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22节
俞通海也和那些被李湛召唤出来的船工交流过,很欣喜的知道了在他以后,朱元璋统一了天下,真正做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hua,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这已经是不知道多少汉人的心愿了,从北宋到南宋,再到元末,无数仁人志士无不渴望收回旧土,可只有朱元璋做到了。
而今,他又能来到大唐,成为盛唐开拓疆域的一份子,这让他更加欣喜。
如今,站立在船头上,虽然浪头不小,船只在不停的颠簸,但俞通海只觉得自己的精神不是一般的好,身体的每一处都在欢呼雀跃。
他座下的这座旗舰,也比当年他在长江纵横时的旗舰高大威武许多,这是他在元末所未曾想见的。
只是一打听,他就知道,这是隋朝战船里遗留的并不算顶尖的战船,只要想到这,俞通海的心里对后世的大宋就也有一种埋怨,对元朝就格外的痛恨。
技术出现断层啊!
若是这些技术并没有断层,在元末的时候,他就能轻松造出来这样的战船了!
俞通海和赵胜普两人对半岛附近的水情不够了解,但他们愿意学,更可以学好,在详细的问过那些老水手们和被抓到的新罗的渔民后。
两人确定了一件事,这东海上的风险一点都不小,若非现在是夏天,只怕现在他们这支船队就要损失上三五艘战船了。
出于安全考虑,俞通海一直没有让船队全帆航行,而是宁肯慢一点,只是半帆往前走,时时刻刻都要盯着天气,沿着海岸附近走。
说到底,俞通海和他手下的这些水手里,除了少部分人是有在这块水域的航行经验的,其他人都对这处水域一无所知。
若是往后多跑几趟,可能确实可以熟悉附近的海情,但绝对不是现在。
特别是海上不同于陆地,有明确的标志物,辨明方向的方法也非常多,更不同于江河,直接顺流而下即可。
海上分辨方向就是一个大问题,还要防着海底的暗礁,还要在风浪的影响下控制好船只的方向……
这些东西加起来,要是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基本是做不到的。
俞通海本身也是野路子出身,对这些东西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经过这遭之后,他打算上书给李湛,请求专门建立一个培养水手和水师将领的书院。
如果全凭经验还有老带新,大唐的水师也只会是昙花一现,商船想要到处跑也非常难。
只是俞通海也不清楚,这样的想法究竟能不能被通过,像是他身边的赵胜普就打击他,觉得书院向来是教授儒家经典的,他要是敢提议开一家培养水手的书院,肯定要被朝中的大臣们喷个半死。
实在是得不偿失,只是俞通海对李湛有信心,他相信李湛肯定能明白自己的苦心,不过这也都是后话了,现在这时候,还是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大战更为重要。
猛然间,又是一个大浪打过来,船只剧烈的一个颠簸,同样站在甲板上的长孙冲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要是再不小心点,还可能要掉到海里了。
这个世家子弟也是随着俞通海和赵胜普出征的人,是专门被打发过来负责后勤的,赵胜普当时就猜测过。
可能长孙冲未来会在半岛任职,如今是让他提早来体验当地的民情的。
只是这些都和俞通海关系不大,谁让长孙冲是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太后的侄子呢?
他们长孙家别管现在是不是还过得不错,终究还是和李湛有些冲突的。
只怕长孙冲被打发过来半岛,也是为了避开李湛的目光吧,不管怎么样,离了中枢,以李湛的胸怀还不至于故意针对他了。
俞通海颇为无良的笑了笑,但出于对长孙冲小命的爱护还是劝道。
“长孙参军,外面的风浪大,您还是回船舱里休息吧。”
长孙冲惨白着脸,有些无力的说道。
“不碍事,慢慢来也就习惯了。只是不是说最近的风浪已经不大了吗?”
长孙冲之前一开始上船的时候吐得不要不要的,现在反而好些了,只是还是很难适应这突如其来的颠簸。
再者说,长孙冲已经在船舱里呆了挺久了,那里面连点阳光都看不到,他早就呆腻了,正因为此,听到风浪较小的消息后,他才选择来到甲板上透透气,却没想到刚出来就遭重了。
现在长孙冲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早点结束这样痛苦的旅程吧,实在太折磨人了。
他宁肯现在下去和新罗人也好,高句丽人也好痛痛快快的打一仗,也不愿继续在船上这么飘着了。
想当初,一开始长孙无忌让他跟着大唐水师进攻高句丽,顺便未来在这老老实实呆上几年的时候,他也能理解。
甚至听说要乘船的时候,心里未尝没有一丝欣喜,毕竟他从出生到现在几乎没有坐过船,长安附近湖上的船不算。
更何况,他还听说了,这次要乘的船还是当初杨广下江南时乘坐过的楼船,想来肯定会是一种享受,要不然以杨广那德性,怎么肯乘船南下?
可长孙冲显然是忽略了一点,江河和大海是全然不同的地方。
如今大唐的这些战船在江河里那绝对是巨无霸,没有对手!可在海面上,说不定一个风浪就能把船只打翻。
俞通海哈哈笑道。
“海上的风浪可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平静的,我虽然之前没有再海上纵横过,但只听那些老练的水手们说的,就明白海上航行风险可比大江大河里高了不止几倍!”
“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算算时间咱们也快要到半岛了,到时候上了岸,参军可别变成软脚虾了。”
“要知道新罗婢可是别有一番滋味啊,嘿嘿。”
俞通海也是从元末的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他很清楚那些异族们的德性,畏威而不怀德,说的就是这些夷狄们!
除了汉人手中的刀枪能让他们停下手中的动作,臣服于汉人,别的什么诗书压根没有用!
当然,俞通海的这种想法有些太过偏激了,这也是因为元末特殊的局势,事实上李湛比谁都懂,刀剑可以让人畏惧,唯有诗书才能真正让他们和大唐融为一体的道理。
要不然,李湛也不会允许长孙冲来到半岛任职了,为的不就是把这些和大唐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半岛收回来吗?
甚至是永远的收回来,这才叫恢复汉家故地,至于南边的六诏、安南等地,也都在李湛的考虑范围内,总是会轮到他们的,李湛有的是时间。
长孙冲面色一红,有些尴尬,他这样的世家子弟和俞通海这样的草莽人物,总是会有些时候聊不到一块。
倒也不是因为别的,双方的思维差异有点大,就算长孙冲也想找两个新罗婢侍奉下自己,也不能像俞通海这样赤裸裸的说出来。
这实在太没教养了!
可既然来到了军中,就肯定是要适应这样的环境的,要是在这时候还摆世家子弟的臭架子,那长孙冲就真是个实在的蠢人了。
恰好,长孙冲并不是蠢人,所以他拱了拱手说道。
“多谢俞将军好意了,不过就是到了新罗,只怕没个三五天也缓不过来了。这海上风浪居然如此之大,也无怪乎当初来护儿率领的水师没多少回到大隋了。”
长孙冲这样说起隋朝的历史,俞通海的脸色就稍稍有些僵硬了,他也就是个粗人,你要让他写字还勉勉强强,可这些历史故事,他是没几个知道的。
不过俞通海也能看出来,长孙冲已经是努力想和他们打好关系了,要不然恐怕就是一套之乎者也往他们脸上糊了。
只可惜,这媚眼还是抛给瞎子看了,不管是俞通海还是赵胜普都不是什么文化人,两人羞惭之下心里也暗下决心。
直贼娘的,打完这仗一定要多看看书,要不然这怎么和别人聊到一块去?
人说个历史故事你都不知道,更别说儒家经典了,就是现在长孙冲说句兵书里的话,可能也就赵胜普能说上两句。
实在是有些丢人了。
更别说现在又不同以往,当初他们两人在元末,那就是想学诗书、历史也找不到人教。
可在大唐,他们都是李湛倚重的军将,只要想学,什么书他们看不到?什么样的老师请不到?
当然,那种能当帝师的人物,肯定还是找不来的,他们的心也没这么大。
正在他们随意的聊着的时候,一声刺耳的哨声顺着海风穿了过来,俞通海的脸色一变,紧紧盯着前面船只上的旗令。
只是一眼,俞通海和赵胜普的脸色就变得严肃了起来。
赵胜普高声喊道。
“快,敌袭!先送长孙参军回船舱,传令让其他船只都向我舰靠拢,保持队型,准备作战!”
旗舰上的传令兵不敢怠慢,迅速舞起了手中的旗子,一旁的号角声也响了起来,整只舰队有条不紊的朝着俞通海所在的船只靠拢,等着俞通海的下一步指示。
俞通海深吸了一口气,认真说起来,这海战他也是第一次打呢,没有什么经验。
不过,不管是水战还是海战,说到底还是拼的士气和指挥,这一点上他可是很有自信的。
……
船头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西南方向有船队靠近!”
这样的声音一下子把还在船舱里的苏我伟惊动了,不过他的心里也并不是很激动,只觉得可能是遇到新罗的船只了。
苏我伟本就是wo国的贵族,他时常带着wo国的武士们跑到新罗劫掠,中间也不止一次遇到过新罗自己的船队。
不过新罗的船只多是渔船,对他们这些人一点威胁都没有。
更何况,新罗现在的国力比较衰微,还要面对老对手百济在陆上的针对,更加无力集中兵力来对付wo国了。
因而苏我伟他们这些人那是异常的嚣张,堪称这片海域当之无愧的霸主,烧杀抢掠那也是家常便饭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中原王朝很少派船队在海面纵横的原因了,不管是大唐还是之前的大隋,组织一批水师,来到这处地界,面对还是渔船的wo国水军,那绝对就是碾压。
如今,苏我伟领着这批人来到新罗劫掠也是轻车熟路了,压根不担心路上遇到什么意外情况。
可谁能想到,这样轻松的路程,还能遇上他们所不能力敌的敌人——大唐呢?
等到苏我伟走上甲板准备呵斥那些有些混乱的部下的时候,却听到这群部下们凌乱的说辞。
“那支船队不是新罗的,很大,比咱们的船队都大,挂的还是日月星辰旗!”
苏我伟心里一跳,他是贵族出身,当然知道日月星辰旗意味着什么,这很明显是中原王朝的船队。
虽然隋唐两朝出现在海域的情况很少,可哪次出动不是wo国、新罗这样的小国倾举国之力都无法抗衡的规模?
不过现在还好,苏我伟对当初大隋远征高句丽,水师近乎全军覆没的事,记忆犹新。
而且他也听说过,海那边的大隋已经在动荡中覆灭了,现在新建立的王朝,水师怎么也比不过自己这支在海面长期活动,高达两万人规模的船队吧?
“都不要着急,那可能是大唐的船队,只要咱们对他们恭顺一点,他们不会对付咱们的。”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