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第122节
首辅温方言无声地叹了口气,“宣府送来急报,瓦剌人袭击了我军一支运粮队,焚毁了近三万石大米。另外,宣府接收了一批刚从草原解救回来的汉民。因此那边的存粮不够了,他们请旨从速调拨十万石粮食。”
丁元竹急了,“八月底不是额外给他们调了十万石粮食?这才多久!”
陈瑞文:“今年天气比往年要冷的早,冷得多,大军出塞穿的还是夏装,棉衣要早准备了。”
一片沉默,战局的发展超出了预料,不知不觉已经五个月过去了,江浙也开战了。
朱武城的脸阴了一下,转望温方言时又笑了一下,说道:“钦天监传来了准信,今年京畿会很冷,可能会有雪灾,比天佑四十年的要大很多,所以……”
在场的都明白,朝廷缺粮,孔家那边又油盐不进,一个个屏住呼吸,沉默不语。
陈瑞文:“户部先给宣府调拨十万石粮食,不然耽误前线战事就不好了。”
就在这时,一名文渊阁当差的兵部主事急忙走了进来,差点儿绊倒在门槛上,举起手中的奏折,气喘吁吁地,“宣,宣府!六百里加急……”
陈瑞文大步走了过去,抢过奏折,急忙展看,脸色一变,喃喃地说道:“从草原送回的汉民中混入了瓦剌奸细,他们趁着夜色在收容营地中四处放火,然后引导那些汉民冲击了军营,趁乱放火烧毁了粮库……”
温方言一把抢过奏折,刘文彬也把头凑了过来。
丁元竹忍不住了,犹豫着说道:“这就有点……离谱了!”
朱武城转了一下眼珠,“走!去乾清宫。”
……
清晨,杭爱山之南,堆河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白雾。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只见河滩上两名明军骑兵破雾而出,他们沿着河滩风驰电掣般奔驰,向东北方急奔而去。
堆河中游一处宽阔的河滩上,有几顶小帐篷,边上一群明军正在吃早饭,约百余人。
这时,一名身着铠甲,挎刀背弓的壮汉从一顶较大的帐篷中走出,赫然正是失踪已久的大同总兵襄阳伯王斌。
当日一战,王斌侥幸逃离战场,率领百余亲卫逃进了大草原深处,之后因为种种缘故没能碰到牛继宗率领的明军主力,最近因为明军和瓦剌人全部前往了和林,他才率领亲卫走出了杭爱山,看看能否找到明军主力。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马蹄声,正在吃饭的明军纷纷起身,持刀待战。
“巡哨回来了,继续吃饭!”
不一会儿,一名骑兵奔至王斌面前勒住了缰绳,跳下马,大声禀道:“禀伯爷,三十里外发现了一处战场,死者中有一小部分是瓦剌妇孺,大部分是被剥去战甲的汉人,不过可以肯定这些人并不是明军。”
“哦?”
王斌眉头一皱,立刻问道:“可还有其他发现?”
那巡哨略一沉思,犹豫道:“伏击这些人的应该是咱们的人。”
“怎么说?”
“伤口,有几名汉人身上的伤口是火铳造成的。”
“火铳?你没看错!”
“肯定没错,是火铳。”
那巡哨用力点了下头。
火铳?
王斌抬头静静地望着缓缓升起的太阳,眼睛一亮,错不了了,肯定是贾珝来了。
想到这,王斌大声令道:“传令,迅速收拾,跟我去迎接忠武伯!”
片刻,王斌猛抽一鞭战马,率领这百余名明军向西南向飞驰而去。
……
中军大帐内,贾珝看了眼面前的贵妇人,微微一笑,“尊敬的王妃娘娘,咱们又见面了,真是缘分!”
那贵夫人恨恨地瞟了贾珝一眼,“你打算如何处置我们?”
贾珝笑了笑,“当然是送您和世子进京了,毕竟那里才是你们应该呆的地方。”
朱厚泽老妻的脸沉了下来。
这时,大帐外忽然传来了贾贵的声音,“大帅,襄阳伯来了。”
第149章贾琏的运道
锐士营大营里,王斌麾下的大同兵正端着饭碗围着瓦剌妇孺们窃窃私语,不时还有人冲她们吐唾沫,当日一战他们可是差点死在了瓦剌人的手中,如今恨不得将她们生撕活剥了。
瓦剌妇孺们低着头,个个忐忑不安,眼睛里更是流露出了恐惧之意。
大帐内,王斌吃得满头大汗,桌上饭菜十分丰盛。
不仅有牛羊肉,更是有时鲜蔬菜,喝了一口酒,王斌大笑道:“他娘的,这几个月竟在山窝子里钻,一路上喝凉水吃肉干,嘴巴里都淡出鸟来了。还是你小子这日子过得滋润,哎,大营里哪来的酒?”
贾珝却换了话题,“你来之前,审问了一些俘虏,这些人原是淮安漕帮帮众,跟随他们副帮主前往的宣府,不知用了何种手段混进了军队。”
听了这话,王斌放下了筷子,眼中精光一闪,缓缓道:“张强死后,这宣府就张孝光一人说了算。”
贾珝严肃了面容,“张强的死,有些蹊跷。”
王斌:“没错,朝廷有议功一说,他张强就算被定下罪来,也不会是死罪,没必要冒着风险越狱,更不会连带着家中妇孺。”
贾珝叹了口气,张强这个人,贾珝曾十分看好,想着以后可以拉拢,没成想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宣府,还是死在自己人的刀下,一家老小三十余口没活下来一人。
自己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中旬了,兵部邸报中给张强定的是叛国投敌,而且是证据确凿,诛族之罪!
想到这,贾珝突然问道:“若是张孝光有问题,那他为什么没有动手?又会选择在什么时候动手?”
王斌一惊,突然猛烈地咳起嗽来。
贾珝:“怎么了?”
王斌:“前一阵伤了点风,不要紧的。”
说到这里,望了眼帐外,这才问道:“她们是如何落入漕帮手中?他们为何要千里迢迢护送她们前往杭爱山?要知道,这些人就是拿起刀枪的农民,他们没有能力消灭五百全副武装的锐士营精锐……”
说着,长长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说道:“我不担心张孝光造反,因为他没有能力影响整个宣府驻军,我担心的是他会在御林军的军粮上做手脚……”
贾珝一惊,猛地站起身,对着帐外大声喊道:“来人!来人!”
……
阿鲁浑河下游,一场战斗刚刚结束,双方各自退兵,这已经是瓦剌人第三次进攻了。
尽管明军人数占优,但在大草原上作战,瓦剌骑兵来去如风,明军只能被动作战。这两日,双方交战了几场,各有胜负,一时处于胶着状态。
明军主力在两天前的夜间抵达了这里,此地距离和林不足四十里。然而就是这四十里地却如天堑一般将牛继宗部与王子腾部分开,并阻断了双方之间的联络,御林军的大营驻扎在一片地势较高的土丘之上,不远处是一片湖泊,不大,但却够大军饮用,为了防止瓦剌人在水中动手脚,牛继宗严令禁止从阿鲁浑河中取水。
在一座箭楼上,牛继宗正面无表情地凝视着远处的瓦剌人。自从得知朱厚泽领军南下和林之后,牛继宗便率领明军主力转道东进,可惜却遭到了瓦剌骑兵的袭扰,刚开始只有两三万瓦剌骑兵,牛继宗利用声东击西的手段一举将他们打残。
可是,随着大军向和林进军,周边的瓦剌人越来越多,到现在已经有了七八万人。虽说这其中有许多手持弯刀的牧民,但依然给大军带来了压力。
牛继宗渐渐猜到了七八分,这一定是朱厚泽的计谋,为的是拖住自己,让他有足够多的时间处理鞑靼和朵颜,如果仅仅是为了对付和林的两万明军,没必要这么兴师动众。
牛继宗已经有些后悔了,他完全低估了瓦剌人的实力,没想到他们还有这么多人马,原以为最多四五万,这就让他有点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出动骑兵攻击瓦剌人,他担心大营会突然遭到朱厚泽的主力袭击。
牛继宗左右为难,他不可能坐视着王子腾部明军被朱厚泽消灭在眼皮底下。
而且,他心里很清楚,必须要走,因为大军粮道出现了问题,他们已经与宣府断了联系,接下来只能靠着存粮和劫掠来的牛羊充饥。另外,天已经降温了,大军并没有准备棉衣。
牛继宗久久眺望着阿鲁浑河方向,终于,他下定了决心,下令道:“传我的命令,一个时辰后,大军开拔!”
……
乾清宫,司礼监少监黄锦拿着一份六百里加急的密信,忧心忡忡地走了进来,却见乾清宫的侍卫一字排开,站在大殿门口,黄锦心中一愣,脚步一顿。
乾清宫副总管太监王安迎了过来,“黄总管,陛下口谕,任何人不见。”
黄锦用询问的目光直望着他,半个月前,黄锦以不太光彩的手段取得了天佑帝的信任,从大太监戴权的手中分润了部分东厂权利。因此,他可以随时觐见皇帝,不用禀报通传。
王安没有回答。
黄锦的脸阴了一下,想了想,从袖中掏出一枚玉佩,递了过去,低声道:“陛下在接见谁?”
王安一怔,知道这块玉佩是中秋之时太子赏赐,更清楚这是太子对黄锦的笼络,哪里还敢拿乔,忙摆手,“总管这是要小的的命,可不敢,您请收起来!”
接着,上前一步小声说道:“是贾府丞领来的,不认识。”
“贾府丞?”
王安怔住了,难道是灭村案有了进展,只是,为何要觐见皇帝?
又想到太子的嘱咐,瞟了眼手中的密信,犹豫了一下,方对王安说道:“烦请通传一下,就说杂家有急事禀报,宣府的六百里加急。”
王安一惊,瞥了眼他手中的信,好久才答道:“杂家去瞧瞧,不过不敢扰了陛下的大事……急也不急这一刻。”
黄锦眼中掠过一丝不快,却不得不还站在殿外。
……
「啪」的一声,一只茶碗在地上砸得粉碎!把站在边上的贾琏吓得一激灵。
宣府副将三等伯张强次子张昭跪在地上泣不成声,“草民侥幸逃得性命,但家父和张家三十余口都死在了张孝光的刀下,陛下,家父死的好惨啊,张家老小死的冤啊!”
“朕知道!”
天佑帝无力地坐在龙椅上,眼睛通红的格外吓人,“朕会命兵部彻查此事,一定给张家一个交代。”
说到这里,又对贾琏问道:“抓住了几人?问了没有?”
“回陛下,一共三十七人,抓住了两人,其余全部斩杀。问了,都是逃到宣府的淮安漕帮余孽。”
这时,站在一旁的戴权上前低声道:“陛下,既然张伯爷是冤枉的,那宣府肯定是出了大问题,还是抓紧派人前去。毕竟那边如今掌握着数十万大军的粮草,如果出了问题,那可就是大事了。”
这就话提醒了天佑帝,如果张孝光真的有问题,那前线的大军就危险了,他并不担心张孝光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