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874节


因为有太多琐碎事情要处理,所以他的下属时常打电话汇报公务,久而久之,杨玄感就出现了幻听的症状。

他总是觉得电话铃声响了,但实际上并没有。

这种“幻听”,给杨玄感带来不少困扰,不过当他习惯用电话发号施令之后,已经离不开这个烦人的“知了”了。

毫无疑问,电话可以提升办公效率,打个电话说几句话就办完一件事,这对于一般的官署而言也许快不了多少,但对于交通部来说,却很重要。

以长安火车站(南战)为例,自从长安火车站开始正式运营,光各类站务的协调,就需要火车站各各部门频繁沟通,多亏有了电话,才让协调的速度加快,不至于耽搁事情。

长安火车站事务繁忙,目前是交通部管辖的最重要机构,杨玄感的办公桌上有两台电话机(分机),一台连接的是交通部“内部网”,机身为蓝色,一台连接的是长安火车站(南站),机声为黄色。

火车站那边有什么事情,几个主要官员可以通过各自办公室的电话,和“远在”交通部的杨玄感联系,如此一来,极大提升了办公效率。

代价,就是频繁接电话的杨玄感产生了“幻听”的毛病,总是觉得电话在响,然后心跳加速。

这毛病越来越明显,以至于他即便回到府邸,也时不时觉得耳边响起电话铃声,同样心跳加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简单,冷不丁响起的电话铃声,对于正在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人来说,无异于耳边忽然有人大叫起来,不被吓一跳才怪。

每当有“来电”,自己就要被吓一跳,仿佛吓得魂魄都颤抖一下,久而久之不闹出幻听的毛病才不正常。

但是,比起办公效率的快速提升,这点点小毛病算不了什么,火车站有了电话系统这一利器,能运行得更加流畅。

杨玄感想着想着,忽然耳边又响起电话铃声,他已经无法分辨这铃声是真是假,抬头看向门口。

铃声中断,外间传来侍从接电话的声音。

“这里是交通部尚书办公室,请问你是哪里?”

数息后,侍从转到门口,向他汇报是火车站站长打来电话。

杨玄感点点头,拿起黄色分机的话筒,放到耳边,然后伸手按下座机上的“接通”键,对着话筒说:“是我,有何事?”

第六百一十章 隔绝中外(修)

宫城内,中书省,庭院里,宇文温看着角落电线杆上的一根根电话线,这些电话线,构成了中书省官署的一个“电话内网”,许多非机密的事情,可以通过电话来沟通、处理。

门下省因为工作需要,已经搬出宫城,三省之中只有中书省留在宫城里,随时为皇帝服务。

但中书省和皇宫总是有一段距离,所以宇文温想到了一件事:将来,电话技术实现了无损音质,皇帝可以打电话遥控中书省么?

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可以说就是为皇帝拟定公文(诏令)的秘书团队,皇帝要下诏,只需把大意说一遍,中书省的秘书(中书舍人),就会以此拟定诏书。

诏书经皇帝确认,正式发往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审核无误,发往尚书省执行。

皇帝要是想偷懒,直接一个电话打到中书省,口述诏令的概要,让中书舍人拟诏,再拿给皇帝看,虽然省了一段步骤,却没见效率高多少。

为此还增加了一个风险,那就是接电话的中书省官员,无法确认电话那头的皇帝处于何种状态。

说话的是皇帝本人?皇帝意识是否清醒?皇帝是不是.....被人挟持着?

科技进步不是万能的,如何避免有人“隔绝中外”,一直都是皇帝要考虑的问题。

能实现“隔绝中外”的人,一般而言多为掌机要的近臣,这样的近臣,基本上都在中书省或中书省类型的官署任职。

中书省,其名始见于汉朝,皇帝为加强皇权,以主管文书的尚书(秘书)掌握机密要政,因为尚书要频繁出入宫廷,多以宦官担任此职。

宦官又称“中使”,故而任尚书的宦官得名中尚书,简称中书,其长官,名为中书令,其机构名为中书监或中书省。

与此同时,士人任尚书,其机构名为尚书台,长官名为尚书令,经过数百年,尚书台演变成尚书省,尚书令成为实际上的丞相。

基于皇权压制相权的需要,中书省成了压制尚书省的必要机构,能担任中书令或者在中书令掌握实权的人,肯定是皇帝信任的心腹之臣。

周国当年实行六官制,没有中书省的设置,但是春官府的内史中大夫、下大夫,御正中大夫、下大夫,实际上就等类似于中书省、中书监的正副长官。

结果,当大象二年皇帝出现意外,恰逢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内史下大夫郑译、御正下大夫刘昉伪造圣旨,让外戚杨坚执政,掌握禁军。

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历史上”,郑译、刘昉的行为,直接引发一场天崩地裂,由此可见,当皇帝身边掌管机要的近臣出问题,“隔绝中外”后,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宇文温还知道一个例子,同样是皇帝近臣、执掌中书省的心腹“搞事”,导致一个王朝走向末路。

曹魏时,魏明帝曹睿即将辞世,因为太子曹芳年幼,于是他要设顾命大臣辅佐新君,一开始,曹睿考虑的是全部任用宗室。

为曹氏江山稳固计,曹睿想起用叔父、燕王曹宇(曹操之子)为大将军,以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曹操养子)为辅。

曹睿要凭借宗亲的力量,使得幼主曹芳有可靠的辅佐,然后宗室间相互牵制。

曹睿的心腹刘放、孙资,控制着中书省,和曹肇、夏侯献是势同水火的政敌,而刘放、孙资作为皇帝心腹多年,肆意妄为,得罪了许多权贵,眼见着靠山要没了,必须给自己谋后路。

他们在卧榻不起的曹睿面前不断进言,大赞实为草包的曹爽比燕王曹宇更适合当大将军,百般诋毁曹宇、曹肇、夏侯献,为了实现所谓的制衡,还建议召回正在远征辽东的司马懿为顾命大臣,掣肘曹爽。

曹睿一开始觉得这样不妥,奈何命不多时、心力憔悴,刘放、孙资隔绝中外,成日在曹睿耳边鼓吹曹爽加司马懿的辅政组合是“最佳搭档”。

曹睿觉得曹爽好像有些无能,司马懿不是曹爽和儿子能够压制的人,还想着让燕王曹宇做大将军。

奈何,昔日权倾天下的皇帝,此时不过是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刘放、孙资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为曹睿拟定诏书,把曹宇、曹肇、夏侯献赶出宫,宣布曹爽和司马懿为顾命大臣。

后来的历史,无需多言,宇文温每次看到这段历史,又想想大象二年之变,对于中书省的提防可是一日都不敢松懈。
首节 上一节 2874/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