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签到十年,开局救了李二 第150节
“我买的还算少呢,有的人家底都掏出来了,买了几十斤!”
农妇一锤丈夫。
“咱们也得掏家底买啊!”
“万一哪天不卖了怎么办?”
农妇说着就要去取钱,家里的钱是她掌管。
不怪农妇如此心急如焚,实在是这盐太过重要,多少年了,谁祖祖辈辈不是被盐卡脖子,常常吃那价格又贵,质量又差的盐。
这种对盐的渴望,对短缺的恐惧,深深的印在了每个人的基因里。
丈夫笑着拉住了农妇。
“放心吧,别人不知道,我可知道,我是听我外出做生意的朋友说的,这盐以后真不会短缺,现在朝廷弄了一个什么新的制盐法,可以把盐矿里面的杂质去除,留下可用的精盐,不但成本低廉,盐的质量也好了很多。”
“这盐矿哪里都有,多得很,咱真不怕盐会短缺。”
农妇听着,先是呆呆愣住。
然后泪就簌簌的落了出来!
这泪水当中,有喜悦,也有委屈!
丈夫轻轻把农妇搂进怀中。
这些日子,也真是苦了自己妻子。
何止是自己妻子,整个村的老百姓,谁家不是这么受委屈。
不少汉子听说这精盐如此便宜,而且可以长期供应之后,都忍不住当场大叫大哭。
大家伙过了多少年的苦日子,终于可以解放,这怎能让人不动容。
丈夫拍拍农妇的后背,突然笑着说道:“媳妇,别哭啦,跟你说个闲事,我还听说,这制盐法是一名叫李哲的小郎君发明的。”
“李哲小郎君?”那农妇咂摸着这个名字。
丈夫笑着说道:“我还听说,土豆也是他拿出来的,还有那曲辕犁,就是我们现在换了的那个犁,也是李哲小郎君发明的。”
“听说李哲小郎君还发明了不少东西,可惜我们这地方偏远,有的还没流传到我们这里来。”
“这小郎君真是厉害,真是我们老百姓的大救星,咱们能过上好日子,那可都得感谢他!”
丈夫说着,脸上充满了崇敬之色。
土豆和曲辕犁的推广,让农村的粮食产量直接翻了几倍!
而且极为节省人力!
虽然朝廷一直在征收粮食,但因为推行土豆和曲辕犁的原因,老百姓硬是顶住了压力。
甚至还能做到有一点点的余粮。
丈夫和农妇都准备等到来年,朝廷不再征收粮食之后,把堆积的土豆全部卖出去,再买上两亩地!
小日子会过得越来越红火!
而他们能有这样的奔头,都得靠李哲!
若不是李哲,他们还在苦哈哈的过日子,哪里还会有对未来的指望。
丈夫心中正是感激之时。那农妇突然离开了丈夫的怀抱,往院子里走去。
丈夫好奇,连忙追过去问道:“媳妇,你去干嘛?”
只见那农妇在庭院里弄了一块木头,递给丈夫,很认真的说道:“孩他爹,你去找咱们村的李木匠,让他打一个牌位,刻上李哲两个字,我们日后要每天供奉跪拜!”
丈夫先是一愣,旋即也神色认真。
“媳妇,是我疏忽了,咱们早就应该立个牌位,我这就去李木匠那里,嗯,咱们家里应该还有点钱,咱们再把这木牌上个漆,给恩公立牌子,总得像样点。”
农妇丝毫没有阻止丈夫花钱的行为。
立马拿出钱来,交给丈夫,嘱咐丈夫早去早回。
盐对整个大唐的冲击实在太大了!
大唐各地的村庄,都有人大哭大叫。
能够吃上这种廉价质优的青盐,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现在梦想成真,许多人都不敢相信现实。
第164章 苑君璋
更是有许多人打听到是李哲发明的制盐术,纷纷给李哲立牌位。
这是老百姓们最质朴,最心诚的感激之意。
老百姓们不会说什么好听话,只会用这种他们所认为最崇敬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激。
李哲的发明当中,像是猪肉阉割技术,对大唐虽然有影响,但那影响要在很久之后才会逐渐显现出来。
因为初唐时期,资源实在匮乏,就算养猪再怎么好,以现在大唐的条件,也养不起多少头。
可是土豆和盐就不一样了。
这两样东西,才是李哲对大唐目前冲击力最大的发明。
土豆直接让这些老百姓能够有余粮。
不过土豆毕竟还是粮食作物,最近朝廷又一直在征收粮食,土豆还没有完完全全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而这盐就不一样了。
上来就足以让整个大唐所有的乡村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盐这种东西,可以极为立竿见影的提高农民的力气,让他们干起活来更加轻松!
更重要的是,谁不喜欢吃咸一点啊。
百味之首就是盐,没有了盐调味,很多吃的喝的都索然无味,现在有了这精盐,这野菜小米羹都比平日美味许多。
就凭着这一点,那所有人给李哲磕三个响头都不算多!
当然,李哲也从中大捞了一笔。
李哲自己是不在乎,这些钱对他来说都已经属于只是数字,根本不在乎多少。
但郑丽婉身为李哲商行的老板娘,以她的手腕,怎么可能放过一点赚钱的机会。
光是李哲的专利抽成,就让郑丽婉大赚特赚。
虽然大唐有盐铁专营,郑丽婉没有资格向老百姓直接卖盐。
但是郑丽婉却有另外一条生意渠道,那便是边境贸易!
这一点上,李世民却是没有阻止。
边境贸易极为凶险,跟那些外国人做生意,人家真可能黑了你的货,让你回不去故乡。
李世民自己都不能保证能在边境贸易上全占便宜,所以也就不约束大唐国内的商人,反而鼓励他们出去跟外国人做生意。
这生意不是说你想做就能做,只要是大唐人,你有本事,你都可以跟外国人做买卖,能盈利那是你的本事。
但郑丽婉硬是手腕通天,打着李哲的招牌,跟不少边境国家都开展起了贸易,以这等上好的精盐,换取了大量的货物,那是赚得肥得流油。
李哲商行在国际贸易上的地位,变得更高!
甚至已经压过了世家的风头,有隐隐问鼎李唐官府的意思。
李世民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哲立下如此大功,你不去封赏人家,还要打压人家的商行,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反正都是自己大唐人赚到钱,让李哲多赚点就多赚点吧,李世民也不能为这件事跟李哲翻脸。
李哲则是根本没在意。
都不知道自己的青盐已经风靡于国际贸易,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在很多国家看来,都已经和茶叶一般不可缺少。
……
天气一天热似一天,春天慢慢过去。
这段时间内,大唐恢复了一定的宁静。
没有灾害,也没有战乱,老百姓们安居乐业,种种土豆,听听戏剧,小日子过得很美。
可以说是这几十年战乱以来,老百姓过得最舒服的时候。
李世民也觉得十分省心。
国力正在蒸蒸日上的发展中,风调雨顺的,可以预见到,再这样发展一段时间,大唐就能够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点!
李世民走一步想十步,此时已经把目光聚集在了东突厥上。
东突厥据说又损失了两万军队,已经可以说是元气大伤,现在毫无还手之力。
李世民虽然上次远征东突厥,因为气候原因惨败,多亏了李哲才勉强带回来李靖和三万兵。
但李世民绝不会因为这件事而放弃进军。
当然,李世民也不会再贸然进军,而是想办法再度削弱东突厥的战力。
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御书房内,接到了一人的来信。
上一篇:大唐:我被长孙皇后看上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