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789节
山西有位叫黄和的县令,上书皇帝,父皇看他说得井井有条,于是召他入京,他也不知道跟陛下说了什么,父皇龙颜大悦!
此事定下来,已经许久了……”
朱樉说这些的时候,故意混淆了消息的来源。
张异闻言,登时恍然大悟,黄家人,还有谁?
原来是黄家哥哥,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此人何名何姓?”
“姓黄,名为黄和,此人科举一般,但因为父子立了大功,父皇赏了他们当官,其中的父亲婉拒,所以父皇就赏了他儿子……
只不过听父皇说,当初他只以为此子平庸,却没想到能说出此等见解……”
张异:……
黄家哥哥在他眼中,确实只算平庸。
至少在他面前表现出来的,更多只是稚嫩。
他劝说朱元璋的话语,都是抄自己的,但张异丝毫没有因为黄木的做法,而觉得有什么不妥。
黄家哥哥他知道,自己并不在乎这些。
而且很多时候,有人能帮他推动自己的理想,张异求之不得。
在他看法中,只要朱标不死,朱元璋肯定不会迁都长安。
长安在大明这个这个时间段,由于气候的改变,确实已经不适合成为国都。
老朱不傻的话,肯定会另寻他地。
可是这件事,起码要到十几年后才会发生。
如今,大明的国力恢复比原来的时空快之后……
许多事情,也跟着加速起来。
这也意味着,张异想要预言未来,几乎是变得不可能的事。
但他欣喜这种变化。
在张异所知道的未来,他并不喜欢。
而被改变的未知,也许是混沌的,不一定有好结果。
但它总算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前进。
“那这位大人,皇帝不封赏吗?”
张异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心里也紧张。
朱樉将一切看在眼中,暗自发笑。
不过,他也羡慕大哥,在张异心中,他是好友,但大哥却是亲人。
“父皇说,先压他两年,毕竟他还是太年轻了……”
张异闻言,不惊反喜。
史书上,被朱元璋这么对待过的人有,那个人叫做方孝孺。
老朱这是把黄木大哥当成方孝孺来培养呀,那很可以。
他心情愉悦之下,朱樉让人送来酒菜,两个人也喝了起来。
“也有许多年没见过大哥了!”
张异不确定朱标有没有将他招供出来,所以也没告诉朱樉他和黄家父子的交情。
他转移话题:
“迁都的话,那是大工程!”
“对,所以很多事情,父皇都必须在迁都之前做好!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粮食问题,前朝往北方运粮,主要是走海路,但海路不太平,这件事迟早要解决!
父皇让玄武军扫荡周围海域的补给点之后,这倭寇之乱少了许多!
但这并不能阻挡从南方过来的倭寇,还有从朝鲜沿海下来的……
所以,玄武军出海,从根源处解决麻烦,也是迁都的前置条件之一!”
迁都从来不是小事,尤其是是封建王朝生产力落后。
从决定迁都到到迁都成功,需要多年的努力。
大明原来的历史轨迹中,朱棣完成了朱元璋未完成的事业,迁都北京。
他为此,开辟了京杭大运河。
只是这条运河,想要完全能用,非几十年不成。
如果朝廷想要提前迁都,那走海运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海运不如内河稳定,这也是个问题。
开挖运河,乃是迟早之事。
明初缺人,搞生产都不够,何况是去做这种劳民伤财的事。
所以,海运确实是唯一的选择。
既然定下了海运这条路线,自然而然的,朝廷就有了稳固海防的动机。
一环扣一环,张异已经看到了朝廷走出去的动力。
“父皇最近正准备出使琉球,从琉球方向,为以后铺路!
而以抗击倭寇的名义,朝廷也许可以争取一支驻军过去!”
琉球一直都是华夏忠诚的藩属国,是受儒家文化圈影响最大的小国。
张异听着朱樉娓娓道来,越发喜悦,
他不免多喝了几杯。
等他从秦王府出来,已经有些微醺。
吹了吹冷风,张异逐渐醒酒。
“回去吧!”
张异坐上了马车,准备回清心观。
但路上,锦衣卫告诉他,陈满赶着车擦肩而过。
“那边的方向,是我家吧?”
张异随口问了一句,旋即明白,陈满这是去找他。
“带我回家吧!”
既然陈满找自己,张异也知道回不了道观,干脆让赶车的锦衣卫掉头
他在车里脱去道服,露出里边早就穿好的俗服。
张异在距离自己就爱不远处下车,然后晃晃悠悠,往家里去。
“掌柜的要见你!”
陈满见到张异醉醺醺的模样,有些不喜,他今天来过一次,但扑了空。
“好!”
张异闻言上车,也不去看陈满那张臭脸。
第439章 那场刺杀的真相,黄叔叔的身份
润玉堂,陈满让张异自顾上楼,然后就在下边守着。
张异一步一登,走上二楼。
几日不见陈满,他初看陈满的时候,微微吃惊。
陈满此时整个人,似乎老了好几岁。
“掌柜的……”
张异轻轻叫了一声,陈珂抬起头。
“坐!”
张异坐下,陈珂道:
“你去哪了?”
“去找一些朋友,然后,收集情报!”
张异随口说了一些他觉得能说的东西,都是锦衣卫收集到的一手情报。
东家长,西家短,还有他将情报汇总之后得出来的结论。
陈珂默默听着,眼神中却露出十分可惜的神色。
上一篇:支教三年,大秦成日不落了?
下一篇: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