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第215节
义务教育一下子展开,所需要的教师数量是庞大的。先锋军手中的人才能够维持特区的义务教育,但用于维持第七战区以及先锋军占领的所有地盘上的义务教育就很勉强了。
施行义务教育后,按照规定,入学的人数一下子达到了一千多万,而且随着地盘的扩大,还在朝着两千万迈进。主要是以前积累的未上学的适龄儿童太多了,随着新学期的开学,若是一下子被强制入学,绝对会聚起一股巨cháo击垮先锋军的教育体系。
要知道一千多万可大多数是一年级的新生。而且从六岁到十五岁都有,年龄差距太大。
为此,特地把这一股人cháo分为了三份。
第一年入学的只有十岁以上的孩子,第二天的是满第三年才是恢复到6岁的其他儿童入学。
即便如此,教师的人数依旧不足。为此,连私塾先生也招来当启蒙老师。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事物即使老师也不知道,更别提再教给学生了。
克隆兵倒是都认字,调制后的他们可以直接认识繁体字,但他们的教学水平实在差劲。用在军队中给士兵扫盲还可以,但用在义务教育中教小孩子,即使孟享也不放心。谁知道这些木头疙瘩教出来的小孩子以后是什么样子?
所以即使是那些大学生,一样有支教的任务。而且老师的授课时间也是大大延长了。但人总有个极限。
于是,孟享在苦思良久后,采用了电影教学。
基地的放映机很便宜,质量同样有保障。而县城附近所有学校,都已经顺上了电。即使没有通电的偏远地区,也可以通过柴油发电机输送电力。相对于稀缺的人才,机器可以大量采用基地制造。
“星平,快走吧!下一节课是合堂。”刘升云一边小跑着跑出了教室,一边提醒依旧在埋头苦读的林星平。
“好了!这就走!”林星平爱惜的把端端正正写着自己名字的课本轻轻的捋平,放进了母亲给他缝制的粗布书包中。
学生的主课课本都是免费的。
那么多人使用的书本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幸好先锋军早做了准备,卯足了力气来印刷,纸张、机器等都是大量的从苏俄、美国、加拿大等地进口。为了不造成太大的làng费,除了学生的语文数学自然这三门主课课本外,其他的书籍都是需要回收留给下一级再循环利用的。
义务教育的费用此时已经成为了财政支出的大头,但孟享专门抽出了一部分军火专款来补贴,创办了教育基金,加上教育债券和教育彩票的销售情况很好,没有对财政造成太大的负担。
为了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拥有自己心爱的课本,主课本都是人手一份的。随着课本发放的还有两个本子和两只铅笔。
也只有这些,以后如果想要获得,必须获得优异的成绩,才可以领取奖励。奖励除了部分按照名次,达到了一定的学分也是可以获得奖励的。奖励不仅仅限于主课成绩,音乐美术甚至社会公德、劳动技能、卫生方面也有奖励。
虽然奖励多数是本子铅笔,甚至钢笔等文具,但孩子们的眼中,他们代表的是一种荣誉,而且在大人的眼中,这些文具也能省一部分开支。
这一次合堂教室是在一个大军用帐篷中。
义务教育猛的增加了很多人,紧张的不仅仅是教师,连教室等硬件设施也紧张。堡垒小学建造的毕竟太慢,冬天建造房屋不合适,于是一些庙宇,祖屋,甚至是草庐都被利用了起来。先锋军也支援了不少帐篷。基地产的帐篷虽然数量有限,但帐篷这东西制作很简单,材料又不是很缺。先锋军的被服厂也自己生产了不少。虽然比之基地造的军品差点,但民用却是没问题。
再说,电影教学一个缺点就是放电影需要光线暗的地方,而且需要宽大一点的地方。所以除了晚上有时候在外边教学外,白天大帐篷内教学放映也是一种方式。
林星平四周望了望,同一级的那些学生都已经到齐了。每个人都有号牌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上,免除了luàn哄哄的抢座位的场面。
没多久,人到齐了。这一堂课一共只有二百人来听讲。毕竟帐篷小了些,相对于学校里的六百多一年级新生来说,需要分作三次来听讲。
由于人多,大帐内显得暖和多了。比起晚上在外边上的那两节课要强多了。当然特别冷的天气或者下雪的时候,就不会在外边上课了。
头顶上只有一个电灯,昏暗的灯光照耀着前边黑压压的人头。学生们都在利用这短短的时间翻看一下课本。一会儿,放电影的时候,电灯会熄灭,黑暗中,相对照书本看一下都不可能。
没过多久,随着指导老师的一声开始上课,电灯熄灭,放映机独特的响声开始。随着一道光柱照耀到前方的幕布上,电影教学开始了。
图像中的那个和蔼的女教师的声音很清脆,帐篷里的学生也都没有高声喧哗的,坐在最后一排的林星平也能够清晰的听到。他聚精会神的听着,唯恐落下一个字。已经年满十三岁的他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的年龄不受限制,但过了十五岁,义务教育的法规就不再强求了,这个年龄的学生都是家中的劳动力了。自然不会在学校中再消耗十年的时光。
图像不时的变换,仅仅是一个老师在台上讲课不算真正的影音教学。动画、图片、动作影像等使得教学更加的丰富,也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这就是车?”林星平看到屏幕上的那些各种各样的车辆,有汽车,有火车,还有古代的战车,比起自己一开始想的村子里的小推车更加形象。
“这火车真厉害,能拉那么多东西!”他身旁的也同样十三岁的刘升云小声嘀咕道,他的这声嘀咕被银幕上火车的汽笛声给淹没了,要不然,上课说话可是要罚站,甚至被用戒尺打手心的。
不过,刘升云的这个动作还是被旁边站立的老师高浩文看到了,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见到刘升云缩了缩头,不敢再言的样子,他才收回目光,继续看银幕。
“这些人讲得真好啊!比我当时在省城的老师可都要强多了。”履行支教任务的高浩文不禁佩服道。
他却不知道,为了这套电影教案,孟享聚集了上千人来完成,其中不乏很多大牛。无论是教授课程的真人,还是动画、影像,都包含了众多人反反复复才确定下来的心血。说是呕心之作也不为过,这套课程直到二十年后都没有一点过时,绝对是完美的经典。
有了这套教案,教师的工作方便了许多。学生们在看完了电影教程后,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有针对的提问。那些老师也可以通过这套教案,提升自己的水平。同时这也少了一些教师水平过低,误人子弟的情况。
当然,什么时候都有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但这些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们的注意力还是很集中的。电影的精彩画面,比枯燥的只听老师诵读课本要强的多,也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就像后世的网络一样,在他们眼前展现出了另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李牧成活动了一下腰,第三节大课也完成了。
“累了吧?要不晚上的时候我来?”高浩文笑道。cào作放映机很简单,多学几遍就会了,放映工作一般都是这些老师们自己动手。
“不用!我的大徒弟已经出师了,到晚上还得看那小子的!”李牧成呵呵一笑道。
夜晚降临,周围村子的百姓吃完了晚饭,早早的就搬着板凳来到了小学所在地的晒谷场。
王进宝也早早的开始摆nòng着放映机。
十五岁的王进宝很遗憾的没有受到强制的义务教育,家里父亲早亡,母亲生病,早早就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的他也不可能再走进课堂。仅靠着低保是填不饱肚子的,况且母亲治病还需要大把的钱。家里的土地只有他来耕种了。或许明年,年满十六岁后,他就可以参加先锋军了。到时候,家里的情况就要好多了。
但先锋军当兵也需要认字多了才有出息。所以王进宝没事就喜欢到学校中凑。七里八村的小孩子都到他们大柳树村的小学来念书。他可以在不忙的时候,更加方便的就近听课了。
李牧成也发现了这个大冷的天蹲在窗户外边听课的孩子。
了解了他的情况后,他让王进宝也进了课堂。先锋军的学校不花钱,听课自然是随便听,即使是那些成年人,只要肯学,也可以听讲。一些地方就出现了父子同堂的例子。
施行义务教育后,按照规定,入学的人数一下子达到了一千多万,而且随着地盘的扩大,还在朝着两千万迈进。主要是以前积累的未上学的适龄儿童太多了,随着新学期的开学,若是一下子被强制入学,绝对会聚起一股巨cháo击垮先锋军的教育体系。
要知道一千多万可大多数是一年级的新生。而且从六岁到十五岁都有,年龄差距太大。
为此,特地把这一股人cháo分为了三份。
第一年入学的只有十岁以上的孩子,第二天的是满第三年才是恢复到6岁的其他儿童入学。
即便如此,教师的人数依旧不足。为此,连私塾先生也招来当启蒙老师。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事物即使老师也不知道,更别提再教给学生了。
克隆兵倒是都认字,调制后的他们可以直接认识繁体字,但他们的教学水平实在差劲。用在军队中给士兵扫盲还可以,但用在义务教育中教小孩子,即使孟享也不放心。谁知道这些木头疙瘩教出来的小孩子以后是什么样子?
所以即使是那些大学生,一样有支教的任务。而且老师的授课时间也是大大延长了。但人总有个极限。
于是,孟享在苦思良久后,采用了电影教学。
基地的放映机很便宜,质量同样有保障。而县城附近所有学校,都已经顺上了电。即使没有通电的偏远地区,也可以通过柴油发电机输送电力。相对于稀缺的人才,机器可以大量采用基地制造。
“星平,快走吧!下一节课是合堂。”刘升云一边小跑着跑出了教室,一边提醒依旧在埋头苦读的林星平。
“好了!这就走!”林星平爱惜的把端端正正写着自己名字的课本轻轻的捋平,放进了母亲给他缝制的粗布书包中。
学生的主课课本都是免费的。
那么多人使用的书本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幸好先锋军早做了准备,卯足了力气来印刷,纸张、机器等都是大量的从苏俄、美国、加拿大等地进口。为了不造成太大的làng费,除了学生的语文数学自然这三门主课课本外,其他的书籍都是需要回收留给下一级再循环利用的。
义务教育的费用此时已经成为了财政支出的大头,但孟享专门抽出了一部分军火专款来补贴,创办了教育基金,加上教育债券和教育彩票的销售情况很好,没有对财政造成太大的负担。
为了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拥有自己心爱的课本,主课本都是人手一份的。随着课本发放的还有两个本子和两只铅笔。
也只有这些,以后如果想要获得,必须获得优异的成绩,才可以领取奖励。奖励除了部分按照名次,达到了一定的学分也是可以获得奖励的。奖励不仅仅限于主课成绩,音乐美术甚至社会公德、劳动技能、卫生方面也有奖励。
虽然奖励多数是本子铅笔,甚至钢笔等文具,但孩子们的眼中,他们代表的是一种荣誉,而且在大人的眼中,这些文具也能省一部分开支。
这一次合堂教室是在一个大军用帐篷中。
义务教育猛的增加了很多人,紧张的不仅仅是教师,连教室等硬件设施也紧张。堡垒小学建造的毕竟太慢,冬天建造房屋不合适,于是一些庙宇,祖屋,甚至是草庐都被利用了起来。先锋军也支援了不少帐篷。基地产的帐篷虽然数量有限,但帐篷这东西制作很简单,材料又不是很缺。先锋军的被服厂也自己生产了不少。虽然比之基地造的军品差点,但民用却是没问题。
再说,电影教学一个缺点就是放电影需要光线暗的地方,而且需要宽大一点的地方。所以除了晚上有时候在外边教学外,白天大帐篷内教学放映也是一种方式。
林星平四周望了望,同一级的那些学生都已经到齐了。每个人都有号牌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上,免除了luàn哄哄的抢座位的场面。
没多久,人到齐了。这一堂课一共只有二百人来听讲。毕竟帐篷小了些,相对于学校里的六百多一年级新生来说,需要分作三次来听讲。
由于人多,大帐内显得暖和多了。比起晚上在外边上的那两节课要强多了。当然特别冷的天气或者下雪的时候,就不会在外边上课了。
头顶上只有一个电灯,昏暗的灯光照耀着前边黑压压的人头。学生们都在利用这短短的时间翻看一下课本。一会儿,放电影的时候,电灯会熄灭,黑暗中,相对照书本看一下都不可能。
没过多久,随着指导老师的一声开始上课,电灯熄灭,放映机独特的响声开始。随着一道光柱照耀到前方的幕布上,电影教学开始了。
图像中的那个和蔼的女教师的声音很清脆,帐篷里的学生也都没有高声喧哗的,坐在最后一排的林星平也能够清晰的听到。他聚精会神的听着,唯恐落下一个字。已经年满十三岁的他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的年龄不受限制,但过了十五岁,义务教育的法规就不再强求了,这个年龄的学生都是家中的劳动力了。自然不会在学校中再消耗十年的时光。
图像不时的变换,仅仅是一个老师在台上讲课不算真正的影音教学。动画、图片、动作影像等使得教学更加的丰富,也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这就是车?”林星平看到屏幕上的那些各种各样的车辆,有汽车,有火车,还有古代的战车,比起自己一开始想的村子里的小推车更加形象。
“这火车真厉害,能拉那么多东西!”他身旁的也同样十三岁的刘升云小声嘀咕道,他的这声嘀咕被银幕上火车的汽笛声给淹没了,要不然,上课说话可是要罚站,甚至被用戒尺打手心的。
不过,刘升云的这个动作还是被旁边站立的老师高浩文看到了,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见到刘升云缩了缩头,不敢再言的样子,他才收回目光,继续看银幕。
“这些人讲得真好啊!比我当时在省城的老师可都要强多了。”履行支教任务的高浩文不禁佩服道。
他却不知道,为了这套电影教案,孟享聚集了上千人来完成,其中不乏很多大牛。无论是教授课程的真人,还是动画、影像,都包含了众多人反反复复才确定下来的心血。说是呕心之作也不为过,这套课程直到二十年后都没有一点过时,绝对是完美的经典。
有了这套教案,教师的工作方便了许多。学生们在看完了电影教程后,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有针对的提问。那些老师也可以通过这套教案,提升自己的水平。同时这也少了一些教师水平过低,误人子弟的情况。
当然,什么时候都有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但这些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们的注意力还是很集中的。电影的精彩画面,比枯燥的只听老师诵读课本要强的多,也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就像后世的网络一样,在他们眼前展现出了另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李牧成活动了一下腰,第三节大课也完成了。
“累了吧?要不晚上的时候我来?”高浩文笑道。cào作放映机很简单,多学几遍就会了,放映工作一般都是这些老师们自己动手。
“不用!我的大徒弟已经出师了,到晚上还得看那小子的!”李牧成呵呵一笑道。
夜晚降临,周围村子的百姓吃完了晚饭,早早的就搬着板凳来到了小学所在地的晒谷场。
王进宝也早早的开始摆nòng着放映机。
十五岁的王进宝很遗憾的没有受到强制的义务教育,家里父亲早亡,母亲生病,早早就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的他也不可能再走进课堂。仅靠着低保是填不饱肚子的,况且母亲治病还需要大把的钱。家里的土地只有他来耕种了。或许明年,年满十六岁后,他就可以参加先锋军了。到时候,家里的情况就要好多了。
但先锋军当兵也需要认字多了才有出息。所以王进宝没事就喜欢到学校中凑。七里八村的小孩子都到他们大柳树村的小学来念书。他可以在不忙的时候,更加方便的就近听课了。
李牧成也发现了这个大冷的天蹲在窗户外边听课的孩子。
了解了他的情况后,他让王进宝也进了课堂。先锋军的学校不花钱,听课自然是随便听,即使是那些成年人,只要肯学,也可以听讲。一些地方就出现了父子同堂的例子。
上一篇:枭风
下一篇:抗战之红色警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