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摊牌了,我只想混吃等死 第36节
杜如晦几人倒吸了口冷气。
好家伙,剥层皮不成问题还不狠,你这是想要潞国公的命吗?
房玄龄开口道:“小李公子,你就别卖关子了。”
李安之冷笑道:“杜大人,房大人,潞国公在朝为官,最怕的是什么?”
房瑶漪若有所思道:“名声?”
房玄龄和杜如晦听得万般不解。
在朝为官确实最注重名声,但小李公子若是想毁潞国公的名声,似乎就有些痴人说梦了。
且不说潞国公势力庞大,难以抓到把柄不说。
小李公子哪儿来的人脉能够调动民心,毁掉潞国公的名声呢?
谁知那李安之却微微摇了摇头道:“非也非也。”
“名声固然重要,但那是文人最看重的。”
“潞国公是武官出身,官拜将军,名声这东西对他来说可有可无。”
此话有一定道理,潞国公性骄饰,好矜夸,见猎心喜,往往会自己独吞。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侯君集手底下的兵士也尝尝飞扬跋扈。
名声早就不好了。
房玄龄疑惑问道:“既然不是名声,那是什么?”
李安之犹豫再三,虽然他知道杜房二位是站在他这边的。
但他不确定自己说出这句话之后,这二位大人是否还会站在自己这边。
杜如晦何其精明,一眼看出李安之的顾虑,淡淡说道:“小李公子无须顾虑,但说无妨。”
“那潞国公与我二人本就不对付,若小李公子若真能让他吃瘪。”
“我们还是很乐意见到的。”
李安之深呼吸口气,笑道:“既然大人这样说,那小子就别无旁顾了。”
“在朝为官最怕丢掉的不是名声,而是陛下的信任。”
“据我所知,潞国公府这些年没少做过见不得人的事。”
“试问两位大人,若是一夜之间长安城上下传遍潞国公府的恶行。”
“那么当今陛下会如何作想?”
杜如晦笑道:“若是引起众怒,想必陛下也会龙颜大怒,但最多也就是罚些俸禄罢了。”
“小李公子此法最多只能给潞国公添堵而已。”
“正如小李公子方才所说,名声而已,潞国公是不在乎的。”
李安之点点头,坦然道:“当然这点小打小闹对于潞国公来说无关痛痒。”
“但若是再将我与侯羽兰发生争执,今日便被押上公堂这二事扩散出去。”
“就算没有证据直接指向潞国公,当今圣上心中也会有些猜疑。”
“再加上早已积累下的民怨,到那时,我倒要看看潞国公该如何应对。”
“况且我所要做的并不是一下扳倒潞国公,只需要在圣上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这就够了。”
事实上李安之心里很想将侯君集父女扳倒,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前世小说里,主角略施计谋,就能轻而易举的让对手陷入万劫不复。
但现实却大不相同,侯君集位高权重,且是李世民玄武门兵变的功臣,在李世民心中地位举足轻重。
而这一点,在史料记载中便可知晓,贞观十七年侯君集谋反暴露。
这等诛九族的罪状,唐太宗李世民却只是将其坐罪处死,家人流放岭南。
甚至还将侯君集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所以对付侯君集这件事,他只能徐徐图之。
而房玄龄和杜如晦却在一旁听的冷汗涔涔。
杜如晦突然想到之前问及筹粮一事,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这小子,果然是喜欢借用舆论和人心使手段。
当今圣上爱名,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若这是没在明面上,那也就算了,毕竟潞国公劳苦功高。
但是一旦被拉出来丢在明面,在百姓中闹得沸沸扬扬。
若是陛下依旧装聋作哑,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就会轰然崩塌。
小李公子这招是要用舆论和人心逼迫陛下对潞国公动手。
杜如晦脊背发凉,这小子端是了得。
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狠毒的手段。
若是让他回到宫中,怕是用不了多久,储君之位就要让贤了。
杜如晦不由得有些唏嘘,陛下娘娘还担心与李安之相认,宫里的勾心斗角会伤害到他。
这么看来,陛下娘娘倒是有些多虑了。
这不是羊入虎口,这是引狼入室!
“计谋是好。”房瑶漪柳眉蹙起,双眸晕着光,“可是小李公子准备怎么做呢?”
“若是口口相传,怕是还没传出巷子,就要被潞国公封口。”
房玄龄和杜如晦愣了愣,对啊,你说的头头是道,可你传不出去不是白瞎了?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无奈。
方才说的起兴,完全在宣扬出去之后的基础上开始想象了。
忘了这茬了。
李安之不慌不忙的说道:“这一点我当然有想到。”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想跟两位大人谈一笔生意。”
“一笔对大唐百利而无一害的生意。”
第33章 义不容辞
什么?
生意?
对我大唐百利而无一害?
杜如晦房玄龄皆吃了一惊。
好大的口气。
李安之笑道:“不知两位大人对雕版印刷术有何看法?”
房玄龄摇摇头道:“华而不实。”杜如晦亦是摇头,说道。”造价太高,实用性又太差。“
彼时,唐朝书籍多以手抄为主,手抄速度极慢,往往一本书就要花费好几日的时间。
而雕版印刷术刚刚出现,刻字费时费力,一旦出现错别字就要推翻重做,所以并未普及。
这也是为何唐朝书籍手抄本为主的原因。
李安之笑了笑,如他所料。
“敢问杜大人,房大人,若小子这里有一法子,既省时省力,造价又不那么昂贵。”
“最关键是,它不需要制作固定雕版,不拘泥于某一本书,想印什么书就印什么书。”
“二位觉得这法子是不是百利而无一害呢?””对大唐是不是一件幸事?“
杜如晦呼吸急促起来,他沉声道:“小李公子,你可知道你说的什么?”
房玄龄沉默下来,心脏扑通扑通乱跳。
空气有些凝固。
若这是真的,书籍的成本将会大肆下降。
只要朝廷控制这个技术,那么就等于陛下轻而易举的把寒门仕子的命脉握在手中。
陛下现在最头疼什么?
没有自己的人才。
虽然已开始推行科举制,但想以此招揽人才,这又谈何容易啊?
书籍价格昂贵,寒门子弟读不起书,到头来参加科举的还是那些世家子弟。
一旦书籍的成本下降,寒门子弟读得起书,这就意味着七宗五姓操控读书人仕途的局面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