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133节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在整个河道上,类似这样的地方可不止这一段。

王阳明的心里大致有数了,就先到营里安抚了一下那些垂头丧气的突厥俘虏们,而后赶紧找到了在营地里生闷气的工程师们。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挖开的河道还会再度合拢?”

“难道你也信了他们的说法,觉得这是息壤?”

“当然不会,但你们不能只说不是息壤,总要说明这是什么东西吧?把这些人们心中的恐惧去除之后,工程才能进行下去呀。”

“要是你们就这么唉声叹气,那工程岂不是更难进行下去了?”

一名之前和王阳明交好的工程师很是郁闷的叹了口气说道。

“这东西原理很简单,其实就是灾年的时候吃的观音土,遇水就膨胀,并不是个特别稀奇的事,我们一开始压根没把这事放在心里。”

“是真的没想到,区区观音土就能让整个营地停工,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等到消息在营地里传开以后,我们就是想要解释也压根没有人听,他们先入为主,觉得这是息壤了,真是长了一百张嘴也说不清啊!”

王阳明很是无奈的看了眼眼前的这个工程师,解释不清就不解释了……

这个理由还真的挺强大的。

“那你们知道是谁先说出来是息壤的?一般的突厥俘虏和百姓们恐怕是不知道这个东西的。”

王阳明这话一说,聚在一起的这些工程师里有人扭扭捏捏的站了出来,小心翼翼的说道。

“这可能是先从我这传出去的。一开始我和他们开玩笑,说这东西和神话里的息壤确实挺像的,可能不知道被谁听去了,结果传成这个样子了。”

王阳明张了张嘴,哑口无言。

这还查什么?都直接到他们的头上了,深感头疼的王阳明只能含蓄的劝这些工程师们,往后还是谨言慎行吧。

毕竟这大唐又不像他们当初在的时代,迷信的风气是很强的,他们往后要是再一不小心说错话,那可能就又耽误工程进度了。

另一方面,王阳明的心里未尝没有对这些工程师们的抱怨,本来接受修运河这事就已经很惹人非议了。

隋炀帝殷鉴不远啊!

现在他们这些人又主动说了这样的话,岂不是把把柄往那些想要反对李湛修这条运河的人们手里送。

既然知道了东西到底是什么,王阳明也就没那么着急了,只是打算让这些施工的人们过两天都来这,以自身的名誉为担保,让工程师们好好给他们这些俘虏和大唐子民们科普下什么叫科学。

就连王阳明也是经过向他们请教,才知道这样的土到底是什么东西了。

说穿了,这东西俗名观音土,虽然王阳明没有吃过,但还是听说过这东西的,吃到肚里能抗饿,只是吃的多了就会让人肚胀而死。

这点上倒是和现在的土壤一点区别都没有。

只是以往的时候,你让王阳明怎么想都不会把这东西和观音土联系起来。

甚至在王阳明知道,这高岭土还是上好的烧瓷原料以后,心里也生出了几分欢喜。

瓷器的妙用,他这个明朝人也知道不少,而且这东西能卖的价是很高的,若是能在南阳留下一个大规模的制瓷基地,还能更方便发展当地的经济。

还有一部分,听工程师们的意思,叫什么蒙脱石,是一种能用来治疗腹泻的药物,这倒真的让王阳明觉得有些大开眼界了。

想到这,王阳明的心里忍不住对宋朝君臣有些叹息,他之前也翻阅了部分史料,那些宋朝君臣们最终放弃这条运河的原因,王阳明也是吃透了的。

除了觉得工程量大以外,倒霉的宋朝君臣们又遇上这样的高岭土,就是宋帝想要修建这条运河的心思再坚定,最终在天命的观念下也是要臣服的。

更别说宋朝的皇帝们几乎没有一个能像明初的朱元璋和朱棣等人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样一来想要强行修建运河,只怕会被朝中的台谏官给骂死。

王阳明现在既然知道了这些东西,当然是要借助自己的威望在这些俘虏们中间科普的,不然万一大家都罢工了,锅还是他的。

等到第二天,王阳明召集齐了这些干活的人们以后,拿着一个工程师们准备好的喇叭,在那大喊道。

“这些石头并非是息壤,你们现在在这议论这样的乡野怪事,是因为对这石头了解太少,这里面一部分土是观音土,灾年的时候吃观音土肚胀而死的人,你们都见过吧?”

下面响起一些稀稀拉拉的应和声,王阳明心里一下就咯噔了一声,怎么把这点忘了?

这些人大都是突厥人,常年在草原居住怎么可能在灾年的时候吃过观音土?这要是让他们觉得这是自己有意联合其他人欺骗他们,那就糟糕了。

“看来你们是没怎么听过观音土,那另外一种土石是一种可以治腹泻的药,效果还很好,有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做一下演示的?一天一般就见效了,这可是被记录在《本草》里的!”

在场的这些人面面相觑,《本草》他们听都没听过,当然只能任由王阳明说了,不过他说的另外一点,他们倒是都听懂了。

这河道挖出来的土,有一部分可以治腹泻,这下子,还真有不少人心动了。

不管王阳明再怎么提高生活标准,按照李湛吩咐的注意俘虏们的生活环境,说到底还是在河道上干活。

这么多人吃喝拉撒一直聚在一起,感染流行病的概率还是很高的,腹泻就是很常见的一种,不是所有人都会那么乖巧听话,按照王阳明规定的不喝河里的生水。

就是王阳明再怎么苦口婆心的说,河里的水不干净,至少他们肉眼看上去还算干净呀。

结果嘛,自然是有不少人患上了腹泻。

之前的时候,王阳明都是让他们先停下手里的活计,去看看病,不管有用没用,至少也能让这些突厥人看到大唐没把他们当消耗品。

日积月累下来,这些人对大唐的好感肯定会直线上升,自然就不会再反抗大唐了。

还真别说,凭借着王阳明表现出来的对突厥俘虏们的关照,这些人还真的慢慢恢复了点信心,虽然他们不是很懂什么叫观音土、。蒙脱石。

但他们也能很单纯的感觉到,王阳明可能并没有骗他们,于是有一部分患上了腹泻的突厥人就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汉话说道。

“王大官,俺们相信你,愿意试一试你说的这药。”

有了这样的勇士们带头,事情的推进就异乎寻常的顺利了。

王阳明很是欣喜,立刻派出了两个工程师带着士卒们去找河道里的蒙脱石,这种东西,现在也只有他们这样的专业人士才能分辨出来了。

那些工程师们也是很有眼色的,知道这大概是能最快挽回士气的一个办法了,连忙就答应下来。

甚至为了避免营地附近的蒙脱石被这么多人吃喝拉撒产生的污秽污染,他们还特意跑到山隘的地方去开采了部分蒙脱石。

带回营地后,不停的忙着把石头磨成细粉,还声明要越细越好,那些突厥人只能瞪大了眼睛看他们的作为。

只是几个时辰,匆忙赶制出来的现场版止泻药就被制成了,当即就给几个看起来很是严重的突厥人服用了。

毕竟时间紧急,现在能当场治好,效果肯定比隔上一天治好来的更震撼人心,也能免去不少非议。

不过这些工程师们也提前声明了,这药终究是要因人而异的,应该都会有效,但效果能不能好到每个人喝下去都能当场止泻,那就不一定了。

好在这些突厥人们也能理解,不管怎么说都是有药治的,比起在草原上要啥没啥好太多了。

只是到了傍晚时分,营地里的好消息就传了过来,有些人服下当场制成的药剂,现在腹泻已经出现好转了。

这消息可不单单是传给王阳明了,整个营地的人都知道了,而且这事放在这也不怕查,往后也会有不少腹泻的人,到那时候照样是做不了假的。

这一下,营地里的突厥俘虏们的心气就不一样了,这不是汉人叨叨的什么传说中的东西,也就意味着并没有惹怒天神,那不就是可以接着挖了?

甚至有部分突厥人坚信这就是汉人说的息壤,只是大唐皇帝神威无边,强硬的压制了息壤,让它成为了能给凡人治病的东西。

对于这样的想法,王阳明也管不了了,只要他们能好好开凿河道,怎么想都行,甚至有这样的想法,王阳明还有些乐见其成。

毕竟,这就代表着他们臣服于大唐的天威,往后背叛的概率不就低了很多吗?

说不定,这支突厥人以后还会成为大唐最忠诚的狗腿子呢!

王阳明眼看这些俘虏们的人心安定了,也能老老实实干活了,也就顺势在方城附近的隘口做了一番调研,随后再次召集在工地上的文武官员们,开一个短会。

等到人员来齐了,王阳明开门见山的说道。

“眼下这些人都能安心施工,还按照之前说的规定把挖出来的高岭土和蒙脱石运到离施工点稍远一点的土地上,从这点看,这高岭土已经不会影响施工了。”

“可这么多土放在一旁,实在有些浪费,我听那些工程师们已经说了,这高岭土是可以用来制作瓷器的。”

“你们之中有些之前是从长安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跟着陛下从河西四州来的,想来对瓷器并不陌生吧?”

在场的一部分人微微点头。

瓷器这东西,他们也曾经见过,看起来很是漂亮,若非他们官职较低,钱财不够,可能就也要咬牙买上一套瓷质的茶具了。

那些南阳本地的官员们虽然不清楚什么事瓷器,但仔细听着王阳明和那些长安来的人们说的东西,也在心里大概勾勒出了瓷器的样子。

质地白洁,声音清脆,比陶器高档,却又没有金银器那么贵,这不是上好的生活用具吗?

不单单是茶器,就是盛饭的碗不是一样能用这样的东西?

这时候再一联想到王阳明说的,这高岭土可以用来烧瓷,一瞬间就明白了。

王阳明这是想要再南阳建设制瓷工厂啊!

不出他们所料,王阳明很快说到这件事了。

“修建运河花费良多,虽然现在粮食的价格很低,可也不是完全没有代价,至少对南阳当地农事的耽误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我想要开源节流,节流的事,你们自己都能筹备,这开源就麻烦一点,不过我也已经上书陛下,请求在南阳建设一个大型的制瓷工场。”

“等到运河开通,南阳的瓷器运输出去极为方便,这就能成一项极为有前景的产品,也算是造福南阳本地了。”

南阳当地的官员们那叫一个激动啊,这可比单纯的修建运河,更让他们心动。

运河修通,南阳也只算是一个货物集散地,可同样的集散地,就在不远的地方还有荆襄,南阳着实没什么太大的优势。

可一旦加上制瓷就不一样了,王阳明也说了,想要瓷器变得漂亮,就少不了高岭土和窑温的掌握,窑温的事自有朝廷的人负责管控。

可这高岭土却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只要南阳发展了这样的产业,他们这些本地的豪强们,还会愁拿不到利益吗?

不过王阳明没让他们高兴太久,就又提到了一点,关于工程可能延期的事。

王阳明和那些工程师们聊过,他们都觉得这条运河修建以后,最好能够尽量减少修缮的次数,总不能每次都要蓄水、清淤。

想要做到这点,最好的法子就是在一开始设计建造的时候,就花大力气。

首节 上一节 133/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