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274节
从古时候的秦朝就已经是华夏民族的固有领土了。
不过五代十国之后吴权割据安南脱离南汉,而后北宋结束五代十国连大理都收拾不掉,更不用说收复安南故土了。
在洪武末年的时候,安南发生了叛乱,而后大明开始爆发了靖难之役,也无力顾及安南王室。
到了永乐初年,太宗文皇帝将大侄子一脚踹开,稳定大局后,再一看,安南,好家伙,安南王室陈氏几乎都要被杀绝了,而后大明出兵帮助陈氏平叛,打的差不多了,就开始全国范围内找寻王室后裔,找了许久,也没有找到,当然也有一个可能,根本就没有找。
找国王找不到怎么办,那就大皇帝代管吧。
实际上这一条让永乐大帝朱棣也在朝中收了很多的劝谏,并且用的还是朱棣老爹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对其的评价“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可朱棣力排众议,还是决定收复安南。
先是民间造势,安南耆老一千一百二十余人上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仿佛整个安南人的心中都有一颗中国心,他们一闭上眼,出现的都是长江,珠江,松花江……
明太宗朱棣顺应天意,响应安南人民回归祖国热切期盼,与对大明的诚恳请求,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改安南为交趾,设三司,十五府,分辖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又设太原等五州,直隶布政司,分辖二十九县,最后大军进驻安南。
而善后工作,大明做的也很是到位,陈氏诸王被弑者咸予赠谥,建祠治冢。
之后交趾东西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八百里,安抚人民三百一十二万,蛮人二百八万七千五百,自从从五代十国叛乱出去的安南,数百年后,终于在一次的回到了他温暖强大的大家庭。
对于朱棣的这个决定,在后世人看来是非常正确的,当然在朱见深看来,也是非常正确的。
朱棣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大喜功性格的人,他所作的事情,也都是想在自己的父亲面前证明自己,证明父亲错了,自己比朱允炆更适合接手他的基业。
收复安南,朱棣也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安南地处中国大陆与中南半岛的连接处,可以充当明朝经略西洋的跳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收复安南之后,大明朝可以更容易地控制中南半岛,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
虽然在永乐年间这些西洋海外诸国都是由郑和的大船队所震慑统治,继而能够维护天朝上国在西洋建立的威严与朝贡体系,可话又说了回来,郑和的大船队是暂时的,可安南,乃至中南半岛这快土地却是永远存在的。
有了安南,大明在大航海时代,就占据了主动的地位,甚至也能带动整个西南边陲的发展。
在之前,安南人民哭着求着,同属中国,可当真的成为了大明的子民后,一部分人又他妈变卦了,各地的叛乱,让明军损失惨重,朱棣在世的时候,对待叛乱根本就不怕的,甚至想着他们多叛乱一些,让明军有理由大肆捕杀反抗他们的人,也让他有机会,再次组织大军进入安南,杀他一个片甲不留。
可岁月催人老,名利都忘掉……
朱棣在没有彻底解决安南问题之前,倒在了塞外……
而后仁宗皇帝登基,虽然他一直都是监国,使用的也是皇帝的权力,但对待安南,北征这些国家重大的军事行动上面,他在朱棣面前根本就没有多少的发言权,因为朱棣一旦打仗,他总是会说,没钱,没钱,没钱……
当他真的能够对这种重大的事情,当家作主的时候,还没有抽出空对安南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也驾崩了。
而后就是宣宗皇帝朱瞻基,朱见深的爷爷上位。
安南又又又叛乱了,声势还挺大,这就让宣宗皇帝挺不住了,而后三杨集体上书,劝导宣宗皇帝放弃安南,当时的朝廷情况是一面倒的,只有夏元吉,英国公张辅据理力争,痛斥宣宗皇帝忘记太宗皇帝开土不易,想要改变朝廷的大势所趋。
但宣宗皇帝思考再三后,还是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放弃安南,让王通率军撤回云南,自此,大明朝再一次的放弃安南。
而他的后遗症也很大,放弃安南等于放弃西洋。
实际上在真正的历史上,成化年间,朱见深在汪直的建议下,确实重新对安南起了想法,可文官阶层的反抗太过强烈,最后还没有成型。
而他没有做到的事情,他的孙子嘉靖皇帝却做到了,他虽然没有大举对西南用兵,但却用其大势迫使安南再一次的从属国变成了属地,算是名义上归属了大明。
不过这次朱见深却不想麻烦自己的孙子出马了,他现在还小,只要打下安南,叛乱的时候,由自己兜底,熬个三四十年,即便西南多省赋税被打的一文不剩,也在所不惜…………
而朱见深想用的大将石亨,也入京了…………
第314章 休息几日
石亨离开辽东,对于朝鲜的影响后遗症也开始出现了。
不仅仅是汉城的锦城君李瑜想要借着明军权力交接的时候,想着统一朝鲜,就连一直隐忍不发,不敢南下进攻的平壤郑种等人也有了这个想法。
石彪率军南下,到了平壤,算是给平壤城中的郑种来了一个警告,可汉城的锦城君李瑜却没有受到明军的直接告诫,妄图挑战大明为朝鲜制定的半岛新秩序。
而在汉城的赵辅,也开始了安排,一来是想要阻止汉城军发起自损实力的大战,现在汉城之外的军队,可都是他训练了数年,对他很是尊敬认同,若是损失惨重,那他在汉城的布局也算是被摧毁了,二来也是皇帝陛下对他自己的要求。
汉城,王宫之中。
在国主出席的朝会之上,赵辅也去了,他在这样的朝会上,与锦城君李瑜来了一次正面的对抗。
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大明不同意让汉城的军队,在这个敏感时期,做出对自身不利的事情。
李弘暐坐在王位之上,听着锦城君李瑜,与大明第一任驻朝都督赵辅的激烈辩论,毫无决断,这些年来,锦城君李瑜权势越发的大了起来,国主信任,在他们的朝中根本就没有谁能够起到制约的作用。
特别是在对待剿灭平壤叛贼的问题上,很少有人敢在这个问题上,跟李瑜来一场对抗。
但赵辅没有这个心理压力。
赵辅从两方军队数年的征战胜率做对比,在国主李弘暐面前直接说了,若是进攻很难获得胜利的事情,还有可能让安平的明军控制不住平壤的叛军,到时候局势会扩大,汉城军队在北上失败之后,还有可能激起平壤军民的怒火,让他们不顾一切的南下进攻汉城,到时候,整个朝鲜正统就有被覆灭的危险。
赵辅的这些分析,让李弘暐有些慌了,他赶忙看向李瑜。
而李瑜冷笑一声,开口说道:“大王,赵将军的这番话,有些危言耸听,那平壤叛军,占城不过三十余座,百姓不过八十余万,带甲之兵,不足两万,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南下,更何况,这些年,我汉城军队也被赵辅将军整训过,其自身的战斗力也有所上升,在臣看来,此次北征,一定会大胜而归,收复我朝鲜丢失数年的半壁江山。”
锦城君李瑜知道,国主李弘暐最怕什么,当下根本就不从他的战略部署方面汇报,而是先打消他心中的忌惮,再画上一个大饼给李弘暐吃。
当然,李瑜也没有什么战略部署可以讲。
听完李瑜的话后,李弘暐眉头舒展,而赵辅也朗声笑了:“国主,这些年北伐的次数多了,你可以想一想,哪一次北伐,锦城君不都是用这段话来争取国主的同意。可结果呢,哪一次不是大败而归,丢盔弃甲,这些年啊,汉城军不管是中上层的将军,还是底层的士兵,谁不畏平壤如猛虎,若是不听本将军的劝告,一旦出兵,就是要承担国破家亡的后果。”
成三问,朴鹏年,河纬地,柳城垣,李凯这些文官听完之后,都是感觉赵辅说的有道理,这么多年,都没有赢过,那些小胜哪一次不是为了赏赐而续报的。
作为汉城尉的郑棕,国主的老舅,心里面对这场李瑜迫切想要推动的战事,也是不热衷,在他看来,一动不如一静,人生短短几十载,将这些美好且短暂的时光,用在打一场不会赢的战争,就是傻。
而李弘暐刚刚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赵将军说的有道理,我们好像没有赢过。
李瑜听到之后,俊秀的脸上,狰狞到了一起,他看着赵辅冷冷的低吼道:“赵将军,您虽然是大明的将军,可大明大皇帝陛下,是让您来帮助我们朝鲜的,可不是来拖我们统一家国的进程。”
赵辅也不生气,只是淡淡的看向李瑜:“本将军现在就是在帮助你们。”
成三问知道若是对奏再进行下去,这锦城君与大明赵辅将军的矛盾就要不可调停了,这件事情,对朝鲜没有一点好处,当下赶忙给李弘暐上奏,结束了这场奏对。
结束之后,赵辅出了王宫回到了别院,而锦城君李瑜扭着屁股在随后也来到了别院之中…………
而导致朝鲜局势发生变化的石亨的心情很不美丽。
石亨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愿望入京了。
可这次入京的体验,却让石亨感觉到多是不适,石彪回京,张保还亲自迎接了呢,可这次自己回京,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他明明到了山海关后,先派人到了京师五军都督府送了军帖,按道理来说,陛下也应该知道了啊。
为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石亨还专门在山海关停了三日,就是要给朝廷准备的时间。
当然在山海关等着的三天,他也出了幺蛾子。
按理说,他等就等呗,可他不闲着,在山海关喝完酒后,开始吹牛逼,吹的还是牛儿上天的大牛逼。
对山海关总兵以及一干兵将都说,自己虽然被陛下调出了辽东,但自己在辽东的威望很高,即便数年不去,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丝毫不夸张的说一句,出了山海关,找朝廷没有什么卵用,还是要找自己,就算自己不在辽东,也好使。
而这些话一字不差的都被传到了京师。
有的御史已经从口出狂言的方面,弹劾了石亨。
而一路跟着石亨的亲兵中,也有锦衣卫安排的探子,也在石亨停留在山海关的这几日,将他这段时间,一路上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情,全部都详细的上报给了朱骥。
在配合山海关的言语,让朱见深很是生气,都回来了,还是不忘记再狂妄一番,当下,朱见深便将前面的布置给取消了,虽然没有惩处石亨,也要冷处理一番。
就这样,石亨回到京师后的三日后,皇帝陛下还是没有召见。
没有召见也就算了,还暂停了他的朝会,说是石亨一路辛苦,多多休息几日。
这让石亨的心里面更没有谱了。
难道石彪为稳住自己,给自己说了谎,陛下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对安南用兵,即便,陛下有了对西南用兵的打算,也没有想要启用自己的想法。
这让石亨的心更加慌了。
而后石亨开始走关系,找到了张保,让他帮助自己给陛下通个信,他的镇北大将军石亨回来了呀,啥时候安排见面呢。
那御诗上面那感动天感动地的我为将军解战袍,这才过了多久啊,陛下难道都忘了吗?
当石亨通过关系找到张保之后的第二日,石亨终于收到了朱见深的召见。
这让石亨欣喜若狂,接到旨意后,立即换上了皇帝陛下御赐的蟒袍,入宫面圣了。
在乾清宫中,当朱见深看到穿着蟒袍玉带的石亨,也是稍稍一愣,自己这几日如此冷待石亨,按照正常人的反应,会低调一些,最起码也不会穿着如此招摇的衣服入宫面圣。
石亨穿着蟒袍面圣,在他看来,是穿给那些觉得自己失去恩宠的文官小人们看的,可在朱见深看来,这石亨穿着蟒袍就是穿给自己看的。
陛下,你瞧,你赐给微臣的蟒袍,想起来没有,您曾经对我有多器重,您曾经专门给你的镇北大将军石亨在华盖殿赐下宴席,这种感觉您可不能忘记啊。
有软逼宫之嫌。
“臣石亨,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见深摆了摆手说道:“武阳候,平身。”
石亨听到朱见深的话后,才慢慢的站起身来,而后抬起头看了一眼朱见深,正好与朱见深的目光对视。
石亨赶忙低下头去。
“武阳候,这一路上舟车劳顿,辛苦了,朕本想着让武阳候,再多休息几日…………“
朱见深的欲言又止,石亨不懂,当下看到陛下停下说话后,赶忙说道:“陛下,微臣精力旺盛,不用休息,想要早一些的翻身上马,接着为陛下冲锋陷阵。”
…………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