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封地变异了 第70节
当他们三人出来后,齐齐将目光投向坐在椅子上的李湛,躬身一礼。
“拜见主公。”
“三位不必多礼,先坐下,等会我把沙州的政务给你们讲一下,你们应该能直接接手吧?”
不怪李湛要多问一句,虽然他们三个是名相,但要说在一点都不了解当地情况的时候,直接上手处理政务,李湛总是会有些担心的。
站在中间颇为儒雅的范仲淹轻笑一下说道。
“这是应有之意。”
李湛也是相当满意范仲淹的回复,随后招来了一名小吏,让他领着三人先到档案室,看看之前李湛处理过的文件。
带到三人出去后,李湛开始琢磨当时三人的神态和形象,这也是他成了沙州之主后,新添出来的爱好。
当了领导,总是要学会琢磨人的,不然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人忽悠了。
范仲淹就不说了,确实也符合自己对他的一贯印象,就是一个看起来很是儒雅的文臣罢了,笑起来颇为温和,一点都看不出来曾经当过大官。
而章惇就很有特点了,头上的法令纹很深,一眼看过去,就觉得这人很不好惹,严肃的很,让人很难生出亲近之感,可能是当初他和王安石一起搞变法,因为新旧党争,最后变成这个样了吧?
张居正算是他们之中威势最强的一个,毕竟论起手里的权力,当初也是张居正更大,万历皇帝小的时候,几乎整个大明朝的权力全在他手里,居移气,养移体不外如是。
说起来他们三人的出身就章惇最好,算是福建大族,而张居正和范仲淹都是寒家子弟的典范了。
不过他们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朝堂的最高处,实在是让人佩服,范仲淹提出“庆历新政”,也算是比较有远见了,可惜却不能坚持下去,这点上看他是不如章惇和张居正的。
张居正为了推行一条鞭法,得罪了多少人?最后被人搞得名声臭大街,子孙落得不得好死,你能说他会不清楚里面的风险吗?
一句“吾非相,实为摄”不就把他自己的处境说的很明白吗?只能说张居正是为了大明,不顾自己的身后名了。
章惇这人,李湛自己了解不多,只知道他参与熙宁变法,被旧党极尽打压,等他重回宰执之位后,以牙还牙,尽罢旧党,算是找回了场子。
毫无疑问,张居正和章惇可以作为沙州执政的一二把手,而范仲淹可以在两人中间做一些调和,要真是三个人都性格强势,那这沙州算是没法治理了。
有了他们三个在,李湛就不用再每天被沉重的政务缠住了,就是大军之后出征西域,也有人能稳住后勤,统御沙州民心。
待到下午的时候,范仲淹三人就回来找李湛复命,那些放在档案室的文件,他们都已经看完了,也听过小吏简单地介绍了,对眼下的情势有了初步的了解。
李湛颇为谨慎的问道。
“你们三位都是少有的人才,对眼下沙州的情势,可有什么较为妥帖的建议?”
章淳率先站出来说道。
“以臣下看,沙州本就是一处边州,地窄力弱,若非主公拿到高产良种还有充足的人力,恐怕很难发展到这样大好的局势。”
“但也因此,决不能忽视沙州一直存在的矛盾,汉家子民和周边蛮夷的矛盾!
不提主公的大敌突厥,单单是周边杂胡人数就不在少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都和中原子民并不一致,更有不少人之间存在较为深刻的矛盾。
若是不能很好的处理这样的矛盾,沙州的统治就还算不上稳定,不能真的把它当成一个安稳的大后方。”
李湛这才想起,好像章惇就是以边功起家的,算得上是大宋少有的边臣了,能看出沙州的民族矛盾还真不奇怪。
这事李湛之前也一直有所考虑,真要全杀了压根不现实,这里面很多杂胡都和汉人通婚了,而且久居沙州,一个处理不好就是又一个东汉羌乱。
既然有了章惇,李湛就决定直接把这事交给他来处理了。
“好,你既然能看出来这点,之前也有相关经验,这块的事务就交给你处理了。”
章惇默默点头,退回了自己的座位上。
接下来的事,就有些乏善可陈了,毕竟工厂的东西,他们三人也都算是第一次接触,一时间也想不出来什么好的法子,这和他们之前接触过的手工作坊那可是两码事。
不过经过一番交流,李湛决定让张居正担任沙州刺史,而范仲淹担任长史,辅佐张居正的行事,而章惇除了处理民族事务以外,还要兼任沙州的录事参军,监察沙州各级官员的不法之事,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安排好这些事务,李湛终于能松一口气,好好休息一段了。
……
长安城,太极宫。
李渊静静地听着下首的一个内侍,在那汇报关于李湛的事情,等到内侍说完后,李渊就挥了挥手,打发那名内侍下去了。
空荡荡的宫殿,只有他一个老人,冷冷清清。
但李渊的内心却很是激动,他也没想到自己平日里揽在身边照顾的李湛,这次被明升暗贬赶出长安之后,居然宛如龙归大海,闹出这么多事情来。
那可是突厥啊!
就不提这次突厥的颉利可汗快打到长安城,让李二丢的那个大脸了。
就说他李渊起家的时候,也是一直和突厥虚与委蛇,可以这么说吧,当初隋末乱世的时候,身处北方的反王,几乎没有一个不和突厥联系的。
他们这些反王哪一个不怕突厥哪天突然南下,把自己治下搞得一塌糊涂,被中原的其他对手捡了便宜?
就是心里再怎么鄙视这些蛮子,面上的功夫也是要做到位的,当初的时候,李渊也是受了突厥不少气的。
可这次,他的孙子李湛,竟然直接打到突厥老家,把他们的老巢都给抄了,这实在是太振奋人心了。
之前的时候,李渊抚养李湛也只是因为看李湛可怜,出身卑微,母亲又不在的早,担心他在李二身边受欺负。
他也压根没有看出来,李湛有这样的才能。
当初李二逼着他退位的时候,也就李湛傻乎乎的反对他亲生父亲,要不是李渊出面拦下,恐怕李湛连长安城的城门都出不去,就要莫名其妙病死了。
如今,知道李湛不但没受太多委屈,反而做出一番成就,李渊的心里既是欣喜,也存了几分担忧。
只看李湛这一次的军功,就能看出来这也是个不甘寂寞,颇有军事天赋的皇室子弟了。
而李家上一个这么有军事天赋的还是李二,偏偏李湛又是李二的亲儿子,而李二的上位史又不怎么光彩。
李渊真的是担心,就怕哪一天李湛也学着李二,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只要事情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这也不是件不可能的事。
说到底还是李二开了个坏头啊,李渊心里不断的抱怨着。
李渊又想起之前李湛离开长安的时候说的话,一年之内要把他救出来,把李二赶下皇位,当时的时候,李渊还能当成一个笑话,一笑了之。
可现在呢?
就算一年做不到,再多给李湛几年呢?
谁也不敢拍拍胸脯打包票说李湛不可能造反,也打不过李二。
这世上,哪有那么确定的事啊。
李渊现在一边担心李湛未来会造他老子的反,但更担心的是李二会不会对李湛下毒手,不等李湛有更大的发展,直接灭了李湛。
反正以皇帝的身份,想让一个远在边地的皇子死去,绝对不算是件很难的事,只是看李二的心够不够狠。
偏偏李二的心也是够狠的,弑兄逼父的事都能干得出来,还能指望李二真的不敢杀自己的孩子吗?
皇位这个东西放在眼前,哪还有什么虎毒不食子的事啊。
思前想后,李渊的心中充满了焦虑,可现在能做的实在太少了,武德十年,李渊手里的权力基本都慢慢交给了李建成和李二两人。
本来就是指望他两人相互争斗,达成一种平衡,这样对李渊的威胁会小一点,涉及的是很美好,可一旦这样的平衡被打破,带来的后果也是极为严重的。
眼下不就是吗?
李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赶了李渊下台,有人站出来阻止李二吗?
当初李渊还是皇帝的时候都是这样,更不用说现在他是个有名无实的太上皇了。
思前想后,李渊还是决定把自己手上仅有的那点力量派到李湛身边保护他不出现意外了,李渊实在不敢赌李二会不会杀李湛。
反正李渊现在也不需要人保护了,毕竟李渊很肯定一点,李二不会杀他,因为他对李二的皇位已经没有威胁了。
反倒是李湛,他这一冒头,对李二的威胁太大,加上李湛离开长安的时候放的话,当初没人信,现在恐怕不会有人不敢放心上了。
要是再有人稍作挑拨,后果不堪设想,他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和好多孙子了,不想再失去最疼爱的那个孙子了。
李渊这些动作本来也没有想着瞒过谁,几乎都是摆在明面上来做的,故而李二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不过李二也没有太放在心上,说到底,李渊这次算是彻底放下所有武备,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都交给李二了。
既然李渊想要继续护着李湛,那就让他护着吧,现在的李二还真没把李湛太当回事,就算李湛有了两万人马,可大唐还有几十万呢,还都是敢战之士。
只不过,李渊派往李湛封地上的人,李二肯定是要往里面掺点沙子的,总不能让沙州完全脱离了朝廷的掌控吧。
本来李二还寄希望于程咬金能在玉门关看住李湛,可现在来看,他们俩都快好的穿一条裤子了,一同出征草原,这哪还能起到看住李湛发展的作用?
而之前派去沙州的人,也被李湛赶回来了,之前还想着找个合适的机会,塞人进去,可现在完全不用再找了。
就在李二安排这些小事的时候,内侍传来消息,房玄龄求见。
李二也正想找他商量关于李湛的事,听到房玄龄来了还颇为开心。
可待到房玄龄近了殿内,一看房玄龄的脸色,李二就知道恐怕又出事了,不自觉的,李二也严肃了起来,开口问道。
“出了何事?”
房玄龄的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疲惫,现在也顾不上什么礼节了,只是匆匆说道。
“陛下,关中开始出现旱情,按照钦天监的推测,恐怕一整个冬天都没不会有雨雪,等到明年开春,恐怕就会出现饥荒。”
李二的表情也是大变,但好在他还能稳住阵脚,沉声问道。
“钦天监推测?他们能确保这事的准确性吗?要是和他们说的不一样,朕绝对不吝杀人祭旗!”
房玄龄神色复杂,只是一叹。
“臣一开始也不相信,可得到钦天监的消息后,连忙查看了这几个月关中的天气情况,从农忙之后,已经基本没有下过雨了。只是之前的时候,诸位同僚也是把心思全放在来犯的突厥身上,没有人注意到这点。”
上一篇: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