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53节

  那种地方,谁都知道藏污纳垢,但对于男人来说,好奇是免不了……

  “别去,不好玩,花魁也不好看!”

  兄弟二人窃窃私语,实在有碍观瞻,老张拼命咳嗽,想要打断这两个逆子的谈话。

  不多时,仆人摆好酒席。

  仆人给众人满上酒,给张异和张宇初一杯热水。

  皇帝举起酒杯,第一杯酒却不是敬张正常,而是望向张异。

  “张异,叔叔敬你一杯!”

  “那日你黄家哥哥与我有争执,是你开导他,才让我父子放下心结!”

  “叔叔客气了!”

  张异用热水跟朱元璋碰了杯!

  张正常好奇二人的对话,似乎意有所指,他好奇问道:

  “不知我家这逆子说了什么?”

  朱元璋倒是没有瞒着,和盘托出:

  “我从北地打听到一些消息,是徐达徐将军亲自'护送'衍圣公孔克坚来京,这位衍圣公心向前朝,恐怕这次来京城,少不得要被皇帝教训!

  我家大儿呀,看不惯皇帝的行为跟我吵了起来,还多亏了张异开导他……”

  张正常拼命咳嗽,他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打听这些事。

  皇帝和太子之间的争论,岂是他一个草民能够打听。

  看着张正常的模样,老朱笑而不语。

  这家伙胚没意思,还是张异好玩。

  朱元璋转身问张异:

  “木儿回去转述过你的话,有一点叔叔不解,还请张异你回答!”

  “叔叔你说!”

  “你说当今圣上文治武功,尽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字,其中武功上次我听你说过,那文治又是什么?”

  朱元璋这个问题,让在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第62章 弥合南北,千秋之功

  在场除了张宇初,谁都听过张异,或者说是张异梦中老神仙对朱元璋的评价。

  千古一帝!

  上次朱标询问张异,大明天子如何有资格与秦皇汉武并列?

  张异的回答是皇帝有希望拿回幽云十六州,了却汉家先辈455年的遗憾。

  此功,当得起千古一帝之名,但老朱并不满意。

  一个君王,文治武功都要有,从某种程度上说,文治在皇帝的心中比武功更重要。

  老朱是个保守的人,家在他心中占据的地位很重,如今他成为皇帝,大明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他的家。

  怎么将家传下去,让子孙过好好日子,才是老朱心中最大的念想。

  千古一帝,朱元璋心中当然很想得到这种成就,可如果只是如秦朝一般二世而亡,这种千古一帝要来何用?

  朱元璋还没有忘记,张异通过常家丫头的命运,窥见了他两个孙子的际遇。

  其中一个幽禁至死,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

  所以文治,往往放映一个王朝的兴替,今日皇帝叫张异前来,主要的目的也是问一问这件事。

  “你是不是从你老祖宗口中,或者那本天书中看到什么?”

  张异知道自己那天说的话,估计瞒不过这位叔叔,干脆承认。

  “叔叔还真是当今圣上的脑残粉呀!”

  张异暗自吐槽,然后回答:

  “其实很简单,还不是那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驱逐鞑虏,按照我的理解,陛下唾手可得,今年元大都估计是保不住了,接下来的几年,我大明会一步步收回北方的土地,将那些留在中原的元朝势力一扫而空……,在武功上,当今陛下绝对势不可挡!”

  “就算在文治上,陛下的经营总体而言不会太差,只是若想完成属于他的历史使命,有点难……”

  “历史使命?”

  朱元璋注意到这个很新鲜的词汇,这明显不是一个正常的用词,张异在评价朱元璋的时候,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视角进行评价的!

  他转念一想,其实也正常。

  张异的观点,其实是未来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

  是非功过,最为客观!

  他想起马皇后对他说过的话,李世民可以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却没有一个君王可以未来为鉴。

  “陛下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朱元璋在询问的时候,语气也有些激动。

  “恢复中华!”

  “何为中华?”

  “南北一心,共拥祖制!”

  “这似乎就是陛下在做的事,好像也不难呀!”

  说话的人是张宇初,他看着张异和朱元璋一问一答,小孩子的表现欲爆棚。

  “真的不难吗?”

  张异还真喜欢大哥给他捧哏,接过张宇初的话,道:

  “黄叔叔就算没有听过陛下旧臣张昶,也该看看现在衍圣公现在这副德行……”

  朱元璋低头沉思,张昶这个人,是朱元璋一段并不太美好的回忆。

  他在前朝曾官至户部尚书,后朱元璋找招降他,重用他,信任他,他一度成为朱元璋手下参知政事,可以说如果他能活到大明开朝,是妥妥的中书省大员一个。

  但这样的一个人,去年却被老朱给杀了。

  原因很简单,虽然朱元璋信任他,但张昶却心怀前朝,他的很多提议,就是故意误导朱元璋。

  事发之后,老朱难得念旧情,还企图劝说他。

  但对方留下一句: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却是宁愿赴死!

  此人的背叛,也算给朱元璋留下一个不小的阴影。

  “在陛下收服北方之前,我汉人失去又岂止是四百多年的幽云十六州,与此同时失去的,是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彼此之间的认同感!

  虽然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可北方沦陷在异族手中也有数百年,尤其是蒙古人入中原,南北分制之后,汉人也分了两等!

  这八十年来,别说蒙古人色目人欺负汉人,北人又何尝看得起南人?”

  “那些北人的高官,也没少说出要屠南人的言论吧?衍圣公和张昶,只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缩影,如果说那些高官还因为贪恋前朝给的权势,那陛下北伐之时,反抗北伐军的百姓,又是因为什么?”

  “百年失地,可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人心!”

  张异这些话,有些刺痛朱元璋。

  他却没有反驳张异,大明北伐的情况身为皇帝的他怎么可能不懂?

  北伐军一路攻伐,他们在路上遇见的可不仅仅是蒙古人的队伍,还有北方百姓的反抗。

  异族数百年的统治,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张异说得有道理,汉人和南人,本应该是汉家人的百姓,却事实上离心离德。

  “弥合已经分裂了数百年的南北汉人之心,就是洪武皇帝必须做,也是比拿回幽云十六州更难的事!”

  “此事若成,乃是千秋之功!”

  朱元璋心神震动,张异这一番话让他有种拨云见雾的感觉。

  大明初立,他对于即将统治的江山有许多想法,但落在实处,却依然有些迷茫。

  只是张异为他拨开通往未来的迷雾之后,朱元璋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他并不是一个能轻易接受别人的想法的人,甚至因为他阴诡的性格,对于张异这种异人的建议,他本能还有一丝戒备。

  只是弥合南北这四个字,却深深触动朱元璋的心,他知道这是一条正确的路,是堂皇大道。

  只要有方向就好办,朱元璋心中,已经产生了无数关于弥合南北的想法。

  张异看着发呆的朱元璋,却是意味深长的笑,看起来这位黄叔叔是把自己代入皇帝的角色了,但他们还是太小看这件事的难度。

  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处境虽然是当局者迷,但作为一位伟大的帝王,他其实并非看不清历史的趋势,弥合南北,宫中那位其实也在做,只可惜时也命也,这是一个盘根错节,非常复杂的问题。

  一直到洪武三十一年,南北榜案爆发,洪武皇帝才会意识到自己没有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只可惜他再也没有机会去弥补这件事,同年,朱元璋寿终正寝。

  终究,还是留下遗憾!

首节 上一节 53/11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支教三年,大秦成日不落了?

下一篇: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