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穿越武大郎从卖饼开始 第553节

  当然,武植的学校不是按照学习成绩来算,如果是这样那就和大宋的科考没什么区别。

  武植更多考核的是思想,以及学生有哪方面的天赋,还有人品进行考核审查。

  在他们要进入顶级学校的时候,政务司的人会提前暗中盘查学生的一切行为,对于道德,家庭背景,以及处事能力进行一定的记录。

  期间,会对他们有一些世俗事务的考验。所以学习成绩并不是主要的。

  大臣继续道:“根据统计,目前燕云一共有学府一百六十四座!”

  “嗯!”武植点点头:“你们做事效率不错,短时间建立一百多座学府,即便是本相也不曾想到效率如此之高。”

  得到夸奖,大臣笑道:“武相的吩咐,下官岂敢耽搁!再者,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下官能做这样的事,也是下官的荣幸!”

  建立学校,的确是对天下百姓有巨大的作用。

  能让那些未开化的得到思维上的启蒙和洗礼。

  只有人才多了,一个地方才会得到更多的改变。

  而且在燕云孩童们都要学习汉语汉字,要统一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股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

  一个地方若是和其他地方没有任何区别,也没有可以继承的东西,那么未来很容易一盘散沙。

  不分你我的这种,是要不得的。

  总之,现在政务司的人各方面工作都很上心,培养这些人才,也可以为将来政务司源源不断提供人才。

  此刻政务司总管大臣脸色非常喜悦,这次来汇报,得到了武植高度的夸赞。

  说他办事能力不错,让总管大臣觉得这次大老远过来亲自汇报,还是非常欣慰的。

  心里非常高兴。

  这也证明,他在燕云十六州做的相当不错。

  大臣继续道:“启禀武相,除了这些之外,下官自己带动一批政务司的官员去到处走动,在燕云各地方进行了一次全面普及。”

  “因为咱们的学校只能针对学子,但燕云很多百姓都没读过书,为了让大家都能学会汉字,政务司的人带着四书五经去了乡村田园,给那些不懂的百姓宣传,讲解。

  除了讲解燕云最新的国策之外,就是给他们普及一点文化知识。让他们也学点东西。”

  “我们称这种行动为扫盲,目前扫盲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三十。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读过书,有一部分人认识字,但读书不多。”

  “嗯,很好!”

  武植笑道:“这种工作你们要持续,争取有一天将扫盲达到百分之百。

  本相命你立刻选一座县城为扫盲城,以此作为扫盲的标杆,然后将消息传播出去,让燕云其他城都争夺这个名头,扫盲做的好,就是升官的资历,上下都一样,政务司会重点关注。”

  “这样会带动一个县的所有官员展开扫盲普及工作,增加全民知识文化水品,你们做事也要多思维思维,如此就不必亲自跑动,让县的基层官员带动他们自己的积极性。

  为了自身的前途,他们会跑断腿积累资历功劳,如果每个基层的人主动积极起来,大家就不会这么累,他们也有好处。”

  大臣点点头:“武相说的是。受教了!”

  “对了武相,今日我还带来了一样好东西,这样的东西恐怕武相您也未曾见过啊!”

  总管大臣脸上有些激动和兴奋,随后手一挥,身后有人抬过来了一样东西。

  武植有些好奇,他都没见过的东西是什么?

  当总管大臣让手下将布掀开,顿时在武植的眼前出现了一样东西,这是一个像是木车一样的物件。

  到处都是木头疙瘩,奇形怪状,但仔细一看,武植有些惊讶:“这是纺纱机?”

  武植有些愕然。

  珍妮纺纱机,是历史上工业改革的时候制造出来。

  可以大大提升棉布的制作效率。

  对棉线针织,以纺纱机的形势,使其变成用手动摇摆的制作。

  而且在后续不断的发展中,纺纱机也在不断改革,变得更有效率。

  只是这东西,应该是出自西方,怎么会到这里来呢?

  武植仔细观察,虽然这纺纱机有一些灰尘,甚至有些链条部分已经出现了锈迹,但他一眼就看出,这就是珍妮纺纱机。

  武植看到纺纱机,非常意外:“这东西你们是如何弄来的?”

  听到这话,总管大臣笑了起来:“启禀武相,这是咱们燕云十六州的人制作出来的,说来燕云人才真是不少啊!”

第531章 思想冲击!

  武植面色微怔:“你是说这纺纱机是燕云的人制造出来的?”

  我靠!

  武植内心一震,燕云有这样的人才?

  这东西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制造出来,谁这么厉害?

  总管大臣笑道:“是的!说来也是巧,有一天我去田地看看农户的粮食情况,也走访了一些农户,结果发现一家农户中有人研究这东西,还有模有样,不过成品还没出来,我看此人鼓捣的像是那么回事,刚好我们政务司在想着改良,就将此人纳入了进来。”

  “结果没过一个月,还真让他鼓捣出来这么个神奇东西!”

  “出成品后,下官便立刻带来见大人,让大人也看看,以后看能不能批量生产!”

  “纺纱机可以通过飞梭制造出棉线,而这台改良的纺纱机可以在生产的同时,还能将棉线上下叠在一起。”

  “通过手摇可以不断制造,在这种效率下,咱们可以大量生产,若是多几台效率就更高了!老百姓若是都能用上这东西,咱们燕云的布匹产量可达到新的高峰!”

  武植点点头,随后提出了新的想法:“可以批量生产。不过还可以继续改良,用手摇是通过人力,本相有更好的方法!”

  “更好的?”总管大臣有些发懵,这东西已经够好了,还能怎么改动呢?

  武植:“在燕云十六州的地界有很多黄河之水,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纺纱机换掉人力,改用水力进行制造!”

  “通过水力?”总管大臣内心疑惑,听的云里雾里。

  武植笑道:“不错,就是水力。河流的涌动会产生动力,只要我们将河流的水力连接上纺纱机,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制造,不用采取人力这么麻烦!”

  “这是一个工业化的趋势!”

  “那要怎么连接水力呢?”总管大臣非常好奇。竖起耳朵听。

  感觉武植简直是奇思妙想,但这能行得通吗。

  武植:“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而黄河之水的流动之力是永动的。”

  武植将这其中的原理讲解了一遍,其实这东西非常简单。

  就是制造一个类似水车一样的东西,有很多圆形的叶子,放在流动的水中通过叶子的转动将动力传递给轴,轴这边在通过一些木质或者是金属转换装置传递给纺纱机。

  这样纺纱机就会源源不断的通过水流力量进行转动,自动制造棉布。

  只要黄河之水不停,纺纱机就会一直工作,这样的效率简直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只要有人时不时看守一会儿,无需人力在那里不断的摇摆。

  武植说完之后,总管大臣似乎听懂了什么,不由双眼惊愕的看着武相,还有这么玩?

  这……

  看到纺纱机的时候,他都从未想过借住水力,武植是如何想这么远的?

  这简直就是奇思妙想啊。

  这让总管大臣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主要是他们毕竟是古代人,武植见过的东西多了。

  科技的一些动力,齿轮的运用等等,古代知道的人还是不多的。

  但经过武植这个思路开拓,在工业的道路上会带给人更多的想法和创新,人有了这种意识之后,才是真正的工业时代降临。

  现在之所以有人制造这东西,实际是燕云对于棉布的巨大需求,导致催生了新物的产生。

  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需求更多,会导致更好的东西出来。

  但这需要无数人的智慧来开启,如果有人提前弄出这些东西,无疑会加快大宋发展的进程,会让百姓们过的更好,更便利。

  就好比电,如果古代人有了电,百姓们的生活肯定要比以前好。

  因为有了电,才有一切可能。

  当然,就是打个比方。

  总之一切发展的前提,都因为需求的动力,现在因为大宋有强大的经济支持,所以这东西出来了。

  以后大宋更加繁荣,会催发更多的效率产品。

  听完武植讲究这些之后,总管大臣内心受到了洗礼,感觉自己这次收获颇丰,似乎武植脑海中有无穷的智慧,只是稍微交流了一下,总管大臣便身心震撼。

  对武植佩服的五体投地。

  暗道这大人物不愧是大人物,尽管大人不做纺纱机,但他分析起来,却能给人更好的思路。

  “大人说的我有点明白了,下官刚才想了一下,黄河之水长年流动,如果借用这种方法完全行得通。

  只是这个过程要如何施展,就需要政务司研究这方面的人上点心了,只要理是对的,相信很快我们就能制造出来!”

  “嗯!”武植笑道:“这些就交给你们了,不过你们研究起来可能需要一些时日,这样,我给你画一张图,让你的人按照图上的做!”

  武植说话间,便是来到书房拿出毛笔和纸,三两下便是画出了许多齿轮和木杆轴的结构图。

  就是一个大致的动力连接装置,拿到这张纸之后,只是看了一眼,总管大臣浑身一震:“这……”

首节 上一节 553/7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逆子!你要气死我,继承我的皇位么?

下一篇:大唐:我高中状元,被朝廷劝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