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第754节
“实在是太过突然。”
“我们好容易举荐上去的杜楚客,刚做了几个月的尚书,就又变成了侍郎。”
“而且在如今的工部之中,骨干全都是民部,幽州过来的人马。”
“这杜楚客的限制也极大。”
“怕是短时间内,再也难有作为了。”
岑文本这时候也是轻呼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关于今年民部在荆州、岳州、复州所种农田的政绩,是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
“不然的话,当初前去芙蓉园中拜访之人,怕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不过对于我们魏王府来说,这一次仍是从中得了利。”
“一是同芙蓉园方面交好。”
“二也是让苏勖,只用了大半年时间,就坐正了工部郎中之位。”
“以后他与杜楚客两人,也能有个照应。”
“最为难得的是,苏勖同民部和芙蓉园中几位核心成员关系颇为融洽。”
“今后也可以通过他,来拉近我们与芙蓉园的距离。”
“关于这件事,这些天来,臣也仔细想过一番。”
“这北平王虽然出身卑贱,又不守规矩,时常惹祸。”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一位我大唐不可多得的猛将。”
“他如今刚多大的年纪,就已经立下了这赫赫战功。”
“眼下可能他一心对圣上效忠。”
“但圣上终究是有百年的那一天。”
“李秋终究是臣子。”
“到那时,他们芙蓉园还是免不了的要在诸位皇子之中站定一个位置。”
“臣觉得,相对于同他芙蓉园向来有敌意的东宫太子。”
“他还是更倾向于殿下您一些。”
“所以,我们魏王府徐徐而为之。”
“从现在开始就隐晦的对他们表达出我们的诚心和善意。”
“相信将来总会收到效果。”
“而一旦得到了芙蓉园和十几万幽州军的支持,到那时殿下您就离胜利更近了一步。”
听着岑文本的话,魏王李泰是连连点头。
“这件事,我也是这样想的。”
“之前像太子,尤其是像吴王李恪。”
“仗着自己的皇子身份,愚蠢的选择与李秋为敌。”
“可结果呢,李秋的功勋越来越大。”
“权柄越来越高。”
“不仅成为了我大唐第一武将,更是做了尚书右仆射。”
“反观他们呢,如今又是如何?”
“呵,我的这个三哥啊。”
“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自以为是。”
“如今这萧瑀一去,看朝中还有谁肯支持他?!”
“对了,老师,我们下一步又该做些什么?”
这时候,岑文本略微思索了一下,缓缓的说道:“正如殿下您所说。”
“如今这萧瑀被罢相。”
“以他的高龄,此生怕是都再难返长安。”
“此番对于吴王府的打击,也是很大的。”
“不过,跟随在吴王身边的官员们,还是有不少。”
“其中也不乏可用之人。”
“之前臣不是曾对殿下说,不要在乎文学馆的大额花费和开销吗?”
“如今这括地志,貌似是时候去呈献给圣上了。”
“并以此,进一步的将殿下您的势头烘托一分。”
第825章 重重封赏
听着岑文本的话,魏王李泰也是点了点头。
“老师说的极是。”
“我等这一天也已经很久了。”
“哼,就看前些时日,太子代理朝政时的得意。”
“还真当他自己继位大统了一样。”
“就短短大半个月的功夫,瞧瞧他搞出来了多少乱七八糟的决策。”
“原本我还等着父皇归来,斥责他一番。”
“但不想父皇竟然是无动于衷。”
“人们都说父皇和母后宠爱我。”
“但实质上,还是宠太子更多。”
岑文本这时候笑笑。
“殿下,既然你都已经说了。”
“他既是太子,一国之储君,受到圣上和娘娘的支持也是应该的。”
“对于这件事情,臣觉得殿下应该继续潜心做本份事才是。”
“到时候,无为而治,才是最好的结果。”
……
两天后,魏王李泰找了一个极好的空档。
向心情正好的李世民,献上了自己的著作《括地志》。
“父皇,这括地志全书五百五十五卷,其中正文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
“其是以我大唐的各州为单位,分述各州府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史书记载……”
“这本书,也是儿臣的一份孝心。”
“专为我大唐之兴盛,父皇之千古功绩献礼。”
“以报父皇、母后对孩儿的养育、宠爱之恩。”
在魏王李泰之后,自然是有好几位参与了编纂的名儒,跟着一起称颂起来。
“陛下,魏王殿下编纂的这本《括地志》。”
“按我大唐十道排比三百五十八州,一千五百五十一县。”
“合计十八万字。”
“更是融合了《汉书?地理志》、顾野王《舆地志》两本书的编纂手法,创立新的地理书框架。”
“开了这方面的先河,颇为的难得,珍贵。”
“这本书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
“对于后世千秋,也是有着莫大的一笔功绩……”
看着面前的这一本本精心编纂出来的括地志。
李世民也是龙颜大悦。
“好,魏王你的这份孝心。”
“朕非常的满意。”
“而你魏王府所编纂的这括地志,无论为国还是为民,都是一套非常宝贵的书籍。”
“你们做的不错,也不负朕对你们开设书馆的期望。”
“也是给其他的皇子们,带了一个好头。”
“朕这一次必须要重赏与你才是。”
说着,李世民当即下旨,将这套括地志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秘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