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718节
冯立,也是有大才干,胸有大志之人。
只可惜,受到当年隐太子案牵连,始终都无法得到重用。
更是没有外放,手握重兵兵权的机会。
如今也就是李秋做了右仆射,主管兵部政务。
不然的话,就连这平叛僚民,都没有他的份儿。
这时候,王珪随之向李秋问道:“李秋啊,最近看朝廷的报表。”
“你们幽州和辽西地带,正在大力征兵、练兵。”
“难道同高句丽之间还要有战事?”
“像我们大唐之边军,这群将领们对冯立都是较为排斥。”
“可是你们幽州那边,定然是没有这个问题。”
“冯立和神武军,同你们幽州军还是有些渊源的。”
“若真有战事的话,你何不将冯立举荐过去,做一位领兵的大将军?”
“这么多年来,冯立不论武艺还是领兵打仗的能力,你还能不清楚吗?”
听着王珪的话,李秋也是连连点头。
“要是真论这带兵打仗的能力,冯立大哥不在罗良之下。”
“我们幽州军若是有冯立大哥在,我可是会省下太多的心。”
“可眼下的问题是,辽西和高句丽那边,短期内不可能再有战事发生。”
“之前高句丽集结了契丹、靺鞨、百济、新罗几国之兵力。”
“陈兵十几万固守怀远。”
“可还不是被我们攻破。”
“现如今,我们陈兵怀远城,以他们的兵力,战力,弓弩铠甲。”
“绝不可能攻下来。”
“所以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什么战事。”
“眼下幽州、辽西境内之所以征兵,主要是为了给我大唐出使高句丽的使臣壮声势。”
“若是真将冯立大哥弄到辽西去,而又没有战事可打。”
“那还不如让冯立大哥居于长安呢。”
“离家还能近一点。”
听到李秋的解释,冯立、王珪等人尽皆是苦笑摇头。
看来,他们还是低估了幽州军的战力和底气。
如今的幽州军,同当年罗家驻守时的幽州军早已经是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不仅兵多将广,装备精良。
还控制着整个突厥草原,辽西七城,以及幽州等十三州的地域。
这也是李秋身后最大的一股倚仗。
让所有人想要动李秋的话,都要有所顾忌。
诸如崔家等天下士族,纵使心中对李秋如何的有敌意。
但都不敢拿到明面上来。
这,也就是李秋和芙蓉园立身之底气。
随后,在喝酒的过程中,李秋也就将想要向陛下举荐程名振来做兵部尚书的想法同众人说了一下。
听到此,众人是纷纷附和,表示支持。
韦挺这时候说道:“当年,程名振在隐太子这边,也算是颇有才干的一个人。”
“治理一方的才干已经得到了验证。”
“而兵略方面的能力,更为突出。”
“只不过,受那件事的牵连,这些年来他一直都是被压制。”
“若是没有你,他也只能在偏远地方,做一辈子的小州刺史了。”
魏征此刻也是叹息说道:“像程名振这样的真正人才,若是不能为朝廷所用,也着实是太过可惜了。”
“无论是出于为陛下和朝廷举荐贤才的角度。”
“还是从以前东宫臣子的旧情,我们都应当竭力助你才是。”
“不过李秋你也要做好准备。”
“这兵部尚书如此关键的一个位置。”
“你若是举荐程名振的话,所受到的阻力,绝不会太小。”
听到他们的嘱咐,李秋也是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对于王珪、魏征、韦挺三人,李秋心中没有半分的怀疑。
自己真心想要去做的事情,他们一定都会竭尽所能去帮助自己的。
……
第二天,李秋以及兵部,直接将一份文书交到了李世民那里。
请求让冯立率军讨伐巫州之僚民叛乱。
同时让荆州、岳州、复州三州州兵,由席君买率领,驰援巴州、钧州。
平息僚民叛乱。
另外,刚刚镇压完灵州僚民作乱的李道宗,正好西进。
讨伐在叠州作乱的党项族。
至于贵州之作乱僚民,就交由贵州都督张宝德自行镇压。
若是出现异状,兵部和朝廷方面也能直接予以驰援。
见到李秋和兵部交上去的这份奏折。
李世民看着点点头。
“对于冯立、李道宗、张宝德这几个人选和安排。”
“朕觉得也是比较稳妥的。”
“而这席君买,朕要是没记错,年仅十六七岁?”
“还是李秋你的弟子吧?”
“这荆襄之地,一直都是兵家要地。”
“荆州、岳州、复州三州州军,也要两万余人。”
“让这支军队南下平叛,倒是不错的一个安排。”
“但这席君买如此年纪,就担此要职,合适吗?”
第793章 小九九与老狐狸
李秋这时候很是平静的躬身说道:“回禀陛下。”
“这席君买,却是臣在幽州书院的大弟子。”
“以前也是跟随罗可心修习的罗家枪法和兵略。”
“在幽州同突厥和高句丽的大战中,也是多有功绩。”
“幽州书院里面,都是些苦命的孩子。”
“他们的爹娘,亲人,也多是牺牲,或是死在了突厥人的手中。”
“守家卫国,斩尽仇敌,为亲人报仇,是他们这辈子的最大的心愿。”
“这苦命的孩子早当家。”
“在如今的幽州军中,像席君买这般年纪,甚至是比他更小的将士,还有很多。”
“若是派他去讨伐西域诸国,尚有不妥。”
“但若是派他去平叛僚民,还是颇为合适的。”
“想当年,臣像他这么大时,已经在战场上同突厥大军交战,厮杀了。”
听着李秋的一番话,李世民也是轻叹一声。
“好!”
“古语有云,自古英雄出少年。”
“没想到李秋你如今带的这几个徒弟,都踏着你的足迹,成长到了今天这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