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第969节
宇文温抿了一口茶,意的说道:“话说这茶叶可是好东西,大饥之时,饥民可采摘茶叶充饥,保得一家老小性命。”
李纲闻言疑窦丛生,他可从来没听说过茶叶能充饥,不由得振奋精神问道:“大王所说,典出何故?”
“不需要查阅书籍,先生可曾赈过灾?”
“下官惭愧,一直未能担任父母官,未曾赈过灾。”
“寡人赈过灾,颇有心得,愿与先生分享。”
“下官洗耳恭听。”
“灾年,尤其是饥荒,若是组织不利,极易酿成人间惨剧。”宇文温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唉,灾民的模样,那可真是个惨。”
“易子而食,唉...”李纲也叹了口气,饥荒之年的惨状,史书上可是多有记载,只是这四个字,就能让人心如刀绞。
“如何救灾是个问题,寡人的心得,那就是救灾先得救官!”
“啊?”李纲没想到宇文温居然会说出这种话来,“大王,救灾就是救民,何来的救灾先救官?”
宇文温淡淡的说道:“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还救什么民?”
“大王此言谬矣!”李纲惊得目瞪口呆,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此时自己的心情。
“难道不是么!百姓受灾了,谁去给他们赈灾粮款?是寡人,还是先生?还不是得靠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嗯?”
“喂饱了他们,他们才肯给寡人去赈灾!不先救官,如何救民!”
“大王此言荒唐!”
李纲怒冲冠,神情激动,顾不得尊卑礼数起身质疑:“此乃谬论!贪官污吏为非作歹,莫非还有理了!”
挑衅成功,进入《铁齿铜牙宇文温》剧情。
编剧(借鉴):宇文温。
大反派:和大人...呃,男主角黄州总管宇文温。
大反派:王府长史李纲。
第二十四章 结论
西阳王府,黄州长史郝吴伯登门拜访西阳王,在前院轮值的记室刘文静告知西阳王正与王府长史座谈,郝吴伯便在侧厅稍事等候。.┡m
“刘记室在黄州住得惯否?”
“啊,有劳郝长史挂念,如今已适应了。”
刘文静正在刻蜡纸,郝吴伯则饶有趣味的这是宇文温最近鼓搞出来的玩意,叫做“油印”,而刘文静案上一侧放着的木箱,就是油印机。
原理很简单,先在一块平滑的铁板上放张蜡纸,用铁笔在蜡笔上“写字”,实际就是把蜡纸刻穿,把要写的内容写完之后,可以进行下一步骤。
在平板上放一张白纸,然后把那张写(刻)好的蜡纸平放在纱网上,用沾有墨汁的木辊在腊纸上滚一下,从而透过蜡纸让墨汁印在纸上,形成字迹。
这种印刷方式很特别,但也很麻烦,用铁笔写字和用毛笔写字完全不同,就像用刀在竹简上刻字般,不熟练的人写(刻)上一日都弄不好。
州衙里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油印机,郝吴伯试用过,所以大概知道其利弊:所谓利,就是刻好蜡纸之后,能批量印刷出许多相同内容的公文。
弊,就是和利相反,如果公文数量少的时候,有那时间刻蜡纸,还不如手写来得快,而油印若操作不当,很容易弄得手上衣袖上到处都是墨迹。
所以新出现的油印机,只是在黄州小范围使用,不过这东西除了官府使用之外,在州学却得到好评,先生们出题时用这油印机省下不少时间。
油印还有一个小小的弊端,那就是蜡纸,蜡的价格不算便宜,来源只有蜂蜡和虫蜡,若大规模推广油印的话,蜡纸的消耗少不了,成本是个问题。
当然这对于郝吴伯来说不算什么,他府里每晚点蜡烛都不在话下,区区蜡纸没什么大不了,但他还是有个疑问:明明用的是蜡纸,为何不叫蜡印叫油印?
刘文静在蜡纸上写(刻)字,他接触这东西的时间很短,但上手很快,适应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刻)字以后,又熟练掌握了油印技巧。
沙沙声中,他很快完成了书写,三两下便印出了一张开始检查。
“刘记室写的是楷体字?隐约有钟元常的神韵。”郝吴伯那张纸上的内容问道。
“郝长史好眼力,下官自幼临摹钟元常的书法。”
“用铁笔都能写出如此字迹,好功夫。”郝吴伯真心感到佩服,若换成他来写,怕是写不出毛笔字体的神韵。
钟元常,即三国曹魏的钟繇,他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其书法为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钻研,两人被并称为“钟王”。
正交谈间,外边脚步声响起,刘文静放下纸张走出去一是王府长史李纲从西阳王书房出来,面色不虞,似乎心情不佳。
郝吴伯也走出侧厅,和刘文静一起向着李纲行礼,却见这位板着个脸,拱了拱手便擦身而过,两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不欢而散?又和西阳王吵起来了?
居然是西阳王赢了?
。。。。。。
“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
李纲闻言疑窦丛生,他可从来没听说过茶叶能充饥,不由得振奋精神问道:“大王所说,典出何故?”
“不需要查阅书籍,先生可曾赈过灾?”
“下官惭愧,一直未能担任父母官,未曾赈过灾。”
“寡人赈过灾,颇有心得,愿与先生分享。”
“下官洗耳恭听。”
“灾年,尤其是饥荒,若是组织不利,极易酿成人间惨剧。”宇文温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唉,灾民的模样,那可真是个惨。”
“易子而食,唉...”李纲也叹了口气,饥荒之年的惨状,史书上可是多有记载,只是这四个字,就能让人心如刀绞。
“如何救灾是个问题,寡人的心得,那就是救灾先得救官!”
“啊?”李纲没想到宇文温居然会说出这种话来,“大王,救灾就是救民,何来的救灾先救官?”
宇文温淡淡的说道:“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还救什么民?”
“大王此言谬矣!”李纲惊得目瞪口呆,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此时自己的心情。
“难道不是么!百姓受灾了,谁去给他们赈灾粮款?是寡人,还是先生?还不是得靠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嗯?”
“喂饱了他们,他们才肯给寡人去赈灾!不先救官,如何救民!”
“大王此言荒唐!”
李纲怒冲冠,神情激动,顾不得尊卑礼数起身质疑:“此乃谬论!贪官污吏为非作歹,莫非还有理了!”
挑衅成功,进入《铁齿铜牙宇文温》剧情。
编剧(借鉴):宇文温。
大反派:和大人...呃,男主角黄州总管宇文温。
大反派:王府长史李纲。
第二十四章 结论
西阳王府,黄州长史郝吴伯登门拜访西阳王,在前院轮值的记室刘文静告知西阳王正与王府长史座谈,郝吴伯便在侧厅稍事等候。.┡m
“刘记室在黄州住得惯否?”
“啊,有劳郝长史挂念,如今已适应了。”
刘文静正在刻蜡纸,郝吴伯则饶有趣味的这是宇文温最近鼓搞出来的玩意,叫做“油印”,而刘文静案上一侧放着的木箱,就是油印机。
原理很简单,先在一块平滑的铁板上放张蜡纸,用铁笔在蜡笔上“写字”,实际就是把蜡纸刻穿,把要写的内容写完之后,可以进行下一步骤。
在平板上放一张白纸,然后把那张写(刻)好的蜡纸平放在纱网上,用沾有墨汁的木辊在腊纸上滚一下,从而透过蜡纸让墨汁印在纸上,形成字迹。
这种印刷方式很特别,但也很麻烦,用铁笔写字和用毛笔写字完全不同,就像用刀在竹简上刻字般,不熟练的人写(刻)上一日都弄不好。
州衙里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油印机,郝吴伯试用过,所以大概知道其利弊:所谓利,就是刻好蜡纸之后,能批量印刷出许多相同内容的公文。
弊,就是和利相反,如果公文数量少的时候,有那时间刻蜡纸,还不如手写来得快,而油印若操作不当,很容易弄得手上衣袖上到处都是墨迹。
所以新出现的油印机,只是在黄州小范围使用,不过这东西除了官府使用之外,在州学却得到好评,先生们出题时用这油印机省下不少时间。
油印还有一个小小的弊端,那就是蜡纸,蜡的价格不算便宜,来源只有蜂蜡和虫蜡,若大规模推广油印的话,蜡纸的消耗少不了,成本是个问题。
当然这对于郝吴伯来说不算什么,他府里每晚点蜡烛都不在话下,区区蜡纸没什么大不了,但他还是有个疑问:明明用的是蜡纸,为何不叫蜡印叫油印?
刘文静在蜡纸上写(刻)字,他接触这东西的时间很短,但上手很快,适应用铁笔在蜡纸上写(刻)字以后,又熟练掌握了油印技巧。
沙沙声中,他很快完成了书写,三两下便印出了一张开始检查。
“刘记室写的是楷体字?隐约有钟元常的神韵。”郝吴伯那张纸上的内容问道。
“郝长史好眼力,下官自幼临摹钟元常的书法。”
“用铁笔都能写出如此字迹,好功夫。”郝吴伯真心感到佩服,若换成他来写,怕是写不出毛笔字体的神韵。
钟元常,即三国曹魏的钟繇,他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其书法为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钻研,两人被并称为“钟王”。
正交谈间,外边脚步声响起,刘文静放下纸张走出去一是王府长史李纲从西阳王书房出来,面色不虞,似乎心情不佳。
郝吴伯也走出侧厅,和刘文静一起向着李纲行礼,却见这位板着个脸,拱了拱手便擦身而过,两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不欢而散?又和西阳王吵起来了?
居然是西阳王赢了?
。。。。。。
“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