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146节

  李善长脸色难看,只是盯着刘基跟皇帝进去。

  “走,都回去,没有事做了吗?”

  他回身,挥手,让百官散开,再回头望着御书房的方向,若有所思!

  御书房内!

  刘伯温径自跪在地上,皇帝只是看着他,久久不言。

  “刘基,朕对你很失望……”

  朱元璋一句话,让刘伯温身躯震动。

  皇帝这句话中蕴含的情感,充满真诚,他抬头,却见朱元璋已经走到窗边,背对着他。

  “朕明白你的立场,朕同样有朕的立场!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有相互扶持,也有相互争斗,这些朕都能理解!

  只是朕想不明白,这大明连天下都没定,你们这些人,角色转变未免也太快了!”

  皇帝回头,刘伯温赶紧低下头。

  “咱们这些人,一年前,还是别人眼中的反贼,朕还记得朕没做这个皇帝的时候,你们这些人跟朕还没有这些隔阂,如今你也好,李善长也好……

  一个个都开始算计自己私人利益了?

  你刘基还记不记得,你说心怀天下的话语?

  告诉朕,朕分南北榜,是为什么?”

  朱元璋几乎是用咆哮的语气,质问刘基。

  刘伯温的身体在颤抖,朱标也有些于心不忍。

  “陛下在推动算学入科举的时候,大概还没有分南北榜的想法,想来陛下最近是有高人指点……

  臣思索了一下,以陛下的手段,如果您是一开始就知道,应该会跟算学入科举一起铺垫这件事,可但算学入科举尘埃落定,您都没说,这证明您得到这个建议并打算推行,不会超过三天!”

  朱标正准备劝说朱元璋,刘伯温突然开口。

  老朱不言,朱标愣住。

  刘伯温抬起头,神色平静。

  “所以,给您说这件事的人,也不可能是许存仁,许老做学问也许不错,但想不出这种千秋之策!

  我大明拿下天下之后,陛下要面对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南北方弥合的问题,这个问题臣以为陛下会缓缓解决,直到陛下突然祭出南北榜,

  证明陛下此时已经在铺垫此事!

  因为有算学入科举在前,科举改革大势已成,陛下不想浪费这个好机会,所以才强行推动南北榜!

  我大明拿下大都,就是今日之事,北方的百姓喜迎王师,但同样会对您这位陛下心中多有猜想!

  南人在前朝,是最下等下贱之人,南北汉人,这数百年来几乎几乎反目成仇,北地的百姓被南方的朝廷控制,

  他们也担心这数百年的仇怨,会不会导致屠刀落下!

  陛下分南北榜,也有让天下归心之意!”

  朱元璋颔首,刘伯温还是那个刘伯温,他虽然未必有张异看得深远,但那小子是有仙缘在身。

  刘基几乎是老朱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他能看清自己的算计。

  但,也是因为如此,朱元璋才真的生气。

  “既然你看透这一切,那你为什么要当出头鸟?”

  刘伯温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出话,他苦笑一声,将整个人伏在地上。

  “因为你刘大人已经长出息了,你身边有了依附你的人,你虽然看透朕的想法,却被你的手下裹挟,不得不出来……

  你知道朕的算计,是为了天下大势,也是为了百姓!

  可是你刘基依然选择你的立场,站在朕的跟前?

  你若为了其他事站在朕面前,朕不会如此生气,但这件事,朕对你……失望至极!”

  朱元璋一番话,让刘伯温再也坚持不住。

  他明白自己在朱元璋心中的定位,同样是文臣,李善长是朱元璋的心腹,但李善长的为人朱元璋同样清楚。

  相比对方,自己在皇帝心中,大抵还算是个有理想的人!

  朱元璋可以允许自己在朝中结党,跟李善长争斗,但如果他明知公利和选择维私利,那在老朱眼中是很严重的事,

  也是因为如此,老朱才会说出失望二字。

  “臣,辜负陛下信任,请陛下责罚!”

  刘伯温无话可说,就跪地不起。

  朱元璋面无表情:

  “罚俸一年!回去思过……”

  刘伯温不敢多言,叩谢皇恩之后,无声离去。

  朱元璋父子目送他离开,朱标开口道:

  “刘夫子这次确实不该犯错,只看李先生就比他圆滑得多,身为百官之首,他看似为官员们出头,却又什么都没说!

  夫子这次,不如李先生也!”

  朱元璋回头,默默看着朱标,朱标一惊:

  “父皇,难道儿臣看错了?”

  “南北榜之事,你却没学会你张家弟弟说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立场,从李善长的角度来说,他是朕的老兄弟,未来必定能封公侯的人物,他虽然是文臣,是宰相,但他的政治班底是跟着朕一起打天下的那些老兄弟,所以他自然不会对南北分榜感同身受?

  那老狐狸能出面,还是看在拉拢人心的份上,和刘基怎么一样?

  刘基虽然跟着朕也很久,但他可不是淮西人,若他肯真心依附李善长,也许就不会活得这么累!

  但李善长那人不是那么好跟的,他刘伯温也是心高气傲之人,

  所以这朕登基之后,摆在刘伯温面前的问题就是他如何自保,这老家伙也是硬气,竟然能拉拢一批人跟李善长打得有来有往!

  但你再看看他的班底,就明白刘基为什么会比李善长更在意南北榜一事!”

  朱标闻言,方才恍然大悟。

  如今朝堂之中,确实有两个政治势力隐约形成。

  其中一方,是以朱元璋最早打天下的那些淮西老兄弟为核心的那批人,李善长,徐达两人就是当之无愧的领袖,徐达是武将,长期领兵在外,李善长这位文臣就成为应天淮西帮的领袖。

  另一边,刘基拉拢了浙东老乡和官场上和他政治理念相近的一批人,也形成了一个对抗势力。

  二者看似相通,其实跟脚不一样。

  李善长的依仗是那些还在北方打仗的功臣,他对于科举取士这件事并不敏感。

  可刘基呢?

  浙东从宋时起,就是天下科举出进士的重地之一,刘伯温的根基就是那些浙东的老乡和依附他的低阶官员。

  对于浙东一派来说,科举是关系到他们身家性命的东西。

  如果刘伯温不出头,大概那些依附他的人马上就会做鸟兽散。

  “朕理解他的立场,但他也应该看出朕的初心,他刘伯温完全可以用更怀柔的办法,做到两全其美,可是他出此昏招!

  他倒是忘了,朕让他做御史中丞是为了什么?

  不是为了让他用监察权去结党营私的,若是如此,朕何必用他?

  给他一个清闲职位养老去就是!”

  “希望刘夫子能明白父皇的苦心……”

  朱家父子的对话告一段落,另一边,御史中臣刘伯温走出皇宫,和进宫前的愤慨不同,他此时有些失落。

  等出了宫门,却有人等着他。

  这些官员要将他围起来,刘伯温摆摆手,让他们不要靠近!

  他独自一人,往前走。

  只是路过一人的时候,刘基说了一句:

  “陛下背后有高人,南北榜一事,决不可再提!

  你出身检校,可以去打听一下,陛下最近跟谁走得近,

  还有,也许从其他人身上,也能找到线索!”

  说完,刘伯温上了自己的车,车夫道:

  “老爷,您要回御史台?”

  “不,去许府!”

  刘基深吸一口气,这次陛下对他已经有了成见,他必须做点什么弥补一下。

  南北榜一事,他插不上手,但算学入科举,他还能帮得上忙。

首节 上一节 146/11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支教三年,大秦成日不落了?

下一篇: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