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第573节

“先占锅里的,再吃碗里的!”孟享和范种讨论的时候,说的话更直白。

此时苏俄人正两面挨打,不趁机痛打落水狗更待何时?若是等到苏俄人缓过气来,靠近欧洲核心地带的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受到的压力会更大。

“德国人现在骄傲的很,他们已经把苏俄的欧洲部分划入了势力圈。一方面期望我们从东线给苏俄压力,一方面又担心我们越过乌拉尔,劫掠欧洲。”孟享淡然道。现在华夏还不适合和德国人有太多的利益冲突,双方已经默认了欧亚边界为各自的势力界线。

“这正和我意!那么大片的北方疆域需要时间吸收消化,而乌拉尔地带可以圈定范围,占据主动。等到这些地方稳固下来,再收拾远东。这么大片的疆域足够我们忙碌很久了!”范种对此也早有认识,心中还带着一点jī动。

此时先锋军已经占据了大半个西伯利亚了。近现代的华夏还从没有对外战争夺取过那么多的土地,而且是对抗苏俄这样的强国。这比之汉唐时候追讨胡虏的功勋更为卓著,必将名留青史。想到这些,范种的心里就一阵小jī动,对那些计划更是慎之又慎,唯恐出了什么差错,大好局面毁之一旦。

北方的战事已经让先锋军的后勤保障运转到了极限,他自然不赞同轻率的涉足欧洲,和那些老牌的欧洲帝国们纠缠。面对日苏两个对手,已经让他心中担忧不止了。

止步于赤塔,保持三国势力在远东的平衡,也是他提出的在日苏联盟中塞针眼的策略。

“被切断了和本土联系的远东,没什么威胁。同样只要〖日〗本人陷入南下泥潭,咱们顺便也就把东北等地收复了!”孟享心中也是不愿意让〖日〗本人感受到北方迫在眉睫的威胁,而放缓南下的脚步,也就顺水推舟的同意了。

“对,而且只有稳固了北方,才能移兵南下,再打出一片天地来!”范种点头道,南征北战开辟华夏史上从未有过的大疆域的期盼,还是让他心中jī动的小火huā不断的燃放。

而旁边表情淡然的孟享心中除了在盘算越来越吃紧的基地供应,还在不断的推演分析着国际风云的变幻。

先锋军止步赤塔,也是孟享考虑到国际形势的变化。突然冒出的华夏已经不止是日苏的威胁了,综合各类情报分析,英美已经把华夏列入了德国人的隐形盟友和未来的强大竞争对手,划入了预备攻击的目标。而德国人面对着压到了欧洲边界的华夏军队,也起了戒心。加上日苏,华夏已经掺入了这场全球利益之争中太深了。

“攻势太猛,扩张太快,这同样不是好现象!”孟享想到他全球的布局,甚至整个华夏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发展基础还没有夯实,心中不禁暗自警惕道“下一步要稳固内部,先修炼好内功,坐等世界风云巨变了。”!。

第686章得需要攒钱了

“混蛋,这是一百万户,不是一百万人!”斯大林再次咆哮。

东线的战事告一段落,先锋军并没有再继续征伐,双方开始对峙在几条战线,让苏俄人看到了一点希望,但随后一个消息,再次让斯大林暴跳。

先锋军的第一批一百万援军北上了,这些并不让斯大林意外。虽然此时华夏在北方的军队已经超过了百万,但对于控制那么广阔的西伯利亚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但让他感到不安的是,跟随着军队而来的,还有众多的华夏百姓。他们是来安家落户的。

先锋军的一千亩免税令,早已经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当初开拓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时候,俄国人流放了众多的罪犯。即使大清洗阶段,斯大林都有在意识的迁移那些地主、富农、资本家等人民公敌送入了严寒的西伯利亚。数百年的积累,乌拉尔以东才聚集起了一千多万的人口,才只开发了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

就连在苏俄主义的口号下,冒着热血而去的年轻人都只是少数。能够在严格的纪律下维持驻地大军的正常运转,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没有巨大的利益或者强制的手段,谁会去那些苦寒之地?

可是他忽略了华夏百姓对土地的渴望。一千亩一百年免税的廉价土地,可以继承给子子孙孙,为三代积福,华夏国内那些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们心中早就打起了小算盘。一开始只有少数人等级,但随着先锋军的大胜的消息不断地传来,五亿多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让这股向外流动的风潮越刮越猛烈。

“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孟享针对这项政策的指示就是对内鼓动,但对外却不大肆宣传。这样的侵吞方式太显眼了。毕竟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的在国际上还属于俄国人开拓的。打仗攻过去是一回事,但长期占据下来又是另一回事情。割地签约才是国际上合理的认可途径。

先锋军政府大肆宣传的北方有地,有具体文字描述的也只是限制在外méng和以前满清割让出的土地范围内。但至于具体的操作中,超出了这些范围的就只属于民间的个人行为了,一向提倡自由的先锋军政府对此无法强制制止。

众多华夏百姓挂着劳军、旅游、做生意等招牌,一队队的被随行的军队护卫着,乘着修复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火车深入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境内。

“有数百万人一致的个人行为?这些无赖!野蛮的乡巴佬!”看到从华夏支部间谍那里传来的情报。斯大林气急难忍。

进入八月份的时候,华夏国内等级的百姓已经超过了一百万户,虽然每户都小心的规避到了三人的最小数目,但加上附从的耕种人口,已经超过了四百万。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虽然这些人限于运输条件,不会都一涌而来,但此次随着大军而来的百姓人数已经超过了百万人。

华夏人的热情自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但只要华夏政府不是明目张胆的喊着占领的口号,没有几个人站出来声张所谓的国际法理。

先锋军的强大就是国际法官眼中的证据。

英美等国虽然打算和苏俄联盟,但对于这样让苏俄实力减损的事情。他们一样是乐见其成。只要不损害苏俄的欧洲势力,可以抵在前边当枪用,他们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连国内的舆论,都是被控制在各大战场。很少涉及这些移民的问题。

德国人的联盟对此同样不在意,剩下的一点半点的呼喊根本翻不起多少浪花。

此时的苏俄人因为他们向外扩散的红sè主义以及对bō兰、芬兰以及bō罗的海三国的占领,在国际上并不得人心。这还不是后来和英美联盟而成为世界广为宣传的反法西斯英雄的时候。

孟享一百万百姓的试探只引来了斯大林的暴怒。

他的核心集团的手下们对此也是一筹莫展。

“如果再放任华夏人继续迁移,那些黄皮猴子能染黄整个西伯利亚,经营了数百年的俄罗斯民族只能沦为少数民族。”正春风得意的马林科夫一开口就先点出了斯大林的烦恼,但却没有提出什么建议。

“到时候我们恐怕连少数民族都算不上。华夏人正在驱逐我们的百姓。我们用了三百多年跨过了乌拉尔山,现在华夏人仅仅用了不到一年,就又能把我们的百姓都赶回欧洲来。”贝利亚随之给了这个曾经和他一起接掌叶诺夫的大清理的同僚一个软刺。

马林科夫在叶诺夫倒下后,立即把马屁转移到了贝利亚身上,躲过了因为大肆歌颂叶诺夫而可能面临的清洗。

之后他继续发扬马屁神功,把斯大林拍的很舒服,逐渐成了斯大林身前的红人。这让贝利亚有些不满。

“被华夏人赶回来的基本上都是老弱fù孺,他们还带着大把的卢布,把我们紧缺的市场搞得一团糟。必须得施行军事配给制度了。”布尔加宁刚刚卸任国家银行行长,正准备调去前线,出于几年掌管财政的敏感嗅觉,他最先察觉到了经济上的问题。

“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华夏人在西伯利亚站稳脚跟?”莫洛托夫很快就把布尔加宁跑了话题转移了回来。这个在华夏撞了一鼻子灰的外交部长,此时已经是新组建的苏俄最高统帅部的副主席,仅次于斯大林。

当然,他这个斯大林坚定的支持者在军队中的权力却没有多少,比起那些元帅成员们差了不少。不过这不影响他在斯大林班子中的二号人物形象。

“我们可以组织人员去sāo扰破坏,让他们不得安宁,最后被迫撤离!”贝利亚说出了他的建议,这种有着类似特工xìng质的队伍,最有可能抓在他的手中。这无疑是一个壮大的好机会。

“他们的人太多了,加上还有军队的组织和反击,零星的破坏很难奏效。只有先打败华夏的军队,才能清理出那些华夏平民。”刚进入这个圈子不久的赫鲁晓夫,此时已经被斯大林任命为西南方面军的政治委员,有着和司令一样大的权力,支持乌克兰的战事。

眼下,德国和苏俄的大军将要在基辅附近展开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他听从了斯大林的召唤,会莫斯科面授机宜,才有了加入这次小集会的机会。但他一开口似乎就让这次集会流产了。

谁不知道,解决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军队?只要乌拉尔山以东的苏俄军队坚tǐng,哪里还需要其他的方法?只要大军杀过去就行了。但现在的局面看,根本不现实。自保尚且不足,还哪里谈什么进攻?除非调集西线的大军,可西线的情况更糟糕。

“需要先把西线安定再说!”在莫洛托夫的叹息中,这次打算为斯大林排忧解难的小集会就这样结束了。

“不止要清理那些华夏人,还需要清理那些白匪!”但在贝利亚向斯大林汇报的时候,斯大林同意了他的建议,并点出了一个众人有意无意避开的话题。
首节 上一节 573/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枭风

下一篇:抗战之红色警戒(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