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1079节
“殿下,朝廷迁都了,您不回去……”
跟着朱棣一起的军人,询问朱棣。
这位还不知道能当多久的燕王殿下,在军中同吃同住,早就和士兵们打成一片。
有了同生共死的经历,他们跟朱棣说话也没有那么小心。
“咱们是军人,巡边,保家卫国是咱们的责任!
我回去凑什么热闹,保护好国家,才是关键……”
“殿下,那些蒙古人早就跑了,现在诺大的草原,连只羊都没有……
我看哪,他们早就被咱们大明吓破了胆,去远方祸害别人去了……”
就在手下话音刚落之时,朱棣的耳朵动了动。
他拉住缰绳,侧耳倾听。
刚才说话的士兵,也跟着停下来,大家伙都是斥候,对于周围的动静极为敏感。
空气中,有轰鸣声。
朱棣跳下马,伏在地上倾听,然后他迅速上马,朝着一个方向去。
其他人脸色凝重,连忙跟上。
他们跑了不远,就隐约看见,地平线上乌泱泱的黑影。
骏马,牛羊,还有蒙古人的骑兵。
刚才说蒙古人不会回来的将士,此时脸色已经煞白。
“走,回去!”
朱棣脸色凝重,他仔细观察之后,攥动缰绳说道:
“你们出个人,回去通知徐将军……
蒙古人,回来了!”
“殿下,您不回去?”
“我再看看……”
朱棣没有逞强,但他在退走的时候,却依然在附近盘旋!
蒙古人回来了!
这条消息,从前线到北方的京城,都收到了消息。
第554章 天子守国门,归还天师位
“蒙古人来了?”
北京,皇帝还没来到京城,蒙古人先来了。
前线的消息传来,确实让不少人心惊肉跳。
“要是前线的徐将军挡不住,那不是他们马上就能冲到京城?”
“赶紧去通知皇上……”
相比起其他人的惊慌失措,胡惟庸知道这件事,心情是惊喜不已。
蒙古人终于来了,他不用提心吊胆,怕事情功亏一篑。
不过兴奋之余,他听着百官的反应,又变得患得患失起来。
在朱元璋还没入城的时候,蒙古人来了,比胡惟庸想象中,还要早上许多。
大明的迁都还没到来,蒙古人就先给皇帝上了一课……
已经有不少官员建议,北方危险,让皇帝先不要到北京来。
可是,如果朱元璋不来北京,他的一切计划,不就泡汤了。
“胡相,您赶紧写奏疏,让陛下保重龙体,大局为重……”
胡惟庸深吸一口气,无可奈何……
就在他复杂且焦急的情绪中。
河北!
皇帝的车辇停下来。
“蒙古人回来了?”
朱元璋收到军报的时间,并不会比北京晚多少?
当他看着前方的情报,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大明迁都,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间点过来。
朱元璋的好心情,全部被搅乱了。
“陛下,这次蒙古军攻势猛烈,不单是燕地,太原,陕西,同样遭受蒙军的进攻!
这次的行动,臣觉得有蹊跷,还请陛下暂缓迁都!”
“请陛下顾全大局,暂缓迁都!”、
“请陛下顾全大局,暂缓迁都!”
迁都迁到一半,却被这种突然的意外打断,朱元璋的脾气,已经到了要爆发的边缘。
听着手下的劝说,他深吸一口气道:
“给朕继续走!”
“陛下!”
汪广洋等追随朱元璋一路前行的大臣们,开始跪在地上,不让皇帝前进。
“朕若往回走,岂不是沦为天下人笑柄?
朕当年从江南,一路将蒙古人赶到漠北,从未怕过!
如今尔等却让朕止步不前,甚至打道回府,这是让朕自绝于天下人。
走,给朕继续走!
朕既然决定迁都北京,就做好天子守国门的准备!”
汪广洋等人闻言,面面相觑。
不过朱元璋一句天子守国门,却也让他们莫名热血沸腾。
老朱的话,随着人传人,在队伍中逐渐传递开来。
那些军人,官员,闻言心头都升起别样的感觉。
历朝历代,出了战事,别的皇帝都是迁都远遁,主打一个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而大明的君王,却立下天子守国门的誓约。
整治队伍的士气,莫名的高涨起来。
“天子守国门,这就是我们大明的皇帝!”
队伍中,老张和张异同乘一车,张正常听了老朱的话,脸色也红润起来。
朱元璋不管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
但至少,这位皇帝是一个有担当的人……
老张深吸一口气,因为舟车劳顿的疲累,他闭上眼睛,靠在车箱的壁。
张异给大哥一个眼神,示意他照顾好皇帝,他主动走下车,看着前方的情景。
汪广洋他们依然跪地不起。
皇帝有舍身的决心,可是他们身为臣子,却不能不劝诫皇帝。
“陛下,不行,您也让太子殿下……”
汪广洋话音未落,张异主动上前:
“不可……”
百官的目光,都落在张异身上。
“让太子离开,岂不是陷太子于不义?”
“你懂什么?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陛下和太子……”
汪广洋跳起来,指着张异的鼻子大骂。
他可以不同意朱元璋的想法,却不能反驳老朱。
可是借着骂张异,他却可以把自己行踪所想说出来。
“所谓的君子,也包括诸位大人吗?”
张异一句话,说得许多官员面红耳赤。
上一篇:支教三年,大秦成日不落了?
下一篇: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