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不求生 第599节
蒋先云又和王尔琢说道:“国防部的黄慕松总监说要你注意留心一下研究摩托化运输的各种问题,工厂、加油站、技术工作,还有像公路的工程问题以及其他交通运输工具问题等等。”
蒋先云、王尔琢、马尚德三人,都将跟随伍中豪指挥的特遣舰队回国,王尔琢很可能会被安排到新成立的摩托化部队里,但他本人对这些高深的技术问题实在是毫无准备,而且也感到自己很难胜任。
蒋先云笑道:“黄慕松总监对你很有信心,你看任命文件嘛,回国以后你就好好做技术性方面的工作吧。好歹也是新部队,威风的很,听说摩托化部队的人都是穿皮夹克,派头非常足。”
在欧战中使用摩托化车辆运输部队的例证非常多。不过这种部队的运动却多少都是使用于一条固定战线的后方;很少有在运动战中紧对着敌人的位置使用,红军则向来信奉运动战的原则,从二十年代开始,红军就筹建了好几支试验性的摩托化轻装部队。
在德国、法国和英国,都已经有人提出了集中运用装甲部队进行突破的思路,欧战时期的康布雷战役英军已注意到集中使用装甲兵远距离突击,向敌人交通线发动攻击。战后法国最早成立了一种装甲师和步战混合单位的新组织,德国和英国随后跟进,各方对装甲兵具体的配置、编制和使用方式略有差异,但都很重视装甲车辆特别是坦克装备的发展。
王尔琢在来孟加拉做军事顾问以前,也在北京南苑的“零号国营农场”见过那些钢铁巨兽——有四轮驱动的车辆,也有半履带车,有的看起来就像是装上钢板的手扶拖拉机,有的装甲车辆则活像一栋可以移动的地堡。
现代坦克的鼻祖就是法国发明的雷诺FT-17,但到了30年代以后曾经十分先进的雷诺FT-17早已落伍,二十年代时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都曾经把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骑兵坦克两大类别,其中的步兵坦克就是不追求速度,但注重装甲防护性能,力图为步兵提供掩护的坦克。
根据这一思路,法兰西公社研发的R-35坦克采用了焊接装甲以及雷诺公司新研制出的横置橡胶圆筒弹簧悬挂,相比FT-17坦克已经先进了不少,然而这个复杂的设计却带来了行走装置可靠性偏低的问题。R-35坦克重10.6吨,乘员2人,最大时速仅有20公里,装甲厚度仍沿用了D系列坦克那样四周一致的43毫米装甲,火力则还是FT-17那门21倍径的37毫米小炮。
不列颠联盟在1925年革命的混乱结束以后,在20年代和30年代初也研发了好几款坦克,但英国的步兵支援坦克也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英国人曾尝试将卡登·洛伊德小坦克以及维克斯中型坦克用来执行步坦协同作战,但效果非常不理想——低矮娇小的卡登·洛伊德小坦克根本掩护不了步兵,面对碉堡时也缺乏攻击手段,更要命的是它那薄弱的装甲很容易被重机枪子弹击穿。而维克斯中型坦克虽然装备了火炮且车体较大可以掩护士兵,但其装甲同样很薄弱,随便找一个火炮就可以把它一发撂倒。
但是进入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法兰西公社和德国之间越来越紧张的边境氛围影响,巴黎对坦克等新锐武器装备的投入大大增加,国民自卫军重新调整了他们的战略方案,并开始重视骑兵坦克和重型坦克的研发。
按照法军的观点,以高速机动作战为主、速度较快装甲较薄的坦克是骑兵坦克,以突破防线为主的坦克则是重型坦克。
在1931年雷诺公司为法国的骑兵部队设计了一款采用油阻尼水平弹簧悬挂的轻型机枪坦克,乘员2人、车重5.5吨、安装机枪1挺、最大时速高达54公里,最终被定名为AMR-33坦克。AMR-33的高速在法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国民自卫军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AMR-33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火力太弱、装甲太薄以及悬挂不很可靠等。在AMR-33的基础上,雷诺公司研发出了两个新型号,一个是仍然装备机枪的侦察坦克,另一个是装备火炮的AMC坦克。侦察坦克的后续型号是AMR-35,采用橡胶加强水平弹簧悬挂,稍微加厚了装甲,车重上升了1吨,最大时速也提升到了55公里。
中国也购买了32辆AMR-35坦克用于研究,这些装甲骑兵的表现并不差,只是设计思想上谈不上多么先进,可随之引进中国的法式半自动炮闩、自动装弹机、英国的Mk.IIA比长仪、能够提高火炮射击精度的立体测距仪、可缩进车体的炮管……
大量装甲车辆和机动火炮所需要的技术,对正在萌芽之中的中国装甲兵来说,无疑是产生了巨大的启发性作用。
第六十九章 通三统
1934年年底,当王尔琢从孟加拉回国,回到总参已经迁至青岛附近的“零号国营农场”军事基地报道的时候,红军已经成立了带有实验性质的两个摩托化步兵师和两个坦克旅,其中一个坦克旅的参谋长还是王尔琢的同乡和学弟寻淮州。
寻淮州非常年轻,今年也才不过二十岁出头而已!当年在湖南和后来在北京读书的时候,王尔琢曾做过寻淮州的教官和导员,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以后,这个年轻后生就像坐火箭一般被国防部飞速提拔为了红军第一坦克旅的参谋长。
并且,因为第一坦克旅是新成立的部队,带兵主官的人选国防部和总参方面都还没确定下来,所以部队在组建期间一切行政事务的实际负责人也是寻淮州。
他把各项事宜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做事老辣兼且滴水不漏,才气纵横之处一点都不像是三十年代最常见的那种红军年轻军官,身上反而有一种辛亥时代的气质。
王尔琢刚回国的时候,到青岛码头迎接他的人,除了代表国防部过来,且和王尔琢有师生之谊的红军训练总监黄慕松以外,就是第一摩托摩化步兵师的参谋长彭雪枫和第一坦克旅的参谋长寻淮州。
寻淮州算是王尔琢的半个学生,他非常熟悉了,年轻才高,是一号天才般的人物,彭雪枫的话,王尔琢对他约莫有一些印象,好像是马尚德的半个老乡,也是北京陆指里成绩好到别届军校生都有所耳闻的人物。
“黄总监!”
黄慕松作为红军训练总监部的部长,也算位高权重,竟然亲自来码头接送王尔琢,可见他对装甲部队的重视程度是有多高。
要知道,中央政府在把陆军部、海军部合并为国防部以后,曾对红军的领导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解放军统率机构陆续建立了八个总部,即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训练总监部、总干部部、武装力量监察部、总军械部和总财务部,另外,还有独立办公、独成系统的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等等机关。
八总部的首长,全都是对日战争时期的兵团级指战员,而且其中的总干部部、武装力量监察部、总财务部、总军械部职能又陆续并入到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新成立的总装备部中,到1930年的时候基本确定了红军的领导体制为四总部体制。
训练总监部则是八总部体制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部分,训练总监部的地位只低于四总部半级,下设计划和监察部、陆军战斗训练部、军事学院和学校部、军事科学和条令部、军外训练部)、军事出版部、体育训练局、战斗训练物资保障局、战斗训练杂志社等机构,主要职责就是抓全军军事训练、全军军事院校的军事教育和研究整理全军各个历史时期的作战经验。
黄慕松这个训练总监部部长,就经常被红军指战员们直接叫做“黄总监”,军内地位也就比总参谋长姚雨平低个半级。
“蕴璞你回来了就好!你在印度打的几仗很漂亮,中革军委开会的时候,就连主席都谈到了你的名字,很是嘉奖了几句,你回来就要负起责任,第二摩托化步兵师今后就要交给你来负责。”
黄慕松淡淡几句话就让王尔琢分外吃惊,中央对他的任命和彭雪枫、寻淮州一样,也是担任第二摩托化步兵师的参谋长,如果今后几项中革军委很看重的实验性质的训练和演习中,他们表现出色,就很可能直接转正为带兵主官。
像寻淮州这样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如果不是新式部队的变革性质太强,现在又不是当年辛亥革命的那个年代,这么年轻的人怎么可能火速提拔到如今的位置。
“你们要好好相处。”
王尔琢问道:“回青岛了,我要先到哪个单位报道吗?国防部还是总参?”
黄慕松听到这话,神色就有些怪异了,他先给王尔琢介绍了一下彭雪枫和寻淮州两人,还有一个第二坦克旅的参谋长刘畴西,因为生病的缘故今天没来,以后也会是王尔琢的重要同事。
但并没有直说去青岛哪个机关单位报道的事情。
还是王尔琢的小学弟寻淮州为他解惑道:“蕴璞,事情起了些变化……青岛目前有一些人,对你们三个非常反感,声势闹得很大,黄总监的意思就是你不要待在青岛了,跟我们直接去诸城的军营。”
“我们三个?你是说我,然后还有蒋先云和马尚德吗?”
站在一旁的彭雪枫微微点头,寻淮州则解释说道:“你们三个人在国内、军内,这两年名气很大啊,红军的宣传部门要把你们打造成一个标杆性、模范性质的榜样人物,军内的一些内参报纸把你们三个一起叫做印华三杰。”
三杰的说法,在清末民初非常流行,北方有北洋三杰,南方有士官三杰、湖北三杰,云南还有昭通三杰……中国历史上确实不乏三杰的说法,春秋有三杰、战国有三杰、汉初也有三杰,还有西湖三杰等等说法,不过真正泛滥起来,还是到了清末民初这个时间点。
原因说来也和林淮唐有些关系,晚清梁启超曾写过一本介绍意大利建国革命的书,影响不小,林淮唐在发起潮梅大起义之前,蜗居梅州山区的那段时间里,也参考梁启超的范本,另外写过一本《意大利建国三杰传》。
由于作者是林淮唐,再加上这本书的思路、笔法确实比之梁启超更为高明一些,写的内容又和革命相关,所以在辛亥革命以后的民国初年,《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反复再版,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在那时候全中国的青年革命者中,几乎人人以谈加富尔、马志尼和加里波第为荣。
到后来,解放战争以后林淮唐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重新统一中国以后,新中国接收了不少前清和北洋政府留下的技术官僚人员,这些人也急于创造一种史观和话术,希望把林淮唐发起的社会主义革命嫁接到旧中国的传统史观之上。
也就是所谓的通三统。
通三统本来是中国古代儒学公羊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按清儒陈立在其《公羊义疏》中的解释,通三统就是要打通孔子所说的“春秋大一统”,通夏商周的三种法统为一统,通过接续前王的统绪来解决政治合法性问题。
上一篇: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
下一篇:我在影视剧里抗敌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