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414节
不是因为龙虎山的和尚,是因为皇帝陛下四个字。
慧昙法师病倒了,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三天后。
小和尚在师父身边,照顾他。
慧昙醒来之后,问清楚自己病倒的时间,
他又问:
“朝天宫最近是什么情况?”
“宋夫子已经入驻朝天宫,开始为前朝修元史了!”
小和尚老老实实给师父说了三天发生的一切。
天界寺的大机缘终究还是被夺走,另外一件让他们震惊的事,是朝廷在封神后不久,再次以朝廷的名义举办一场药王大祭。
药王太上,经过龙虎山刻意的引导,已经弱化了太上老君的属性,更加强调药王爷的身份。
就如佛门的身外化身和本体分离一样,这是利于传播的常规做法。
但皇帝支持一场药王祭典,这件事的政治意味非常强。
华夏的君王,除非是那种迷信僧道的皇帝,不然很少会用朝廷的名义,去举办这种祭典。
难道陛下皈依道门了?
慧昙摇摇头,自己否定了自己的猜想。
那位皇帝朝气蓬勃,就如这个王朝一样,一心只向前看。
他绝不会是一个迷信佛道的君王,甚至慧昙也明白,僧道二门,只是这位君王利用的工具。
那么,老朱如此大张旗鼓的扶持朝天宫和龙虎山,一定有他的道理。
“你扶我起来,让我再看看陛下那天送来的折子!”
慧昙顾不上吃药,却要去找让他昏迷三天的物件。
小和尚犹豫,师父这是多想不开,才再去找那晦气的东西?
不过他也不敢反驳,老老实实去找到一个小盒子。
皇帝赏赐的物件,哪怕再讨厌,也要小心放好!
慧昙法师拖着病体,接过盒子,小心翼翼打开。
再次翻开折子,皇帝亲书的【慈悲为怀】依然刺眼,只是慧昙这次没有多少情绪波动,而是平静的看着。
一刻钟,整整一刻钟他都没动过。
“师父!”
小和尚终究承受不住,出声提醒慧昙。
他怕师父再有什么不测!
“三天前贫僧看这四个字,只觉得陛下是在讽刺贫僧!
但此时再想,那是贫僧自己有了心魔,才会误读陛下的意思!
也是,那位皇帝虽然对臣子刻薄,但对僧人,其实算得上磊落!
就算他不满贫僧的所作所为,也不至于小家子气来专门讽刺贫僧!
贫僧没有这个资格,所以这三天的病苦,实属自作多情!”
慧昙苦笑,他深吸一口气,挣扎着要起来。
小和尚赶紧扶着师父。
打开房门,师徒二人走出去,远眺大雄宝殿。
天界寺的人流恢复一些,倒是有了几分大明第一寺院的人气。
只是比起以前的盛况,这里差得太远太远。
如果是以前的他,大概会很痛心,很焦虑……
身为佛门领袖,天界寺的主持,他一直觉得自己身上有些责任。
此时的慧昙却在想,如果慈悲为怀那四个字不是皇帝在讽刺他,那又是什么呢?
“你跟我出去走走!”
既然想不清楚,那就出去找答案。
“师父,可是你的身子?”
“没事!”
师徒二人出门前,慧昙特意换上俗家衣服,戴上斗笠。
师徒二人以一种低调的方式离开天界寺。
“师父,咱们去哪?”
小和尚看着茫然走在路上的慧昙,有些担心。
他们走着走着,经过一家道观。
慧昙转身一看,那墙上忠君爱国的标语,最近都快成为正一道道观的标配。
他曾经暗中对正一道这种拍马屁的行为颇为不齿。
出家人就要有出家人的风骨,虽然人在红尘,许多东西不得不低头,可心中的骄傲还是要有的。
慧昙鬼使神差,走进那家道观。
这是一家比清心观大不了多少的小道观。
但走入此间的百姓不少,似乎香火也不错。
慧昙走入此间,却见一个小道士正在焦头烂额,为百姓们解释着什么?
他先看墙上,不知道何时有人手绘的图画,图画有字,但画图之人似乎考虑到百姓不识字的原故,所以画得特别详细,慧昙并不用太费力,就学会了制造粪丹。
他没有去百姓扎堆的地方,而是沿着这道观的壁画走。
除了粪丹之外,上边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有关于治病的,喝水的……
还有如何用熟石灰消毒的……
越看,慧昙越是沉默。
等到他不得不走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却听见守在道观的小道士大喊:
“乡亲们你们饶了小道吧,小道我真的不懂……
我师父被抽调去朝天宫了,要不你们跑朝天宫去问?
嗯,识字我会,师父教过小道!
要不小道我教乡亲们读《药王经》吧!”
慧昙找个地方远远坐着,也不去打扰那些人。
小道士也没有跑过来寻他们讨个香火。
关于《药王经》,在慧昙这个当了多年高僧的人看来,他一听就觉得不对味。
这经文的文法差,语句不够优美……
跟佛门的经典比起来,差的不是十万八千里。
更关键的是,他只听一遍,就能听出这本经书,八成是现编的。
这大概也只有这些愚民才会听不出其中明显的破绽。
这种破绽和那本《封神演义》一脉相承,明明说的是商周的事,时代背景却处处透着大明朝的味道。
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骄傲油然而生,可慧昙看到那些百姓们认真的样子,却笑不出来了。
他曾经也带领过百姓们读经,
那些人也很虔诚,可是弥陀经,他们背不会……
三百字的心经,他们背不会!
哪怕是祖师的歇语,他们那些百姓也学了上句不会下句。
可《药王经》这些百姓却背的很认真。
一个明显不识字的老农,竟然掏出一张纸,用只有他认识的方式在纸上做着记号,帮助自己记忆。
那种认真的态度,让慧昙震撼不已。
药王经的篇幅不长不短,大概也有四五千字。
可这些明显不识字的百姓,愣是给背下来大半。
好多人因为懊恼自己背不下来,约定好明天再来听书。
这些人走了,还有有一些人进来。
“为什么?”
上一篇:支教三年,大秦成日不落了?
下一篇: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