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秦开局率长城军团归来

大秦开局率长城军团归来 第128节

扶苏看着萧何问道:“爱卿觉得此事应该如何决断?”

萧何出列说到:“回陛下,臣以为此事不论缘由如何,都应该将凤勘召回京中查问,同时派人讲叛军遣散,然后在做定夺。”

又有两人站出来说到:“臣附议!”

扶苏瞧了一下,一个是治粟内史部丞贲文彬,是萧何的部下,身为部下出来支持一下上司倒也无可厚非。

另一人则是宿温书,前前任治粟内史主管之子,现任治粟内史部丞,有趣的是两人都是治粟内史衙门的官员。

明明萧何这番说法很有道理,但是朝中支持他的人却只有自己部门的下属,这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扶苏还一度以为萧何有着王馆的支持,在朝中应该占据了一部分实力了才对,结果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好像大家不是很买账的样子,所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吗?

虽然支持萧何的人不多,但是那并不重要,因为家天下之所以叫家天下,便是在于大秦时期大小事情皇帝一人说了算。

“萧爱卿的策略极好,自可如此。那诸位大臣们觉得,应该让哪位大将前去九江郡遣散兵卒为好?”

这件事情看着简单实则非常难办。

首先那些人本来就是叛军,虽然被打败了,但是军人的本质不会变,扶苏虽然是想着修养生息的原则,才将他们遣散。

如果这些败军在最低谷时被打散,那就真的被打散了,但是这个九江郡郡守竟然在关键时刻将他们聚拢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现在是个什么情况,谁又能真的说清楚…

虽然摄于大秦的军威他们极大的概率不敢再和大秦对抗,但是也不代表着你可以轻视这些人…

其实如果论最合适的人选,那必然是大秦第一勇士蒙恬将军最合适,但是因为外敌入侵等原因,蒙恬将军已经率军奔赴战场了。

除了蒙恬将军之外,其他合适的还有扶苏陛下、樊哙、韩信等人。

扶苏陛下自函关谷一战,击败项羽和四十万联军,震慑天下,如果是陛下出马自然也可,但是陛下乃是万金之躯怎可行这般事?

樊哙和韩信都是在北伐战争中打出赫赫声威,如果是他们出马倒也还行,但是樊哙已经前往了桂林郡,而那韩信更是一个有这二心的罪犯。

算来算去朝中竟然无人可派。

其实也不是真的无人可派,倒也还是有一些将军的,但是论声望,论名气他们都是寥寥,只怕到时候镇不住场子,反而误事!

御史部丞纪寿出列说道:“臣举荐北伐军团英布将军出任使者!”

英布吗?

他这话音刚落,就有一人站出来指责道:“臣反对!臣再此怀疑纪大人的心思,怀疑他保藏祸心!”

纪寿一脸懵逼,我TM就是推荐个人而已,怎么就保藏祸心了?你这么一顶大帽子盖下来,要是坐实了,以后朝中那里还有我纪某的立足之地。

虽然他怒火中烧,但到底还是保持着基本的礼仪道:“居大人,你为何要血口喷人,本官不过是本着一颗为国取才的心思,哪里来的保藏祸心?”

居温纶大义凛然的说道:“那英布乃是叛军的前将领,使他为将焉知祸福?”

“这?”

如果是这个理由,纪寿确实无话可说,人心之事最是不可言说,他纪寿与英布也不过是远远的见过几面而已,要说为他打包票,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见到纪寿哑口无言,居温纶心中高兴正待乘胜追击。

扶苏实在看不下去了,以前还觉得居温纶这人有些胆识,现在看来倒像是一条疯狗,见谁咬谁的样子…

“传朕手渝,卓令英布为此次出行九江郡的特使,全权处理九江郡叛军事宜,各部门需全力配合。”

“诺!”

------------

第111章 大秦论

事实证明做事有计划的人,总是能在前进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一些。

扶苏是亲历过大中华五年计划的男人,对于那种有困难解决困难,特别困难特别克服的行为非常佩服。

治粟内史部丞汪暨双手奉上,带着恭敬的语气一字一顿的说道:“臣,有事启奏!”

扶苏看了一眼是他,道:“何事?”

汪暨将袖中一物掏出,朗声道:“陛下将《大秦论》交于丞相和微臣编写,历经沧桑,今日终于不辱使命,特将《大秦论》奉上!”

大臣看看汪暨,再看看王馆,最后在看看陛下,看到大佬们都是神色淡然的模样,便知这等事情在朝堂上说出来,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扶苏面色微动:“呈上来!”

这一本金装的书籍,为了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书籍的封面用的都是珍贵的布帛包装,上书大秦论三个篆文。

将《大秦论》翻开,里面是全手写的字迹,字迹飘逸挺拔,能显现出字迹主人的文化功底,扶苏觉得文字好看,但是他对书法一道了解的不深,不好擅自评级!

《大秦论》的开篇便是丞相王馆写的序,扶苏的本意是想让这本书成为国书,既然是国书那么自然是不需要写序的这类,但是现阶段还需要借助到王馆大儒的影响力,所以只能在编新版的时候在做变化去了。

扶苏浅浅的翻了几页,文章写的有些生涩,但是其中的内核都是宣扬爱国主义情怀。

到也有些释然,这是写给天下读书人的,生涩一点也无妨,只是以后出简化版本的时候,一定要弄得通俗易懂才是!

首节 上一节 128/11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吕布的人生模拟器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