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第2633节
所谓有策略,是指“预热”,一开始,先让大家知道眼下因为多雨,导致黄河水位上涨很快,所以“有可能”导致黄河出现水患。
第二阶段,可以发布消息,说因为近期各地多有降雨,导致黄河水位临近警戒线,所以发生水患的可能性增加。
第三阶段,发布消息,称因为黄河水位达到警戒线,所以防汛形势严重,大家要注意。
第四阶段,称因为黄河水位线超过警戒线,逼近红线,所以抗洪形势严峻,大家要时刻注意当地官府的布告,提前将财产转移到较高地势,以防万一。
最后,就是最危急的时刻:某某河段黄河大堤有决堤危险,请大家听从当地官府指挥,立刻进行疏散、转移!
这样的“预热”,可以让百姓有个逐步接受的过程,不至于一开始就听到“黄河即将发大水,大家不跑就要死全家”,由此吓得手足无措,到时候什么破事都冒出来了。
这就是舆论的威力,如何用好,对于朝廷来说是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黄河水情进展,朝廷要广而告之,引导舆论,绝不给谣言的编造、传播以生存空间。
但什么消息能说、什么消息不能说,也得把握好度。
譬如,关键时刻是要靠开闸向泄洪区泄洪,这个预案如今是严格对外保密的。
所以,经过几次会议,政事堂拟定了一个大方案,并得御准,决定针对此次黄河水情,组建“山东治水大使”使司,全权负责此次黄河防汛、抗洪抢险、赈灾等一应事务。
山东,指的是太行山以东,实际上囊括了黄河下游流域地区,以及砥柱山至洛阳的黄河中游河段地区,治水大使使司行辕定在黄河边上的滑台,使司直接统筹黄河流域所有州郡的防汛、抗洪、赈灾事宜。
其中还包括各种消息的公告,以及各地救灾物资的调拨、转运,治水大使本人,直接向天子汇报治水的诸般事宜,并持节仗外出,紧急时刻可以调动当地驻军投入抗洪。
如有不听号令的将领,开府将军以下,包括带将军号的郡守,治水大使可以先斩后奏。
郑通放下报纸,将早餐吃完,管家适时出现,向他禀报说车驾已经准备完毕。
郑通点点头,起身更衣,他要换上官服,以山东治水大使的身份,到正在筹建的使司办理公务。
一转眼,三十年过去,当年在江陵街头摆摊算命的落魄梁国小吏,如今已是皇朝宰执,踌躇满志的郑通,以尚书右仆射本官,领山东治水大使差遣,和躁动不安的黄河周旋。
三十年的历练,天子的有力支持,外加雄厚的国力,让郑通对此次治水充满信心。
第四百一十八章 纠结
夜,大雨瓢泼,东宫,书房,太子宇文维城正就着煤气灯的火光看资料,探手去拿茶杯,茶杯却被人先拿起来了。
宇文维城转头一看,却是太子妃韦氏在为他斟茶。
“怎么还没休息?”
“妾见书房还亮着灯,便过来看看。”韦氏将茶斟满,关切的问:“二郎,注意时间,莫要熬夜,这样对身体不好。”
宇文维城点点头,对着韦氏笑了笑:“为夫知道的,你先去睡吧。”
“好,妾告退。”
韦氏离开,房中只剩下宇文维城,还有候在外间的宦官。
宇文维城喝茶提神,听着外面淅沥沥的雨声,面带忧虑,随后放下茶杯,继续翻看起资料。
降雨越来越密集,宇文维城不用看急报,都能感受到黄河水位上涨的速度,以洛阳河段今日水情来说,黄河水位已经离警戒线很近了。
这意味着,接下来爆发大水灾已是必然,无非是受灾情况有多严重的问题。
于是,另一个问题就浮现了:朝廷这十来年修筑的水利设施,到底能不能扛住此次大水?
如果有十足把握扛住,那就不需要泄洪,如果没把握扛住,那就早早疏散泄洪区的百姓,结果现在的情况确实不上不下,刚好位于两者之间。
这就导致政事堂诸公无法下最后的决心:是全力以赴、调动人力物力上堤坝,无论如何都要保得各地平安,还是如壁虎般断尾求生,以牺牲泄洪区为代价,降低黄河水位,保得其他地方安全。
如此纠结的心情,宇文维城也有,说实话,大家都希望朝廷这十几年的投入有最大化的回报,那就是水利设施挡住洪水,让黄河中下游地区都平平安安。
毕竟被水淹过的农田,很可能数年都恢复不过来,
但没有人敢保证这庞大的水利设施能够完全挡住洪水,否则一旦硬扛结果看不下去,迫不得已泄洪,泄洪区的百姓却没有得到及时疏散,必然酿成人间惨剧。
这可是要留名青史,被后人唾骂的!
谁也不敢负这个责任,也没人负得起这个责任,所以,目前决定的方案,是“见机行事”。
黄河沿岸各地都要防汛、抗洪,一旦黄河水位上升到某个高度,无需多想,立刻泄洪。
此次防汛、抗洪,宇文维城是旁观者,按说不需要为此操心,但他得了父亲布置的“功课”,要全程关注此次防汛、抗洪、赈灾的全过程,故而不能真的作壁上观。
自明德元年以来,中原虽然有小灾小难,却没有大水灾发生,无论黄河、淮水还是长江,虽然汛期也有险情,但从来没有到如今黄河水情这么令人坐立不安的地步。
可想而知,若此次水灾能平安度过,或者损失较轻,那么渐渐稳定下来的人心会更加稳固,朝廷的声望会愈加壮大。
若此次灾情造成巨大损失,首先意味着十来年的投入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会让人心浮动,河南、河北遍地灾民的惨状,必然会让野心勃勃之辈起心思。
自西晋永嘉之乱以来,天下纷争数百年,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不过是二十年前才结束,所以,许多人还不习惯中原一统的现状,心中依旧蠢蠢欲动,想要做那乱世枭雄。
宇文维城知道这样的人肯定有很多,也许尚为草莽,或者已是官吏,甚至已经身居要职。
这些人正在冷眼旁观,看看天下大势是不是真的趋向“分久必合”,若有什么天灾人祸导致天下震动,那么,届时各种魑魅魍魉就要冒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