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修路,你全国通了高速 第154节
而格物学院却有比较系统的教学,对于商贾也渐渐产生了吸引力。
而发完奖励之后,格物学院也便开始放寒假,整个青州城因为除夕的到来,变得无比热闹,各种集市、灯会络绎不绝。
齐王府也是张灯结彩,仆人们忙忙碌碌的准备过年。
齐王世子现在已经能说出周围人的称呼,还能在引导下自己吃饭拌。
这个年,比以往更加热闹了许多。
按照惯例,依旧在齐王府外燃放烟火,与民同乐。
整个青州城,一片欢乐。
齐王府内,王妃给忙活了一年的仆人们,包了红包,人人有份,大家更是喜气洋洋。
而至此,大明王朝进入洪武十八年。
PS:感谢彦祖的打赏!催更!、评价、票票^_^.
第166章 敢抢齐王府的生意?!
在普通百姓还在相互拜年的时候,大明朝廷已经定下洪武18年的整体战略。
主要目标依旧是对付北元朝廷,随着东路军打下辽东一带,北元朝廷门户大开,这对于大明王朝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虽然因为徐达老将军突然战死沙场,对军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经过修整之后,待大雪稍微融化,新的一轮轮攻势,将继续展开。
整体推进阵型,依旧不变,只是东路军,现在由李云龙一人掌控。
而李云龙参与北征之战之后,先是绕后奇袭,斩首纳哈出将军,又火烧金山,烧死北元太子天保奴,拿下辽东一带,战功赫赫。
现在朝廷和北征军统帅及各将领,对他都非常信任,相信他单独带领东路军,也绝对不会出什么岔子。
现在,朝廷的文官,已经抵达辽东一带,开始接收一座座城池,并派兵驻守。
李云龙手中,目前有15万兵力,50架轰天火箭炮,1把洪武步枪,还有大量的一窝蜂。
而青州城的武器作坊,也一直没有停歇,不断制造新的武器装备和各种口粮。
在天气转暖,将派后勤军队,送往前线支援三路大军。
而整个后勤工作,主要是由齐王殿下和户部负责,尤其是武器装备这方面,青州城几乎承担了7成的任务。
朱榑对此倒不是特别担心,他相信大明王朝,早晚能拿下北元朝廷。
现在,大明国力非常强盛,打下辽东一带之后,士气更是无比高涨。
加上自己这边源源不断的提供各种武器装备和粮草,整体胜率还是比较高的。
而就在转过年来之后不久,让朱榑头痛的事情再次发生。
“齐王殿下,江阴侯来信了。”
江阴侯来了两封信。
一封是家书,给王妃吴妍的。
吴妍拿过信,便直接打开。
“哎呀,爹的身体,好像开始变差了。”
吴823妍有些发愁,不过,身为齐王妃,她也是不能轻易离开封地的。只能一脸忧愁的,去写回信。
另一封,是给朱榑的。
主要给他讲解现在朝堂的局势。
而与齐王府有关的,就是棉花问题。
信件的大体意思,就是大明朝堂之上,最近频繁讨论,取消棉花种植的问题。
而江阴侯可是知道,这天底下最大的棉布生意,就掌控在齐王府手中,而且,是整个齐王府所有收益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所以,提前给朱榑通通气。
朱榑叹了口气,来到卧室,齐王世子正在可以睡十几个人的大床上,抱着玩具跑来跑去,几个丫鬟在旁边看着。
王妃吴妍,则正在给江阴侯写回信。
朱榑对王妃吴妍说道:“你给皇后和母妃也去两封信。”
王妃吴妍有些诧异的望着朱榑:“啊?说什么啊?”
朱榑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说道:“就说,烶儿现在会叫人了。”
王妃吴妍眨了眨眼:“就这?”
朱榑点点头:“就这。”
王妃吴妍有些莫名其妙,但也听话的给皇后和达定妃写了两封信,基本就是家长里短,主要是说齐王世子朱贤烶的情况。
与此同时,朝堂上对于棉花种植的问题,还在持续争议中。
这两年,大明王朝的粮食产量,还是比较好的,民间百姓也有了一定的余粮。
与此同时,因为开荒行动,造就了大量的富裕阶层,中原和沿海一带开始出现大量的作坊,生产各种商品,参与到朝贡贸易和民间海外贸易当中。
同时,国内的贸易流通,也更加活跃,商业领域蒸蒸日上。
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棉纺织业。
虽然齐王府的纺织作坊把棉布的价格打了下来,这玩意不再算是奢侈品,但依旧拥有庞大的利润。
而且这一块市场,远比绸缎市场更加庞大,因为,他针对的是普通的老百姓。
而随着很多老百姓家庭情况好转,对于棉布的需求量,也是持续攀升,这就导致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棉花的供应不足问题。
于是,原本很多用来种植粮食作物的田地,开始从种植粮食改成大肆种植棉花。
而这种变化,是悄无声息的持续扩散的,其中,主要是利益驱动,因为种植棉花,对于老百姓而言,所获得的银两收益是更大的。
现在棉花供不应求,不论是齐王府,还是其他民间的棉布纺织作坊,都在疯狂抢夺棉花资源。
老百姓在田间地头,刚把棉花摘回来,立刻就被收购而去。
如今的青州城,已经出现大量的棉花田地,齐王殿下自己的封地,更是种植了8成的棉花。
以青州城为中心,往四周扩散,整个齐鲁大地种植棉花的田地,数量着实不少,甚至,影响到了隔壁晋王和燕王的封地。
当朝廷反应过来的时候,整个大明王朝在东部这一大片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已经有大量的田地,种植了棉花。
在刚开始的时候,官员们还是非常开心的,因为征收上来更高的赋税。自己的政绩,也非常好看。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察觉到这个问题,开始在朝堂上展开激烈的争议。
因为棉花种植的田地数量过多,势必会影响粮食作物的种植,而粮食作物的多少,关乎整个王朝的稳固。
因为一旦爆发天灾、战争等等特殊情况,对粮食的消耗,是非常恐怖的,没有储备粮,根本不行。
而现在,大明王朝与北元朝廷之间,已经达到白热化的阶段,不分胜负,是绝对不可能停下来的!
可以想象,未来一两年甚至四五年的时间,对粮食的需求,依旧是非常庞大的。
朝廷也会源源不断地,往北元那边派遣更多的兵力。
而民间老百姓,现在家里有了一点儿余粮,居然连土豆地瓜这种高产的粮食作物都瞧不上了,专门盯着经济作物,尤其是棉花。
这让不少忧国忧民的大臣感受到危机感。
然而,棉布生意为朝廷带来了大量的税收,以及在朝贡贸易中取得了大量的利润,这块利润是非常诱人的,连朱元璋都非常心动,更不用说下面的文武百官。
很多官员都在棉布生意中,攫取了大量的好处,甚至不少官员自己也安排人开设了棉布作坊。
即便参与不到朝贡贸易中,也可以参与民间的海外贸易,以及国内市场的争夺,这么大的利润,谁愿意停下来呢?
所以,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而且,一直没有定论。
太子朱标和太师李善长,坚决反对棉花的推广,要求取消大部分地区的棉花种植。
但这一次,很多大臣都站了出来,站在太子朱标和太师李善长的对立面。
因为,这个提议如果通过,会直接掀翻他们的蛋糕啊!
本来大明王朝的俸禄就不高,现在好不容易大明王朝国力充沛,已经没有那么缺乏粮食,而开荒行动又彻底停了下来,好处全归朝廷,官员、商贾、地主、普通百姓,都捞不到好处了。
官员们好不容易找到新的生财的路子,又要给堵上,很多人是受不了的。
而如果再走之前的老路,去贪污,去进行权钱交易,被杀头的风险又太大了。
如今这位大明皇帝杀起大臣来,可是毫不手软,尤其格外痛恨贪污的官员。
只要有可能寻求其他赚钱的路子,大部分大臣和皇亲国戚,都不愿意冒险去贪污。
而太子朱标和太师李善长,想掐断他们的财路,简直就跟踩了他们的尾巴一样。
因为棉纺织行业的门槛,并不算太高,而且,齐王府现在有三个大型的纺织作坊,已经淘汰了一批旧机器,这些机器流转到市场上之后,很多落到了官员的手中。
他们低价收购这些被齐王府淘汰的机器,然后,组织起廉价的劳动力,生产棉布。
还有的官员,直接仿制齐王府的纺织工具,也搞起了大大小小的作坊。
虽然规模无法与齐王府相比,但对于每一名官员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而且,这玩意儿就如同摇钱树一般,会源源不断的带来利润。
上一篇:三国:召唤王者峡谷英雄
下一篇:我是大贪官!女帝却说我是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