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222节

无论是猎场里那些可爱的兔子、小鹿,还是更加狂暴一点的野猪、棕熊,都没能逃过人类的毒手,全都被端进锅里煮了,又或者直接烧烤了。

野猪这样的猎物,李湛确实不能亲自狩猎,可在场的可还有那么多将军们呢!

他们对那些没什么挑战的猎物自然是看不上眼的,所以看起来就比较凶猛的猎物,就成了他们相互追逐的对象。

谁能打到这样的猎物,就能得到无数人的赞誉,也算是变相的夸耀自己的武功了。

就是有些可怜那些猎物们了,本来生活的好好的,却猛地被人类给下了锅,也没谁会为它们发声。

啧,实在可怜啊。

最让这些王公贵族们振奋的当属另外一件事了,李湛居然松口,打算重新扩建长安和洛阳的宫城了。

李湛这个皇帝算是比较简朴的,就是当初想要迁都洛阳,对洛阳原有的宫室也是修缮保存为主,压根没想过扩建。

就是之前在长安宫城中修建游泳室这些,也是给李二和李渊父子俩用的,李湛几乎都没碰。

这样的性子,实在不得不让下面的大臣们叫苦,甚至有些活得久的已经想到了当初前隋的文皇帝。

不管怎么说,皇帝老儿过得太简朴,下面的臣子们就没法奢侈的起来,他们之中的很多人也就在李渊时代松了口气。

可没让他们高兴多久,就迎来了李湛,这可真不是一个什么好消息。

为此他们已经忍了很久了,要不然也不会有这次秋狩上的试探,说到底,这也就是一个分寸的问题。

李湛把节俭这事做的好了,当然有人夸赞,可是做的过了,就只会招来臣下的怨言。

说到底,在古代社会,李湛想要统治如今这么大片疆域的大唐,也只能选择和这些读书人们共治天下了。

李湛不是不想和下面的百姓们共治天下,可条件不允许啊。

在生产力不达标的时候,强行普及教育,只会出现一地鸡毛,这事儿历史上朱元璋做过,可最后就是县里、乡里的学校都荒废了。

所谓的诏令落到实处的时候,能有两成效果就不错了,李湛不觉得自己能比朱元璋这样的政治强人更加强势,所以他也只能选择妥协。

把一些基础打好,剩下的事,就只能交给后人们了。

其实包括这次张居正劝他,说的也是分寸的事,不是不让他节俭,只是要注意度,能让大臣们松口气,也能让他们更好的执行李湛的命令。

就算李湛的心里对这样的举措并不是很乐意,可是李湛也清楚,张居正不会在这种关键的事上坑他。

既然已经到了张居正都出面劝说自己的程度,那下面百官们的怨言定然不少,李湛又不是傻子,不可能强行跟这么多人作对。

只要下面的官僚们不过火,李湛也只能听之任之,让他们稍稍享受一下这难得的太平盛世了。

难得的,这次李湛的决定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称赞,这也让李湛心里暗恨,狠狠的把这次这些人们都悄悄记在了小本本上。

现在放他们一马,等到后面若是他们犯了什么错,李湛可绝对不会手软。

……

秋狩没有持续太久,这样的活动能有十天半个月已经很了不得了,毕竟这出门在外,人吃马嚼的那可都是钱啊!

等到李湛重新回到长安后,也算是重新回归了朝政的正轨,开始关注起下面官员递交的政务了。

其实现在大唐的体制已经相当完善了,比如说刑部,大唐律在继承开皇律的基础上,又由长孙无忌等人做过一次修改,就李湛来看问题不大。

主要是增加了一部商律罢了,只要刑部的官员们能老实按照大唐律来判案,依法行事即可。

本来现在刑部的权力也不大,真正的司法解释权现在在中书省手里,刑部也就是一个传声筒。

但凡有七品以上的官员犯罪,刑部的话语权还没有吏部和御史台大。

既然权力不大,那屁事自然就少了很多。

吏部依旧是老样子,由张居正亲领吏部,要是还能出现问题,那才是笑话呢。

至于礼部,随着这几年科举考试制度的完善,礼部的工作也就是萧规曹随,只要亦步亦趋,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至于科举舞弊,现在这时候一般还不会出现,李湛从源头上就已经堵住了这事,糊名,誊撰等等,多管齐下,至少能在现在保证不会因为家世故意针对某些有真才实学的人。

而考官泄题……李湛能做的也就是等到出事了,亡羊补牢,只要用人出题,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好在官员们做到一定级别也不容易。

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犯蠢的,帮着别人作弊,却把自己的前途给搭进去。

唯有工部,现在骤然成为一个大部,权力和地位堪比户部这个掌财权的,没办法,谁让李湛这个当皇帝的如此重视呢?

再者说了,在李湛开启大基建以后,工部哪年没有大大小小的工程要做?流经他们手里的钱,可能比户部的都多。

手里有权又有钱,还有李湛这个当皇帝的支持,自然就会抖起来。

特别是工程这种东西,一多起来,不可能全都指望大唐官方的建筑队吧?总是需要民间人士帮忙的,如此一来,工部的官员们总是能受到民间大商人们的追捧。

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不少的贪腐现象,那段时日,工部可是让御史台狠狠的刷了一波政绩,就是现在工部的一些人见了御史台的人都不自觉的要矮上一头。

但阎立本这个工部尚书依旧做的有滋有味的,他本来就颇具建筑上的才华,可不单单是一个画家而已。

如今因为李湛对工部的重视,又有他自己的才能傍身,可以说阎立本在工部过得是乐不思蜀了。

现在要是李湛想要把他调出去,可能他自己都不太乐意了。

阎立本的心思本来就单纯,在工部更多和那些工匠们打交道,只要洁身自好,不掺和到政事中,阎立本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高,他又何必去趟那摊子浑水呢?

这些年间,阎立本的本职工作完成的可是相当漂亮的,不管是最开始他还没在工部任职的时候,帮着李湛给李二、李渊修建游泳池,还是往后修建皇陵,修缮洛阳城,凌烟阁和英灵殿等等,他不可谓不尽心尽力,绝对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更别说阎立本还是一个好学的,在工程上有什么不懂的,肯去问李湛召唤出来的那些技术人员们,而且他还很有天赋,混着混着,他在一些方面比李湛召唤来的技术人员都专业了。

这样的人才,李湛哪能不宝贝?

对于阎立本来说,李湛就是一位难得的明君,阎立本自己心里也清楚,因为他绘画上的名气太大,说不定就会成为一个侍从之臣,专门给皇帝他们画画。

当初他兄长在隋朝的时候,就是这样。

可伴君如伴虎,这种日子可一点都不好过,关键是也没法发挥他们的才能,他们并不甘心只做一个侍从之臣。

好在李湛还是慧眼识人,让阎立本负责工程方面的事务,这事虽然比不上真正的处理民政事务,可也比文学侍从这样的活好太多了。

正因如此,阎立本的心里对李湛不无感激之情,至于李湛当初让他帮着画春宫图的事,阎立本就揭过了。

这事虽然挺羞耻的,可只要瞒的够好,理应不会有太多人知道,也不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吧?

大概……

李湛是知道一些臣子对他的评价的,他虽然嘴上不说,可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明君这个称呼,可没那么容易得到。

自古以来,想成为明君的人有很多,而纵观这几千年的历史,能称得上明君的也有很多,可真正让人耳熟能详的,却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

比如秦皇汉武,唐宗明祖等等。

这也是因为对明君的评判标准看起来模糊,可真的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样。

能够一统天下的开国之君,自然是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就算是有些不足的地方,后世人一般也会选择性的忽略。

当然了,唐高祖李渊和历史上的宋太祖这种人除外,他们实在让人洗不白,也没法让人喜欢的起来,这里面也包括了晋朝那一大家子人。

李湛虽说不是什么开国之主,可相比较于李渊这个几乎是被李二送上皇座的人,他的底气还是要足上几分的。

而且他身上也没有历史上李二那样弑兄逼父的污点,这底子也比李二好一些,有些事李二做了,他没做。

既然李二都能在原本的历史上留下太宗的美名,甚至让后世的人忘了一开始最知名的那位太宗文皇帝,汉文帝刘恒。

没道理李湛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只要李湛的继承人选的不是太差,这最基本的明君声望算是稳了。

没办法,谁让李湛在位的时候国富民强,而且对外开拓那么凶猛呢?

要知道,对于一个后世称道的明君来说,有一点总是避不开的,那就是开疆扩土,这一点李湛那是手拿把攥的,自他穿越登基以来,大唐的疆域扩大了多少,李湛自己心里都不是太清楚了。

毕竟这个时候,并没有特别清晰的国界线,更没有专门的疆域地图。

要知道,大唐上下可是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既然如此,那要国境线做什么?

但凡是受大唐影响之处,那都是大唐的疆域,自信豪横的大唐人,就是这么敢放话。

就算是抛开那些由羁縻制度统治的部族,只算州县这样被大唐中枢直接掌握的地方也比前隋大了将近三分之一了。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了,所以说单论开疆扩土这一点,李湛可以说是自秦始皇以来之最了,此前的疆域还从没像今天这么广阔过。

至于后面的疆域会不会比李湛这个时候的更大,那还是要看李湛的继承人们了。

但这些因为李湛已经轻易做到了,他反而看的不重了,他更关注的是当世人对他的评价,要知道,这后世人的评价和当世人的可能截然不同。

因为后世人更看重的是皇帝们的功绩,可对当世人来说,他们更关注自己的生活,最起码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这才能算是明君吧?

想当年汉武帝雄才大略,击匈奴,纳南越,攻朝鲜,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极大的扩大的汉朝的统治范围,将以往的四夷纳入中原文化的辐射之内。

更不用说,汉武帝就是对内也做到了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币制,推行察举制,进行盐铁官营等等,这里面哪一项拿出来说,那不是值得万人敬仰?

可要是让谁再汉武帝治下,当一个平头百姓,恐怕又会有很多人都不愿意了。

想像一下,当你在那样的时代,每天饿着肚子,还要不停的响应国家的征召,要么去服徭役,要么去万里之外当兵,随军南征北战,就算最后能活着回到家里,可能都也已经家破人亡了。

这样的生活真的会有很多人向往吗,会有多少人愿意在当初的时候,说上一句汉武帝的好呢?

只从这一点上来说,当下大唐的子民们还是比较幸福的,李湛推广的高产作物,让所有勤劳的人不会饿着肚子,而大唐征讨四方得来的很多战利品也直接流入民间,大大的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更何况,李湛还大肆动用俘虏修建国内的道路、运河,这无疑于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让他们大都能安居乐业。

至于从军的,李湛也并没有强行征召过,甚至还专门定下了退伍制度,到了年龄退伍到地方上,还能大小当个官做做。

如此一来,愿意去搏一搏的,大可去从军,那些追求安稳生活的,就可以在家中务农。

首节 上一节 222/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