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235节
这时,一旁的武珝也笑着对他说道:“爹爹,李秋哥哥在我的信中也说了。”
“今年幽州地界种植了较为特殊的作物。”
“而且长势喜人。”
“等到秋收之后,单单幽州自己的产量,就足以养活十三州的百姓了。”
“所以他也嘱咐我,劝爹爹不要过于为他担心。”
“爹爹也是知道,李秋哥哥那边的作物很多的,像之前的圣女果,不也是我们从未见过的吗?”
直到这时,武士彟才放心的点了点头。
……
就这样,又一个月时间过去。
大唐也正式进入到了丰收之季节。
不过,在大唐的主要粮食产区,关陇地带,山东地带,又是一年的大旱。
这些百姓们,连自己喝的水都有些艰难,就更别提田地里的庄稼了。
没等熬到这个秋天,就早已经旱死了。
再加上那些被突厥从西北夏州、绥州、庆州赶下来的流民,已经在宁州、歧州、坊州聚集成灾。
若是不出意外,再有几个月,就又都得像去年一样,涌入长安城周边来。
而大唐和突厥两边的战事,也是打的异常的惨烈。
在泾州境内,唐军依托着地势,节节阻击,拖延时间,阻挠突厥大军进攻。
而突厥方面呢,也是闷着头硬拼。
当突厥大军来到泾州城下之时,突厥就已经拼进去了六万人之多。
而唐军这边的损耗更惨,接近八万!
第265章 赤兔马的幸福马生
随后,一场更加惨烈的攻防大战,在泾州城下展开。
因为泾州城,乃是大唐防御突厥的重地。
城墙和城防比长安城都要坚固。
不过高度上还是太矮,夯土结构严重限制了城墙的高度,以至于突厥的强弓劲弩,还是会对守城的大唐将士造成非常大的威胁。
在这里,双方的战损比几乎达到了1:1,甚至是大唐这边还能略占优势一些。
这要是换成以往的颉利可汗,是绝不会同唐军硬拼的。
可是如今的突利和执失思力,却是不然。
正如李靖大帅之前分析的那样,每一天都看着无数的将士死伤,唐军中的每一个将领,都觉得肉疼。
远在长安,泾州这边的战事还没有结束,新的一个更大的难题就摆在了李世民众人眼前。
如今秋季已至,可是人口密集的,最主要的产粮区关陇、洛阳和山东,因为旱灾的缘故,已经开始有流民产生。
形势非常的不乐观。
更重要的一点是,与以往不同。
今年的旱灾之下,民怨更是沸腾。
年初时,朝廷的政令,收缴百姓家中存粮。
建立义仓,说是等灾害之时发粮赈灾。
可是这粮是交了,也到了旱灾了,义仓之内的粮食却全部挪走,用掉了。
百姓们濒临饥饿,却是一点粮食都得不到。
又怎能不骂娘?
没有办法,李世民只好将魏征派到了山东,把戴胄派到了关陇、黄河流域,想办法赈灾,安抚灾民。
在幽州、易州等李秋督管的十三州封地,今年的作物已经开始收割。
产量同往年一样,相对黄河流域还是很低。
但好处是没受到旱灾的影响。
这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在征缴完朝廷的税赋后,百姓手里,还是有一些余粮的。
足够他们过活到明年秋天了。
按照李秋的封地和食邑,朝廷征缴上来的粮食,有一大部分都是归李秋所有。
李秋也是没有客气,将这些粮食扣除下来后,剩下的部分,悉数运往长安。
但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的粮食,都已经让长安户部和尚书省众人喜出望外了。
在承庆殿,房玄龄心头长松了一口气,对李世民汇报:“陛下,李秋幽州那边,将今年应该缴纳的赋税、粮食,运送过来了。”
“在有了这些粮食后,长安城周边的那些流民们,暂时应该能得以安抚。”
“也给我们争取了一丝喘息之机啊!”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也是感到诧异。
“呵,在年初之时,就幽州那边的情况,朕是绝对想不到。”
“他们不但不向朝廷求援,反而是率先将征缴的粮食给运送了过来。”
“反过来看看这些重要的产粮大州呢?”
“一个个都在上着奏表,向朝廷要赈灾的粮款!”
长孙无忌这时候笑着说道:“陛下,这能说明什么?”
“李秋这小子,是一员福将啊!”
“当初那环境恶劣,人口贫瘠,乃是流放之地的幽州,如今到了他手上。”
“先是养活了一万的流民,如今又不受朝廷丝毫的救济,反而自力更生,主动上缴赋税了。”
“这若是陛下交给他二十个州,三十个州,说不准,交上来的粮食更多哩!”
“这都快大半年时间都没有见过他了,倒是挺想念的。”
听到了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也是重重的呼了一口气。
同样的有这种想念的感觉。
这一年来,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以至于李世民都没有时间和空当去想念自己的这个孩子。
如今趁着这个空当,长期以来一直积压着的情绪瞬间都挤了出来。
“嗯,还别说,这小子的幽州大都督一职,做的很不错。”
就在这时,王珪禀报:“陛下,恰好臣这里有荆州送上来的文书,是关于北平王李秋的。”
李世民当即皱眉,“是吗?说说看。”
“是,陛下。”
“那荆州都督武士彟上表说,荆州今年遭逢旱灾之年。”
“州内田地产量不及往年两成,有大量的百姓处于无粮、挨饿状态。”
“而荆州义仓之内的粮草,在一个月前也已经征调给侯君集的大军了。”
“所以荆州向朝廷申请,将部分州内的流民,送往北平王管辖的幽州等地。”
这时候,李世民轻叹了一声,“眼下这大唐各州,都在向朕伸手要粮,要钱。”
“到处都有流民,灾民。”
“荆州的这份奏表,准了!”
“谁让朕没有更好的法子,去帮他解决荆州的流民问题呢?!”
“而且这些流民真到了李秋那边,以李秋爱民如子的性情,朕也倒是放心。”
一旁的杜如晦这时候轻笑了一声,“这个武士彟,倒是生了个好闺女。”
“有李秋帮忙分忧了荆州之内的流民,他这一下子就比别人清闲下来了。”
“而再看看其他州那些刺史、都督们愁的?!”
……
在幽州,李秋依旧奔波在幽州、易州、蓟州、平州各地。
可以说,无论在哪处,他都不太放心。
像幽州和易州的农田,玉米、红薯、土豆都来到了秋收前的最后一个月。
容不得有半分的闪失和大意。
好在自己的这个弟子王玄策,统筹管辖能力着实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