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745节

“今行计已成,不可复止,愿速示返期,以解众惑。”

听着马周的一席话,李世民也是心中甚为无奈。

不知道该说他什么好。

他说的这一堆,处处踏着忠孝仁义这个杠杠。

直接就站在了不败之地上。

斥责与他容易,但是非要被史官写入起居注当中。

像朝堂之上的群臣,包括魏征在内。

都不敢在李世民面前提太上皇之事。

但这马周可能也是因为芙蓉园出身的缘故。

对太上皇太熟悉不过。

也深知如今的李世民和太上皇父子两人的关系,早就有了较大的改观。

所以马周才敢如此谏言。

听了他的话后,李世民也是连连点头。

称赞其所说有理。

第817章 这群背信弃义之徒

在马周进谏之后。

李世民再也不能无动于衷。

但又是真的不想返回那火炉一样的长安城。

于是便多次相邀,请太上皇一起到九成宫来避暑。

也正好能出来透透气。

免得在大安宫中烦闷。

可是眼下,大安宫中的小皇子、小公主们已经走了五个。

就还剩下三个了这三个人。

眼看着可能就剩下了半年时光,能够同他们共处。

太上皇心中悲悯,又怎么舍得将他们三个独自留在这大安宫中。

自己出去避暑?

再者说,那九成宫,即隋之仁寿宫。

隋文帝仁寿四年,被他的儿子加害,崩于仁寿宫。

如今自己一去,倒是颇为的应景。

于是乎,太上皇心中生厌,也就坚决推脱不去。

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好下令。

在长安城禁苑东南,宫城之东北隅,修建大明宫。

等宫殿建好,太上皇就从狭小的大安宫中搬离出来,住进规模不亚于芙蓉园的大明宫内。

专为太上皇养老之用。

以往,每当李世民要大兴土木,都有群臣进谏。

唯独这一次,所有人都息声下去。

这毕竟是圣上体现自己孝心的一次。

最重要的是,太上皇一直久居,幽禁在大安宫中。

也确实是有些不大合适。

就在这时,高季辅也在王玄策的陪同下,千里迢迢,玩命一般的从辽西赶回了长安。

随之,也就将高句丽那边的情况对李秋说了一下。

一听到此,李秋也是眉头紧锁。

当即带上他们两个,赶奔九成宫去面见圣上。

在李世民听了在高句丽,那么多的隋人堵路而泣的场面之时。

也是不由得眉头紧锁。

“这都是隋炀帝当年干的屈辱之事。”

“朕也是没能想到,如今在高句丽,竟然还有这么多遭到遗弃之人。”

“李秋啊,关于这件事,你是如何看待?”

听了李世民的话,李秋躬身答道:“陛下,这高句丽荣留王,相对无能。”

“更没有什么野心和大志。”

“而他们的摄政王渊盖苏文,臣在攻打辽西,尤其是怀远城之时。”

“曾与他交手过。”

“不得不说,也是一个枭雄。”

“当初对我幽州军进行反击,以及联合其他几国兵力对抗我们,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臣认为,宁可扶持荣留王这样一个衰落的皇室。”

“也不能让渊盖苏文这样的枭雄得到机会。”

“从而为我大唐后世留下严重的隐患。”

“眼下看,虽然贸然出兵,会造成一定的死伤和钱粮损失。”

“但是从长远看,还是利远大于弊的。”

“再者说,这荣留王不是也答应下我们。”

“给我们补偿大量的金银财宝,还能让那些隋人返乡的吗?”

“金银珠宝倒还是其次,想必这数万隋人返乡,对于陛下您来说,也是功绩一件。”

听着李秋的话,李世民略感诧异的微笑起来。

“李秋啊,这样一番看法是谁教给你的?”

“其水平可比你平时高出了许多啊。”

李秋这时候笑着如实答道:“回禀陛下。”

“之前在高季辅进入高句丽之时,臣就好奇,这高句丽为何突然态度如此转折,变化?”

“于是就询问了太上皇他老人家。”

“这些见识,臣也是听太上皇他老人家教导听来的。”

这时候,李世民内心中甚感欣慰的点点头。

“李秋啊,之前马周对朕谏言。”

“说如今朕独自来九成宫避暑,却将太上皇独自留在署中不甚妥当。”

“朕也是深以为然。”

“好在听说了你,不计成本,花销的源源不断往大安宫中送冰。”

“为太上皇解暑。”

“你的这番孝心,朕也是看在了眼中,非常的不错。”

“至于那高句丽滞留的隋人。”

“当年,隋炀帝遗弃他们,不顾他们的死活。”

“可朕,却当他们仍是朕的子民。”

“这件事就如你的意思去办吧。”

“不过,一切都要小心行事。”

“那唐俭不是近来酷暑难当,热的受不了吗?”

“这一次正好就让他与你一起去。”

“也到那辽西之地避避暑。”

“也免得朕这里一半的奏本都是关于他的。”

听着李世民最后的意思,高季辅和王玄策两人是大喜过望。

他们两个是亲自见到了那些隋人的悲惨。

所以生怕这件事出什么波澜。

如今能够为他们做出一点贡献。

首节 上一节 745/10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天子风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