是出自陆游晚年诗句。
这一拜,拜得李老三心花怒放。
周必大绍兴二十七年中举,五六年来在建康府学,只是个从八品的教授、左修职郎,郁郁不得志,今日李凤梧一番言语,让他想起了当年的自己,那个一心以范文正公为榜样的自己!
这一日,周必大在一个晚生身上找到了自己迷失的热血,向着两朝相公的仕途大步而去。
第十一章 冤家路窄
这一拜后,入府学之事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李凤梧放下心来。
自己这一番言论,并非的放矢,周必大立朝刚正,主张强兵富国,是南宋著名的主战派相公,而陆游不用多说,那首《示儿》名垂千古,陈俊之在历史上不出名,但能让周必大赏脸赴宴,想必不会是主和派。
自己丢出岳飞、宗泽和范仲淹,就是告诉这仨,我和你们是一路的。
当然,这都是高大上的嘴上言论,李凤梧现在可还没自己说的那么高的境界,想读书入府学,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富贵生涯纨绔梦想而已……
置身在烟花脂粉的南京建康,李凤梧心底深处潜藏的那些热血尚未被激起。
不过周必大心中尚有疑问,“小官人真未读过蒙学?”你妹啊,别说蒙学,就是饱读诗书之人也难得有这番见解。
这也正是陆游和陈俊之想问的。
李凤梧暗道,宋代的蒙学我确实没读过啊,但尼玛我在二十一世纪可是读了二十年的书,正欲开口,李老三抢了个先:“不瞒诸位上官,犬子确实不曾读过蒙学私塾。”
将李凤梧的情况细说了一遍,听得周必大三人大呼惊奇,难道这世上真有生而知之的天才?
十六年痴傻,才智开窍半年便能谈古论今,用天才形容不为过。
入府学一事已定,陆游看了一眼周必大,知道好友介意李凤梧的锋芒太露而不愿意收其为门生,便开口道:“子充兄门生极多,小官人可愿意随我进学?”
这小子着实和自己胃口,陆游此时也顾不得面子,主动开口。
李老三并不知陆游之名,闻言有些犹豫,倒是李凤梧大喜,赶紧束正衣冠拜了下去,“学生李凤梧拜见老师。”
这是谁?这可是陆游啊,能成为陆游的门生做梦也要笑醒了。
入府学、拜师事成,李老三也不傻,声称周教授办学辛苦,作为大宋一员,俺李老三也应该为府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待明日便捐钱三千贯用以改善府学生员、先生的食宿。
三千贯铜钱,便是三千两白银,着实是财大气粗。
这三千贯交给周必大,至于到底是用在府学还是他自己怎么用,只有周必大知晓,陈俊之对此睁一眼闭一眼。
在回李府的路上,李凤梧实在憋不住内心的好奇,问道:“爹,那陈府尊怎会帮咱家?”
李老三因儿子入府学拜名师,心情大好,呵呵笑道:“陈府尊是朝中那位张相公的同窗好友。”
竟然是张浚的同窗好友,那确实是主战派了,难怪会和周必大、陆游尿到一个壶里。
因为陆游是前往镇江任通判,绕道来建康和周必大一聚,在建康呆的时日不多,因此第二日李府举行了隆重而又低调的拜师礼,陆游在李府住了几日,交代李凤梧一些读书事情后,便骑着他的小毛驴悠哉悠哉前往镇江。
殊不知,周必大的仕途,本就以立朝刚正著于后世。
李凤梧深呼吸一口气,知道自己再不说话,估计这事要黄了,愤然道:“周教授此言差矣!”
一语惊人!
本是求人却言出状,陆游放下茶盏,感觉颇有意思。
陈俊之方才讨了个没趣,此时心中不爽,也要看看这李家小官人有什么言论,若能挫一挫周必大那倒是极好的,不过按从李家小官人过往的风评,怕是不可能的了。
周必大略感意外,问道:“哪里差了?”
李老三拉住儿子,不让他胡言乱语,李凤梧一把甩开老爹的手,坦然道:“子曾经曰过,性相近习相远,晚生虽然愚钝,却也知道环境对求学的重要,孟母三迁,才有浩然正气者孟夫子;孟子亦曾经曰过,人皆可以为尧舜,晚生不愿一生蹉跎,愿读书以求修身、齐家,甚至于治国平天下,既有此心,又为何成了先生眼中的次?有此心者,有如何辜枉了天家?孔老夫子亦说过,君子有教类,先生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之大儒,怎的学拿市井心态待人,恃才傲人?若府学先生皆是教授这般心态,这府学不进也罢!”
一席话振聋发聩。
除了听不懂的李老三,其余三人口瞪目呆,这真是个连蒙学都不曾上过的愚钝晚生?
骗鬼的吧!
以孟母为例,是说府学对求学的重要性,再以孟子之言细说自己的上进心,尤其是之后再以孔子言论将了周必大一军,让人以反击,环环相扣步步紧逼,言辞之犀利几不逊色于饱读诗书的雄辩之才。
周必大被呛得说不出话,其余都还好辩驳,唯独君子有教类一例,着实从辩驳,自己总不能连孔老夫子都推翻吧?
李凤梧趁势追击:“靖康之难,大宋蒙羞失半壁天下,建炎南渡后,有岳王爷挥雄师北进而溃于奸相之手,有老留守宗忠简公临终前三呼过河,当今官家初登大宝却有北进之心,待得时日便将兴师北伐。天家有北进之心,当今世上却再岳王之枪,亦再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此乃天家悲哀,当此时,为臣为子皆应为官家分忧,择良选秀以图治北定中原,勿让有志之士垂老病中惊坐起,嘱托小儿王师北定时家祭告乃翁,方为我大宋之肱股重臣!”
再次震惊所有人。
感情这小子不仅谈古还能论今,孝宗初等大宝,便平反了岳王爷,如今朝中积极备战,确有北伐之势,陆游才从临安出来,陈俊之为建康知府,这等大事动态定然是知晓的,只是这小子又是如何知晓的?
隆兴北伐还没开始,周必大也是昨夜和陆游促膝夜谈才知道临安那边的意向,闻言怔在当地,心生愧疚,良久,才喟叹起身,在陆游、陈俊之、李老三震惊莫名的目光中对李凤梧作了一揖:“后生可畏吾衰矣,且受周某一拜。”
这一拜,拜得陈俊之浑身舒爽。
这一拜,拜得陆游热血沸腾,泪眼婆娑,终于得见当年那个充满热血朝气的子充,暗道此子可教,甚合我意,只是那句垂老病中惊坐起怎的都有种梦萦过的觉……
那一段垂老病中惊坐起的话,本就是出自陆游晚年诗句。
这一拜,拜得李老三心花怒放。
周必大绍兴二十七年中举,五六年来在建康府学,只是个从八品的教授、左修职郎,郁郁不得志,今日李凤梧一番言语,让他想起了当年的自己,那个一心以范文正公为榜样的自己!
这一日,周必大在一个晚生身上找到了自己迷失的热血,向着两朝相公的仕途大步而去。
第十一章 冤家路窄
这一拜后,入府学之事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李凤梧放下心来。
自己这一番言论,并非的放矢,周必大立朝刚正,主张强兵富国,是南宋著名的主战派相公,而陆游不用多说,那首《示儿》名垂千古,陈俊之在历史上不出名,但能让周必大赏脸赴宴,想必不会是主和派。
自己丢出岳飞、宗泽和范仲淹,就是告诉这仨,我和你们是一路的。
当然,这都是高大上的嘴上言论,李凤梧现在可还没自己说的那么高的境界,想读书入府学,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富贵生涯纨绔梦想而已……
置身在烟花脂粉的南京建康,李凤梧心底深处潜藏的那些热血尚未被激起。
不过周必大心中尚有疑问,“小官人真未读过蒙学?”你妹啊,别说蒙学,就是饱读诗书之人也难得有这番见解。
这也正是陆游和陈俊之想问的。
李凤梧暗道,宋代的蒙学我确实没读过啊,但尼玛我在二十一世纪可是读了二十年的书,正欲开口,李老三抢了个先:“不瞒诸位上官,犬子确实不曾读过蒙学私塾。”
将李凤梧的情况细说了一遍,听得周必大三人大呼惊奇,难道这世上真有生而知之的天才?
十六年痴傻,才智开窍半年便能谈古论今,用天才形容不为过。
入府学一事已定,陆游看了一眼周必大,知道好友介意李凤梧的锋芒太露而不愿意收其为门生,便开口道:“子充兄门生极多,小官人可愿意随我进学?”
这小子着实和自己胃口,陆游此时也顾不得面子,主动开口。
李老三并不知陆游之名,闻言有些犹豫,倒是李凤梧大喜,赶紧束正衣冠拜了下去,“学生李凤梧拜见老师。”
这是谁?这可是陆游啊,能成为陆游的门生做梦也要笑醒了。
入府学、拜师事成,李老三也不傻,声称周教授办学辛苦,作为大宋一员,俺李老三也应该为府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待明日便捐钱三千贯用以改善府学生员、先生的食宿。
三千贯铜钱,便是三千两白银,着实是财大气粗。
这三千贯交给周必大,至于到底是用在府学还是他自己怎么用,只有周必大知晓,陈俊之对此睁一眼闭一眼。
在回李府的路上,李凤梧实在憋不住内心的好奇,问道:“爹,那陈府尊怎会帮咱家?”
李老三因儿子入府学拜名师,心情大好,呵呵笑道:“陈府尊是朝中那位张相公的同窗好友。”
竟然是张浚的同窗好友,那确实是主战派了,难怪会和周必大、陆游尿到一个壶里。
因为陆游是前往镇江任通判,绕道来建康和周必大一聚,在建康呆的时日不多,因此第二日李府举行了隆重而又低调的拜师礼,陆游在李府住了几日,交代李凤梧一些读书事情后,便骑着他的小毛驴悠哉悠哉前往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