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第660节
宇文十五还算镇定,站在榻边指挥着仆人准备东西,他跟着宇文温行军打仗,见惯了各种伤,只是如今落在自家郎主身上,心中别是一番滋味。
身上有刀伤,脸上也有淤青和擦伤,奄奄一息的样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他人呢!
前院,李三九听了许绍的情况说明也是眉头紧锁,按其所说,是在巴水发现的宇文温,看样子肯定是身受重伤,可就只有他一人,其他人去哪里了?
巴水...上游...上游是大别山!
李三九作为绝对可靠的心腹,自然知道郎主宇文温有可能翻越大别山过来,如今一看怕真是如此,这样一来,说不定随行的人都已经...
“本官过来时,已经派人往上游一路去搜寻,对了,虎林军的陈别将本官已经派人通知了。”
“许明府,我这就派人去找任长史、杨司马还有郝别驾,就...就在府里碰头如何?”
“好的,那本官就在府里等着,对了,赶紧派人向大行台禀告此事。”
“多谢提醒!”李三九拱了拱手,找来护卫和仆人们,将一件件事情布置下去。
“吴明,带着许明府先去歇息,把门外的车驾安排好。”
“知道!”
吴明带着许绍正要往一边走,却见内院一人匆匆跑来,却是神色紧张的刘彩云,她见着许绍也顾不得失礼,焦虑的问道:“许明府,那...除了国公,还有其他人在么?”
见着许绍摇摇头,刘彩云捂着嘴面色惨白眼眶发红,李三九见状赶紧上前安慰:“刘管事,许明府已经派人去找,如今还未查清楚,莫要想歪了。”
刘彩云的丈夫张定发,跟着宇文温去邺城,按说宇文温回来了也该一同返回。
可如今就邾国公一个人出现,又极有可能是翻越大别山过来的。浑身是伤,想必半路出了意外,那其他人的下落,很难不让人揪心。
喊来侍女扶着失魂落魄的刘彩云离去,李三九握紧了拳头,如今事发突然,主母心神大乱,所以他要打起精神,凡事要多想些,不要失了分寸,免得让居心叵测之人有机可乘。
“魑魅魍魉之辈,休想趁虚而入!”
第一百三十七章 卸货
?18翌日,长江之上,十八艘大船顺流而下,左右又有十余艘周国战船随行,前方不远处是峥嵘洲,过了峥嵘洲后下游不远处,就是北岸的西阳城,也是他们此行的目щ {】lā}
船队是从长江上游的蜀地出发顺流而下,又借着秋风所以一路顺水顺风,虽然每艘船都满载但一样走得很快,如同这个时代的许多豪商一般,一趟下来穿越多个国家。
蜀地为隋国国土,出了长江峡口,北岸是梁国,南岸是陈国,两国敌对所以江防甚严,而到了汉口一带,北岸又是周国国土,南岸是陈国郢州,双方也是剑拔弩张。
即便如此,船队还是安然无恙行驶了千里,一路上不是没有遭到各国水军拦截,但都是有惊无险的通过,因为对于各国边将来说,没谁和钱过不去。
船只启程时,装满了沉甸甸的粮食,共计十三万五千斛,这么多粮食要离开隋国,按说官府不可能查不出来,但真就是没人会管。
十三万五千斛,按一人每月消耗二斛、一年消耗二十四斛计,足够五千六百士兵一年的口粮,不算多也不算少,但沿途的梁军、陈军、周军就是视而不见,无非就是钱开路了。
长江南北两岸对峙,边将随时都会拔刀互砍,可私下里和对面做买卖的事情屡禁不绝,豪商们往来各地,相关人脉都已经营数十年,所以只要钱开路,运的货物不要太过分就行。
十八艘船的船队规模不算太大,所以拿了好处的边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经过汉口时,又有周国水军战船随行,而已经被打残的陈国郢州水军,根本没见踪影。
“南朝水军向来犀利,未曾料竟然窘迫到如此地步。”
一个中年人矗立船头,看着南岸樊口那破败的水军营寨废墟有感而发,顾及左右‘护航’的周国战船,特意压低了声音,其人年约四五十岁,精神矍铄身材硬朗。
“东家,前方即为峥嵘洲,昔年桓玄兵败之地。”
又一人走上前来,其人年纪更大些,头发花白但身形同样硬朗,说话中气十足,两人看着峥嵘洲上的周军水寨陷入沉思。
“有战船,看来是对付樊口陈国水军的。”
“果然如消息所称,和下游的伍洲一起把江面封锁了,若是...这峥嵘洲的战船顺流而下,很麻烦。”
“都顺流,就看谁快了。”
两人低声交谈着,像是在评论江景,因为有周国水军战船‘护航’之故,峥嵘洲水寨没有做出反应,船队很快通过峥嵘洲,向着前方继续前进。
西阳城就在眼前,只是江边有很多人在忙碌着,船上之人举目望去,只见江边正在修筑江堤,许多货船不顾水流湍急,直接靠在岸边卸下石料。
“竟然在修长江大堤...好魄力,这么多的人手,这么多的运石船,工程量不小啊。”
“东家,准备到了。”
。。。。。。
码头上,王越正和一名中年人握手寒暄,对方姓李是蜀地的大商人,也是同州粟特安氏一族的生意伙伴,亲自押送粮食到西阳,交易琉璃镜。
“王掌柜,这是安郎君转来的信件,请查验。”
王越接过对方交来的信封,从中抽出一张信笺,仔细看了几遍,确定是宇文温的笔迹,行文中有约定的暗语,随即小心收起,笑着说道:“李东家,请,我们城里说话。”
李东家登上早已等候在码头上的马车,那头发花白的老者紧随其后,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向西阳城驶去,而邾国公府的刘掌柜则与对方的其他人员留在码头,准备验货。
十八条船,载有十三万五千斛粮食,其中六条直接停泊在西阳城附近江边,为了卸货特地搭建了临时码头,而剩下的十二条船,到下游巴口卸货。
西阳城外的临时码头,已经充分准备好,六条粮船同时靠泊,等候多时的搬运工,在刘掌柜等人的指挥下一拥而上,开始卸货。
一袋袋粮食从粮船里搬出来,扛到准备好的大秤上过一遍,然后扛到马车旁,割开布袋将米倒入木桶里检查成色,确认无误便倒入车厢,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身上有刀伤,脸上也有淤青和擦伤,奄奄一息的样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他人呢!
前院,李三九听了许绍的情况说明也是眉头紧锁,按其所说,是在巴水发现的宇文温,看样子肯定是身受重伤,可就只有他一人,其他人去哪里了?
巴水...上游...上游是大别山!
李三九作为绝对可靠的心腹,自然知道郎主宇文温有可能翻越大别山过来,如今一看怕真是如此,这样一来,说不定随行的人都已经...
“本官过来时,已经派人往上游一路去搜寻,对了,虎林军的陈别将本官已经派人通知了。”
“许明府,我这就派人去找任长史、杨司马还有郝别驾,就...就在府里碰头如何?”
“好的,那本官就在府里等着,对了,赶紧派人向大行台禀告此事。”
“多谢提醒!”李三九拱了拱手,找来护卫和仆人们,将一件件事情布置下去。
“吴明,带着许明府先去歇息,把门外的车驾安排好。”
“知道!”
吴明带着许绍正要往一边走,却见内院一人匆匆跑来,却是神色紧张的刘彩云,她见着许绍也顾不得失礼,焦虑的问道:“许明府,那...除了国公,还有其他人在么?”
见着许绍摇摇头,刘彩云捂着嘴面色惨白眼眶发红,李三九见状赶紧上前安慰:“刘管事,许明府已经派人去找,如今还未查清楚,莫要想歪了。”
刘彩云的丈夫张定发,跟着宇文温去邺城,按说宇文温回来了也该一同返回。
可如今就邾国公一个人出现,又极有可能是翻越大别山过来的。浑身是伤,想必半路出了意外,那其他人的下落,很难不让人揪心。
喊来侍女扶着失魂落魄的刘彩云离去,李三九握紧了拳头,如今事发突然,主母心神大乱,所以他要打起精神,凡事要多想些,不要失了分寸,免得让居心叵测之人有机可乘。
“魑魅魍魉之辈,休想趁虚而入!”
第一百三十七章 卸货
?18翌日,长江之上,十八艘大船顺流而下,左右又有十余艘周国战船随行,前方不远处是峥嵘洲,过了峥嵘洲后下游不远处,就是北岸的西阳城,也是他们此行的目щ {】lā}
船队是从长江上游的蜀地出发顺流而下,又借着秋风所以一路顺水顺风,虽然每艘船都满载但一样走得很快,如同这个时代的许多豪商一般,一趟下来穿越多个国家。
蜀地为隋国国土,出了长江峡口,北岸是梁国,南岸是陈国,两国敌对所以江防甚严,而到了汉口一带,北岸又是周国国土,南岸是陈国郢州,双方也是剑拔弩张。
即便如此,船队还是安然无恙行驶了千里,一路上不是没有遭到各国水军拦截,但都是有惊无险的通过,因为对于各国边将来说,没谁和钱过不去。
船只启程时,装满了沉甸甸的粮食,共计十三万五千斛,这么多粮食要离开隋国,按说官府不可能查不出来,但真就是没人会管。
十三万五千斛,按一人每月消耗二斛、一年消耗二十四斛计,足够五千六百士兵一年的口粮,不算多也不算少,但沿途的梁军、陈军、周军就是视而不见,无非就是钱开路了。
长江南北两岸对峙,边将随时都会拔刀互砍,可私下里和对面做买卖的事情屡禁不绝,豪商们往来各地,相关人脉都已经营数十年,所以只要钱开路,运的货物不要太过分就行。
十八艘船的船队规模不算太大,所以拿了好处的边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经过汉口时,又有周国水军战船随行,而已经被打残的陈国郢州水军,根本没见踪影。
“南朝水军向来犀利,未曾料竟然窘迫到如此地步。”
一个中年人矗立船头,看着南岸樊口那破败的水军营寨废墟有感而发,顾及左右‘护航’的周国战船,特意压低了声音,其人年约四五十岁,精神矍铄身材硬朗。
“东家,前方即为峥嵘洲,昔年桓玄兵败之地。”
又一人走上前来,其人年纪更大些,头发花白但身形同样硬朗,说话中气十足,两人看着峥嵘洲上的周军水寨陷入沉思。
“有战船,看来是对付樊口陈国水军的。”
“果然如消息所称,和下游的伍洲一起把江面封锁了,若是...这峥嵘洲的战船顺流而下,很麻烦。”
“都顺流,就看谁快了。”
两人低声交谈着,像是在评论江景,因为有周国水军战船‘护航’之故,峥嵘洲水寨没有做出反应,船队很快通过峥嵘洲,向着前方继续前进。
西阳城就在眼前,只是江边有很多人在忙碌着,船上之人举目望去,只见江边正在修筑江堤,许多货船不顾水流湍急,直接靠在岸边卸下石料。
“竟然在修长江大堤...好魄力,这么多的人手,这么多的运石船,工程量不小啊。”
“东家,准备到了。”
。。。。。。
码头上,王越正和一名中年人握手寒暄,对方姓李是蜀地的大商人,也是同州粟特安氏一族的生意伙伴,亲自押送粮食到西阳,交易琉璃镜。
“王掌柜,这是安郎君转来的信件,请查验。”
王越接过对方交来的信封,从中抽出一张信笺,仔细看了几遍,确定是宇文温的笔迹,行文中有约定的暗语,随即小心收起,笑着说道:“李东家,请,我们城里说话。”
李东家登上早已等候在码头上的马车,那头发花白的老者紧随其后,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向西阳城驶去,而邾国公府的刘掌柜则与对方的其他人员留在码头,准备验货。
十八条船,载有十三万五千斛粮食,其中六条直接停泊在西阳城附近江边,为了卸货特地搭建了临时码头,而剩下的十二条船,到下游巴口卸货。
西阳城外的临时码头,已经充分准备好,六条粮船同时靠泊,等候多时的搬运工,在刘掌柜等人的指挥下一拥而上,开始卸货。
一袋袋粮食从粮船里搬出来,扛到准备好的大秤上过一遍,然后扛到马车旁,割开布袋将米倒入木桶里检查成色,确认无误便倒入车厢,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