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第1983节
这位大概就是豳王妃吧,传闻中的绝色美人哎....
李百药仪表堂堂,英俊潇洒,颇有女人缘,所以对于妇人们的喜好有些了解,贵妇们大多离不开香药,许多人喜欢用郁金来给衣物熏香,或者放入香囊随身佩戴,久而久之,身上自带香味。
无缘得近距离一睹豳王妃芳容,李百药对此有些遗憾,因为他今日到豳王府的目的之一,就是想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亲眼见着这位传闻中的美人。
当然,他到豳王府的首要目的,是来接父亲李德林,至于豳王妃,其实见不着才是理所当然。
他只是基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想法,仅仅想一饱眼福,哪里敢对豳王妃有任何非分之想。
毕竟,李百药已经不是年年少轻狂的时候了,现在好不容易榜上有名,即将再入仕途,比以前自然要小心谨慎得多。
当年,李百药之父李德林为杨坚的重要谋士,故而隋国建立之后,李百药的仕途颇为顺畅,任东宫学士,前途无量。
官场得意,情场同样得意,风流倜傥的李百药,仪表出众、风度翩翩,又有满腹经纶,所以到哪里都能吸引女郎们的注意,游走于花丛中,好不惬意。
但好景不长,李德林为杨坚疏远,李百药自然也跟着受冷落,后来隋国灭亡,李德林父子成了白身,在家无所事事,如今李百药好不容易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榜上有名,他自然要珍惜这个机会。
什么女子可以搭讪、什么女子可以接触,什么女子只可远观,心里可得有数。
不然就要倒霉。
威名赫赫的豳王,李百药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招惹,所以他现在就一个念头:等父亲,一起回去。
李德林年纪大了,骑马时有些摇摇晃晃,作为儿子的李百药颇为担心,所以今日放榜之后虽然兴奋不已,却很快回过神来,在家中见着父亲迟迟未归,便到豳王府等候。
当然,如果有机会的话,能在豳王面前露露脸也是不错的。
李百药不是初入仕途,当然知道入仕只是第一步,若想要有机会升迁,就得有靠山。
当年他父亲恃才傲物,言谈之间不知不觉得罪许多人,又不找靠山,所以倒霉时不但没人帮,反倒“墙倒众人推”。
有鉴于此,李百药学精了一些,虽然不至于为了着靠山而不顾廉耻去阿谀奉承,但机会合适的话,还是要想办法得权贵青睐。
当然不是说有了靠山就能为非作歹,李百药的想法很简单,只有靠着强力支持,自己的才学才能有发挥的余地,不然像父亲那样,蹉跎半生到头来一场空,只能黯然神伤。
“啊,年轻人,我看你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维护世界和平就靠你了!”
耳边突然传来说话声,音调有些奇怪,让正在交谈的李纲和李百药一愣,随后两人循声望去,却见一只白鹦鹉落在旁边房檐上,对着他们说话。
确切的说,这白鹦鹉是对着李百药说话。
“年轻人,我这里有武功秘籍,如今十文钱售你可好?”
面对白鹦鹉的“询问”,李百药哭笑不得,李纲则有些尴尬的解释:“这是大王养的鹦鹉,说话有些古古怪怪的,莫要见怪...”
就在这时,拐角处转过一名女子,气喘吁吁地对着那白鹦鹉喊着:“哎呀,赶快回去,你越界了!”
声音宛若银铃,似乎是吴地口音,李百药看清那女子样貌,不由得呼吸一凝:好一株出水芙蓉啊!
出水芙蓉,指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可比喻美人清新脱俗。
如今这身着青衣明显侍女打扮的女子,年约十七八岁,却有沉鱼落雁之貌,面颊红润,双眼清澈,让李百药一见只觉得心忽然乱起来。
还没等他回过神,那白鹦鹉振翅飞到女子抬起的手臂上,随后一人一鸟转回后院。
一场突如其来的偶遇,让李百药怅然若失的同时怦然心动:若是能有如此佳偶,那真是人生苦短啊!
“这位是?”
说话声又起,李百药抬头看去,却见父亲站在面前,旁边是一位身着戎服的年轻人,发话的就是此人。
虽然这位年轻人身着戎服,看上去仿佛寻常士兵,但那举手投足间散发的气势,让李百药瞬间明白对方的身份,赶紧行礼:“草民李百药,见过大王。”
得知面前之人是李德林之子李百药,宇文温饶有趣味的打量了一下对方,方才陈媗追着白鹦鹉“一撮毛”跑出来的情形,他自然也看到了。
见着这位李郎君似乎被美人摄了魂,宇文温笑着对李德林说:“令郎果然一表人才,名不虚传!”
说是这么说,他心里却是另一番想法。
宇文温知道李百药“曾经”的丰功伟绩,那就是连杨素的侍妾都敢撩,甚至敢潜入杨素府邸偷情。
事泄之后被抓个正着,李百药凭着仪表堂堂和饱学之士的名声,不仅让杨素改变主意,还得其慷慨“馈赠”,携美而归。
在原本的历史里,权臣杨素妒才却又惜才,是个喜欢“送女”的大好人,“明文记载”的送女美谈就有两次半,一次是“破镜重圆”的典故,一次是送侍妾给李百药。
还有半次,是杨素的侍妾红拂女与年轻的李靖私奔。
对于杨素的“容人”之量,宇文温是相当佩服,但换成他自己,就绝不会这么慷慨。
两年时间过去,陈媗依旧是完璧之身,宇文温不是“不行”而是不急,但这不代表他会把陈媗送出去,以收买人才为己所用。
送女?那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里,宇文温看着李百药,笑得愈发和蔼:老司机哟,你要是敢撩我的女人,呵呵...
李德林父子告辞,宇文温正打算去后院,却见管家李三九匆匆而来,交出刚收到的一封密信(纸条)。
这是信鸽从长安带来的密信,宇文温亲自“翻译”后,看着消息,长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