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让你修路,你全国通了高速

大明:让你修路,你全国通了高速 第27节

  随着一位位皇子到封地就藩,日后必然会有亲王回到京城,拜见天子的情况发生,现在,就是把这一套礼仪定下来。

  整体事宜,已经商量妥善。亲王来朝,觐见天子完了之后,再去东宫。

  随后,是从什么门儿进来,经过什么门儿,面朝什么方向等等各种细节,会见完毕之后,从哪个门离开诸如此类。

  似乎,所有人都已经忘记了土豆集体中毒事件。

  商量完之后,朱元璋很满意,挥了挥手,示意大臣们可以离开了。

  胡惟庸说道:“陛下,七皇子回京城与吴家小女成婚,是不是也该定个日子了。”

  朱元璋斜躺在卧榻上,闻言,顿时将手里的奏章,啪的摔在地上。

  众位大臣,顿时跪趴在地上。

  刚刚商量完亲王觐见天子的礼仪,而这第1位有可能回来觐见朱元璋的,就是朱榑。

  胡惟庸趁机提起此事,朱元璋果然大怒。

  “闯下这么大的祸,回来做甚?传咱的话,让他在齐地待着,没有诏令,不得返京!”

  胡惟庸趴在地上,面露喜色:“臣遵旨!”

  朱元璋又想起什么,瞅着胡惟庸,目光悠长的问道:“老七盖房子的20万两银子,送过去了吗?”

  胡惟庸忙道:“陛下,已经送到青州了。”

  虽然朱元璋这两天对朱榑比较生气,但说起来,朱榑也是好心,主要是济南府的布政使办事不妥当。

  朱榑没经历过事情,没独自办过什么政事,但他他济南府布政使也是吃干饭的吗?

  这么大的事情,不知道提前汇报给朝廷?

  还是等到征税赋税的时候,朝廷才知道土豆这么一回事儿。

  然后,就闹出这么大的风波,所以,生气归生气,毕竟是自己儿子,朱元璋还是非常在意的。

  听到胡惟庸说已经把银子送过去,也就不在关注,但他现在还不知道,户部批的是20万两是大明宝钞,水分极大。

  而要建造一座齐王府,大约需要30万银两,本来朝廷这边就有缺口,需要朱榑自己掏腰包。但没想到,户部在这上面也动了手脚,而这一切,都是丞相胡惟庸的意思。

  胡惟庸见朱元璋松口,趁机提到朱榑在京城原有府邸的问题。

  既然不回京城结婚,这府邸,朱榑自然也是用不上的。

  朱元璋望着趴在地上的胡惟庸,目光悠长。

  胡惟庸也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他根本不知道,朱元璋早已对他动了杀心!

  胡惟庸这厮,权力太大,管的太宽了!

  “丞相看着办吧。”

  “臣,遵旨!”

  胡惟庸正打算带着人离开,外面来报,晋王、太原布政使千里加急,送来急报!

  偏殿之中,气氛陡然收紧。

  晋王和太原布政使双双派人传回急报,肯定是出了大事!

  “传!”

  朱元璋原本侧躺着,此刻,听闻有急报,直接坐正了身体。

  很快,两名风尘仆仆的传信兵,也就是译使,向朱元璋汇报三晋之地的大旱灾情。

  朱元璋豁然站起身来。

  虽然晋王和布政使已经开仓放粮,主持赈灾,但杯水车薪,无以为继。

  消息迅速传开,群臣入宫,整个大明王朝宛若庞大的机器,齿轮旋转,快速展开赈灾事宜。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的父亲、母亲、大哥、侄子等人,都是在灾情中死去的。

  他太清楚吃不上饭,被活生生饿死是怎样的悲痛和绝望。

  齐地与晋地相邻,按说,可以从齐地直接调集粮食,到晋地赈灾。

  然而,今年,齐王殿下擅自做主,怂恿大量百姓种植了其他作物,现在土豆又被全部摧毁,齐地今年的小麦产量,必然会非常低,而且晋地大旱,齐地必然也会受到一些旱情影响。

  晋地的流民,也势必会前往齐地。

  齐地能够保持稳定已经不易,怕是根本拿不出什么粮食了!

  “齐王殿下,误我大明啊!!!”

  胡惟庸扼腕叹息,群臣纷纷顿足。

  齐地今年胡闹一番,不知道会让晋地百姓,多死多少人!

  PS:感谢彦祖的鲜花、评价、票票^_^

第42章 流民遍野,秩序崩塌!

  炽热的太阳悬在天穹之上,三晋之地,久未见雨水,大地裂痕宛若蜘蛛网一般,密密麻麻,四处延伸。

  一阵热风吹过,官道上黄土飞扬。

  尘埃落定,视野中,出现几个小黑点,走的近了,才能看清是一家五口,背着行囊。

  他们,是正在逃难的灾民。

  在他们的身后,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小撮一小撮的灾民,缓慢的走在大地之上,也不知已经多长时间没吃东西,身上早没了力气,只是跟着前面的人麻木的往前走着。

  不时,长长的松散的队伍之中,会有人倒下,而后面的人,只是麻木的迈过去,根本没有人有精力去管这些饿晕或者饿死的灾民。

  大灾之年,饿殍满野,死亡人数,每天都在增加。

  就在这时,马蹄声传来,走在前方的灾民抬起头,有些错愕的望着对面行来的一辆辆马车。

  这是一个商队,载着一车车粮食,来三晋之地发财。

  灾难财向来是为人所不齿的,朝廷一旦追究下来,也是杀头大罪,但是在利益面前,总有人愿意冒险。

  一旦成功,很可能抵得上一辈子的努力。

  但有些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

  这一辆辆载着粮食的马车,很快就被饥肠辘辘的灾民盯上。

  行驶了大约几公里的路程,终于有一名灾民忍不住动手,朝着一辆马车扑了上去。

  随后,更多的人蜂拥而上,宛若饿了几天的群狼,迅速把几车粮食全部抢光。

  护送商队的人,或者被打跑或者被打死,或者被打晕,逃出生天的商人悲痛欲绝,昏倒在炽热的大地之上。

  而在太原等各州县,早已经展开赈灾。

  但是大明王朝是从元朝手中接过来的天下,本身基础就比较薄弱,甚至朝廷在建国之初都没什么钱财,百姓更无存粮。

  这些年一直休养生息,但是内忧外患,也没少打仗,百姓手中的余粮,并不多。

  这一年,大旱,颗粒无收。

  百姓或变卖子女,或变卖田产,艰难度日。

  有的人,虽然变卖了子女,或者田产,但好歹还能撑得住,但最底层的百姓,已经彻底破产了。

  有的人开始乞讨,有的人不舍得变卖田产,拖家带口想到其他区域寻一条生路,等到灾情过后,再带着妻儿老小回到家中,重新种地。

  三晋之地,有300多万百姓。流离失所,成为灾民的越来越多。

  从刚开始的几千人,迅速扩大到几万人,几十万人。

  在这个以农耕为主的时代,几十万人每天张嘴吃饭,却无法产出价值,对于三晋之地而言,是无比巨大的负担。

  朝廷调集的粮食,一车接着一车送过来,但根本填不饱这几十万的灾民。

  而且,灾情还在持续扩大,如果控制不住,甚至有可能延续到冬天。

  到时候,灾民甚至可能达到百万规模!

  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因为一旦控制不好,很有可能会引发起义、造反。

  老百姓是非常淳朴的,要求也不高,只求吃饱饭,但如果长期吃不上饭,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他们将没有退路。

  朝廷调集的粮食,也不知道经过多少层的剥削,最终真正用来赈灾的,已然不足一半。

  三晋之地,已经无法承受这巨大的灾民数量。

  不愿意等死的,纷纷拖家带口,向四周扩散,成为流民。

  其中大部分人,都一路往东,直奔齐地,因为在印象中,齐地良田无数,盛产粮食,去那里,应该能够吃上一口饱饭吧。

  朝廷不停的调集粮食,送往晋地,而晋地不停传回灾情扩大的消息,以及死亡人数越来越多的消息,继续索要赈灾钱粮。

  三晋之地,数百万人口,就如同一个无底洞一般,要将大明的家底儿掏空。

  与此同时,粮价飙涨,以三晋之地为中心,越靠近晋地,粮食价格越高,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敢到晋地贩卖粮食的。

  不是他们不爱财,也不是他们害怕被朝廷查到杀头,巨大的利益面前,有些风险是值得冒的,但是,三晋之地的流民太多了,自己的粮食能不能送到市场上卖掉,都是未知之数。

  很可能还没到达目的地,粮食就已经被抢光了,甚至,护送粮食的商队,都有可能被灾民杀死。

首节 上一节 27/3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召唤王者峡谷英雄

下一篇:我是大贪官!女帝却说我是忠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