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两月后穿越,在线等,急!

大唐:两月后穿越,在线等,急! 第13节

“人们做饭得生火烧柴,想要柴火,那就得去林子里砍柴,住在城里的人家就去买别人砍好了的柴火。”

“但柴火烧起来浓烟大,而且人工砍柴费时费力,柴火烧起来成本也高,再加上过度砍柴会减少树木的数量,影响环境和生态。”

“所以,楼主可以把蜂窝煤弄出来,再加上煤炉,那就解决了烧柴火的问题,还能形成一个煤炭产业,利润可不低!”

“生火也是个难题,大唐百姓一般都用燧石生火,但太麻烦了,生火效率也很低,楼主可以把火柴弄出来,到时候卖火柴也能赚不少钱!”

李恪看着大家热烈的讨论,一边看也在一边思考。

有个人说的很对,‘食’这一块其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七个字几乎涵盖了人们平时生活中和饮食相关的领域。

可以说,只要解决了这七个字,那在饮食生活中就基本没什么问题了。

然后他就看到了大家对于‘柴’的讨论和建议。

古代确实是靠烧木柴来做饭的,毕竟古代又没有天然气。

而且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技术处理煤炭中的杂质,所以煤炭也无法利用到烧火中来。

他如果将煤炭的清洗,以及蜂窝煤的制作给弄明白了,穿越过去之后就可以提前一千多年将蜂窝煤给弄出来!

到时候,人们烧饭就不需要砍柴了,直接用蜂窝煤就行了!

蜂窝煤相比起柴火来说,优点还是非常多的。

更方便,更安全,火势可以控制大小等等。

最主要的是,面对平时砍柴不方便的城里人来说,蜂窝煤的价格肯定会比买现成的柴火要低!

又好用又便宜!

可以想象的是,只要蜂窝煤一推出来,肯定会有非常大的市场。

至于蜂窝煤的成本,主要来源于原材料煤炭。

如果是现代的话,他要么花费巨资承包一座煤矿,自己去开采。

要么直接去购买开采好的煤炭,然后制作成蜂窝煤。

但这都是有成本的,而且还不低!

而他穿越过去之后是什么情况?

他是尊贵的大唐亲王,皇帝陛下的三皇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天下都是他李家的,他看上哪座煤矿不是0元购?

只要他穿越过去之前,将那些大型小型煤矿的位置记住,分分钟就能把这些煤矿变成自己的。

就算有些煤矿是有主的,但他记忆里的煤矿数量多的是,足够他用了。

所以对他来说,蜂窝煤的成本是很低的,绝对能以一个极低的价格,横扫市场!

还有人说了火柴的事,这个想法也让李恪眼前一亮。

古人用燧石生火,就是拿一块燧石和一块金属互相敲击碰撞,产生火花然后引火。

但这种生火方式效率太低,而且太麻烦了。

就算不能像现在一样,用打火机生火,最起码也要用火柴了吧!

拿出一根火柴棒,在火柴盒上轻轻一划,火焰砰的一下就烧起来了。

这种生火方式不香吗?

他都不用想,只要他在大唐把火柴弄出来了,绝对是一款销量爆炸的产品!

PS: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

第十七章 整个地球都是大唐领土!

“蜂窝煤和火柴,将是我穿越过去之后的两大重要产业!”

他当即拿起笔,在代表‘食’的那棵大树上画上了七根粗壮的树干。

然后在其中一根代表‘柴’的树干上,添加了几根树枝。

在这几根树枝上,他写下了‘蜂窝煤’、‘煤炭清洗与加工技术’、‘露天煤矿与大型煤矿分布图’、‘火柴技术’等。

“柴之后是米,米的话,前面第一过了,带常规水稻种子过去就行了。”

“确实,亩产10石的常规水稻种子,比起原本亩产2石的水稻,产量直接翻了5倍,够天下老百姓吃的了。”

“唐初人口还不多,只要常规水稻种子推广开,绝对够吃了,而且还会有不少粮食库存下来。”

“楼上都是南方人?只关注水稻,咱北方喜欢吃面食,那肯定得种植小麦啊!”

“确实,之前我就想说了,唐朝小麦亩产量大概2.5石左右,现代的小麦种子能达到9石左右,这也是3-4倍的提升啊!”

“水稻加小麦,短时间内是够吃了,但天下太平时间长了,人口就会暴增,还是得多开垦一些耕地,曲辕犁和筒车得整出来!”

“还得尽早组建可以远洋航行的船队,去全球各地把当地的农作物带回来种植,比如红薯、辣椒等大唐没有的作物。”

“你们格局还是太小了,就算楼主带过去的种子产量是原有的几倍,但这个产量也是恒定的了。”

“已知土地和产量是恒定的,人口却是快速增长的,那么请问等人口数量超过粮食产量后,要怎么办?”

“所以,与其想这些,不如利用强大的军队,多占领更多的土地,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粮食!”

“只要保持占领土地的速度跟上人口增长的速度,那么才能真正保证老百姓不会饿肚子!”

在‘米’这一块的讨论,就和柴有些不一样了。

因为不管南北方,大家烧饭都得用火,所以蜂窝煤和火柴对大家来说是没什么区别的。

但由于饮食文化和习惯的问题,南方的网友自然是重点讨论关于高产量水稻种子方面的问题。

而北方网友讨论的肯定是关于高产量小麦种子方面的问题了。

就好像北方的网友过节得吃饺子,饺子皮是小麦磨成的面粉做的,没小麦怎么包饺子?

但南方的网友过节并不吃饺子,也没有吃饺子的习惯和文化,饮食主要是以大米为主。

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只是小类别上的差异,主体还是粮食,区别不大。

问题是随着时间流逝,人口快速增长,哪怕有高产量的种子,粮食也依然可能会不够吃。

所以就需要大量的开垦耕地,将土地最大化的利用起来。

这时候就需要曲辕犁和筒车了。

曲辕犁相比唐初的直辕犁耕起地来更省力,而且效率也更高,能加快开垦耕地的进度。

筒车则是水利设施了,不需要人工引水,只需要挖好沟渠,在河边修建筒车,就能直接将水通过筒车引入到田地里了。

还有人建议尽快组建可以远洋的船队,去海外带一些大唐没有的农作物来。

这个确实可行,因为大唐虽然幅员辽阔,但实际上很多东西都没有!

比如产量非常高,达到3000公斤的红薯,大唐就没有,当时只有南美洲才有。

比如辣椒这种人气超高的作物,同样也是在南美洲。

要想得到这些作物,就只有组建远洋船队这一个办法。

更是有暴躁老哥,认为什么提高粮食产量,开垦更多土地都是虚的!

比如直接通过强大的军队,去征服世界上的一块块土地。

让当地的人,用当地的土地,帮大唐种粮食!

只要打下来的土地比人口增长的更多,那老百姓就永远不会饿肚子!

这算是把之前欧洲的那套殖民地概念给偷明白了!

“不过这个想法我喜欢!”

李恪微微一笑,他倒是对这个想法挺赞同的。

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决定朝代兴亡的关键因素!

新朝初立之时,天下势力经历了重新洗牌,大量土地变成了无主之地。

新朝将这些土地分给老百姓,让老百姓有地可种,有饭可吃,所以天下稳定,民心齐聚。

但随着时间流逝,可能一次天灾人祸,比如一场洪水一场旱灾,就能让田地里颗粒无收。

但朝廷不管你田里是否颗粒无收,该收的税一分不能少。

这时,老百姓本来就颗粒无收,连一口吃的都没有,哪儿来的粮食交税呢?

普通老百姓无法抵抗这种风险,最终只能把田地卖给乡绅地主,这样就不用交税了。

一次次天灾人祸,卖地的老百姓越来越多,这也就导致乡绅地主的田地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地越来越少。

直到最后,老百姓全都成了乡绅地主的佃农,被乡绅们剥削,最后活不下去,开始农民起义。

大部分朝代都是,一直陷入了这个无解的死循环里。

而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死循环,就是因为耕地面积是恒定的,而人口是在不断增长的。

增长的这些人口如果没有地种,没有粮食吃,那就只能起义了。

首节 上一节 13/5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神算鬼谋,我选择辅佐孙坚

下一篇:三国:召唤王者峡谷英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