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8节
土木之变后的第十日,第二支一万人的勤王之师到达京师。
土木之变后的第十二日,第三支三万的勤王之师到达京师。
…………
也先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整个北京城已经聚拢了二十二万可战之军,并且后续的援军还在源源不断的到来。
随着援军的到来,低沉的士气渐渐高涨起来,整座北京城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一号的军营。
紫禁城。
孙太后抱着刚刚登基为帝的朱见深端坐在龙椅之上,旁边站着的是监国朱祁钰。
而于谦正在向太后,皇帝,监国汇报此次的京师防务。
北京已有军马二十二万,在各勤王之军支援京师的时候,都带着各自的口粮军械,对于京师来说,没有后勤的压力。
大同,宣府等重镇也做好了迎敌之准备。
在大明国的北方此时已有将近五十万可战之兵将,而此时的瓦剌也先还没有发动对边疆重镇的进攻,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汇报完以后。
“于尚书当真是国之柱石,皇奶奶,等到此次事了之后,便让于尚书当我的老师吧。”朱见深看着于谦半笑着说道。
虽然朱见深现在已经登基为帝,可说白了也就是占着个法理,手中没有半点权力,大部分权力都是握在孙太后的手中,不,现在已经是太皇太后了。
孙太皇太后点了点头说道:“等到此次京师之危解除,皇奶奶就下旨,让于尚书当皇上的老师。”
在这座深宫之中,自己也就只有朱见深一个亲人了,再加上孙子乖巧听话,孙太皇太后可谓是事事依着朱见深。
但朱见深与朱祁镇最大的不同,就是懂得分寸,从来不提无理的要求,安安稳稳的当一个摆设。
于谦听完后,行礼谢恩,教导年幼的皇帝,这对于大明的文官来说,已是最大的殊荣,可对于写出石灰吟的于谦来说,是更大的责任。
为大明培养出一位好皇帝,这可是要影响大明几十年国运。
北方草原上的也先在这个时候,也终于做足了准备,集结了十六万军马,决对入侵大明。
在也先看来,此时的大明就如同一处到处漏水的破船,只要稍稍经历一点风浪,就会船毁人亡,自己便可以重新带领蒙元入主中原,完成大业。
可接下来的战事却超脱了他的预料…………
第13章 大同之战1
朱祁镇的诏书没有写,也落得个随军出征的下场。
上一次的军旅生涯,朱祁镇可是有九匹马拉的龙銮。又有几十名太监宫女贴身服侍,根本就没有受太多的苦,可这次穿越草原的出征旅程,却是被扔上了一辆运送攻城器械的马车,没有任何的遮掩,任凭冷风吹打。
为了能够让朱祁镇被守城的明军一眼看出其身份,也先命朱祁镇换上了龙袍,只不过现在的龙袍因为一路上的颠簸,已然变得脏兮兮了。
而此时的喜宁坐在俘获的马车中,时不时的打开帘布,看看自己家萎靡不堪的皇帝陛下,十分得意。
朱祁镇被俘虏已有一个月,这一个月的时间从未洗过澡,也从未正儿八经的吃过饭,一个羊腿扔过来就是三四天的口粮,此时的朱祁镇头发凌乱,嘴边也是胡子拉碴,哪像是大明的少年太子,正统皇帝。
大同城。
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寿,驸马都尉井渊,大同守将郭登等人齐聚一堂。
共有二十余名勋贵在此,原先的历史中这个时候的勋贵们都已经死在了土木堡乱军之中,而大同总兵郭登虽然没有掺和进土木堡之变中,但却在朱祁镇复辟后,遭到了清算,死于京师。
“快马来报,瓦剌也先率领十六万军马朝着我们大同城而来,众位将军觉得这场仗该怎么打。”张辅坐在主位,看着两侧的勋贵们开口说道。
“老国公,我认为也先军力正盛,士气高涨,我们应该避其锋芒,据城而守。”成国公朱寿说道。
”末将有不同见解,也先在土木堡大胜,骄慢之心已起,兵家行事,最忌轻敌骄横,我们应该趁着他们攻城阵型还未形成之前,对其发起进攻,打也先一个措手不及。”郭登却有不同的意见。
实际上二人所说的都是有可能的。
“郭将军说的有理,成国公说的也没错,可若是按照郭将军所说的部署,太过冒险了,现在新帝登基,京师稍有好转之态,我们不能再败任何一场战争,为大明计,我们的打法应该保守一些,拒守不出,避其锋芒,亦可让也先部更加的狂妄自大,找准时机,再行反扑。”张辅轻声说道。
现在大同城中的兵力根本不下也先所带之军队,即便是硬碰硬,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而大同守将郭登在大同府中可是被也先压制了三个多月,此时看着大同中的军马丝毫不下于也先,才会说出这样的军事部署,但正如张辅所说,现在的大明经不起失败,不输就是赢。
这也是朱祁镇被俘虏后给九边的明军所带来的后果之一。
“我们都听老国公的,粮草器械已经从京师到了大同,我们可无后顾之忧的于蛮夷在这大同城打上四五个月,我们能挺得住,也先可挺不住。”泰宁候陈瀛略带笑意的说道。
手头有粮,心里不慌。
当于谦接手北方防务后,就不断的将粮食器械运送到了大同,宣府,做足了持久战之准备,而于大明相比,瓦剌的后勤便显得十分虚弱,注定不能再大同城下耗费太多的时间。
也先的军队连绵数里,首尾相接,浩浩荡荡的开赴到了大同城下。
城头之上,朱寿,陈瀛,郭登众人看着远方的连绵数里的蒙古大军。
明军攻城,会率先使用火炮,或投石机对其城墙轰炸,当然现在这个时期的火炮威力不大,只能够起到压制性的作用,他们还会采用一系列的攻城器械,云车,以大木做周框,下面有四个轮子,上层建设的跟房屋一样,车中可乘坐二十余人,直接从云车之上就可以进入城墙上,当城墙之上的战斗打响后,大规模的军队才会使用云梯登墙。
云梯顶部都装着钩状物,可以固定在城墙的边缘上,城上的防守士兵也无法轻而易举的将云梯推开。
在明军之中,有“先登”的称号,就是第一个登上城墙的士兵,他们居攻城之首功,这也是明军根据古时战争史所列出的功劳划分,《史记货殖列传》: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在明军中若是获得先登称号,几乎都会从一个大头兵升迁至百户,拥有官身。
于明军完善的攻城流程相比,蒙古人就跟小学没有毕业一样,他们曾经辉煌过,也曾攻破了欧洲很多坚固的要塞,但那个时候的他们可是拥有了宋朝的北方,拥有了很多能工巧匠,攻城器械层出不穷,可现在他们被赶回到了老家,所使用的攻城器械都是些简单的云梯之类。
对付一个小县城还算可以,可对付重镇大同就有些不够看了。
他们的方法就是驱逐百姓先去冲击城墙,等到差不多的时候才会让自己人上,下面堆满了尸体,就算是从云梯上掉落下来也不至于摔死,可此时明蒙之战已经打了许久,周边的百姓早就跑的跑,逃得逃,最有效的策略也失策了。
这个时候进攻大同,就是真正的硬碰硬了。
但也先却是志得意满,此时手上可是有着朱祁镇这道王牌,有了他,自己这十六万大军不日便可到达北京城下。
也先在中军营帐之中,而朱祁镇就在其身后,被绳索绑住双手,双腿也被紧紧的束缚在了马背之上。
“小皇帝,去,给你们的大明的将军们打个招呼吧。”
也先说完后,喜宁便牵着朱祁镇的马朝前走去,而身旁也跟着十几名蒙古骑兵。
离得较远,守军们也只是看到有一小队骑兵从中军中脱离而出,朝城墙的方向走来。
老成的朱寿心有不妙。
难道是太上皇。
一旁的郭登,井渊等人也有些察觉。
“若是他们挟持太上皇到此,该当如何?”郭登问道。
井渊最为着急:“末将下去部署一支骑兵,只要他们远离中军,离城墙近一些的时候,便立即发动冲击,将太上皇救下。”
朱寿摆手拒绝:“派兵突袭,可能将太上皇至于危险之境地,井都尉待会你率领十几人去觐见太上皇,告诉他皇太子以继承皇位,也莫要忘了对他说,祖宗驱逐鞑子不易,莫要做一些对国家不利的事情。”
井渊听完后,只是莫不做气。
第14章 大同之战2
喜宁牵着马匹,慢慢的靠近大同城。
“皇帝陛下,待会见到了众位将军,你应该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了吧,只要也先太师得到了大同,你的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喜宁边走边嘱咐。
朱祁镇对此并无回应,看着越来越近的大同城,心中真是五味杂陈,就在一月前,他身处大同城中,还是无上的帝王,可一月后,他在城外,已是敌军的俘虏,进攻大同的敲门砖。
命运的转换就是那么奇妙,不管你接受或是不接受,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不会再有改变。
看到朱祁镇不说话,那喜宁又自说自话的道:“皇上也不要想着城中的人会将你救走,咱们身后跟着的蒙古骑兵事先可都收到了命令,若是城中的人不安分,就将你就地扑杀。”
“皇帝陛下,您身子骨娇嫩,可吃不了那么多的苦。”
“大明大着的呢,一个大同,一个宣府对大明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让了也就让了,到时候也先太师得到了大同宣府等城池,自然而然就将皇上放回京师享福去了。”
说话间,众人已经走到了护城河边,也能够看到大明城墙上明军武器的锋芒。
数万的明军都将目光转移到了朱祁镇一行人身上。
那里是他们曾经的帝王。
朱寿叹了口气对着身后的亲兵说道:“去请老国公。”
那亲兵得令后立即离开。
“陛下,您瞧那位是成国公朱寿,那位是郭登将军,那位是泰宁候陈瀛侯爷,那位是襄城伯李珍,这些可都是跟大明依靠的武将勋贵啊,皇上只要对他们说,让他们出城投降,你的日子就会好过了,也能早一日回到皇宫之中,做你的深宫帝王。”喜宁在旁边笑嘻嘻的说道。
朱祁镇撇了一眼喜宁,回到皇宫中去,自己真的能重新回到皇宫中去吗?
正当朱祁镇迟疑之时,大同的城门露出了一个缝隙,十几匹快马一跃而出,正是驸马都尉井渊。
井渊出了城后,并未选择下跪,因为在朱祁镇的身后有十几名蒙古骑兵,若是朝朱祁镇下跪,就相当于朝蛮夷下跪一般。
他看着被五花大绑的朱祁镇,内心也是一阵恍惚。
自己可以说是看着朱祁镇长大的,私人感情相对来说要深一些。
“陛下,这是微臣最后一次叫您陛下了,皇太子已在京师继位,您现在已经是我大明的太上皇了。”
听到井渊的话后,朱祁镇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之极。
自己被母后抛弃了吗,自己被大明被抛弃,被万民抛弃了吗?
“怎,怎会这样?”朱祁镇喃喃的说道。
不应该这样啊,大明为什么没有想过营救自己,就这样在没有经过自己允许的情况下另立了新君,对朕不公平。
上一篇: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下一篇:曹操:吾儿太凶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