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218节
李湛当然清楚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离儒家所言的王道有多远,就是离儒家传统观念中的霸道,和李湛现在的作为也是天差地别。
行霸道的秦国,可曾大力鼓励工商业发展?
可偏偏李湛现在成功了,这就给了就有些摇摇欲坠的儒学理论一个重击,甚至让一些人们感到了一丝惶恐。
既然不用儒学治国,也能让国家变得如此强盛,远迈大汉,那儒学存在的意义何在呢?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孔颖达才会在这个时候忍不住组织这样一次会议,在他的心目里,要是这样一场会议是由李湛这个当皇帝的召开,自然最好。
可惜的是,李湛并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他们也不清楚李湛的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
儒学这玩意,在李湛看来都已经是半只脚被踢到历史垃圾堆里的东西了,只要李湛打算继续发展工商业,逼着大唐快步走进资本主义社会。
那大唐就肯定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类似‘羊吃人’那样的惨剧,只是发生的模式可能大有不同而已。
但资本主义有的弊端,大唐到时候一定会存在,正如马克思老人家说的,资本主义会揭开一切温情脉脉的道德、法律等东西的面纱,代之以赤裸裸的利益。
要真到了那种时候,这些儒生们再来哀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也不迟。
当然了,李湛作为一个穿越者,心里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惨相发生,他到底没有那么无情。
但凡做事总会有代价,可这个代价到底是谁是很有讲究的,李湛现在固然已经成了皇帝,按理说屁股应该坐在统治阶级这一边了。
可因为前世的经历,他总是对小民怀有深切的悲悯,这大概也是另一种脑臀分离的症状了吧。
……
九月,李湛已经回到长安了,今年的秋收已经完成,又是一个丰收的年份。
不过其实自从李湛登基以来,推广高产作物,好像没有哪一年是不丰收的,朝野上下都已经快要习惯这样的事了。
只是李湛和那些农技人员一直没有放松警惕,他们有科学知识,很清楚再好的品种要是杂交之后,几代说不定就又退化回去了。
正因如此,李湛才依旧还在发展农技人员,要是换成真正的封建王朝的皇帝们,有些说不定早就开始打算睡大觉了。
哪里会管这粮食种子会不会退化?
其实更让李湛惊喜的是,今年的时候,农机人员和海军一起,在库页岛更北边一点的地方找到了黑麦。
这种特别抗寒的作物,要知道,辽东以及半岛其实早就已经被李湛攻打下来了,可到现在当地的统治还是不够稳定。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当地的粮食难以自足,就算是李湛拿出来的高产作物,也很难在当地那种苦寒的天气下生长。
李湛和这些农技人员自然知道,辽东和半岛有些地方是可以种植水稻的,可这些总是少数地方,真正最为稳当的作物还是黑麦。
在辽阔的西伯利亚上,后世的哥萨克骑兵就是依靠这样的粮食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冬的。
更让李湛感到惊喜的是,今年大唐在册的户籍人口又有增长,还是显著的增长。
之前的时候,虽然有李湛召唤出来的千万百姓,可大唐的人口还是堪堪直到了2000多万,这和大唐现在占据的地盘是严重没得比的。
更不用说,现在大唐的粮食多的仓库都快堆不下了,为了加大粮食的消耗,李湛不得不悄悄下令把历年来的陈粮和果子一起酿酒。
这才将就没让仓库爆仓,这换成历史上的贞观年间,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那时候大唐还在厉行酒禁呢!
不过这也算是在李湛和一干朝臣的预料之中了,如今大唐早就不打仗了,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人口增长期,再加上粮食产量增高,医学水平提升。
就是大唐的人口想不增长都不可能,而今压根就不需要李湛出台什么鼓励生育的政策,百姓们自然而然的就选择多生孩子。
多子多福这样的传统理念可依旧还好好的在中原大地上保存着呢,更没有不知道从哪钻出来的‘专家’在那里大声疾呼,人口过多会怎么怎么样。
百姓们哪里会管那么多,他们只能看到这些年月里,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就是女儿家也能轻松养得起了,不趁着这样的日子多生一点,难道要等到家中出事了再生子?
今年,对于那些在各地行商的商人们也是一个好年份,大唐这些年里陆陆续续一直在做的基础建设工程,已经算是告一段落了。
目前,大唐几乎每一个县都有县道,能将各个县连在一起,这已经是商人们以往想都不敢想的好条件了。
更兼之大唐现在对商税有了相当明确的征收标准,就算是一般的商人,也不必担心在各地经商被来回盘削。
既然看到了当今皇帝对经商的鼓励态度,那这些商人们怎么敢不报效呢?
这两年的时候,长安城中就出现了一些官商,为大唐的基础建设可是掏了不少腰包,当然了朝廷也没有亏待他们,已经让他们得到了足够丰厚的回报。
经商的春天到了,所有的商人们都能明白这么一个道理。
这个春天不单单说的是政策上的松动,以及道路的修缮,更为关键的是市场和社会的安定。
可能他们现在心里没有市场这个概念,可是一些边边角角的东西更容易卖出去了,这就是一例明证。
随着粮食的高产,几乎每家每户手中都有了点余钱,在封建社会这个近乎很少出县的时代,农人们的购买欲望,自然就会反馈到商贸的市场上。
几乎所有商人都能感觉到,生意比以往好做了。
更不用说一点,如今的西域、草原、辽东等地都是大唐的领地,压根不存在敌人了,想想当年隋朝年间,有多少大商人就是通过边贸起家的?
如今可能用边贸这个词有些不太合适了,可做的生意是一样的,都是用中原的粮食和丝绸、布匹换取当地的特产,然后高价卖到中原。
就是从李湛登基以来,也已经有相当一批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发家了,张掖又出现了一大批富豪,这都是大唐商人们的榜样啊!
可以说在丝绸之路上,只要你肯吃苦,胆子大,不怕死,总是能博出来一个富贵的。
无论是近乎摆在明面上的奴隶贸易,西域的葡萄酒,金银器皿以及现在的棉花等等,每一样都能用中原的东西换取,这其中的利润堪称一本万利。
故而丝绸之路也成了大唐所有心中怀着发财梦的人心目中的圣地。
至于北方的草原和辽东、半岛就要差了不少,草原上特产也不外乎是牛羊马匹,现在中原也已经不少了,而且牲畜这种东西,一路上很容易生病去世。
故而总体上利润比不上西域的丝绸之路,要费的心思反而还在丝绸之路之上,辽东和半岛现在出产最多的,其实是木材。
现在大唐到处都在大兴土木,所以说木材生意是很好做的,可辽东以及半岛的木材,主要也都是通过海运走的。
有多少商人们能有这样的门路,打通海军,建造海船,开展海上贸易呢?
可以说,这样的生意,近乎于是皇室和贵族们垄断了的,一般人真的既没这个本钱,也没这个门路。
当然了,按照往后的趋势来说,海运肯定是会发展的,海上贸易也是一样,但这和现在的这批商人们关系就不大了。
顶多就是利好于后几十年的一些商人们,自然的他们的精力主要就放在了陆上贸易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秋狩的时间也慢慢到了,其实这个活动,之前的时候李湛一直没有举行,当初的他主要精力压根没在这样的小事上。
更何况,因为后世一些思想的洗礼,让李湛对秋狩这样的活动天然有一些抵触,要不是这次李曼玉提醒他,撒娇想要秋狩,他可能还真不一定愿意举行呢!
其实,这也是李湛想错了,他印象中的指责秋狩劳民伤财的事,肯定不会出现在大唐,那已经是后来宋明时期汉人武德衰退以后的事了。
就现在的社会风气来说,秋狩或者说皇帝进行狩猎,真不是一个什么大事,反而会是被不少人称赞的举动。
尤其是在南北朝来,民间武德充沛,关西更是尚武成风,不管是君王还是贵族们都相当喜欢打猎,要是一个武力不怎么样,没有战功的皇帝,可能还会被别人小瞧呢。
当然了,李湛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的,他的武德早就通过已经覆灭了的突厥人证明过了,被迫退位的李二也有话说。
不过秋狩这样的活动,也不是能随便举行的,这样一场盛事不会比草原上各个部族的盟会来的简陋。
就算在中原王朝,秋狩这样的活动也就会比祭天这些大事低一级罢了。
在这样的盛会上,平素里可能不怎么露面的一些人物们都会出来露个面,比如现在早就闭门自守的长孙无忌,等到了秋狩的时候,他定然是会出现的。
李湛这个皇帝自然会是这样一场盛会当之无愧的主角,而那些年轻的贵族和官宦子弟们,都会鼓足干劲,拼了命的在这样的盛会上露脸,展示自己的勇武。
这大概是他们在步入官场以前,最容易见到皇帝的一次机会了,要是有幸能让皇帝记住他们的姓名,那更是一件大好事。
当然了,要是不幸在秋狩中出了丑,那就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了。
也是经过李曼玉的提醒,李湛才意识到,在现在的大唐,秋狩不单单是一个能够很好的联络皇室和贵族们之间关系的场所。
同样也是一个能够让下面的二代们展示自我,提升大唐中上层的武勇之气的场所,这对大唐保持军事上的活力,是一个不错的手段。
不过李湛考虑的如此高大上,下面的二代们可能就不是这么想的了,他们里面的精英当然是想要在皇帝面前露露脸的。
可要是没露成脸,把秋狩作为一个不错的社交场合,也没有半点毛病,所以几乎所有的家世很好的精英子弟们已经在翘首以盼了。
就是京师各路驻军,也早早的开始明里暗里的争了起来,要知道秋狩也是要从在京师的这些驻军中挑选精兵强将的。
哪一只驻军愿意在这样的事上低友军一头呢?
紧赶慢赶,到了九月底,秋狩总算是开始了,在李湛眼里,这秋狩的阵仗其实还要比以往祭天的时候更浩大几分。
没办法,单单是已经提前到猎场的士卒都有近万人之多,这些士卒们提前去猎场那也是有正经事的,需要先驱赶一些野兽,更为关键的是,要把猎场中的人全都赶走,以免其中混进什么刺客。
孙策这样轻率导致自己身死的例子,有一个就够了,李湛可不打算当第二个。
李湛带着自己的妃嫔们在羽林军的护卫下总算是出行了,队伍还没出长安城就又已经壮大了一圈,这时候加入队伍的还是一小部分官员。
更多的贵族和官员们,已经在东城外早早的等着了,李湛登基九年多以来的第一场秋狩,没有哪个人敢怠慢的。
秋狩的地点其实离长安城并不远,算是以往汉朝时上林苑的遗址,不过这里因为受到历代帝王的修缮,状况保持的很好,所以也就成了李湛落脚的不二之选。
如今秋高气爽,队伍中举起来的旗帜猎猎作响,左牵黄,右擎苍,看起来好不威风。
随行的人员们都想要凑到李湛身边去,特别是那些年轻人们,他们本来就随侍在皇帝的车架旁,离皇帝很近了。
正是因此他们才显得更加跃跃欲试,本来这时候的贵族们也没有几个真的文弱的,就是江南世族们的子弟也没有这样的人。
更不用说,这两年的时候,李湛的那点小爱好几乎都被朝野上下摸了个地掉,他连女生都喜欢健美的,还能对文弱的男子看得上眼?
就算一开始的时候,家中真的有些体质不行的,经过这两年的锻炼也锻炼出来了,要是再不行的,索性就没人把他们带来这样的场合。
要不然,来了干嘛?丢人现眼?
这次行猎,李湛会住在骊山脚下的行宫,这里也算是前隋的遗产了,虽说这里也是汉朝上林苑的遗址,可到底这都隔了这么多年了。
而在乱世期间,就算是昏君也很少会把心思花到这些对国力提升几乎为零的地方。
也唯有一个大一统王朝才会做这样装点门面的工作,特别是碰上杨广这个败家子,所以如今大唐的土地上,随处可见的就是前隋的遗址。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