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705节
哥哥会如何想他,父皇会不会疏远他?
朱樉并不想这种事情发生,他心里也许会有不甘,迷茫,却从未想过要做出点什么?
他正要再说点什么,张异开口:
“陛下进攻日本的事,能随便往外说吗,这是军情!
好在贫道乃是方外之人,对这些东西也不懂,若是被其他有心人听去了咋办?”
朱樉怔怔地看着张异,他昨天虽然醉了,却没有断片。
这段画面他记得,但他也记得自己对张异倾吐过心声。
都怪自己得意忘形了,或者说经历过长期的压抑,他乡遇故知的喜悦,还有酒精的效果……
这些因素加起来,刚好让自己在一个很放松的状态,将他心中的压力释放出来。
可是,这些话,应该藏在他心底,是连未来老婆都不能说的秘密。
“就这些?”
“殿下还说了什么吗?”
张异朝着朱樉眨眨眼,朱樉心领神会:
“本王该死,连这么重要的事情都说出去,万一被外人知道了,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
小真人,你可千万要闭嘴呀!”
张异呵呵笑:
“贫道自然知道,殿下,听你提起日本,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传说?”
传说?
朱樉不明白吗,张异为什么要跟他讲一个异国的传说?
张异蹲在地上,画一张简单的地图。
他对于画图这件事,早就驾轻就熟。
浅浅几笔,张异钩勒出华夏所在,又在华夏的东方,勾勒出日本的国土。
“此为华夏,此为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张异指着日本说:
“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二十八年,派遣方士徐福出海,皇帝赐童女三千,童男三千,出海寻找海外仙山,不死之药!
徐福虽然没有寻得不死药,却找到了海外之地!
这三千童男童女,留在了海外!
此地就是过去的东瀛,现在的日本……”
张异说着这个非常有争议的传说,是关于日本的起源。
朱樉听得一知半解,却不明白张异想要说什么?
他读书虽然谈不上厉害,可是《史记》他是看过的,秦始皇本纪里确实有记载这件事,可张异的这个说法,有点牵强附会。
不过张异话锋一转,笑道:
“所以,日本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过分吧?”
朱樉突然意识到张异想说什么,登时目瞪口呆。
我去,这小道士心思黑的很呀。
华夏人有自己的傲气,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周围国家朝贡大明,大明得个虚名,正统地位,小国得实惠。
身为老大哥,如果想要攻打,侵占其他国家,
道义上多少也要有个说法!
朱元璋找到的理由是报仇,以洪武二年杀使者的仇,去对付日本。
可张异倒好,一个自古以来,连始皇帝都给他背书了。
这个传说符不符合史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听起来合不合理?
“陛下有征服星辰大海之心,那日本就是我大明的盾!
世界很大,远非我大明一个国家……”
张异在地上画的中国地图和日本,他补上了台湾和海南岛。
然后,又画上东南亚和马六甲,最后虚指北方。
“古语有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华夏自古以来,就有天之眷顾,但事物兴衰,华夏这片地方,难免不会走了龙气!
若是此强彼弱,发生战争的话,这三个地方,就是我华夏的第一道盾牌,此为第一岛链!
而这个地方,就是世界之咽喉,也必须拿下……”
“必须拿下……”
开疆扩土,乃是每个男儿心中的浪漫。
华夏人自古以来的争霸天下,都在这一亩三分地中进行。
因为地缘的缘故,中原王朝想要扩张,周围的崇山峻岭,荒漠草原,已经隔绝了王朝扩张的脚步,大海本来也是其中之一。
可是如果以后海运发达了,加上世界海图。
也许华夏人,未来可以将自己的边境,推到更远的地方。
“可是……”
张异话锋再转,让朱樉兴奋的心情又跟着他低落下来。
“封建王朝,尤其是咱们大明这种王朝,我们的生产力,是很难允许自己拥有太大的领土!
其实不要说大明,就是其他帝国也一样,殿下您想想,成吉思汗都打到欧洲那边去了,大不大?
为什么这个巨大的国家,会分裂成各种汗国?
很简单,当一个国家从中央传递出的信息,无法在一个月内打到某地的时候!
他就很难对这个地方进行有效统治!
殿下想想,如果大明打下日本,该如何维护这里的有效统治?
这可是隔着大海,朝廷的命令要漂洋过海,才能过去!
日本尚且如此,更远处的美洲呢?”
日本都还没打呢,张异已经在考虑统治的问题。
这其实有点杞人忧天。
但张异长期树起的人设,让朱樉并不会对他云里雾里的话感觉不耐烦,而是跟着他思考起来。
日本的地理位置无疑是很重要,它是大明出海天然的中转地。
且有足够大的国土,如果大明能进行有效统治。
这个中转站的统治成本也足够低。
唯一的问题是,怎么进行有效统治?
天高皇帝远……
朱樉突然意识到什么,你可以说他是个纨绔,但绝对不能觉得他是傻子。
“秦王和日本,似乎总有点缘分……”
张异此时,终于将自己话里主题点出来。
以古代封建王朝的生产力,想要维持一个地方的有效统治,或者说,想要维持郡县制的官僚统治,那几乎不可能的。
至于当殖民地,也可以。
但华夏人的基因,终究做不到那些海盗出生的国家的人的狠辣。
分封,大概是不是办法中最好的办法。
将功臣分封出去,让他们成为大明的属国。
可是老朱那个多疑的性子,肯定不会放心某个功臣占据一地。
那他的儿子们,毫无疑问就是分封出去的对象之一
然后,用儒家也好,华夏也好,用这套世界观,去将蜀国联系起来,
这就是后世所言的儒家文化圈……
张异听闻朱樉的心思之后,试图用这种方式,去影响大明的国策。
当然,这个法子和老朱的想法,其实并不冲突。
老朱设计的藩王制度,本质上也是因为内心深处无法完全信任外人,才想出以宗室子弟,来守护大明江山的主意。
可是他那套法子,其实并没有维持下去。
他一死,朱棣造反成功之后。
上一篇:支教三年,大秦成日不落了?
下一篇: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