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630节
后世的水稻北迁好不好,占城稻好不好?
为什么明明是在明朝水稻北迁没有被很好的执行?而到清朝康熙年间,反而被康熙推广开来?
其实在张异看来,这无非就是上位者重视或者不重视的问题。
古代的信息太闭塞了,如果任由这些东西慢慢流传,只是浪费时间。
康熙能推广水稻北迁,很大程度上和他是一个种田爱好者有关,这货好园艺,所以重视!
朱元璋应该也是一个重视生产的皇帝,只可惜他不在。
朱标张异相信他会是一个好皇帝,但毕竟没有史书验证。
所以,张异并不希望刘基只是简单的将种子献给朱标。
他要让刘基将朱标带到这里来,只有见过占城稻,不是占城稻却施了复合肥的田和没有占城稻,也不曾施粪丹的田地的区别。
这对于不事生产,也不懂生产的人,才能切切实实认识到占城稻和粪丹的好处。
他才会实实在在的推广这些东西。
刘基若有所思,这小家伙的心思他明白了。
不管是张异出于私心也好,出于公德也罢,他都支持张异的决定。
能让天下亩产翻倍的好东西,怎么推广都不过分。
只是,这其中有个问题……
刘基莞尔一笑,张异那点小心思大概要落空了。
“我答应你,但不保证成功!”
“先生有心就行!”
张异笑了笑,距离收割还有几日,足够刘伯温去说服朱标。
“可惜呀!”
刘基回到种植占城稻的农田,抚摸着那些饱满的稻种:
“要是陛下在应天就好了……”
……
北平府!
朱元璋此时也抚着一些稻种,神色激动。
跟南方已经接近成熟的稻谷不同,北方的水稻成熟确实晚了一些。
但这并不妨碍老朱心里激动。
他不是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之人,就算是没有成熟的稻谷,依然能给他足够的判断。
“张爱卿,过来!”
朱元璋兴奋地,朝着不远处的老张招呼。
第365章 天岂能无师?隐约的大势
望着一望无垠的田野,朱元璋老农民的基因被激活。
他的表情,动作神态,都十分激动,甚至失了皇帝的几分威仪。
可是这样的朱元璋,却让老张多了一分对他的亲近。
他和张异不同,他可没有张异和皇帝那种交情,老朱对张异的疼爱他是看在眼里的。
但身为龙虎山的掌教,他忘不了当初在宫里,朱元璋笑语晏晏拿掉张家天师位的样子。
这位君王,他对你再好,也有翻脸的一天。
张正常时刻提醒自己,他目前所获的所有恩宠,不过是镜花水月!
若是当真了,以后恐怕死得很惨。
“陛下,臣在!”
“你看看这稻田,有什么不同?”
朱元璋指着稻谷,询问老张,老张很尴尬。
身为龙虎山的天师,他老张家富贵了百年,虽然拥有良田成百上千顷,他却不曾好好的了解过农耕。
老张想随口胡诌,可也明白自己在农耕之上,不可能忽悠皇帝。
他只能低下头,道:
“陛下,臣愚钝!”
“张爱卿,亏你还教百姓农耕,你自己都半懂不懂,这件事,你可要抓起来呀!”
“是,臣反省,臣明年一定亲自抓生产!“
朱元璋回了一句:
“要是你家小子在这,他一定能理解朕的喜悦!
这满朝文武呀,真正懂得种田的人不多,标儿不懂,你也不懂……
刘基那老头子大概懂一点,真正明白这东西的意义,大概只有徐达,遇春这些真正苦出身的兄弟了!”
朱元璋满是感慨:
“你随着朕,这段日子也走了许多地方,咱们路过济宁府,走过曲阜,朕也看到了河北一地的荒凉,
甚至有过暴民试图袭击圣架……”
老朱提起进入河北地界发生的一场小意外,老张心有余悸。
河北人的凶猛,超出他的想象太多。
“那些人仇视朕,朕理解……
虽然朕不得不杀了他们,但朕记得那种眼神!
那是饿出来的,穷出来的,也是对日子没有了盼头,逼出来的……
这些,就是盼头!”
抓起一把稻穗,朱元璋任由风将手中的稻谷吹散。
“你儿子告诉朕,如果不迁都,朕很难获得北方的民心,朕信了!
这水稻北迁,就是朕迁都的第一步,接下来,大明未来十年的重心,都会为这件事行动!”
老朱突然告诉张正常,这本不应该是他当知道的事,老张百感交集。
朱元璋肯说这件事,证明他对自己的信任。
可他也明白,这份信任大半来自于张异。
“陛下,想迁都北平?”
“你觉得怎么样?”
“北平乃是旧朝国都,蒙古人在这里经营了百年……”
从常理看,如果朱元璋一开始就不准备迁徙北方,张正常觉得他就不该迁徙。
不过,他虽然没有政治情商,却绝不是个煞风景的傻子。
“你跟你儿子比起来,差远了!”
朱元璋又损了张正常一句,然后道:
“你在山东的时候,可见过麦子?
你觉得这麦子的产量如何?”
“比起水稻,自然是不如!”
“那就是了……”
朱元璋心情大好:
“可惜了,朕等不到这些稻种收割的时候,回南京,那边的稻子也该收割了!
明年找个机会,你去把这占城稻的种子给朕献上来。
朕要大面积推广……”
张正常大喜,这老朱是给他送功劳上门,这自然是好事。
君臣二人正在聊着,高见贤上前,送上一份密奏。
张正常识趣,赶紧退了几步。
老朱打开一看,勃然大怒。
“他们敢……”
朱元璋看着这份密奏,须发怒张。
密奏是从京城送过来的,老张从未见过皇帝如此震怒。
上一篇:支教三年,大秦成日不落了?
下一篇: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