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235节

现在的海关里军方的发言权比较大,因为懂行的,常常在海上跑的大部分都是军中的人,现在李湛在的时候还好。

可是要到了未来,军方能在海关中占据这么大的话语权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别管它是水师还是陆军,都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

那样的话,不就成了军阀了吗?

历史上大唐的节度使可是在这看着呢!

好在李湛身边的王阳明也好,张居正也好都是后世来客,而且是政治上的能手,在这一块他们是有足够的经验的,也不会再给军方这样一个空子钻。

另外一点,就是李湛在考虑的是不是把水师拆一部分,用于追剿海上走私。

若是遇到武装抗税或者藏匿黄金的情况,大可以让他们进行追剿,动用武力,以现在大唐的财力,养活两只缉私的船队还是能养得起的。

只是李湛的心里也有些顾虑,他从来不会把人的道德底线看的有多高。

要是真的给出这样的权力,那这支缉私队到底会把刀口对向哪一种商人也不好说。

海上的情况,那真的就全凭他们嘴说了,要是正经经商的船队被他们看到了,若是有些动心,直接上去强抢……

船只一凿谁都不知道是他们做的。

李湛把这个想法和王阳明他们沟通以后,他们也还是建议推行这样的法子。

就算设置缉私队有这样那样的弊端,可也能保证大唐前一百来年的时候,能从海上收到税。

要是未来的时候,缉私队真的堕落了,那也对大局产生不了什么影响,最多就是一部分人被伤害而已。

更何况,就是缉私队真的有这样的想法,他又应该到哪里销赃呢?

水师不比陆上的部队,他们就那几个港口,就算是军队大部分时间也是只能在这港口这的。

他们就算想找小的私港,那也要有港口能容得下他们的军舰呀,那么大的船,要不是朝廷的码头,有几个能把舰队纳进去?

李湛想了想,也就同意了,这到底只是一种忧虑而已。

而且张居正等人说的也是事实,没有那么大的口岸供缉私队销赃,要是真的在朝廷看不到的地方,发展出来这样的私人港口,那大唐也应该亡了,更没必要纠结这样的问题。

……

暮春时节,李湛就一直在江浙一带停留着,好生在扬州、舟山等地方逛了逛。

你要说这些地方的景色,那是没有现代的时候漂亮的,也没有多少古色古香,曲径通幽的园林。

可李湛的想法已经有些改变了,他希望让身边跟着的这些文武百官们亲眼看到现在的大唐有多么的富庶。

这样算是大唐变法以后的成果。

朝野上下一直有人对变法有些意见,如今把变法后的成果一一甩到他们脸上,他们大多也就没什么话说了。

不少人在心里默默的调整了想法,现在来看,变法对大唐是真的很有好处的。

更为关键的是,现在转变想法的大都是朝中的高官。

要知道,高官和世家很多时候都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存在。

你要说明清的时候,高官不一定出自大家族那确实是对的,不过就算是这样,一般在当了高官以后,他们也就发家了,兼并土地,借着权力经商等等,发家的手段多着呢。

而在大唐这个时代,高官和世家那就更是一体的了。

杜如晦出自京兆杜氏,房玄龄出自清河房氏,萧瑀兰陵萧氏……都是老人上人了。

这还只是大唐顶级的高官,至于中层之中,世家子弟那就更多了,这不是李湛一两道诏书就能改变的问题。

科举制是个好东西,可到目前为止,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家世一般还是不会差,真正的农家子弟考上科举的,几近于零。

而只要这些在社会上占据了大部分资源,又有舆论在手的世家们慑服于朝廷的威严,改变了自身的想法,那对接下来的变法推动就更是一个莫大的好消息了。

直到五月份的时候,李湛才过足了眼瘾,恋恋不舍的从江浙离开,每天看船队还有江浙的美景也有些看腻了,正好这时候走得了。

而且要是等到再过一段时间,就到了江浙的台风季节了,那时候出海太过危险,李湛可不想和老天爷对着干。

原本的时候,按照李湛一开始设想的路程,下一步应该是到泰山封禅,可现在他也更清楚的意识到出云国等地的金银矿产对大唐有多大的推动作用了。

自然的,李湛打算直接更改行程,先去出云国和三韩故地转一圈,好好看看当地的矿产,之后再到泰山封禅。

正好,这样也方便他向老天爷汇报成绩,毕竟这三韩故地和出云国都拿下来了,还能每年给大唐供应这么多贵重金属,怎么也能称得上大功一件了。

赶在台风季节到来以前,李湛带着一干人马从江浙离开,贴着大唐的海岸线,往三韩故地行去,这一路上跟着一起的大臣们也算是开了眼界。

他们也是第一次看到大唐的海岸线,沿途的大小港口都挺繁华的,这更让跟着的官员们意识到,海贸的发展已经不可阻挡了。

就算是他们自己,难道还没有想要让家里人经商的心思?

世家固然都是世家,可世家里可不止他们这些当官的一小家,一个大家庭动辄几百号人,要是加上家中的仆役,轻轻松松破千。

这些人可都是要吃饭的呀,要是之前的时候也就算了,未来眼看大唐愈加繁华,要是他们这些世家子弟们还像以往那样过,岂不是要丢脸了?

若是再不投身于商贸活动之中,说不定未来的时候,就是商人的排场都要超过他们这些士人了,这可不行啊!

抵达了三韩故地以后,李湛倒也不着急了,带着一行人上到陆地上,好好在半岛上走了走,这里面不少人都对三韩故地有些好奇。

怎么说呢,到底之前的时候,三韩故地的高句丽还是中原的大敌呢,偏偏新时代的很多人都压根没有来过这里。

之前参加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那批人,大部分都已经去世了,少部分在世的,现在年纪也不小了,这次也就没有跟着李湛一起出行。

他们也就跟着李湛一起,参观了半岛上相当繁荣的捕鲸业,看着那一头头庞然大物,众人更是议论纷纷,这难道不是传说中的神兽吗?

不过,很快他们就调整过来了。

毕竟能被人捕杀的算什么神兽呀,特别是经过随侍的长孙冲的解释,他们就更加消除了自己心中对于这样的巨兽的恐惧,默默的调整了自己心中对这种巨兽的定位。

类似陆地上的牛羊罢了,没什么了不起的。

只是可能海中地方更大,这才能长这么大一个体格,不稀奇,不稀奇……

李湛看着身边的臣子们,一个个装的正经的很,好像一点都不好奇的样子,心里就有些想笑。

也不知道在场的这些人,有多少会等到回家以后跟家里人吹嘘呢?

说不定还会有人在那写下日记或者游记,专门记录这样的事情。

因为李湛也是第一次来三韩故地,而手下这么多人,大概一辈子也就会来这一次,所以单单在三韩故地的行程就一点也不短,足足有半个月。

在长孙冲的带领下,他们一行人草草的看过了三韩故地上的几座主要的城池,等到了原来新罗的地界上以后,不少人的眼睛就亮了。

李湛对此心知肚明,新罗婢的名声实在是太响了,他们对这有好奇心也是理所当然的。

其实就是李湛自己也挺好奇的,只是他到底是皇帝,总不能不顾体面,跟着这些大臣们一个德行,面露痴相吧?

在新罗的地界上,当地的人们听说这一大群人是大唐皇帝的队伍后,脸上露出很是敬畏的神色,居然还主动的把家中的女儿献出来。

这……

李湛实在是绷不住了,连忙喊来长孙冲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长孙冲来了以后也有些尴尬,过了好半晌以后才小声说道。

“陛下,这是他们的一种习惯,想要从大唐咳咳……”

“大唐百姓在他们看来就像是天神一样,他们新罗本族的男子长得身高也比较低,没有大唐的百姓英武,特别是现在来到三韩这块的主要都是士卒们,相比之下,三韩本地的男子就……”

“而且这里的青壮劳力大部分还被陛下您抽调走了,有这样的事倒也不足为奇了。”

“虽说臣以前也曾努力解释过,他们现在也已经是大唐子民了,可他们这样的毛病还是没改,只是臣也没有想到,他们这次居然找到陛下您的车队上了。”

李湛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他以前看史书的时候,只是对这事有所耳闻,而且史书上的主角大都是出云国人,万万没想到啊,就是三韩故地的这些人也有这样的习惯。

李湛饶有兴致的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吩咐下面的随行人员们,待人家那些女子们好一点,就是看不上的也要留够钱财。要是真的能看上,等到返程的时候,把她们带上回中原吧。”

长孙冲没想到李湛居然这么看得开,居然默许了这些新罗人的习惯,可他也不敢反驳李湛的意见,诺诺称是,随后就出去把李湛的吩咐传递下去了。

李湛这么好说话,其实也和他的一个想法有关系。

这些新罗人既然这么渴望融入大唐,那倒不妨给他们这个机会,而且本来民族融合的一大手段就是通过联姻。

这些新罗平民家的孩子自然够不上和李湛身边的文武大臣们联姻的资格,再者说了,不是还有几万士卒吗?

要是能留下几个孩子,那对新罗和大唐的民族融合也是好事一桩啊!

更何况,李湛相信,有自己这个当皇帝带头让手下的官员和士卒们在这帮助新罗的女子们生孩子以后,未来大部分大唐人都会对这事有些心动的。

只要来了,哪还能不留宿一夜?

日子久了以后,新罗人和大唐人的区别也就渐渐没有了。

这样的习俗虽然看起来确实是一个陋习,可只要对大唐对新罗的统治有利,李湛才不会在乎那么多呢。

若是等到未来,新罗百姓已经渐渐和大唐的没有什么俩样了,而且也有礼仪、羞耻之心以后,这样的习俗自然而然就会消失,也不用统治者太过担心。

等到李湛他们从新罗这里离开,来到后世的对马海峡的地方打算横渡大海到出云国的时候,随行的队伍里,不少人都是顶着一大双黑眼圈,相见以后也是颇为默契的嘿嘿一笑。

看起来这些人在新罗的时候没少出力气。

……

三韩故地离出云国实在太近了,区区一道对马海峡,不过是两天的功夫就走完了。

来到出云国的土地上以后,李湛也是心潮澎湃,后世没能做到的事,现在李湛就做到了,未来出云国大概率不可能保持中原王朝附庸的地位了。

这么多金银矿产,哪个王朝脑子抽了才会把它们放出去?

就算是割据时代,想来也不会有哪家政权会放过他们,顶多就是给出的自主权大一点。

再者说了,新罗有找大唐子民风流的习俗,难道出云国就没有了吗?

首节 上一节 235/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