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764节


“臭小子,莫要得意....”吴明一脚佯踢,被贾牛轻轻躲过,几名跟在后面的手下见状笑了笑。

“不是我多嘴,真的要注意,编故事莫要太离谱了。”吴明语重心长的说着,当年他和张鱼奉命编故事,却让大王落得个“独脚铜人”的诨号,这种错他不希望贾牛重犯。

“阿明,这都是成熟的套路了,反正茶客可以选择信或者不信,不过按照调查结果,这种掺杂着鬼怪的故事,大家接受度很高,传得也快。”

说到这里,贾牛压低声音:“大王不是常说,要想办法制造舆论,引导舆论么?这种套路可真是好用啊!”

“行了行了,你们自己知道即可,莫要到处显摆。”

一行人转到居民区,在一处私第前停下,身着青衣小帽的门僮见着吴明来了,躬身行礼:“郎主。”

吴明点点头,领着贾牛和手下走进大门,闻讯而来的年轻管家,招呼着那几个手下去客房吃饭,而吴明和贾牛直接入转入后院。

院子里,白发苍苍的刘桃枝正和小孙子戏耍,旁边有侍女候着,吴明见儿子玩得很投入就没有打扰,向着刘桃枝点点头便和贾牛转到主厅。

吴明之妻司马令姬正与一妇人交谈,见着两人进来,双双起身。

那妇人是贾牛的媳妇,今日到刚搬了新家不久的吴明夫妇私第做客,如今人已到齐,可以谈一些要紧的事了。

吴明带着人把西阳王妃和世子从邺城皇宫里救出来,又不畏艰险浮海南下,使得西阳王能和妻儿团聚,对此,西阳王十分高兴,要对吴明及其他侍卫给予重赏,待得王妃回到西阳,立刻实行。

给吴明的奖赏自然是第一的:良田千亩(有地契),连带耕作良田的佃农,折价铜钱二十万贯的财物,粮食一千斛,私第一座,附送厨子、护院、随从、侍女等僮仆一百人。

当然,这一百人是王府借的(免费),以便让吴明夫妇有时间慢慢雇佣仆人,一年后若觉得合适可以留用,不过到那时就得吴明夫妇支付仆人们的开支了。

私第规模不小,前几日乔迁之喜,吴明请王府一众同伴、手下到新家喝酒,场面十分热闹,他和司马令姬从此搬出王府“宿舍区”,有了自己真正的“小天地”。

有了田产,吴明和妻儿衣食无忧;有了房产,吴明一家有了真正的家,当然,吴明依旧是西阳王亲信,王府典卫,猫队头领。

西阳王的奖赏不止于此,暗地里的一个奖赏,是完全解除对刘桃枝的软禁,白发苍苍的刘桃枝,可以自由自在跟着儿子一家生活,共叙天伦。

而西阳王明面上另一个奖赏,就是送一份产业给吴明夫妇,方式由吴明夫妇自己选,选择有两个:入股分红,或者直接当东家。

这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区别,选择入股分红,无需为经营产业烦恼,每年有分红。

选择直接当东家,就要劳心经营,承担风险,但赚来的钱大头都归自己,可比分红所得要多。

经营产业,吴明七窍通了六窍,还有一窍不通,而司马令姬仔细琢磨了一段时间后,为夫君拿定主意,做出选择,要自己当东家,经营一份产业。

而这份产业是针织作坊,制作袜子。

今日贾牛夫妇到吴明私第做客,说的就是这件事情,贾牛和吴明关系很好,两家人关系不错,所以他有话就直接说了:“呃...嫂子,我贾牛什么都不懂,但是...做袜子卖真能获利?”

“就怕没多少人买...”

第一百八十六章 成本

贾牛的疑问,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做买卖,就得卖好卖的货物,大到木材,小到绣花针,都得有销路才能盈利,而大批量制作袜子拿来出售,很难盈利。

首先,做袜子和做衣物类似,由裁缝根据每个人的脚部尺寸来缝制袜子,不然袜子和脚的尺寸差太多,穿上去松垮垮的不舒服。

而一个作坊大批量制作袜子出售,别人买回去后穿在脚上很可能不合适,还得自己或者找裁缝来改,那不如一开始就找裁缝做,这是贾牛想不通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寻常布衣百姓可穿不起袜子,能每日着袜的人,家境必然殷实。

所谓穿不起,并不是指买不起,而是指用不起,一件衣服可以穿很久,袜子却时不时要换着穿,袜子相对衣物来说是消耗品,对于出行以步行为主的布衣百姓来说,袜子的消耗会更大。

想要每日着袜,会导致生活成本增加,原本就拮据的生活,会更加艰辛,有那点闲钱,还不如多做一套衣物,或者多买几升米。

夏天热,光着脚穿草鞋、木屐很凉快,脚脏了洗洗就行;到了冬天,有袜子为脚御寒当然好,但光着脚穿靴子或者布鞋,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自古以来,布衣百姓都穿不起袜子,日子照过,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那些穿得起袜子的人家,需要买袜子么?基本上不需要。

他们有裁缝,不缺布匹,所以让裁缝用布做袜子即可,何必多此一举去买?

所以贾牛想不通的是:能穿得起袜子的人基本不需要买袜子,而穿不起袜子的人肯定承担不起额外的生活成本,那么开一个袜子作坊,能有什么盈利?

吴明也有同样的疑惑,但他没有质疑过妻子司马令姬,现在贾牛提出来了,吴明也想听个明白。

胸有成竹的司马令姬正好作答,这也是她和贾牛之妻之前正在讨论的问题,拿起案上一本画册,司马令姬将其打开,开始借助上面所画各类示意图,来解释做袜子盈利的商机在哪里。

她从大掌柜王越那里听来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就引用了:“生活成本,决定生活方式,这句话,大家以为如何?”

众人点头:“有道理。”

司马令姬继续说道:“黄州有大量养殖场,让蛋类、肉类的价格大降,许多往常一年都吃不上几次肉的百姓,现在也吃得起鸡鸭蛋和肉了,至少每月都能吃上几顿。”

“黄州有水力纺织作坊,让布匹的价格大降,许多往日全家共用一两件衣物的人家,现在每人一套衣物已经很正常了。”

“黄州有大量工坊、作坊、养殖场,还有各式各样的产业,雇佣了大量的百姓‘做工’,他们每月都能凭借劳动获取工钱,收入增加,生活成本又降低,生活方式自然就变了。”

”隔几顿吃肉,一人一套衣物,冬天还能有鸡绒被御寒,这种生活方式在黄州及邻近州郡已经司空见惯,如此种种,不就是生活成本决定生活方式的写照么?”

“那么,当黄州出现大批量、低成本袜子时,布衣百姓每日着袜的生活方式,不就应该出现了么?”

贾牛觉得有问题:“低成本?袜子都是要靠裁缝用布缝制,每个人的脚尺寸不一样,工坊做出的袜子,如何做到低成本的同时,又能让不同的人买到合适的袜子?”
首节 上一节 1764/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