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第141节
开头再难也得干,所以没什么好说的。
粮食和机械慢慢想办法,最为缺乏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则派一个代表团带着坐飞机到莫斯科找苏联,至于人员嘛……中央一声令下,八路军纷纷将解救的矿工和工厂工人送回来,同时八路军大批大批的往延安送人,一次两个团,一个主力团一个战斗力最差的团,主力团在延安换装,接受整训,然后雄纠纠气昂昂的重新返回战场,一个团顶两个团用,战斗力差的那个就对不起了,留下来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然后参与基地建设吧!
此外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山东那边的金矿恢复生产了,工人的积极性极高,产量倍增。还有海参也迎来了丰收,这可是一斤能卖好几千元的好东西,跟从大海里捞黄金差不多。此外新四军控制的地盘的河豚和大龙虾的产量也是蹭蹭的往上涨,这些名贵的水产品将会换回大量资金,为陕甘宁边区这近乎异想天开的发展计划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经过一番周密的准备,中央派出的代表团经新疆出境进入苏联,然后几经波折,费了好大牛鼻子劲,终于抵达了莫斯科。
此时的莫斯科正沉浸在一种激昂奋进的氛围之中,强大的苏联红军正在连绵千里的战线上对纳粹德国发动大规模反攻,在气势磅礴的“斯大林突击”之下,德军节节败退,眼下俄罗斯全境业已光复,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强有力的盟友芬兰已经被迫求和,至关重要的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等战略要地亦已收复,眼下苏联百万大军正在磨刀霍霍,炮口都还没有放凉就对准了白俄罗斯,第五次斯大林突击蓄势待发,这次他们要将德军赶出白俄罗斯。前线节节胜利,莫斯科自然极为振奋,依旧满目疮痍的莫斯科街头,到处都是自豪的笑容,每天都有无数军列满载着兵员、物资、武器装备,在莫斯科市民的欢呼声中驶向前线。但总理也看得出,其实苏联人已经快被逼到极限了,公交车上,地铁上,工厂里,很少看到男性青年的身影,都是些女孩子在忙活,莫斯科卫戌部队里有很多十六七岁的孩子,有些甚至还是姑娘,军装很旧了,连一双手套都没有。苏德战争就是一场没有任何花巧的硬仗,国力与国力之间的碰撞,苏联凭着自己巨大的潜力压倒了德国,但是自己也伤得不轻。
好残酷的战争!
在莫斯科休息了一天,代表团团长动身去找自己的老师,季米特洛夫。
季米特洛夫是保加利亚人,共产国际西欧局的头号人物,也是共产国际的领军人物。他出身贫苦,一生多灾多难,尝尽了贫穷和颠沛流离的滋味,甚至被纳粹德国迫害过。青年时代的苦难经历让他对同样处于苦难之中的中国十分同情,在担任共产国际领袖的时候给予过中国很大的帮助,现在由于形势所迫,共产国际已经解散了,这位老人把主要精力都用于领导保加利亚人民抵抗运动,计划着有限利用苏军的力量将德军赶出巴尔干半岛,在保加利亚建立全新的政权,甚至建立巴尔干联邦。自己的得意门生前来拜访,他既高兴又意外。
“老师,我是来寻求你的帮助的。”团长开门见山。
季米特洛夫并不意外:“我已经猜到了。眼下你的祖国的抵抗事业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关头,有无数事情需要你,你却在这么重要的时候来到苏联,肯定是遇上什么大难题了。有什么困难就说吧,共产国际虽然不在了,但是我的话还是有一点份量的。”
团长说:“是这样的,最近我们在苏区发现了两个油田,打算开发出来……都是储量很大的大油田,只要能开发出来,我们就更有胜算了。但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希望能得到苏联石油工业部的帮助。”
季米特洛夫有点为难:“你希望苏联向你们提供技术设备?这很难,战争让苏联的石油工业饱受摧残,眼下正在全力恢复,相关的设备苏联自己都很缺,一两年之内是很难有余力支援兄弟国家的……”
团长打断:“不,相关的设备我们自己想办法,事实上我们已经搞到设备了,我们缺的是人才。我们希望苏联能派一些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过去,帮助我们培养一批石油工业人才。”
季米特洛夫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开,说:“只要人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就是不知道你打算要多少人?”
总理说:“不少于三百。”
老头子眉头又皱了起来。三百人,对于一个拥有近两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也得分时候。现在苏联的人力资源差不多被压榨到极限了,每一个工程师,每一个技术工人都是宝贝,尤其是石油工业方面的人才。这一口气就要三百,还真有点儿难。
团长微笑着说:“我带来了一份小小的礼物,算是给苏联胜利的献礼吧。”说着打开手提箱,从里面拿出数十页资料递给季米特洛夫,“这是我们的特派留学生在美国获得的尼龙纤维合成技术,当然,我们现在只获得了其中的一部份,还有很多正在想办法搞。请老师把这份资料交给石油工业部部长,相信他会感兴趣的。”
季米特洛夫不明所以:“尼龙纤维合成?”
团长笑容爽朗:“就是从石油渣里合成纤维,这种纤维柔韧细致,光滑美观,可以织布,可以做袜子,可以做绳索……可以说,这项技术的出现让石油增值了不止一倍。”
季米特洛夫神色变得凝重:“我马上去找巴依巴柯夫,你回去等我的消息,很快就会有回音的!”
确实是很快。团长回到宾馆,只等了两个小时,季米特洛夫就带着巴依巴柯夫风风火火的赶过来了。
巴依巴柯夫是现任石油工业部部长,跟石油打了一辈子交道,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派。这位石油工业部部长可谓位高权重,但是战争年代,再怎么位高权重的人也免不了要上战场的,所以这些年他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炮火纷飞的苏德战场上度过。他曾率领石油工人冒着呼啸落下的炸弹在冰湖上昼夜施工,修建一条从湖底通往列宁格勒的输油管道,这条输油管道为被德军重重包围的列宁格勒军民输入无穷无尽的燃料,最终活活耗垮了德军。他曾在高加索油田指挥石油工人大搞破坏,往油井里灌入水泥,炸掉输油管和炼油厂,德军好不容易攻占了高加索油田,却失望地发现没有一口油井能用的,他们一滴油都没搞到就被苏军打跑了。当然,现在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这位仁兄不必再上战场了,现在他的工作的核心就是如何恢复被战争重创了的苏联石油工业,千头万绪,烦心的事情多得不得了,一天当两天用都不大够,现在居然跟着季米特洛夫跑过来,只能说明那份资料确实戳到他的G点了。
巴依巴柯夫的心情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年头石油化工仍处于摸索阶段,对石油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蜡片和有限的制药等这几方面,油料和蜡原料回收是主流,制药用得很少,剩余部份就拿去当沥青了,那个浪费啊,简直就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哦,对了,德国和苏联还发明了合成像胶技术,虽说从石油中合成的橡胶质量跟天然橡胶差距不小,但是在这种天然橡胶极度匮乏的年代,有得用就算不错了。这种橡胶自己用还行,拿来出口就别想了,根本就争不过天然橡胶的。美国率先发明了合成纤维技术,而且甫一出现就显露出巨大的商业价值,这让苏联极为眼馋,作了很多努力试图获得这种技术,但都没有成功,该死的资本主义对技术封锁实在太厉害了。现在自己梦寐以求的技术送上门来了,作为石油工业部的老大,巴依巴柯夫当然激动得不行,二话不说就跑了过来,都不等季米特洛夫敲一敲边锣,他便直接了当的问:“达瓦里希,你们从哪里获得这些技术资料的?”
总理微笑着说:“我们有自己的渠道,虽然作用有限,但是有特殊的时候还是可以带给我们一点惊喜的。达瓦里希,你对这份礼物还满意吗?”
苏联人那直肠直肚的性子天生就不适合谈判,巴依巴柯夫的表现让季米特洛夫有种捶墙的冲动:“我很满意!正如你所说,这项技术可以让石油增值不止一倍,没有比这更棒的礼物了!剩下的资料呢?这只是其中的部份,剩下的资料在哪里?”
团长用手指敲击着桌面,说:“我们的情报人员仍在努力……”
一提这个,巴依巴柯夫就猜到,中国人很可能已经拥有整套的技术资料,只是等着他开价而已。他想了想,严肃地问:“达瓦里希,你说你们的苏区发现了两个大油田,能确定吗?这可是非常严肃的问题,不能开玩笑的!”
团长同样严肃的点头:“确定!事实上,我们连富产区都已经锁定了,就等着技术工人和设备到位,然后开始钻采了。”
巴依巴柯夫想了想,说:“这样吧,我先给你派两个石油勘测小组过去,对油田进行勘测,以确认真伪……”见团长皱起了眉头,他无奈的说:“好吧,除了那两个小组之外,我再给你派十二位专家,三百名优秀的工人过去,就算最终没找到油,也可以预先帮你们培训工人,为未来的中国石油工业培养人才。”
团长这才满意:“那太感谢你了,达瓦里希。我们希望能充份利用这些石油资源,所以打算在石油产区配套建设几个油头尿素厂和合成橡胶厂,以缓解我国化肥和橡胶极端匮乏的局面,也希望能得到老大哥的帮助。”
巴依巴柯夫笑了:“你们可真贪心……不过,物尽其用是布尔什维克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我对你们这种精明非常欣赏。我个人是完全同意的,不过这需要得到斯大林同志的同志。此外,你必须知道,我们想把大量工业设备运进你们的苏区是非常困难的……”
团长说:“设备我们来想办法,你们只要派人过来就行了。”
他是如此的自信,以至于巴依巴柯夫都为此诧异,打量了他好一阵子,才点了点头,说:“虽然不知道你自信的来源,但是,自信也是布尔什维克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好,我会尽量为你挑选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三年之内,还你们一支高素质的石油工人团队。”说到这里,这位直肠子的石油工业部长终于展现出了精明的一面:“你们还缺什么?光有石油是不行的,还得有钢铁、电力、煤炭、化工、机械等等等等各方面的人才,这些我都可以出面帮你们搜罗一些,虽然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大项目,但是给你们一些指点和建议是绝对够了的。”
团长不动声色:“这些我们都需要,只是现在苏联也很困难吧?在这么困难的时候还支援我们这么多技术人员,我们真的很过意不去,不知道如何才能为苏联提供一点点帮助?”
巴依巴柯夫说:“合成树脂技术的资料。在合成树脂技术领域,美国是最先进的,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们的情报人员能够帮忙搜集合成树脂技术资料,越全越好。”
团长仍然不动声色:“我们尽力而为。”
第152章.一五二 钢铁大叔的诧异
克里姆林宫,堆积着大量文件的办工桌前,一位留着两撇浓浓的胡子的老人正在饶有兴趣的看着巴依巴柯夫提交的建议,而巴依巴柯夫就站在一边,贝利亚同志则站在老人的身后,完全隐藏在阴影之中,仿佛这位老人的影子。事实上他真的是这位老人的影子,当这位老人站起来的时候,这个影子便化作梦魇,让全党、全军乃至半个地球都不寒而栗;而当老人倒下的时候,这个可怕的影子也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连一点波澜都没有掀起来。
1878年12月18日,格鲁吉亚古老的城镇哥里,在一个由一位贫穷的鞋匠和一位更加贫穷的女农奴所组成的那个穷困不堪的家里,一个婴儿发出了响亮的啼哭。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婴儿,他的出身更加普通,甚至称得上是寒微,但并不妨碍他的父母对他寄予厚望。他的父亲希望他继续自己的手艺当一个出色的鞋匠,而他的母亲则希望他能多读点书,将来当一位地位相对较高的东正教神父,不要像父母这样被人看不起。然而,这对沉浸在小生命诞生的喜悦之中的贫贱夫妻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孩子既没有当上鞋匠,也没有当神父,四十五年之后,这个孩子成为红色帝国的的元首,无数人的命运因他而改变。数百万人因为他的意志而悲惨地死去,数百万人因为他的意志而被流放,无数官员、将领、政治家、干部被罢免、流放甚至处决。而在他掌权的那二十年里,他所接手的那个一贫如洗的国家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便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从一个连波兰都敢欺负上门的孱弱巨人变成了狂暴的红色巨熊,挥舞着巨爪将挑衅它的日本拍得吐血,将波兰撕成碎片,将波罗的海三国纳入自己的版图……直到最后撕碎了德国,将原本由英法主宰的政治格局撕得稀巴烂,成为世界的一极,整个地球都在它的咆哮中发抖。
苏联人民的慈父,希特勒切齿痛恨的斯拉夫矮子,西方世界恐惧的钢铁巨人,约瑟夫·斯大林同志。
现在的斯大林已经进入晚年,极度残酷的苏德战争几乎将他给掏空了。现在胜负已分,他的几百万大军正像洪水一样在东欧追击着德军,他也渐渐放松下来,开始为战后的收益作打算。这场战争几乎将苏联花了二十年时间攒下来的家当打光了,苏联军民死伤极其惨重,他必须为苏联争取到可以弥补这些损失的利益,否则他不配当这个领袖。然而政治层面的交锋交不比战场上血淋淋的厮杀来得轻松,甚至比战场厮杀更为残酷,前者只是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后者却决定一个国家,甚至无数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他的对手,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狂燥得不可理喻的疯子希特勒,老奸巨滑的罗斯福,阴险的丘吉尔死胖子,还有那一大堆心怀鬼胎的小国,还有一大帮千方百计想从苏联这里掏点东西的小弟……其复杂、险恶的程度,超出了普通人最夸张的想象。在这个战场上他一步都不能后退,一旦稍稍后退一步,损失很可能是致命的。一场接一场会议,一次接一次针锋相对的交锋,还有一张张看似欢喜却隐藏着阴暗的面孔,着实令人厌烦,真希望这一切能早点结束。
今天他难得的放松下来,反复看着巴依巴柯夫交上来的那份建议,看了好几遍,越看脸上的笑容越明显。最后他放下这份看了很久的文件,望向巴依巴柯夫:“你确定中国同志所说的大油田真的存在,而且正好处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巴依巴柯夫飞快的回答:“不确定,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扬了扬那份文件:“既然不确定,你为什么把这份玩意交上来,而且建议我抽调不少于五百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前往延安?你知道这些人才对于苏联有多重要吗?”
巴依巴柯夫说:“我很清楚的,斯大林同志。我这样做,是因为,中国同志到底是穷开心还是真的走好运找到了两个油田,都与苏联无关,但是他们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合成纤维技术对苏联却是极其重要!”
粮食和机械慢慢想办法,最为缺乏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则派一个代表团带着坐飞机到莫斯科找苏联,至于人员嘛……中央一声令下,八路军纷纷将解救的矿工和工厂工人送回来,同时八路军大批大批的往延安送人,一次两个团,一个主力团一个战斗力最差的团,主力团在延安换装,接受整训,然后雄纠纠气昂昂的重新返回战场,一个团顶两个团用,战斗力差的那个就对不起了,留下来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然后参与基地建设吧!
此外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山东那边的金矿恢复生产了,工人的积极性极高,产量倍增。还有海参也迎来了丰收,这可是一斤能卖好几千元的好东西,跟从大海里捞黄金差不多。此外新四军控制的地盘的河豚和大龙虾的产量也是蹭蹭的往上涨,这些名贵的水产品将会换回大量资金,为陕甘宁边区这近乎异想天开的发展计划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经过一番周密的准备,中央派出的代表团经新疆出境进入苏联,然后几经波折,费了好大牛鼻子劲,终于抵达了莫斯科。
此时的莫斯科正沉浸在一种激昂奋进的氛围之中,强大的苏联红军正在连绵千里的战线上对纳粹德国发动大规模反攻,在气势磅礴的“斯大林突击”之下,德军节节败退,眼下俄罗斯全境业已光复,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强有力的盟友芬兰已经被迫求和,至关重要的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等战略要地亦已收复,眼下苏联百万大军正在磨刀霍霍,炮口都还没有放凉就对准了白俄罗斯,第五次斯大林突击蓄势待发,这次他们要将德军赶出白俄罗斯。前线节节胜利,莫斯科自然极为振奋,依旧满目疮痍的莫斯科街头,到处都是自豪的笑容,每天都有无数军列满载着兵员、物资、武器装备,在莫斯科市民的欢呼声中驶向前线。但总理也看得出,其实苏联人已经快被逼到极限了,公交车上,地铁上,工厂里,很少看到男性青年的身影,都是些女孩子在忙活,莫斯科卫戌部队里有很多十六七岁的孩子,有些甚至还是姑娘,军装很旧了,连一双手套都没有。苏德战争就是一场没有任何花巧的硬仗,国力与国力之间的碰撞,苏联凭着自己巨大的潜力压倒了德国,但是自己也伤得不轻。
好残酷的战争!
在莫斯科休息了一天,代表团团长动身去找自己的老师,季米特洛夫。
季米特洛夫是保加利亚人,共产国际西欧局的头号人物,也是共产国际的领军人物。他出身贫苦,一生多灾多难,尝尽了贫穷和颠沛流离的滋味,甚至被纳粹德国迫害过。青年时代的苦难经历让他对同样处于苦难之中的中国十分同情,在担任共产国际领袖的时候给予过中国很大的帮助,现在由于形势所迫,共产国际已经解散了,这位老人把主要精力都用于领导保加利亚人民抵抗运动,计划着有限利用苏军的力量将德军赶出巴尔干半岛,在保加利亚建立全新的政权,甚至建立巴尔干联邦。自己的得意门生前来拜访,他既高兴又意外。
“老师,我是来寻求你的帮助的。”团长开门见山。
季米特洛夫并不意外:“我已经猜到了。眼下你的祖国的抵抗事业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关头,有无数事情需要你,你却在这么重要的时候来到苏联,肯定是遇上什么大难题了。有什么困难就说吧,共产国际虽然不在了,但是我的话还是有一点份量的。”
团长说:“是这样的,最近我们在苏区发现了两个油田,打算开发出来……都是储量很大的大油田,只要能开发出来,我们就更有胜算了。但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希望能得到苏联石油工业部的帮助。”
季米特洛夫有点为难:“你希望苏联向你们提供技术设备?这很难,战争让苏联的石油工业饱受摧残,眼下正在全力恢复,相关的设备苏联自己都很缺,一两年之内是很难有余力支援兄弟国家的……”
团长打断:“不,相关的设备我们自己想办法,事实上我们已经搞到设备了,我们缺的是人才。我们希望苏联能派一些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过去,帮助我们培养一批石油工业人才。”
季米特洛夫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开,说:“只要人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就是不知道你打算要多少人?”
总理说:“不少于三百。”
老头子眉头又皱了起来。三百人,对于一个拥有近两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也得分时候。现在苏联的人力资源差不多被压榨到极限了,每一个工程师,每一个技术工人都是宝贝,尤其是石油工业方面的人才。这一口气就要三百,还真有点儿难。
团长微笑着说:“我带来了一份小小的礼物,算是给苏联胜利的献礼吧。”说着打开手提箱,从里面拿出数十页资料递给季米特洛夫,“这是我们的特派留学生在美国获得的尼龙纤维合成技术,当然,我们现在只获得了其中的一部份,还有很多正在想办法搞。请老师把这份资料交给石油工业部部长,相信他会感兴趣的。”
季米特洛夫不明所以:“尼龙纤维合成?”
团长笑容爽朗:“就是从石油渣里合成纤维,这种纤维柔韧细致,光滑美观,可以织布,可以做袜子,可以做绳索……可以说,这项技术的出现让石油增值了不止一倍。”
季米特洛夫神色变得凝重:“我马上去找巴依巴柯夫,你回去等我的消息,很快就会有回音的!”
确实是很快。团长回到宾馆,只等了两个小时,季米特洛夫就带着巴依巴柯夫风风火火的赶过来了。
巴依巴柯夫是现任石油工业部部长,跟石油打了一辈子交道,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派。这位石油工业部部长可谓位高权重,但是战争年代,再怎么位高权重的人也免不了要上战场的,所以这些年他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炮火纷飞的苏德战场上度过。他曾率领石油工人冒着呼啸落下的炸弹在冰湖上昼夜施工,修建一条从湖底通往列宁格勒的输油管道,这条输油管道为被德军重重包围的列宁格勒军民输入无穷无尽的燃料,最终活活耗垮了德军。他曾在高加索油田指挥石油工人大搞破坏,往油井里灌入水泥,炸掉输油管和炼油厂,德军好不容易攻占了高加索油田,却失望地发现没有一口油井能用的,他们一滴油都没搞到就被苏军打跑了。当然,现在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这位仁兄不必再上战场了,现在他的工作的核心就是如何恢复被战争重创了的苏联石油工业,千头万绪,烦心的事情多得不得了,一天当两天用都不大够,现在居然跟着季米特洛夫跑过来,只能说明那份资料确实戳到他的G点了。
巴依巴柯夫的心情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年头石油化工仍处于摸索阶段,对石油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蜡片和有限的制药等这几方面,油料和蜡原料回收是主流,制药用得很少,剩余部份就拿去当沥青了,那个浪费啊,简直就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哦,对了,德国和苏联还发明了合成像胶技术,虽说从石油中合成的橡胶质量跟天然橡胶差距不小,但是在这种天然橡胶极度匮乏的年代,有得用就算不错了。这种橡胶自己用还行,拿来出口就别想了,根本就争不过天然橡胶的。美国率先发明了合成纤维技术,而且甫一出现就显露出巨大的商业价值,这让苏联极为眼馋,作了很多努力试图获得这种技术,但都没有成功,该死的资本主义对技术封锁实在太厉害了。现在自己梦寐以求的技术送上门来了,作为石油工业部的老大,巴依巴柯夫当然激动得不行,二话不说就跑了过来,都不等季米特洛夫敲一敲边锣,他便直接了当的问:“达瓦里希,你们从哪里获得这些技术资料的?”
总理微笑着说:“我们有自己的渠道,虽然作用有限,但是有特殊的时候还是可以带给我们一点惊喜的。达瓦里希,你对这份礼物还满意吗?”
苏联人那直肠直肚的性子天生就不适合谈判,巴依巴柯夫的表现让季米特洛夫有种捶墙的冲动:“我很满意!正如你所说,这项技术可以让石油增值不止一倍,没有比这更棒的礼物了!剩下的资料呢?这只是其中的部份,剩下的资料在哪里?”
团长用手指敲击着桌面,说:“我们的情报人员仍在努力……”
一提这个,巴依巴柯夫就猜到,中国人很可能已经拥有整套的技术资料,只是等着他开价而已。他想了想,严肃地问:“达瓦里希,你说你们的苏区发现了两个大油田,能确定吗?这可是非常严肃的问题,不能开玩笑的!”
团长同样严肃的点头:“确定!事实上,我们连富产区都已经锁定了,就等着技术工人和设备到位,然后开始钻采了。”
巴依巴柯夫想了想,说:“这样吧,我先给你派两个石油勘测小组过去,对油田进行勘测,以确认真伪……”见团长皱起了眉头,他无奈的说:“好吧,除了那两个小组之外,我再给你派十二位专家,三百名优秀的工人过去,就算最终没找到油,也可以预先帮你们培训工人,为未来的中国石油工业培养人才。”
团长这才满意:“那太感谢你了,达瓦里希。我们希望能充份利用这些石油资源,所以打算在石油产区配套建设几个油头尿素厂和合成橡胶厂,以缓解我国化肥和橡胶极端匮乏的局面,也希望能得到老大哥的帮助。”
巴依巴柯夫笑了:“你们可真贪心……不过,物尽其用是布尔什维克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我对你们这种精明非常欣赏。我个人是完全同意的,不过这需要得到斯大林同志的同志。此外,你必须知道,我们想把大量工业设备运进你们的苏区是非常困难的……”
团长说:“设备我们来想办法,你们只要派人过来就行了。”
他是如此的自信,以至于巴依巴柯夫都为此诧异,打量了他好一阵子,才点了点头,说:“虽然不知道你自信的来源,但是,自信也是布尔什维克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好,我会尽量为你挑选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三年之内,还你们一支高素质的石油工人团队。”说到这里,这位直肠子的石油工业部长终于展现出了精明的一面:“你们还缺什么?光有石油是不行的,还得有钢铁、电力、煤炭、化工、机械等等等等各方面的人才,这些我都可以出面帮你们搜罗一些,虽然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大项目,但是给你们一些指点和建议是绝对够了的。”
团长不动声色:“这些我们都需要,只是现在苏联也很困难吧?在这么困难的时候还支援我们这么多技术人员,我们真的很过意不去,不知道如何才能为苏联提供一点点帮助?”
巴依巴柯夫说:“合成树脂技术的资料。在合成树脂技术领域,美国是最先进的,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们的情报人员能够帮忙搜集合成树脂技术资料,越全越好。”
团长仍然不动声色:“我们尽力而为。”
第152章.一五二 钢铁大叔的诧异
克里姆林宫,堆积着大量文件的办工桌前,一位留着两撇浓浓的胡子的老人正在饶有兴趣的看着巴依巴柯夫提交的建议,而巴依巴柯夫就站在一边,贝利亚同志则站在老人的身后,完全隐藏在阴影之中,仿佛这位老人的影子。事实上他真的是这位老人的影子,当这位老人站起来的时候,这个影子便化作梦魇,让全党、全军乃至半个地球都不寒而栗;而当老人倒下的时候,这个可怕的影子也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连一点波澜都没有掀起来。
1878年12月18日,格鲁吉亚古老的城镇哥里,在一个由一位贫穷的鞋匠和一位更加贫穷的女农奴所组成的那个穷困不堪的家里,一个婴儿发出了响亮的啼哭。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婴儿,他的出身更加普通,甚至称得上是寒微,但并不妨碍他的父母对他寄予厚望。他的父亲希望他继续自己的手艺当一个出色的鞋匠,而他的母亲则希望他能多读点书,将来当一位地位相对较高的东正教神父,不要像父母这样被人看不起。然而,这对沉浸在小生命诞生的喜悦之中的贫贱夫妻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孩子既没有当上鞋匠,也没有当神父,四十五年之后,这个孩子成为红色帝国的的元首,无数人的命运因他而改变。数百万人因为他的意志而悲惨地死去,数百万人因为他的意志而被流放,无数官员、将领、政治家、干部被罢免、流放甚至处决。而在他掌权的那二十年里,他所接手的那个一贫如洗的国家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便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从一个连波兰都敢欺负上门的孱弱巨人变成了狂暴的红色巨熊,挥舞着巨爪将挑衅它的日本拍得吐血,将波兰撕成碎片,将波罗的海三国纳入自己的版图……直到最后撕碎了德国,将原本由英法主宰的政治格局撕得稀巴烂,成为世界的一极,整个地球都在它的咆哮中发抖。
苏联人民的慈父,希特勒切齿痛恨的斯拉夫矮子,西方世界恐惧的钢铁巨人,约瑟夫·斯大林同志。
现在的斯大林已经进入晚年,极度残酷的苏德战争几乎将他给掏空了。现在胜负已分,他的几百万大军正像洪水一样在东欧追击着德军,他也渐渐放松下来,开始为战后的收益作打算。这场战争几乎将苏联花了二十年时间攒下来的家当打光了,苏联军民死伤极其惨重,他必须为苏联争取到可以弥补这些损失的利益,否则他不配当这个领袖。然而政治层面的交锋交不比战场上血淋淋的厮杀来得轻松,甚至比战场厮杀更为残酷,前者只是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后者却决定一个国家,甚至无数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他的对手,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狂燥得不可理喻的疯子希特勒,老奸巨滑的罗斯福,阴险的丘吉尔死胖子,还有那一大堆心怀鬼胎的小国,还有一大帮千方百计想从苏联这里掏点东西的小弟……其复杂、险恶的程度,超出了普通人最夸张的想象。在这个战场上他一步都不能后退,一旦稍稍后退一步,损失很可能是致命的。一场接一场会议,一次接一次针锋相对的交锋,还有一张张看似欢喜却隐藏着阴暗的面孔,着实令人厌烦,真希望这一切能早点结束。
今天他难得的放松下来,反复看着巴依巴柯夫交上来的那份建议,看了好几遍,越看脸上的笑容越明显。最后他放下这份看了很久的文件,望向巴依巴柯夫:“你确定中国同志所说的大油田真的存在,而且正好处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巴依巴柯夫飞快的回答:“不确定,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扬了扬那份文件:“既然不确定,你为什么把这份玩意交上来,而且建议我抽调不少于五百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前往延安?你知道这些人才对于苏联有多重要吗?”
巴依巴柯夫说:“我很清楚的,斯大林同志。我这样做,是因为,中国同志到底是穷开心还是真的走好运找到了两个油田,都与苏联无关,但是他们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合成纤维技术对苏联却是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