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第549节
“姊夫,我要这个首饰。”
“买!”
“姊夫,我要这个夜明珠。”
“买!”
“姊夫,我要这个...”
“买买买!”
一如三年前在长安,以及后来的安陆,宇文温陪着小姨子逛街扫货,当然拎包的活就不用做了,只需全程陪同,然后负责‘刷卡买单’。
这是他的命,做姊夫就得认命,尉迟明月知道他这个做姊夫的有钱,还是特别有钱的那种,所以来到邺城之后,早早就‘预约’了姊夫,定好日子出来逛街。
‘买吧买吧,等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后,祸害你未来夫君去。’宇文温充满恶意的想着。
小姨子是他夫人的亲妹妹,乍一看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般,也就是细节稍微不同,然后年纪小了些,见着尉迟明月他就想起尉迟炽繁,所以哪里拒绝得了。
妹妹高兴了,那姐姐也就高兴了,谁让他疼夫人呢,只能连带着对小姨子也照顾上了。
“明月,要不就先回去吧,想想还缺什么,改日再出来走走,如今总不能什么都买吧?”宇文温试探着沟通,小姨子零花钱被家里管得严,如今见着他算是‘赖上了’。
“姊夫~~”小姨子又开始摇姊夫的手臂了。
“买,买买买!”宇文温无奈至极,眼见着提竹篮的侍女一脸苦相,他便让护卫接过这沉甸甸的篮子,见着篮子里硕果累累的‘战利品’,心里哀叹一声。
买东西要钱,或者是抵价物,但无论如何,金额达到一定程度就很麻烦,因为重量问题不好解决:一贯钱的重量,按后世的重量单位计,大约是三到五千克(公斤)不等。
也就是一枚铜钱的重量在三到五克间不等,一贯钱就是一千枚铜钱,重量取中间值四千克,方才买的金钗是五十一贯,那要付的铜钱就有二百单四千克(公斤)。
买个金钗,就得三个成年男子体重的铜钱,亦或是抵价的布帛,这一路买下去,也就只能用几辆马车拉钱帛跟着,那画面太美,所以宇文温另外想了个办法。
跟在身边的梁通事,其东家已和宇文温进行‘合作’,宇文温买的东西都在他们那边记账,卖家都到他们那里结货款。
过段时间后宇文温再结账,对方在邺城‘商圈’算是颇有地位面子也大,所以各路商家都愿意先‘签单’后结账。
也不知过了多久,宇文温好歹陪着小姨子把西市走了一圈,除了原先那个提篮,又多了一个,两个提篮沉甸甸,宇文温却是如释重负:好歹逛完街了!
市门附近停着尉迟明月府里的马车,他正要招呼候马车过来接人,将小姨子送回府邸,未曾料尉迟明月依旧兴致勃勃:“姊夫,成日里在府里闷得慌,好容易出来一次,我们去别处走走吧?”
“明日再去东市吧!”宇文温急得额头都冒出汗来,女人逛起街来真是要命,作为‘陪逛’更是苦不堪言。
“东市都是马市、牛市、羊市,没什么好去的,我们到别处走走,看看风景什么的。”
尉迟明月兴致勃勃,自从来到邺城,祖父安排了府邸给她一家居住,府里所有生活之物一应俱全,就连仆人也有很多,只是她初来乍到的也没什么人说话。
父亲每日都在忙公务,母亲忙着整理家务,她在府里虽然有人陪着说话,但要出来走走却不容易,如今有姊夫陪着,她自然要多走走看看。
“明月想看什么风景?”
“不知道啊,姊夫知道哪里有好风景看么?”
宇文温闻言有些为难,他对邺城不熟,这年头也没什么公园之类对外开放的景观,城外似乎也没什么特别好看的自然风光。
‘除非去西郊外的仙都苑,但多有不便...’宇文温心里琢磨着,他在想邺城有没有什么‘名胜古迹’,片刻之后还真让他想到了。
“铜雀台,我们去铜雀台看看可好?”
“铜雀台?是金凤台吧,我已经去过了,无趣得紧...”尉迟明月嘟着嘴说道。
宇文温闻言颇为失落:你不想去?可是我想去啊!
。。。。。。
邺城外,漳水边,一辆马车停在官道旁草地上,周围守着数名护卫,又有几人看着己方十几匹坐骑在河边饮水,宇文温则陪着小姨子在不远处的河边看风景。
“姊夫,你看那边!”尉迟明月指着某处兴奋地喊着,宇文温顺着方向看去,却见一群大雁从河边芦苇荡里惊起,向着远处飞去。
“那是大雁。”
“大雁是要往南飞么?”
“那要等入秋以后了,大雁要飞到南方过冬。”
宇文温陪着小姨子看风景,不远处还有一人看着几匹马在河边饮水,本着安全方面考虑,宇文温原想着换个没外人的地方,只是尉迟明月觉得此处风光不错,执意在这里下车。
毕竟己方是后到,宇文温也没跋扈到赶那牧马人离开,他们不过是路过此处,临时起意下车,不可能有心怀不轨之人预先埋伏。
其实宇文温想去的是‘名胜古迹’铜雀台,这座让他久仰大名的建筑,就在邺北城西北侧的城墙上,奈何尉迟明月已去过,觉得太无趣,故而未能成行。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轻轻念着名句,宇文温的思绪飞到了邺城北面,飞到了闻名遐迩的铜雀台边。
铜雀台,为三国末年曹操所筑,汉建安十五年,曹操于邺城(此时的邺北城)西北角筑三台,中为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一间,楼顶立有一铜雀。
铜雀台南侧为金虎台,高八丈,有屋百九间;铜雀台北侧为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百四十五间,上有冰室,内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其间。
铜雀、金虎、冰井三台,随着邺城一起历经三百余年的时代变迁,历经后赵、前燕、东魏、北齐,历代朝廷都在对三台加以修整,那么多年下来已经比当初的三台雄伟许多。
“买!”
“姊夫,我要这个夜明珠。”
“买!”
“姊夫,我要这个...”
“买买买!”
一如三年前在长安,以及后来的安陆,宇文温陪着小姨子逛街扫货,当然拎包的活就不用做了,只需全程陪同,然后负责‘刷卡买单’。
这是他的命,做姊夫就得认命,尉迟明月知道他这个做姊夫的有钱,还是特别有钱的那种,所以来到邺城之后,早早就‘预约’了姊夫,定好日子出来逛街。
‘买吧买吧,等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后,祸害你未来夫君去。’宇文温充满恶意的想着。
小姨子是他夫人的亲妹妹,乍一看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般,也就是细节稍微不同,然后年纪小了些,见着尉迟明月他就想起尉迟炽繁,所以哪里拒绝得了。
妹妹高兴了,那姐姐也就高兴了,谁让他疼夫人呢,只能连带着对小姨子也照顾上了。
“明月,要不就先回去吧,想想还缺什么,改日再出来走走,如今总不能什么都买吧?”宇文温试探着沟通,小姨子零花钱被家里管得严,如今见着他算是‘赖上了’。
“姊夫~~”小姨子又开始摇姊夫的手臂了。
“买,买买买!”宇文温无奈至极,眼见着提竹篮的侍女一脸苦相,他便让护卫接过这沉甸甸的篮子,见着篮子里硕果累累的‘战利品’,心里哀叹一声。
买东西要钱,或者是抵价物,但无论如何,金额达到一定程度就很麻烦,因为重量问题不好解决:一贯钱的重量,按后世的重量单位计,大约是三到五千克(公斤)不等。
也就是一枚铜钱的重量在三到五克间不等,一贯钱就是一千枚铜钱,重量取中间值四千克,方才买的金钗是五十一贯,那要付的铜钱就有二百单四千克(公斤)。
买个金钗,就得三个成年男子体重的铜钱,亦或是抵价的布帛,这一路买下去,也就只能用几辆马车拉钱帛跟着,那画面太美,所以宇文温另外想了个办法。
跟在身边的梁通事,其东家已和宇文温进行‘合作’,宇文温买的东西都在他们那边记账,卖家都到他们那里结货款。
过段时间后宇文温再结账,对方在邺城‘商圈’算是颇有地位面子也大,所以各路商家都愿意先‘签单’后结账。
也不知过了多久,宇文温好歹陪着小姨子把西市走了一圈,除了原先那个提篮,又多了一个,两个提篮沉甸甸,宇文温却是如释重负:好歹逛完街了!
市门附近停着尉迟明月府里的马车,他正要招呼候马车过来接人,将小姨子送回府邸,未曾料尉迟明月依旧兴致勃勃:“姊夫,成日里在府里闷得慌,好容易出来一次,我们去别处走走吧?”
“明日再去东市吧!”宇文温急得额头都冒出汗来,女人逛起街来真是要命,作为‘陪逛’更是苦不堪言。
“东市都是马市、牛市、羊市,没什么好去的,我们到别处走走,看看风景什么的。”
尉迟明月兴致勃勃,自从来到邺城,祖父安排了府邸给她一家居住,府里所有生活之物一应俱全,就连仆人也有很多,只是她初来乍到的也没什么人说话。
父亲每日都在忙公务,母亲忙着整理家务,她在府里虽然有人陪着说话,但要出来走走却不容易,如今有姊夫陪着,她自然要多走走看看。
“明月想看什么风景?”
“不知道啊,姊夫知道哪里有好风景看么?”
宇文温闻言有些为难,他对邺城不熟,这年头也没什么公园之类对外开放的景观,城外似乎也没什么特别好看的自然风光。
‘除非去西郊外的仙都苑,但多有不便...’宇文温心里琢磨着,他在想邺城有没有什么‘名胜古迹’,片刻之后还真让他想到了。
“铜雀台,我们去铜雀台看看可好?”
“铜雀台?是金凤台吧,我已经去过了,无趣得紧...”尉迟明月嘟着嘴说道。
宇文温闻言颇为失落:你不想去?可是我想去啊!
。。。。。。
邺城外,漳水边,一辆马车停在官道旁草地上,周围守着数名护卫,又有几人看着己方十几匹坐骑在河边饮水,宇文温则陪着小姨子在不远处的河边看风景。
“姊夫,你看那边!”尉迟明月指着某处兴奋地喊着,宇文温顺着方向看去,却见一群大雁从河边芦苇荡里惊起,向着远处飞去。
“那是大雁。”
“大雁是要往南飞么?”
“那要等入秋以后了,大雁要飞到南方过冬。”
宇文温陪着小姨子看风景,不远处还有一人看着几匹马在河边饮水,本着安全方面考虑,宇文温原想着换个没外人的地方,只是尉迟明月觉得此处风光不错,执意在这里下车。
毕竟己方是后到,宇文温也没跋扈到赶那牧马人离开,他们不过是路过此处,临时起意下车,不可能有心怀不轨之人预先埋伏。
其实宇文温想去的是‘名胜古迹’铜雀台,这座让他久仰大名的建筑,就在邺北城西北侧的城墙上,奈何尉迟明月已去过,觉得太无趣,故而未能成行。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轻轻念着名句,宇文温的思绪飞到了邺城北面,飞到了闻名遐迩的铜雀台边。
铜雀台,为三国末年曹操所筑,汉建安十五年,曹操于邺城(此时的邺北城)西北角筑三台,中为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一间,楼顶立有一铜雀。
铜雀台南侧为金虎台,高八丈,有屋百九间;铜雀台北侧为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百四十五间,上有冰室,内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其间。
铜雀、金虎、冰井三台,随着邺城一起历经三百余年的时代变迁,历经后赵、前燕、东魏、北齐,历代朝廷都在对三台加以修整,那么多年下来已经比当初的三台雄伟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