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民国不求生

民国不求生 第373节

熊雄对胡惟德数量惊人的行李略感吃惊,但经过使馆人员的仔细检查以后,确认了胡惟德带回国内的行李大多数都是书籍,并非什么贪赃枉法的赃物,也就同意了胡惟德要求等候下一班轮船的要求。

但两人都还没有察觉到法国前线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察觉到,熊雄实际上已经开始嗅到了一丝令人不安的气息。

从巴黎开往埃纳河和阿拉斯前线的车辆数量还是那样繁多,车水马龙的队伍载满兵员和弹药,还有许多骡马拖拽的重型火炮。

在巴黎附近,熊雄甚至曾一次性目睹到一支拖拽了上千门重型火炮的车队,全中国能不能凑齐这样强大的炮兵火力?恐怕很难。

协约国军队还维持着强大的作战能力,熊雄在美国驻法公使馆举办的一次送别胡惟德的宴会上,也和美国公使谈了谈这个问题。

美国人对协约国的作战能力还有很大信心,尼维尔将军就任法军总司令以后,提出了在1917年内将德军赶出法国国境线的目标,这大大提振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信心,据美国这位公使向熊雄介绍,光是尼维尔总司令提出的新攻势计划,就使法国发行的战争债券又在美国证券市场上连续上涨了四个交易日。

“协约国虽然在战场上的交换比处下风,但从国力对比来看,德国人还是必败无疑。”

这一点也让熊雄代表中国政府和法国放心地签署了新的贸易合同,按照这份合同的条款,中法之间的易货贸易额度将比1916年再翻一番,并且法国允诺将一部分老旧的化工工厂机器设备也按照五成的折旧价格,用于向中国交换粮肉等物资。

经过几年的和平建设和发展,对当前的中国来说,粗钢、生铁、焦炭、煤炭这几项主要工业产品的产值已经拥有了长足的提升,在短时间内足够满足中国的内需了。

但在硫酸、烧碱、纯碱、乙烯和数项化肥原料的产量上,由于严重缺乏成套的化工生产线设备,所以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业产量依旧严重不足。

化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皇冠上最闪亮的明珠之一,由于化学工业品和战争工业密不可分,所以欧战爆发以后,不仅参战国家很不愿意对外出口化工生产设备,而且国际市场上诸如美国、日本等国的化工机器设备的价格也在持续上涨。

即便法国人易货交易卖给中国的化工设备都是老旧产品,甚至是落后一代和两代以上的旧货,对基础几乎为零的中国来说也非常有用了。

大量设备都已经集中到了港口的仓库内,只是由于法军即将发动的尼维尔攻势影响,法国北部的车辆多被政府征用到前线,所以一部分设备的运输也受到影响,但熊雄估计这个月月内胡惟德和这些化工设备就应该可以一起回国了。

他稍稍松了一口气,大战爆发至今已经将近三年时间,这三年内红军不仅击败了日本干涉军、收复了青岛,而且还花费两年时间从无到有,使中国当前的几项主要工业产量都接近了日本的三分之二水平。

这个古老的国度在林主席的领导下,正日渐散发出复兴的气息,熊雄也想欧洲的战事尽早结束,好有时间能回到国内去看看那副百废俱兴,一切都欣欣向荣的景象。

“馨吾兄,咱们的国家能走到今天这步可不容易啊……”

胡惟德点点头:“欧人厮杀成如此惨状,我国今后绝不能再步其后尘啊。”

“确实如此。”

两人谈话间,又有一车伤兵从前线撤了下来。被流弹击伤、被弹片炸烂脸庞、被毒气摧毁了神经……形形色色的伤员,面容或枯槁或憔悴或灰败,许多人口中还念念有词“前进”、“冲锋”、“趴下”一类的战术词汇,似乎还没有在堑壕战的漩涡中清醒过来。

“馨吾兄,这是我们今天见到的第几车伤员了?”

胡惟德愣了一下,回答说:“我未曾细细数过,但想来也有数十车了吧。”

两人所处的位置距离战场前线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短短半天时间居然就见到了好几十车伤兵,熊雄不禁怀疑起来前线的战事究竟激烈到了什么地步。

协约国发起的这次尼维尔攻势集结了多达120万部队和7000门重炮,与他们对阵的德国部队除了马克思·冯·伯恩率领的第七集团军,还有弗里茨·冯·布罗率领的第一集团军,协约国在兵力和兵器对比上都占尽优势。

熊雄和胡惟德所能接触到的报纸上,只写着协约国前线的种种捷报,似乎尼维尔总司令主导的这次新攻势极为顺利。据说尼维尔总司令的亲信战将曼京,已经指挥第六集团军在贵妇小径一带取得重大突破,法国军队据说已经获得胜利,今年年内把德国人赶出法国国境线的目标极有可能提前完成。

但这些新闻和熊雄注意到的伤兵情况截然相反,他决心和胡惟德先回巴黎观望形势,但就从两人返程的路上,他们又见到了数量远超于卡昂的伤兵。

在法国北部的每一处火车站,到处可见没有了钢盔的士兵,穿着破烂的军装,身上到处受伤缠满绷带,还有更多残疾人躺在担架上发出可怜的呻吟声。

直到熊雄回到巴黎的时候,他才看到报纸上有一位名叫克里蒙梭的政客发表文章猛烈攻击着尼维尔总司令的计划,这篇文章首次披露了尼维尔攻势的一部分真相:“……曼京第六集团军在贵妇小径的攻势,结果却是以极高的代价换回了极少的阵地而已。伯恩的部队不仅第一天就给法军造成了4万人的伤亡,而且还损失了几百辆坦克……

……无数的将士已在战场上白白牺牲,而尼维尔总司令许诺给祖国的突破却连个影子都还没有。进攻毫无意义,当幸存的将士们回头一看,却悲哀地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在贵妇小径上推进了短短的一点距离,攻陷的阵地简直少得可怜。而为了这微不足道的战利品,他们却付出了几十万战友牺牲的代价……

……谎言!这是赤裸裸的谎言!我们要求尼维尔下台!”

熊雄大吃一惊,看到报纸新闻的第一时间他就向胡惟德说:“法国要出大问题了!”

事实也和熊雄预测的糟糕情形相距不远,尼维尔毫不吸取三年来战争的经验教训,依然盲目发动进攻,德军从后面调动后备部队和轻型炮向前移动。当时已经遭受猛击的法军处于疲惫之中,又一次遭受打击,不得不后撤到最初的出发点。“

第四十九章 大兵变 “

法军的规模机动部队没有机会出动,索姆河战役的战况再次出现。尼维尔却硬要部队重新反击,他准备分两路以钳形之势出击。一支部队向东北方向运动,谋求与另一支发动进攻的法军部队合拢。战斗结果是彻底失败,法军的进攻力量先被德军防御体系吸收,然后德军发力将法军逼退。曼京指挥钳形攻势的另一支,向西北方向推进,取得了进展,占领了几座重要性不大的村庄,但是,曼京无情的进取心也无法阻止法军的败落,最后也被赶回出发点。法军被打乱了。尼韦勒不断做计划,取消计划,再计划,他的大规模机动计划处于不断调整之中。等待中的法军士兵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准备去死的紧张后,变得身心交瘁。

内阁的战争部长潘勒维试图干预法国军方的行动,阻止尼维尔继续进攻,但尼维尔却拒绝政府方面的干预,并提出再进行48小时的进攻,他口口声声对面的德国军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殊不知法军在强攻兴登堡防线时付出的伤亡几乎倍于德军。

最后48小时的进攻,成为了注定将载入史册的军事灾难,成千上万的法军士兵在泥泞的堑壕阵地里拼命向前前进,他们鲜艳的红色裤子成为德军最好的射击目标,但几万人在一天内死去以后,勉强占领几处德军前沿阵地的法军将士很快就被兴登堡防线内第二线、第三线的德军预备部队击溃。

当夕阳落下之时,在法国北部遍布弹坑的田野上,十几万具、几十万具尸体交相堆叠在一起,构成了摧毁军人神经、斗志和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

法军第六集团军的前锋部队是来自法国北非殖民地的精锐,他们目瞪口呆,被高高垒成一摞的战友尸体震惊,许多久经战阵的老兵神经崩溃。有士兵发了疯闯进将领、军官们的宿营地时,士兵们发现当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忍饥挨饿时,法军的将领们却在营地里享用香槟酒时,人们的理性终于完全崩溃了。

到1914年年末,30万名法国人战死,60万人负伤,这以后的三年时间,法国动员人口的17%战死,其中包括将近四分之一的步兵,主要来源于农村,他们承担了战争损失的三分之一。

在巴黎有60万战争寡妇,多数正当盛年,而且再也没有结婚的希望。高昂的物价扼死了所有平民的咽喉,许多兵工厂的老板却从战争中大发横财,有名的二百家族垄断了金融、采矿、化工、钢铁和电气行业,在这场流干了法国平民鲜血的战争里尽情饱食。

无数士兵都发了疯,士兵们平时就对缺食少穿的生活条件以及不准离队的规定颇有不满,而这次惨痛的失败更是点燃了他们心中隐忍已久的怒火。

作为众矢之的的法军总司令尼维尔却拒绝辞职,当政府已经下达了免除尼维尔法军总司令职务的政令时,尼维尔却干脆命令第六集团军的指挥官、自己的亲信曼京带部队前来逮捕政府官员。

而曼京麾下来自北非的精锐部队,就是在从前线调动往总司令部的半路上发生了哗变。

数百名发了疯的法军士兵冲进军官们的宿营地里,众人翻箱倒柜,法军军官享用的红酒、牛排和白面包让所有人都怒不可遏。

一名战前在造船厂做船工的士兵高喊道:“和平!结束战争!让那些对战争应该负责的人死去吧!”军官们感到震惊、窘迫。其他部队的士兵一起酗酒,拒绝上前线。

1914年,法军中有306000人阵亡,1915年,阵亡人数为334000,在1916年则有287000名军人殒命,截至1917年初,法军又有121000人死亡,近三年的战争造成了超过100万法国男性死亡,而当时全法国也仅有2000万名男性,扣除儿童与老人后,可以说每十个法国男人里就有一人已经战死沙场。

战争至今才不过爆发三年而已!

哗变迅速扩散,法国陆军第二师首先表示拒绝服从进攻命令,这是法军中头等的精锐部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法军士兵的抗命情况都是单独出现的,各部队之间并没有串通,但抗命情况却犹如神助一般,背后没有任何政治势力的操纵和推动,却不可遏制地开始向法军全军扩散。

法国陆军第127师中的一个轻步兵营中出现骚乱,第18师中的一个团也产生了明显不满情绪。两天后,第166师下辖的一个营爆发示威活动,5月20日,第3师的第128团和第18师的第66团拒绝服从命令。第17师中也有单独的抗命事件发生。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第69师中的两个团选出了数名发言人,请愿要求上级终止攻势。到5月28日,法国陆军第9师、第158师、第5师和第1骑兵师中均有哗变发生。到5月底,法国陆军第5师、第6师、第13师、第35师、第43师、第62师、第77师以及第170师中均爆发了兵变,在这个5月里,共有21个法军师中发生抗命情况。

还有多达27000名法军士兵逃离前线,大量和平主义者开始匿名散播反战传单,一部分小册子里还在宣传俄国此前爆发的二月革命。

大量谣言涌现巴黎,谣言中的法军伤亡比实际伤亡数字大了许多,但在急速蔓延的恐慌情绪下,没有任何人质疑这些谣言。

士气危机主要发生在步兵之中,因为自战争伊始步兵就一直承受着最严重的伤亡。就连驻扎在法国的俄军部队也出现了重大变故,有人在俄国驻法远征军中散播关于俄国正在发生的革命的言论,鼓励俄国人和法国人加入革命行列。

俄国驻法远征军中的第一旅首先发生哗变,约有一万多人发生抗命行为,协约国军队的前线因此完全陷入瘫痪之中。

巴黎陷入一片空前的混乱之中,熊雄和胡惟德最关心的化工设备运输问题完全泡汤,许多车辆都被哗变的士兵劫持,但是,即便是在如第79步兵团这样的爆发了直接冲突的部队中,士兵也没有攻击军官,他们仅仅是表示拒绝发动任何进攻行动。而且,大部分哗变者都是有过较长服役经历的老兵,他们也并非拒绝战斗,而是要求军方更切实际地考虑作战中的战术问题。

几十万、上百万的士兵抗拒上级的命令,更多法军军人也加入到了哗变的行业之中,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兵变!“

第五十章 法军崩溃 “

1917年的法国大兵变并没有超出它历史上原本的模样,大多数哗变士兵虽然抗命,但并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位置,当德军发起进攻的时候,几乎全部的法军抗命部队还是选择了坚守防线,同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抵抗。

这都是历史上1917年尼维尔攻势惨败后,法军兵变的本来面貌。

1917年的盛夏,战局此时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交战国不仅处于困境中,而且面临崩溃的危险。奥斯曼帝国正在分崩离析。虽然土耳其士兵艰苦奋战,但长期缺少必需品和后援,终于在1916年让俄国人把高加索抢走了。1917年3月,英军在埃及之外展开进攻,夺取美索不达米亚的首都巴格达,这座城市是奥斯曼帝国最珍贵的财宝之一。土耳其人继续参战的唯一理由是:如果德国战败,奥斯曼帝国肯定随之灭亡。

俄国临时政府也面临严重问题。尽管英国和法国在财政和物资上慷慨支持俄国,但是俄国越来越难以保证其军队的完整,越来越难以控制国内的局势,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已经难以约束军队发起进攻,唯一主张俄国立刻退出战争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正在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中迅猛地扩大其影响力。

奥匈帝国已经极度虚弱,几乎就是一个空壳,愤怒的柏林政府几乎不想再帮助这个帝国维持下去。那位精通数门语言、兢兢业业了近乎一个世纪的奥匈帝国老皇帝约瑟夫已经去世,新皇帝卡尔一世还不到30岁,为人虔诚、诚恳,是一个有教养的理想主义者,在继承家族的皇位前,从来没有受过任何政治方面的培训,也没有任何行政管理经验。

他真心地希望能保持帝国的完整,希望能把他的人民从未来的屠杀中解救出来。3月,他着手做一件自大战开始以来最唐吉坷德式的计划。他的妻子有两个弟弟,西斯特王子和赛维尔王子,他俩早前在比利时军队里充当担架手。卡尔一世任命这兄弟俩为自己的特使去跟协约国进行和平谈判。他的用意很好,却非常幼稚,他竟幼稚到忘记告诉德国他的想法。德国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德国认为卡尔犯了严重的罪过,他的行动无异于为了救自己而切断连接着德国的缆绳让德国独自漂流,而且法国的一家报纸还披露了卡尔一世和谈计划中的细节——他竟准备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交给法国。

所有参战国家都快要到达极限,德国处于饥饿之中,每个人面粉定量在4月中继续下调,成百上千的工厂工人开始罢工。随着物价继续上扬,数万矿山工人、钢铁工人和军需品生产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涨工资,要求改善伙食。在这些动乱之后的深层原因是人们对无休止战争的厌倦和人们对悲惨战争的痛恨。

法国遇到的问题比德国要严重多了,相比之下,德国的问题几乎是琐碎的小事。

大规模的军队哗变还在不可遏制的进一步扩散,法军内部出现公开叛变,涉及叛变的人数之多已经达到危险的程度,这些人拒绝执行命令,侮辱甚至杀伤军官,有的还逃跑了。部队拥挤在巴黎周围,秩序极度混乱。在兵变发生后6周里,西线的法军一半部队处于瘫痪状态。

但正如前言所述,法国士兵并没有忘记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保卫国土的责任,除了极少数例外,法军兵变的本质不是革命的冲动,其目标不是推翻政府,也不是停止战争。实际上,士兵在做自发的罢工,士兵用这种方式表明不愿继续生活在难以容忍的条件下,拒绝无目的的死亡,但是绝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继续固守阵地,他们只是不愿意再进行毫无意义的自杀式进攻。

如果按照历史上原本的态势,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德国将对法军兵变一无所知,也就无法利用这次兵变危机。

德国军队将满足于依托兴登堡防线固守,由鲁登道夫完全控制了的德军最高统帅部,将把西线战场多余出来的兵力投入到意大利战场,发起一场伤亡比极为划算,但从战略角度而言却无甚意义的卡波雷托战役。

但现在,由于鲁登道夫依靠福尔贝克中校的青岛战争报告书在1915年改革了东线德军,德军在波兰战场上取得了远较历史上更大的胜利,这使鲁登道夫直接升任东线战场德军最高统帅,却也丧失了担任兴登堡副手进而控制住德国中枢政权的机会。

此时鲁登道夫还是德军第一军需总监的职务掌握着西线战争的最高指挥权,但意大利战场、罗马尼亚战场和东线对俄国的战场最高指挥权都在兴登堡而非鲁登道夫的手中。

在1917年欧战战局最关键的这个夏天,鲁登道夫身为西线统帅当然不愿意减少自己麾下的部队资源,拿去支援其他并非自己管辖的战场,所以当兴登堡以德军总参谋部的名义要求鲁登道夫调动西线德军投入意大利战场时,鲁登道夫想都没想便拒绝了自己老长官的请求。

作为拒绝兴登堡请求的回应,鲁登道夫提出的理由便是德军在兴登堡防线成功挫败法军进攻以后,理所应当抓住法军攻势受阻的机会发起一场防御反击。虽然德军不应当在西线战场超出兴登堡防线的保护范围,但鲁登道夫坚持德军至少应夺取一部分前一时期主动放弃的山脊制高点。

为避免总参谋部调走西线部队,鲁登道夫甚至极为罕见地承认错误,表示他在指挥德军后撤组织兴登堡防线时,放弃了一些本不该放弃的重要阵地,西线德军应当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进行防御反击,借以重新巩固兴登堡防线的完整性。

兴登堡对鲁登道夫倔强偏执的性格再了解不过,他没有继续强求,而是说服了德皇威廉二世给予鲁登道夫一点时间,并向奥匈帝国做外交工作,请求延缓了意大利战场反攻计划的时间。

此时奥匈帝国还由于皇帝卡尔一世私下向协约国请和的外交丑闻,闹得极为尴尬,当然乐得答应兴登堡的请求。

于是,在兴登堡防线的垒塞中休息一月有余的西线德军,重新恢复了攻势。

法国北部的天气也在此时发生骤变,天降大雨形成洪流,由于田野和城镇的排水系统都被战争彻底摧毁,每一个弹坑都充满了水,大地变成沼泽,沼泽深度无人能用脚触到底。坦克难以运动,飞机不能飞翔,攻守双方的侦察能力都被极度削弱,几乎没人知道鲁登道夫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单方面发起的这场攻势将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第五十一章 第二次法国大革命 “

熊雄乘坐一辆小汽车匆匆开过巴黎郊外的街道,大雨滂沱不止,到处都是泥洼和水坑,水里尽是垃圾,有旧罐头,甚至有人的大便,臭味越发散发出来,十分强烈。

天下着雨,对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军队来说,作战条件都困难得难以展开战斗。水淹没了地面上几乎所有的东西,水的下面是泥,泥深得不见底。几乎找不到落脚点,难以移动大炮,安置好的大炮也发生晃动,人行走困难。大型炮被淹没看不见踪影。轻型铁轨也被淹没。运输炮弹的唯一办法是用骡子运送包裹,但是许多骡子被淹死了。大炮轰击后,炮弹不爆炸就消失,因为烂泥太软而无法触发导火索。

熊雄奔走在距离前线不远的后方预备军兵营附近,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欧洲战场的局势可能将发生重大变化,所以熊雄急于尽快找到足够的运输工具,把对中国工业建设极为重要的这批化工设备赶紧运回国去。

巴黎周边雨雾弥漫,胡惟德也冒着大雨在火车站焦急地等候着熊雄,两人一见面胡惟德就把好几张报纸塞到了熊雄手上:“好多家报纸都在说德军恢复了进攻,协约国在前线的战局看起来非常不利啊!”

熊雄拍了拍报纸上浸透的雨水,仔细看了好几条新闻,德军突然发起反击,由于天气的影响,还有法军中尚在蔓延的大规模兵变,所以协约国军队的士兵虽然展现出了卓越不凡的勇气,但还是有大量防线被德军突破。

在法国北部沟壑纵横的战场上,德军所有的大炮都以最大的限度将炮弹倾泻到防守者的前沿阵地,炮弹连续落下难以区分前后,接着是5分钟令人感到惊奇的突然沉寂,德军在这段时间里为执行下一个任务而调整大炮,下一个任务是弹幕炮击,其目的是掩护冲锋部队冲出战壕,在弹幕炮击的引导下向西发动攻击。

在浓厚的雨雾散去之前,几百万军队就厮杀在了一起,浓雾对德军是一个问题,士兵根本看不清前进的方向,非常容易丧失方向感。但是,浓雾对逃脱了弹幕炮击的协约国士兵来说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法国人只能向意外发现的进攻者开火,浓雾让他们看不清前沿阵地,战壕中守军的抗命行为则使得各阵地之间部队的相互支援成为空谈,大规模的溃败开始了。

长久以来困扰德军的后勤补给问题,在此时也得到了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式

德军占领协约国的阵地以后,发现了许多波纹铁皮建成的厨房、餐厅和仓库。他们在那里缴获了大量酒水、面包、熏肉甚至是牛排,所有德国人都装满了他们的背包,每人都拿了好几分协约国军队的野战口粮,当然还有香烟。

首节 上一节 373/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